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全国粮食的安全。因此,如何提高高寒地区旱作水稻种植的技术水平,改变种植方式,促进水稻节本增收,保证全国粮食安全,成为了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东北地区最初是以旱作杂粮为主的地区,但是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作物比例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水稻已经成为东北区的主要细粮作物之一。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积累,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水稻栽培技术。
关键词:高寒地区;水稻;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择适于当地气候的水稻品种,由于东北地区积温不足,高温季节比较短,因此应当选择生育期相对比较短,抗低温的早熟优良品种。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先用盐水漂种清除不饱和种子,洗净后再用浸种药剂(施保克、使百克、咪鲜胺)浸种。
二、苗床准备
东北寒地一般是在秋季做苗床育种,苗床地应选择背风、向阳、离水稻田地近、四周设排水沟、有水源、管理较好的平地,苗床环境要求床土通气、透水、保温。
三、整地
要选择地势平、洼,水源条件好、有灌溉条件的地块。高寒旱作地区一般秋季整土最好。秋季浅翻15—20cm。下年春季进行旋耕。高差较大的地块用激光平地仪平地,达到上平下碎的土壤待播状态。在整地同进时施入底肥,在春季整地前一般每垧地用二铵50kg或锌腐酸二40kg,氯化钾50kg,生物肥40—50kg。除此之外,加入速溶硅肥5—10kg,均匀的扬施于地表,在通过旋耕整地是旋入耕层中。
四、培育壮苗
育苗营养土可用水稻壮秧剂配制,配制后撒放在苗床上,确保其平整、细匀。为保证播种密度的一致性,可以选择播种期进行适量播种。播种完毕在苗床表层覆盖一层0.5—0.7厘米厚的营养土,然后进行微喷将苗床浇透水,水分完全渗透后对苗床进行封闭灭草。
东北高寒地区水稻育苗的最重要因素是温度,育苗床温度控制应为秧苗一叶期25℃—32℃、二叶期25℃—28℃、三叶期20℃—25℃,可以在离地面60厘米高的挡风膜上部放风控温。育苗过程中应积极防治秧苗青枯病、立枯病,一旦发现秧苗染病及时喷药。秧苗移植前应及时补充氮元素,同时要进行露天通风炼苗,提高秧苗的长势。为防止移栽后秧苗潜叶蝇为害,应喷施一次氧化乐果。
五、插秧
秧苗移栽前应向苗床施入移栽送嫁肥,一般选用磷酸二铵,但不能过早施用,否则会对秧苗产生肥害。秧苗移栽前要将稻田进行旋耕整地,并在此之前施入基肥,伴随旋耕搅拌达到全程施肥、深层施肥的目的。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机械插秧已经在水稻种植中推广开来。东北地区的机械插秧密度一般为4—28万穴/公顷,要求株行距整齐一致,规格多为26×13厘米、30×10厘米。
六、移栽后水肥管理
稻田的水层保有应以浅为主,水层浅可以保证水环境的温度与气温相当,同时水层浅可以保证土壤與外界的气体交换,从而促进根系生长。插秧的时候一般要求灌溉花达水,此项作业一定要防止漂苗现象的发生;插秧后一段时间,要进行大田灌水,深度一般为苗高的2/3,水层深度适宜能够达到护苗的目的从而加快秧苗的返青;秧苗返青后,稻田的水层深度应保持在3厘米左右,这样可以增加稻田的温度从而促进水稻的分蘖;水稻分蘖末期,生长相对比较繁茂的地块应当进行5—7天的晒田,以此来控制植株的长势,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如果植株的分蘖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应继续向稻田适当灌水促进植株分蘖;当水稻进入抽穗开花期的时候,应保持稻田的浅水状态,只要做到满足植株正常生长的生态需水即可;进入灌浆期后应对稻田进行间歇性灌溉,适当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增强根系活力,保持叶的功能期;黄熟期应停止灌水。
稻田的肥料施用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产量目标确定。总的原则是农肥与化肥相结合,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钾肥。做到底肥足,蘖肥早,穗粒肥巧。
