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美国学者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对于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多元智能,有利于优化英语教学,其赋予了英语语言教学以人本主义的新内涵。
关键词: 智能 多元智能 英语教学 人本主义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他的《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一书中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在美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也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重视。正如1994年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院长莫非教授所说:“这个项目的研究对人类的智能理论发起了挑战,使我们对创造性和认识的理解更进了一步。它还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思考教育的内涵,思考未来教育的模式。”在我国当前大力推广素质教育、转变应试教育的教改形式下,多元智能理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英语教学为切入点,谈谈笔者对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论认识、实际应用和经验总结,以期与致力于教学研究和多元智能实践的广大教师交流。
一、智能与多元智能
什么是智能?在二十世纪之前,“智能”这个词汇通常用以描述自己或他人智力的本领。上世纪初,比奈提出了智商测试理论,认为智能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解答智力测验试题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斯坦伯格1985年提出了智能的三元理论——人的智能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三个相对独立的能力构成,个体的智能差异主要表现为智能的这三个方面的不同组合。多元智能理论的倡导者加德纳认为,智能不是简单地用纸笔测验来衡量的东西,不是多数人占中间水平、少数人占两极水平,而是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拥有、并表现在不同方面的能力;智能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而且这组能力中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因此,不存在谁比谁的智能高或低,只会有某方面的强项或弱项。加德纳对于智能的定义是:“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16)
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首次提出并着重论述了七种智能:1.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即感受、辨别、记忆、改编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可以是对音乐整体、直觉的感知,也可以是对音乐分析、技术上的感知;2.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即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来表达思想及情感的能力、运用双手制作或改造某些产品的能力,包括特殊的身体技能,如协调性、平衡性、技巧性、力量、灵活性、速度、本体感受能力和触觉感受力;3.数学逻辑智能(mathematical-logical intelligence),即数学和逻辑推理能力及科学分析能力通常包括以下过程——类聚、判别、推理、概括、计算、假设和检验;4.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即口头表达或写作中有效运用语言和文字的能力,涵盖了对口头和书面语言的敏感程度、学习各种语言以及运用语言实现特定目的的能力;5.空间智能(spacial intelligence),即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运用和操作这种模式的能力,包括对色彩、线条、结构、形状、空间关系的敏感性及通过平面图形或立体造型等形式再现空间关系的能力,还包括发达的空间思维和定位能力;6.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即理解他人的能力,特别是观察和感知他人情绪、意图、动机及情感的能力,包括对他人的面部表情、声音及姿态的敏感性,在不同类别的人际线索间进行区分、采取有效反应的能力;7.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即建立准确而真实的自我模式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运用这一模式的能力,包括准确描述自己,了解自己内部的情绪、意图、动机、气质及愿望,自知、自律和自尊的能力。后来,又加入了两项智能:自然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即个体辨别环境特征(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包括分辨类似物种之间的细微差异,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性,以及能熟练地在非生命形式之间进行区分的能力;存在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即对人生和宇宙终极状态的思考能力,“是在直达广袤无垠的宇宙尽头为自己定位的能力,是在人类生活环境中与存在有关的能力,如,在探索生命的价值、死亡的意义、个人肉体和内心世界的最终命运,被人所爱或全身心沉浸在艺术之中获得刻骨铭心的感受时,为自己的存在定位的能力”。(沈致隆.加德纳·艺术·多元智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12、313)。
二、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
笔者初闻“多元智能”之时,曾经产生过些许怀疑,“难道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再是智能高低的标志?”、“怎么智能会有那么多的分类?”……在读了几篇多元智能教学案例之后,仍然觉得不可思议,“发展绘画和音乐能力跟英语学习能有什么关系?” “这会不会又是一番哗众取宠的言说?”随着对这一理论的深入了解和探索,逐渐认识到理论的精髓;在开展了一些教学实验之后,进一步验证了该理论的可行性,并且坚定了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教学的信心和决心。
(一)教学目标的多元
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英语教学的目标,只关注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知识点的掌握,忽视了对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用多元智能来理解,就是英语教学只考虑语言智能,认为其它几项智能的发展与英语的教学毫不相干。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和落后的,与“全人教育”的教育目标相违背,与“以人为本”的时代召唤相抵触。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其各项智能的发展。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语言智能的培养,还包括其它智能的培养;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要深入贯彻多元智能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各种智能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发展。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于英语教学的目标界定更为宽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二)教学内容的多元
既然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发展以语言智能为首的多种智能,那么英语教学的内容就不能局限于单纯的语言知识点的讲授。翻翻如今的英语课本不难发现,教学内容的安排正在日趋走向多元化,说说、唱唱、演演、做做、写写、画画等教学内容丰富了英语教学的课堂。教师还可以突破教材的限制,自行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如设计海报、手抄小报、制造网页、排演歌舞、表演话剧等。这些多元而多彩的教学内容的设置,一方面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直接体验、实际应用英语对于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积极利用其它课程资源,如报刊杂志,录音录像、广播影视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辅助的教学内容来拓展英语的教学(参见《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第142页)。
