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掌上小说的现代传承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enxj86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彰显后现代个性、又没有完全摒弃传统的独特时代,快节奏的生活增加了都市人的疲惫感与压力。川端康成掌上小说的魅力不仅在于对日本美的传统的表现,还在于对物哀美与日本人微小意识的现代传承。
  关键词:川端康成 掌上小说 物哀 微博 微时代
  从川端康成一百五十余篇掌上小说的创作历程来看,是与川端的整个创作倾向是一脉相承的。川端掌上小说中的人物纷繁复杂,作家关注的大多是社会底层的穷苦大众,多角度地再现了社会现实问题。这些短小的掌上小说比之作家的短篇、中长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和人物更为广泛,所表现的主题内容也更为多彩,有着不可替代、不容忽视的作用。这些像散文诗一样优美的篇章,虽然短小,却展现出了巨大的文学世界所要表现的深刻内涵,而且其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川端康成对掌上小说的运用是独树一帜的。
  他的掌上小说集在发表之初受到社会极高评价,小说家岛木健作曾极力推崇,评价道:“这些作品反映了广泛而又深刻的人生”,它们“带给人间的温暖,直接拨动人们的心弦。同川端后期的作品不同,像洗涤过的心一样清澈澄明。使人从中感受到美、思慕和悲喜的人性”。[1]“过着疏远文学的忙碌生活的人们,若能每天一篇,读一读这些‘掌上小说’该有多好。”川端自己承认“写了一百篇以上,这大概是其他作家所不曾有过的吧”![2]他认为“这些掌上小说是难以从我的过去消抹掉的”。
  战后,日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为此, 日本很多文人深感忧虑, 川端康成也是其中之一。他决意以继承和发扬日本传统文化为己任:“我强烈地自觉做一个日本式作家, 希望继承日本美的传统, 除了这种自觉和希望以外, 别无其他东西。”并一再地表明自己的心迹:“我把战后的生命作为余生, 余生不是属于我自己, 而是日本美的传统的表现”[3]。为继承日本文学传统, 在创作中有意识地展现了日本传统文化元素。
  一、 物哀美的现代传承
  川端康成掌上小说中的主人公中底层人物和女性居多,女性形象基本是纯洁、温柔、善良的, 但其人生遭遇却令人同情。川端掌上小说中同样很少有欢快、喜剧式的描写, 作品中总是萦绕着一种淡淡的哀伤情绪。川端以敏锐的目光捕捉生活中刹那间的感情,撷取生活中真实的、不经意的瞬间,这些瞬间定格于读者心间,留下无穷的美妙意境与遐思。他以“物哀”美来表现人间温情,以“物哀”之情,“知物哀”之心将现实世界中最让人动心的东西记录下来。善于发现现实社会中真正的美好,通过日常生活的描写,表达出对普通劳动人民尤其是女性的同情态度。
  川端文学继承和弘扬了平安朝以《源氏物语》为中心形成的“物哀”美,并在现代生活中进一步发现了鲜活的“物哀”美,使其得以传承。品味川端掌上小说,也不难发现“物哀”、“幽玄”等日本传统美学沉淀于深部,而其中“物哀”最能代表他的文学基调。川端在掌上小说中塑造了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以“知物哀”为基础,对“物哀”做了出色的表现,包含了悲哀、同情、感伤、可怜、愉悦、凄美等诸多真实感动,令读者在复杂而多趣的情境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川端不是单纯模仿古典文学中的“物哀”,而是以他从阅读古典文学中获得的“物哀”美意识,体察他自己所处时代的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物哀”。有人将古典之美当成化石,川端康成却不那么看,甚至可以说,在他心中,《源氏物语》也好,《枕草子》也好,都不是“古典”的,而是鲜活的,是真实可感的,“物哀”的世界就是现实的世界。世界不会因为有了高楼、高科技、汽车……就失去“物哀”,恰恰相反,这些都可以成为“知物哀”的对象或“物哀”美的来源。
  “物哀”美已经深植于日本文化与民族心理中,在日本人精神生活的诸多层面都有所体现,其传承与生命力,在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近现代作家的创作中焕发了新的生机,至今左右着日本国民对“美”的欣赏与感悟。即使当红作家村上春树、吉本芭娜娜、江国香织等人的作品中也洋溢着古典抒情美,“物哀”美意识清晰可寻。村上文学的基调就是把玩孤独与无奈,《挪威的森林》笼罩着哀伤的“物哀”情调,在虚无、孤独的气氛中引起世界读者的共鸣。江国香织那轻灵、纯净、透明、宁静的文学世界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浮躁,以带有淡淡孤寂、哀伤的笔调再现当下日本人的生存况味。吉本芭娜娜文学以女性的独特视角抒写都市人的日常生活,披荆斩棘,开辟出一条心灵救赎之路。这些作品都是对传统“物哀”美意识的进一步弘扬与传承。他们各自以独特文笔所营造的审美空间,远离都市生活的浮躁、压抑,劝诱人们向只可意会的“物哀”世界展开想象的翅膀。川端康成在这条线上,起到了传承的作用,在浊流汹涌的世俗之中,唯有川端康成等人憧憬的“物哀”之美,才能轻轻抚慰当下日本人在精神上无法痊愈的寂寞灵魂吧!