水稻达到3.5叶期时进行灌水建立3—5cm的浅水层,其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地温,促进分蘖,其浅水层的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杂草的生长。当水稻生长到6叶期至9叶期,间歇灌溉模式是旱作水稻进入6叶期后的主要模式。即自然落干后灌3——5cm水层。生长至剑叶期时,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是水稻第10叶露尖到10叶定长,同时也是水稻障碍型冷害发生期,此期间要建立水层。在低于17℃以下的温度时,应当逐渐建立17cm水层以水护胎,叶片抽出后水稻抽穗前排水晒田2—3日。从抽穗开始到抽穗结束不能断水,齐穗期后间歇灌溉,黄熟期排干水。水稻3.5叶期上水前扬施返青肥,每垧地用氯化铵120—150kg加氯化钾25kg。水稻第九叶长到一半时施穗肥,每垧地施氯化铵40kg加氯化钾50kg。
七、病虫害防治
水稻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细条病。稻瘟病。苗瘟用45%硫磺唑1200倍液喷施防治。叶瘟用 40%乳油富士一号1800倍液喷施2次,间隔期为7天。在稻穗80%将要破口时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2次防治,间隔期7天;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发病初期亩用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喷施2次防治,间隔期7天。如果喷药后3—4小时内下雨,应当在当天或次日再补喷1次。
水稻的主要害虫有稻飞虱、螟虫。稻飞虱可用 20%比虫灵1000倍液或锐劲特10毫升/亩喷施2次防治,间隔期为5天;二化螟用25%杀虫双可湿性粉剂150毫升喷雾或 200毫升拌沙撒施;稻纵卷叶螟是一种为害很强的害虫,用 50%杀螟硫磷或90%敌百虫结晶1000倍液喷施。
插秧前5—7天用科润80%圣丁蓝拌土或细沙,耙地后混水施入稻田进行田间药剂除草,用量为每公顷750—1200克;插秧后15—20天用科润80%圣丁蓝加10%吡嘧磺隆拌土或拌肥施入稻田进行田间药剂除草,用量为每公顷圣丁蓝750—1200克、嘧磺隆15袋。 八、收获
水稻进入黄熟后期应时刻关注籽粒变化,当90%的籽粒黄熟的时候即可进行收割。将收割后的水稻捆成小捆,并摆成“人”字架立于田间风干,每隔6—7天翻转1次,当籽粒的含水量降到15%——16%时可将水稻植株进行脱粒。
九、推广的可行性
1)气候条件适宜,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城市,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影响农作物营养、生殖生长旺盛季节的主要时期就在夏季。大部分地区在这期间降水量都很大,水稻对温度和水份的需求基本满足,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降水和旱稻的需水生理期相符合。可以减少人工灌水次数。节约了大量农业用水。
2)北方粳稻所加工的大米均为东北优质大米,深受全国人民喜欢。有着广大阔的市场。旱作水稻旱种水管生长发育正常,就大米的外观、口感、食味与本地插秧水稻的差异不大,而且也有非常可观的产量。投入少,收入高。经过多年来的实验、示范和推广,旱作水稻这种新型的稻作种植模式已经被很多农民所认可,并且有了配套优质水稻品种与栽培技术,助推了大面种植的可能性。
3)国家重视粮食生产。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不断探索水稻新的栽培技术,品种不断更新。由50年代的人工漫撒种植到水稻旱育稀植发展到目前的旱作水稻旱作水管栽培法,稻农在实际的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好的收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结论
通过水稻栽培试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得最北高寒水稻栽培成功,并获得的了较高的产量,对生产中每个环节的实际操作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为今后的水稻栽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生产中还存在着很多漏洞和不足,旱田改水田由于经验不足造成很大的人工浪费,旱整平环节不到位,使田块高低误差过大,给后期插秧、管水造成严重的影响,机械选用不当,在水整平时使部分田块泥浆过深,陷得很深,后期机械无法作业;对水稻栽培不同时期的施肥、病虫害防治判断的不准确,造成水稻病虫害发生后防治的不及时,影响产量;水稻田不同生长的水面深浅控制管理不好,水层达不到不同生长时期的水层厚度;在插秧,中期管理人力不足,每个管理环节不及时,影响生长。
参考文献:
[1]王杰。北方水稻种植技术要点[J].农技服务,2017,34(2):47.