关键词: 智能 多元智能 英语教学 人本主义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他的《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一书中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在美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也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重视。正如1994年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院长莫非教授所说:“这个项目的研究对人类的智能理论发起了挑战,使我们对创造性和认识的理解更进了一步。它还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思考教育的内涵,思考未来教育的模式。”在我国当前大力推广素质教育、转变应试教育的教改形式下,多元智能理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英语教学为切入点,谈谈笔者对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论认识、实际应用和经验总结,以期与致力于教学研究和多元智能实践的广大教师交流。
一、智能与多元智能
什么是智能?在二十世纪之前,“智能”这个词汇通常用以描述自己或他人智力的本领。上世纪初,比奈提出了智商测试理论,认为智能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解答智力测验试题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斯坦伯格1985年提出了智能的三元理论——人的智能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三个相对独立的能力构成,个体的智能差异主要表现为智能的这三个方面的不同组合。多元智能理论的倡导者加德纳认为,智能不是简单地用纸笔测验来衡量的东西,不是多数人占中间水平、少数人占两极水平,而是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拥有、并表现在不同方面的能力;智能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而且这组能力中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因此,不存在谁比谁的智能高或低,只会有某方面的强项或弱项。加德纳对于智能的定义是:“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16)
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首次提出并着重论述了七种智能:1.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即感受、辨别、记忆、改编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可以是对音乐整体、直觉的感知,也可以是对音乐分析、技术上的感知;2.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即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来表达思想及情感的能力、运用双手制作或改造某些产品的能力,包括特殊的身体技能,如协调性、平衡性、技巧性、力量、灵活性、速度、本体感受能力和触觉感受力;3.数学逻辑智能(mathematical-logical intelligence),即数学和逻辑推理能力及科学分析能力通常包括以下过程——类聚、判别、推理、概括、计算、假设和检验;4.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即口头表达或写作中有效运用语言和文字的能力,涵盖了对口头和书面语言的敏感程度、学习各种语言以及运用语言实现特定目的的能力;5.空间智能(spacial intelligence),即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运用和操作这种模式的能力,包括对色彩、线条、结构、形状、空间关系的敏感性及通过平面图形或立体造型等形式再现空间关系的能力,还包括发达的空间思维和定位能力;6.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即理解他人的能力,特别是观察和感知他人情绪、意图、动机及情感的能力,包括对他人的面部表情、声音及姿态的敏感性,在不同类别的人际线索间进行区分、采取有效反应的能力;7.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即建立准确而真实的自我模式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运用这一模式的能力,包括准确描述自己,了解自己内部的情绪、意图、动机、气质及愿望,自知、自律和自尊的能力。后来,又加入了两项智能:自然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即个体辨别环境特征(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包括分辨类似物种之间的细微差异,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性,以及能熟练地在非生命形式之间进行区分的能力;存在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即对人生和宇宙终极状态的思考能力,“是在直达广袤无垠的宇宙尽头为自己定位的能力,是在人类生活环境中与存在有关的能力,如,在探索生命的价值、死亡的意义、个人肉体和内心世界的最终命运,被人所爱或全身心沉浸在艺术之中获得刻骨铭心的感受时,为自己的存在定位的能力”。(沈致隆.加德纳·艺术·多元智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12、313)。
二、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
笔者初闻“多元智能”之时,曾经产生过些许怀疑,“难道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再是智能高低的标志?”、“怎么智能会有那么多的分类?”……在读了几篇多元智能教学案例之后,仍然觉得不可思议,“发展绘画和音乐能力跟英语学习能有什么关系?” “这会不会又是一番哗众取宠的言说?”随着对这一理论的深入了解和探索,逐渐认识到理论的精髓;在开展了一些教学实验之后,进一步验证了该理论的可行性,并且坚定了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教学的信心和决心。
(一)教学目标的多元
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英语教学的目标,只关注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知识点的掌握,忽视了对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用多元智能来理解,就是英语教学只考虑语言智能,认为其它几项智能的发展与英语的教学毫不相干。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和落后的,与“全人教育”的教育目标相违背,与“以人为本”的时代召唤相抵触。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其各项智能的发展。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语言智能的培养,还包括其它智能的培养;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要深入贯彻多元智能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各种智能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发展。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于英语教学的目标界定更为宽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二)教学内容的多元
既然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发展以语言智能为首的多种智能,那么英语教学的内容就不能局限于单纯的语言知识点的讲授。翻翻如今的英语课本不难发现,教学内容的安排正在日趋走向多元化,说说、唱唱、演演、做做、写写、画画等教学内容丰富了英语教学的课堂。教师还可以突破教材的限制,自行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如设计海报、手抄小报、制造网页、排演歌舞、表演话剧等。这些多元而多彩的教学内容的设置,一方面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直接体验、实际应用英语对于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积极利用其它课程资源,如报刊杂志,录音录像、广播影视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辅助的教学内容来拓展英语的教学(参见《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第1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