  二、日本人的缩小文化
  川端康成系统地总结了掌上小说这一文学形式的特点,他认为掌上小说是短篇小说的精髓,具备短篇小说优点的同时,有很高的抽象性,从现实生活中总结出人生观和哲理。以意境取胜,着力追求一种内涵深邃的意蕴。在忙碌而紧张的现代都市生活中,没有时间阅读篇幅冗长的人们,通过掌上小说使纤细的情感得以释放。长谷川泉认为“川端文学最具特色的就是掌上小说,从川端康成初登文坛一直到临死之前,都在持续地进行掌上小说创作。其步调可是说是古今中西独步,无人与其比肩。掌上小说的作品每一篇都可以说是散文诗。”[4]
  日本民间故事的主人公,比如一寸法师、桃太郎、金太郎、牛若丸等,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小巨人。在文学上,文库本的流行、世界上最短的诗——俳句的发明等似乎都在验证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另外,与长篇小说相比,那些具有日本特色的“短篇小说”也一直备受瞩目。在大正末年,冈田三郎、武野藤介等人就提倡过写二三页稿纸长的超短篇小说,川端康成在当时写了一百五十多篇,把掌上小说的流行推向了高潮,此种情况在世界文学史上是很少见的。可见,喜欢创作微小的东西,成为日本人的特性之一。日本人善于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把大自然融于现实生活,创造了世界赞誉的各种文化奇观。如花道、庭园、盆栽等,室内的微型盆景也被日本人誉为掌上盆景,无限延展的自然世界就这样被压缩在微小的空间里。   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在电子技术上从微型晶体管开始到微型电脑的出现,都是日本人喜欢创造微小世界的意识的体现。1955年2月,微型收音机TR·55成为世界市场上特别受欢迎的产品,西方对日本的印象也从“小猴之国”转变为“微型之国”。 1957年3月,索尼公司率先推出了世界上最小的袖珍型TR·62收音机,以及之后的微型录音机、录像机、照相机、数码产品等,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了绝对优势。微型竟成了日本经济、科技、社会象征甚至是日本的代名词。在“洋才”中加入“和魂”因素,致力于产品的“小型化”,日本人喜欢的微小而精致的文化在向世界展示了其独特的一面。
  三、由掌上小说到微时代
  微型小说最早起源于美国,后传至日本,大正时代起,短篇小说不断出现,冈田三郎本来是私小说创作风格的人,赴法国留学后,大正12年推进小小说运动,呈现了现代派作家的风貌,积极地活跃在文坛上。可是冈田仅仅是一时热情迸发,两个月后吐露了对小小说的失望之情。其后被武野藤介等进一步发扬。《文艺春秋》和《文艺时代》也提倡小小说运动,以极短为特点成为了它们的共通性。在大正13年、14年、15年的三年时间里,几乎沸腾了文坛的短篇小说现象史无前例,空前绝后。当时短篇小说的流行对日本人来说,是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底蕴及其文艺形式现代复活的一种表现,是川端掌上小说诞生的社会基础。川端从中学时代开始向杂志社投稿,并且在其他作家不在写掌上小说后,他仍然充满自信地固守着这种形式。因为他不认为短篇小说只是一时的流行,而是根植于日本厚重的传统中的。他认为“极短的小说在日本应该能取得特殊的发展,无论如何想让它具有一个充满日本特色的名字” [5] 。
  大正9年1月3日菊池宽发表于《大阪每日新闻》的《短篇的极北地区》一文中,写到“现代人类生活节奏加快,并不是舒适悠闲地读长篇小说的时代”、“以尽量少的时间而获得感动的短篇小说日趋流行乃是必然趋势,那也许就是短篇小说的极北地区”[6]。掌上小说是现代生活必然产生的文艺之子,成为人们心灵小憩的驿站之一。“期待着读者们,在游山玩水的旅途,或乘车或睡前,在那么一丁点的时间里也能够一篇一篇好好享受它。”
  1930年代,中河与一将其定名为微型小说。中河与一在大正14年1月号刊登的《为了将来》一文中写到“十行小说会流行吧”[7],并高度评价了川端在上期刊物出版的《短篇集》。此后不断发展,可以说其集大成者是星新一。微型小说在1500字左右的篇幅中必须高度“浓缩”,星新一创作的微型小说多达1001篇,堪称“世界之最”。他的微型小说内容丰富、针砭时弊、犀利深刻、结局离奇,名震文坛而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 一时间声名鹊起。日本文化中似乎偏爱微小事物,在文化发展史中我们细数变知。
  21世纪初,博客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一种新兴社交网络平台。2002年博客在日本迅速普及,2006年在博客上发表的文章占世界的37%,超越英语和汉语文章而位居世界第一。当时日本人独具特色的博客形态是通过手机发表博文,并附上照片这一形式。日本相扑、演员等各界名人纷纷开通博客晒自己的状态。2009年,微博成为世界流行语,再度掀起热潮。各国无论草根亦或名人都以微博为平台来展现个性与魅力。微博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作家闻华舰于2010年1月29日开始在新浪微博连载长篇微博小说《围脖时期的爱情》,2011年4月正式出版发行。被国内媒体誉为“中国微小说之父”。文学在时代的发展中前行,并不断发生着变革。因微博而诞生出了微小说这一题材,微小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限制为140字以内,随感而发,演绎世事百态,诸多情感呈现于“微”世界,透过“微小说” 可以迅速而便捷地披露社会现实。此外,2011年1月,杨志平率先提出了“微影”概念,微电影的流行延展了微小说的创作空间,2011年1月起微信的推广似乎更能说明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垂青于“微”而精致的事物。日本的NHN Japan于2011年10月以即时通讯软件Line,推出用户间免费通话功能(相当于微信),2013年1月18日,Line在全世界的用户正式突破一亿人,成为日本第一个用户过亿的移动IM。
