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探究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pu051042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工程地质勘察野外工作的重要性,根据多年从事工民建勘察的经验,从测量、钻探、原位测试、记录等各方面阐述了获得野外勘察第一手资料应注意的问题,以供地质勘察野外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工程地质,野外勘察,测量,钻探,记录
  1 工程测量
  勘察的野外测量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放孔位:根据业主提供的场地附近的已知大地坐标点,按照勘察纲要的布孔图,现场放出勘探孔位,并作好标记。如果孔位与布孔图不一致,则要把实际孔位作好记录。平面位置允许偏差0.25 m。
  2)测孔口标高:勘探施工完毕,根据业主提供的高程基准点量测每个勘探孔的孔口标高。高程允许偏差5 cm。
  3)测周围环境:量测拟建建筑轮廓线距周围已有建筑、管道、道路边线等的距离。
  2 工程地质钻探
  工程地质钻探除执行有关规程外,在钻探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孔径:为满足采样要求,孔径不小于108 mm。
  2)钻进方法:优先采取回转方式钻进,是为了尽量减少对地层的扰动、保证鉴别的可靠性和取样质量;地下水位以上采用干法钻进,不得注水或使用冲洗液,以免影响土的物理性质;水位以下应采用回转及全断面取芯法;对粉土、硬塑的黏性土、砂土地层可采用冲击钻进法;采用薄壁钻头锤击钻进特别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泥浆护壁和在某些情况下化学浆液护壁是优先采用的护壁方式。
  3)岩芯管:控制采用长度超过2 m的岩芯管,回次进尺不得超过2 m,重点地段及主要持力层不得超过1.0 m。
  4)岩芯采取率:黏性土大于90%,砂性土75%,不得随意扫掉岩芯。施工中难以取芯时,必须有可鉴定岩芯,并能卡准岩性变化界面。黏性土无岩芯间隔不得超过0.3 m,其他地层不得超过0.5 m。
  5)取芯钻进采用中压、快速、合适泵量的钻进规程,以满足取芯和钻进的需要。正常钻进中,应保证孔底压力均匀。严禁提动钻具,加压时应连续进行,不能间隔性突然加压和减压。
  6)钻进冲洗液应用优质泥浆,在厚层黏性土中可对泥浆进行稀释。
  7)钻进过程中各项深度数据必须尺量,严禁用手测和目估确定深度。钻进深度和岩土分层深度的量测精度,不应低于5 cm。
  8)钻孔完成后可用碎石(1 cm~2 cm)回填封孔。
  3 探井
  1)安全:孔位必须位于建筑物轮廓线以外,减小对拟建建筑施工与环境的影响;下入井中用刀刻土样时,应特别注意孔坍塌和缺氧等施工安全问题。
  2)取样: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施工人员下入井中刀刻取样,土样必须标注上下方向。现阶段以机械成孔较多,因此刻样时应去除井壁一侧的扰动土。
  3)包装及运输:探井样必须提高包装质量,同时减小运输对土样的振动,达到一级原状样的标准。
  4)探井的回填,探井使用完毕后应立即用原土分层回填夯实,并不应小于该场地天然黄土的密度。
  4 静力触探试验
  每幢建筑物宜用同一台静探设备完成,并且做到以下几点:
  1)孔位:根据测量放孔定位,孔位误差不能超过0.25 m。
  2)探头:根据土层软硬选用合适探头,进入场地前重新率定探头。
  3)调平:安装好压入和量测设备并用水准尺将底座调平。
  4)检查:检查仪表电压、仪表、探头外筒及锥头的活动情况,并按通仪器使探头正常工作,冬季仪器需预热15 min。
  5)记录:注明孔号、探头号、标定系数及施工日期。
  6)调零:先压入0.5 m,稍停后提升10 cm,使探头与地面温度相适应。以后每3 m~5 m需提升10 cm~20 cm,使锥头和侧壁测量值达到0值,用以消除初读数的影响。
  7)速度:贯入速度控制在0.5 m/min~1.2 m/min范围内,在贯入过程中随时校核记录深度与实际贯入深度是否相符。
  5 标准贯入试验及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1)标准贯入试验:a.施工到需要标贯的深度时,必须清孔后才能更换标贯器进行试验,标贯器下入孔中应保持垂直,防止锤击偏心,触杆倾斜和晃动。b.标贯试验钻孔以回转钻进为宜,也可采用冲击钻进,但不能使用孔底射流钻进方法。c.在进行液化判别孔施工时,20 m以上严格地进行1 m一标,严禁用手测和目估确定深度;20 m以下可2 m~3 m打1次标贯,但要卡准地层,不得随意扫掉岩芯。d.保证标贯器下到孔底,先预打入土层15 cm不计击数,接着记录贯入30 cm的锤击数N。当遇硬土层锤击数超过50次时,停止贯入并记录贯入深度。e.标贯器取出后,应详细描述岩芯,并取扰动样做颗粒分析。f.采用42 mm钻杆,63.5 kg标准落锤,落距76 cm,自由落体法进行试验。g.样签不得与土混装,以免弄湿看不清。
  2)圆锥动力触探:a.试验时应使穿心锤自由下落,地面上的触探杆不应过高,以免倾斜和摆动过大。b.重型动力触探:42 mm探杆,63.5 kg落锤,落距76 cm;超重型动力触探:50 mm探杆,120 kg落锤,落距100 cm。c.贯入过程应连续,锤击速率为15击/min~25击/min,记录每贯入10 cm所需的锤击数。d.对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3次N63.5>50击时可停止试验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6 波速试验
