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在我国的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在项目的初期做好了项目的成本规划,做好投资回收期的分析,对于环境的具体情况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認识,才能够从根源上对水利建设的施工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浪费,保证工程的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投资效益的特点,然后就水利产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就我国的水利产业投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 投资; 效益;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投资管理也逐步向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模式转变,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只有加强成本核算,提升市场竞争力,才能更好地搞好工程项目的各项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积累更多的资金,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一、水利工程投资管理现状分析研究
投资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始末,是促使其能顺利进行的原动力,其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因市场经济是一个动态的、逐步渗透的体系,同时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独特性的影响,投资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遭遇了许多复杂的问题。虽然我国已经颁发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水利工程投资管理也逐步向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模式转变,但投资管理办法在执行过程中仍然需要一次质的飞跃
二、水利工程投资效益的特点分析研究
1、投资的长效性。大部分水利工程,特别是那些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的水利工程,往往不能有立竿见影的产出效益。水利工程所遇到的水文年份影响着工程的产出效益,所以,水利工程的投资效益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体现出来。另外,如果水利工程建成后,能得到适当的运用,进行科学的管理,工程发挥效益的时间可以持续几十年之久。
2、效益的公益性和外部性。由于水利工程具有特殊的产业属性,所以工程的投资效益有着明显的外部性。所谓效益的外部性,就是指水利工程投资所产生的效益并非全部反映在水利行业的内部,在工程中受益的部门也不仅仅是水利部门,更多的产业效益通过产业循环向其他部门与其他行业转嫁。
3、投资产出的滞后性。水利工程是基础产业的一种,所以,同其他的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一样,也会有产出滞后的特点。首先,因为水利工程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从投资到工程建设再到工程产生效益,往往要经历几年至几十年不等的时间,所以带有明显的产出滞后性;其次,因为水利工程能否发挥效益,与水文和气象因素紧密相关,所以很多水利工程并不是在竣工的当年就能全面发挥效益,只有在遇到工程设计年型时,水利工程才能发挥更好的效益。
4、收益的不确定性。对水利工程投资进行收益预计和工程决策时,需要对未来的变化作出合理的预测。但是,这种预测不可能将未来时期的所有变化全部考虑在内。所以,从一开始,水利工程的投资活动就已经具备了不确定性。另外,随着水利工程建设周期的增长,不确定性因素出现的机会也会增大。水利工程投资活动中的不可控因素给投资效益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5、经营的自然垄断性。无论将水利工程看作是一项基础产业还是一种基础设施,其投资开发模式和生产经营模式的自然垄断性都是十分明显的。这种自然垄断性表现在水利工程的服务范围与服务对象不以市场竞争情况为转移,而是由工程建设地点所决定。水利工程在经营方面的自然垄断特性使得投资效益计算的个性化特征鲜明。
三、我国水利产业投资的问题分析研究
1、投资结构不合理。水利产业包括三种基本类型: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产业,节约保护水资源的产业,防治水害的产业。这三种产业类型组成了水利产业结构。从投资结构看,我国的水利投资工作一直将防洪工程等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重点。随着我国防洪水利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有了明显的下降,但是,每年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而且,生态损失远远超过了经济损失。
2、投资的市场主体没有真正形成。长期以来,水利工程的投资与建设大多数是由我国行政部门进行安排,由相关的管理机构实施工程,工程竣工后由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进行维护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计划经济特点鲜明。在以前,我国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建设成功了很多的水利工程,在洪涝灾害的防治、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容易出现决策失误。
3、投资的回收补偿机制不够健全。用于防洪与生态改善的公益性水利项目存在着运行、维护、管理费用不足的问题。很多用于排涝的水利工程因为资金短缺而导致设备老化,不能充分发挥抗涝作用;很大一批中小水库处于“带病运行”状态。这一系列问题的发生都是由于水利投资得不到充分的补偿,水利工程难以良性运行。
四、对我国水利产业投资的建议分析研究