[2]张帅。北方高纬高寒地区水稻旱育壮秧种植技术[J].民营科技,2013,(2):110.
关键词:高寒地区;水稻;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择适于当地气候的水稻品种,由于东北地区积温不足,高温季节比较短,因此应当选择生育期相对比较短,抗低温的早熟优良品种。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先用盐水漂种清除不饱和种子,洗净后再用浸种药剂(施保克、使百克、咪鲜胺)浸种。
二、苗床准备
东北寒地一般是在秋季做苗床育种,苗床地应选择背风、向阳、离水稻田地近、四周设排水沟、有水源、管理较好的平地,苗床环境要求床土通气、透水、保温。
三、整地
要选择地势平、洼,水源条件好、有灌溉条件的地块。高寒旱作地区一般秋季整土最好。秋季浅翻15—20cm。下年春季进行旋耕。高差较大的地块用激光平地仪平地,达到上平下碎的土壤待播状态。在整地同进时施入底肥,在春季整地前一般每垧地用二铵50kg或锌腐酸二40kg,氯化钾50kg,生物肥40—50kg。除此之外,加入速溶硅肥5—10kg,均匀的扬施于地表,在通过旋耕整地是旋入耕层中。
四、培育壮苗
育苗营养土可用水稻壮秧剂配制,配制后撒放在苗床上,确保其平整、细匀。为保证播种密度的一致性,可以选择播种期进行适量播种。播种完毕在苗床表层覆盖一层0.5—0.7厘米厚的营养土,然后进行微喷将苗床浇透水,水分完全渗透后对苗床进行封闭灭草。
东北高寒地区水稻育苗的最重要因素是温度,育苗床温度控制应为秧苗一叶期25℃—32℃、二叶期25℃—28℃、三叶期20℃—25℃,可以在离地面60厘米高的挡风膜上部放风控温。育苗过程中应积极防治秧苗青枯病、立枯病,一旦发现秧苗染病及时喷药。秧苗移植前应及时补充氮元素,同时要进行露天通风炼苗,提高秧苗的长势。为防止移栽后秧苗潜叶蝇为害,应喷施一次氧化乐果。
五、插秧
秧苗移栽前应向苗床施入移栽送嫁肥,一般选用磷酸二铵,但不能过早施用,否则会对秧苗产生肥害。秧苗移栽前要将稻田进行旋耕整地,并在此之前施入基肥,伴随旋耕搅拌达到全程施肥、深层施肥的目的。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机械插秧已经在水稻种植中推广开来。东北地区的机械插秧密度一般为4—28万穴/公顷,要求株行距整齐一致,规格多为26×13厘米、30×10厘米。
六、移栽后水肥管理
稻田的水层保有应以浅为主,水层浅可以保证水环境的温度与气温相当,同时水层浅可以保证土壤與外界的气体交换,从而促进根系生长。插秧的时候一般要求灌溉花达水,此项作业一定要防止漂苗现象的发生;插秧后一段时间,要进行大田灌水,深度一般为苗高的2/3,水层深度适宜能够达到护苗的目的从而加快秧苗的返青;秧苗返青后,稻田的水层深度应保持在3厘米左右,这样可以增加稻田的温度从而促进水稻的分蘖;水稻分蘖末期,生长相对比较繁茂的地块应当进行5—7天的晒田,以此来控制植株的长势,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如果植株的分蘖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应继续向稻田适当灌水促进植株分蘖;当水稻进入抽穗开花期的时候,应保持稻田的浅水状态,只要做到满足植株正常生长的生态需水即可;进入灌浆期后应对稻田进行间歇性灌溉,适当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增强根系活力,保持叶的功能期;黄熟期应停止灌水。
稻田的肥料施用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产量目标确定。总的原则是农肥与化肥相结合,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钾肥。做到底肥足,蘖肥早,穗粒肥巧。