  1)每幢高层(大于10层或高度超过30 m)须有一个波速测试孔,测试深度不小于20 m。2)当附近无法收集到覆盖层厚度资料时,应有控制性深孔用以测拟建场地的覆盖层厚度。3)测试方法采用单孔检层法,测试间隔约1.5 m一次,以汽车作为重物压在振源木板上,使木板与地面紧密接触。
  7 野外记录
  1)野外地质记录、试验记录应由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实施。
  2)原始记录要用符合规范要求的规范化表格记录,用2H以上硬度的铅笔记录,不允许涂改、补记或重抄,记录要清晰、整齐,签署应齐全。
  3)钻探野外地层编录应按回次进行,不得将若干回次或若干层合并记录。在一回次中发现变层应分行填写;对不同层位、不同深度的试验,在记录中要标识清楚。
  4)野外地质记录要依据规范具体要求进行描述,大于40 cm必须分层,大于10 cm必须描述具体位置。
  5)描述深度以现有地面为准。尤其探井,不得以孔口堆土后的标高来计算进尺深度。
  8 地下水位观测及水样的采取
  1)当泥浆护壁妨碍地下水位的观测时,可另设专用的水文地质观测孔,可用套管护壁。
  2)分层测水位:当钻孔深度内有2个以上含水层,且要求分层量测水位时,对于上层水,可单独打浅孔量测;对于下层水,可用海带或粘球止住上层水,再对下一含水层进行水位观测。
  3)观测水位:钻进过程中应观测初见水位和静止水位,野外结束后(24 h后)统一测量地下水位。水位允许误差为1.0 cm。
  4)取水样:在拟建场地分层各采取2组水样,每组水样应采取2瓶,其中一瓶加大理石粉测侵蚀性二氧化碳。
  9 结语
  随着岩土技术体制的发展,岩土技术与钻探施工的分工将趋于明确,施工质量将会更加提高。希望能对工民建地质勘察的野外工作者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颜建平.关于岩土工程勘察实际工作问题的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0(09)
其他文献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是一项关乎民生的举措,为此,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的重视。文章结合补助资金内涵,在阐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期刊
期刊
摘 要:初中课程教学中,教学的关注点是学生素质的发展与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是以健康的体魄为依托的,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认识体育教学对于整个初中教学过程的重要作用。由于体育教学中大多以学生的肢体动作为主,教学中难免存在威胁学生安全的隐患,所以,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性成为影响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安全问题;应对;策略  素质教育总的要求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它主要包
研究了微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中固定化脂肪酶催化的萘普生甲酯的立体选择性水解反应.固定化酶活性受载体极性、水含量、有机溶剂的IogP值、产物抑制的影响,据此构建了一种可
工程项目是企业的成本中心,经营效益的源头。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项目经济效益高低。本文从具体成本管理在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Project is the co
摘 要:色彩,是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课教学中的基本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还是难点之一。色彩的学习不仅为绘画的设计打基础,更有利于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室内静物写生训练和户外风景色彩写生训练是培养学生良好色彩感觉的最主要途径,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对提高写生的色彩感觉能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色彩;静物写生;色彩写生;规律  色彩是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农村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政策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条件,是丰富农民群众
通过对8所国内重点高校的问卷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生存状态呈现出时间的充裕性,行为的随意性,生活的非规律性及时间利用的社会化趋势等特点。优化其生存状态,需要大学生加强
目的:通过中药代煎外包模式在医院使用过程中的分析和探索,提高中药代煎外包质量,使患者放心服用,代配送模式能够更好地为医患病者服务,真正地成为老百姓自己的医院。 OBJEC
期刊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以最权威方式把老年教育列入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2016年10月,国务院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