水利工程作为我国的基础性建设产业之一,由于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较长等特点,决定了工程从投资决策阶段直至竣工阶段的各个环节均需纳入建设成本控制的环节。从招投标标价及相关的评标方法、工程造价预算、原材料价格和实际施工过程中人工、材料的优化管理等方面指出了现行水利工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相应提出了我国目前宜采用单位估价法和实物量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标价估算,并逐步实现从单位估价法向实物量法的转换,以期达到尽快与国际接轨。
1、增加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合理对中央和地方的权限,明确投资主体,出台相应的筹资政策,建立配套的投资保障机制和投资约束机制,从而实现财政水利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逐步对预算内基本建设结构进行调整,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比重。同时,优化投资结构,保证水利工程的投资充分发挥效益。
2、完善水利投资回收补偿机制。对城市和工业用水,要逐步大幅度提高水价;对于农业用水,要实施定额用水政策,超额加价;减少水费征收的中间环节,提高收费透明度;实施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措施,实行差别水价从而促进水价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实施并完善水利产业政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水利建设应该坚持以政府的投资为主,多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对效益好的项目,予以支持,推动其走向市场,实现良性循环;对供水供电的水利项目,国家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并鼓励其探索出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之路;通过完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制定出合理的价格,增强水利工程自身的发展能力。
五、结语
水利工程在抗洪减灾、水源供给、水能利用和生态维护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这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水资源短缺长期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这种制约不仅出现在北方,也出现在南方。这给我们的水利工程投资工作提出了警示,要求我们提高水利工程的投资效益。只有通过合理、科学、有效的水利工程投资,改变水利产业结构,才能节约水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投资效益的高低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形势下,只有国家增大了对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完善了水利投资的回收补偿机制,实施并完善了水利产业政策,我国的水利投资效益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勇.水利产业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
[2] 杜荣江.我国水利投资状况与国民经济关系分析[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
[3] 鲁仕宝,黄强,李雷,吴成国.水利工程投资效益分析[J].生态经济,2010
关键词:水利工程; 投资; 效益;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投资管理也逐步向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模式转变,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只有加强成本核算,提升市场竞争力,才能更好地搞好工程项目的各项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积累更多的资金,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一、水利工程投资管理现状分析研究
投资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始末,是促使其能顺利进行的原动力,其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因市场经济是一个动态的、逐步渗透的体系,同时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独特性的影响,投资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遭遇了许多复杂的问题。虽然我国已经颁发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水利工程投资管理也逐步向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模式转变,但投资管理办法在执行过程中仍然需要一次质的飞跃
二、水利工程投资效益的特点分析研究
1、投资的长效性。大部分水利工程,特别是那些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的水利工程,往往不能有立竿见影的产出效益。水利工程所遇到的水文年份影响着工程的产出效益,所以,水利工程的投资效益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体现出来。另外,如果水利工程建成后,能得到适当的运用,进行科学的管理,工程发挥效益的时间可以持续几十年之久。
2、效益的公益性和外部性。由于水利工程具有特殊的产业属性,所以工程的投资效益有着明显的外部性。所谓效益的外部性,就是指水利工程投资所产生的效益并非全部反映在水利行业的内部,在工程中受益的部门也不仅仅是水利部门,更多的产业效益通过产业循环向其他部门与其他行业转嫁。
3、投资产出的滞后性。水利工程是基础产业的一种,所以,同其他的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一样,也会有产出滞后的特点。首先,因为水利工程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从投资到工程建设再到工程产生效益,往往要经历几年至几十年不等的时间,所以带有明显的产出滞后性;其次,因为水利工程能否发挥效益,与水文和气象因素紧密相关,所以很多水利工程并不是在竣工的当年就能全面发挥效益,只有在遇到工程设计年型时,水利工程才能发挥更好的效益。