  微博、微小说、微电影、微阅读等一系列元素,标志着微时代的到来,21世纪是全球信息化的时代,长篇累牍会使快节奏生活状态的现代人疲惫不堪,而微型小说因其篇幅短小、意蕴深远、轻松阅读而备受忙碌的现代人青睐。从掌上小说发展到微小说,可以说是一种必然,但是微小说创作究竟在文坛能走多远,还需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周阅.川端康成是怎样读书写作的[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155、157.
  [2]川端康成.独影自命 川端康成全集[M].新潮社,1981.第14卷 193-194.
  [3]叶渭渠, 唐月梅.20世纪日本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4.
  [4]1长谷川泉《全文が散文詩》[C]载川端文学研究会編,《掌の小説 川端康成論集》,おうふう,2001年,第1页。
  [5]川端康成.掌篇小説の流行[J].文芸春秋,1926.1.
  [6]菊池宽.短篇的极北地区[N].大阪每日新闻,1920-1-3.
  [7]中河与一.为了将来[J].文艺时代,1925.1.
  (王国军,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刘春波,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 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短篇小说《一次贫困的体验》,是他的另类写作风格的典型代表,小说以描写一个身份不明的青年混迹于下层社会的经历为主线,深刻细腻地展示了美国最下层社会的生存状态。作者完全省略了小说中主人公身世的介绍,而让一个有钱有地位的青年在进行微服私访的过程中,真切地去体验下层贫穷者的生存现状。于是小说就有了最真实的关于贫穷人群的吃、住、穿的描写,还有对贫穷者心理的分析。  关键词:美国
河北冶金企业集团公司于1月6~9日在石家庄召开第二届企业法人代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省冶金行业协会和集团公司的领导,集团公司107家成员单位的法人代表,集团公司直属20个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原发性腹膜后横纹肌肉瘤一例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医院(153000)CT室蒋光宇欧阳铭华男,40岁。主诉上腹部持续性隐痛二月,阵发性加重七天。体检:上腹剑突下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100cm×80cm,质硬,触痛明显
1病例介绍患者男,15岁,因头昏、乏力、发热2个月,1996年3月23日入院。查体:体温39C,脉率112次/min,血压15/8kPa,重度贫血貌,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浅表颌下,腋窝,腹股沟可及数个肿大淋巴结,胸
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19世纪上半叶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42年《人间喜剧》正式登场时,他曾表明“法国革命是一部历史,我要作它的书记”①。巴尔扎克一生完成了超
《漫游者》是美国普利策奖获得者尤多拉·韦尔蒂的一篇短篇小说。《漫游者》中的女主人公维尔吉毕其一生进行了寻找真正自我的漫游之旅,维尔吉的反抗精神以及维尔吉获得的重
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噪声室,经过四年多的艰苦努力,使烧结系统配套消声器产品已形成系列,并于1991年12月通过部级鉴定。该产品是应用阻性消声的基本原理,首次研制出在特大风
摘要 “黑色幽默”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文学界开始流行的一大文学创作形式,其最大特点就是将现实生活用非常规方式予以展示,借助荒诞滑稽的方式反映现实世界。黑色幽默小说通常借助诸如赘述、俗语变形以及因果非逻辑化等一系列较为奇特的叙事技巧来更好凸显主题,本文将通过具体实例对“黑色幽默”中的叙事技巧及功用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黑色幽默 英美文学 技巧 赏析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目的:为适应乳腺癌诊断与治疗的进展,通过提供客观的形态学依据,以达到最佳治疗的目的。方法:对140例妇女乳腺癌根治术标本根据肿瘤始发组织学部位、形态特点、分化程度、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