4、收益的不确定性。对水利工程投资进行收益预计和工程决策时,需要对未来的变化作出合理的预测。但是,这种预测不可能将未来时期的所有变化全部考虑在内。所以,从一开始,水利工程的投资活动就已经具备了不确定性。另外,随着水利工程建设周期的增长,不确定性因素出现的机会也会增大。水利工程投资活动中的不可控因素给投资效益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5、经营的自然垄断性。无论将水利工程看作是一项基础产业还是一种基础设施,其投资开发模式和生产经营模式的自然垄断性都是十分明显的。这种自然垄断性表现在水利工程的服务范围与服务对象不以市场竞争情况为转移,而是由工程建设地点所决定。水利工程在经营方面的自然垄断特性使得投资效益计算的个性化特征鲜明。
三、我国水利产业投资的问题分析研究
1、投资结构不合理。水利产业包括三种基本类型: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产业,节约保护水资源的产业,防治水害的产业。这三种产业类型组成了水利产业结构。从投资结构看,我国的水利投资工作一直将防洪工程等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重点。随着我国防洪水利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有了明显的下降,但是,每年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而且,生态损失远远超过了经济损失。
2、投资的市场主体没有真正形成。长期以来,水利工程的投资与建设大多数是由我国行政部门进行安排,由相关的管理机构实施工程,工程竣工后由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进行维护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计划经济特点鲜明。在以前,我国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建设成功了很多的水利工程,在洪涝灾害的防治、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容易出现决策失误。
3、投资的回收补偿机制不够健全。用于防洪与生态改善的公益性水利项目存在着运行、维护、管理费用不足的问题。很多用于排涝的水利工程因为资金短缺而导致设备老化,不能充分发挥抗涝作用;很大一批中小水库处于“带病运行”状态。这一系列问题的发生都是由于水利投资得不到充分的补偿,水利工程难以良性运行。
四、对我国水利产业投资的建议分析研究
水利工程作为我国的基础性建设产业之一,由于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较长等特点,决定了工程从投资决策阶段直至竣工阶段的各个环节均需纳入建设成本控制的环节。从招投标标价及相关的评标方法、工程造价预算、原材料价格和实际施工过程中人工、材料的优化管理等方面指出了现行水利工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相应提出了我国目前宜采用单位估价法和实物量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标价估算,并逐步实现从单位估价法向实物量法的转换,以期达到尽快与国际接轨。
1、增加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合理对中央和地方的权限,明确投资主体,出台相应的筹资政策,建立配套的投资保障机制和投资约束机制,从而实现财政水利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逐步对预算内基本建设结构进行调整,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比重。同时,优化投资结构,保证水利工程的投资充分发挥效益。
2、完善水利投资回收补偿机制。对城市和工业用水,要逐步大幅度提高水价;对于农业用水,要实施定额用水政策,超额加价;减少水费征收的中间环节,提高收费透明度;实施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措施,实行差别水价从而促进水价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实施并完善水利产业政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水利建设应该坚持以政府的投资为主,多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对效益好的项目,予以支持,推动其走向市场,实现良性循环;对供水供电的水利项目,国家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并鼓励其探索出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之路;通过完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制定出合理的价格,增强水利工程自身的发展能力。
五、结语
水利工程在抗洪减灾、水源供给、水能利用和生态维护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这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水资源短缺长期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这种制约不仅出现在北方,也出现在南方。这给我们的水利工程投资工作提出了警示,要求我们提高水利工程的投资效益。只有通过合理、科学、有效的水利工程投资,改变水利产业结构,才能节约水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投资效益的高低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形势下,只有国家增大了对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完善了水利投资的回收补偿机制,实施并完善了水利产业政策,我国的水利投资效益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勇.水利产业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
[2] 杜荣江.我国水利投资状况与国民经济关系分析[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
[3] 鲁仕宝,黄强,李雷,吴成国.水利工程投资效益分析[J].生态经济,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