水稻达到3.5叶期时进行灌水建立3—5cm的浅水层,其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地温,促进分蘖,其浅水层的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杂草的生长。当水稻生长到6叶期至9叶期,间歇灌溉模式是旱作水稻进入6叶期后的主要模式。即自然落干后灌3——5cm水层。生长至剑叶期时,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是水稻第10叶露尖到10叶定长,同时也是水稻障碍型冷害发生期,此期间要建立水层。在低于17℃以下的温度时,应当逐渐建立17cm水层以水护胎,叶片抽出后水稻抽穗前排水晒田2—3日。从抽穗开始到抽穗结束不能断水,齐穗期后间歇灌溉,黄熟期排干水。水稻3.5叶期上水前扬施返青肥,每垧地用氯化铵120—150kg加氯化钾25kg。水稻第九叶长到一半时施穗肥,每垧地施氯化铵40kg加氯化钾50kg。
七、病虫害防治
水稻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细条病。稻瘟病。苗瘟用45%硫磺唑1200倍液喷施防治。叶瘟用 40%乳油富士一号1800倍液喷施2次,间隔期为7天。在稻穗80%将要破口时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2次防治,间隔期7天;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发病初期亩用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喷施2次防治,间隔期7天。如果喷药后3—4小时内下雨,应当在当天或次日再补喷1次。
水稻的主要害虫有稻飞虱、螟虫。稻飞虱可用 20%比虫灵1000倍液或锐劲特10毫升/亩喷施2次防治,间隔期为5天;二化螟用25%杀虫双可湿性粉剂150毫升喷雾或 200毫升拌沙撒施;稻纵卷叶螟是一种为害很强的害虫,用 50%杀螟硫磷或90%敌百虫结晶1000倍液喷施。
插秧前5—7天用科润80%圣丁蓝拌土或细沙,耙地后混水施入稻田进行田间药剂除草,用量为每公顷750—1200克;插秧后15—20天用科润80%圣丁蓝加10%吡嘧磺隆拌土或拌肥施入稻田进行田间药剂除草,用量为每公顷圣丁蓝750—1200克、嘧磺隆15袋。 八、收获
水稻进入黄熟后期应时刻关注籽粒变化,当90%的籽粒黄熟的时候即可进行收割。将收割后的水稻捆成小捆,并摆成“人”字架立于田间风干,每隔6—7天翻转1次,当籽粒的含水量降到15%——16%时可将水稻植株进行脱粒。
九、推广的可行性
1)气候条件适宜,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城市,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影响农作物营养、生殖生长旺盛季节的主要时期就在夏季。大部分地区在这期间降水量都很大,水稻对温度和水份的需求基本满足,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降水和旱稻的需水生理期相符合。可以减少人工灌水次数。节约了大量农业用水。
2)北方粳稻所加工的大米均为东北优质大米,深受全国人民喜欢。有着广大阔的市场。旱作水稻旱种水管生长发育正常,就大米的外观、口感、食味与本地插秧水稻的差异不大,而且也有非常可观的产量。投入少,收入高。经过多年来的实验、示范和推广,旱作水稻这种新型的稻作种植模式已经被很多农民所认可,并且有了配套优质水稻品种与栽培技术,助推了大面种植的可能性。
3)国家重视粮食生产。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不断探索水稻新的栽培技术,品种不断更新。由50年代的人工漫撒种植到水稻旱育稀植发展到目前的旱作水稻旱作水管栽培法,稻农在实际的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好的收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结论
通过水稻栽培试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得最北高寒水稻栽培成功,并获得的了较高的产量,对生产中每个环节的实际操作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为今后的水稻栽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生产中还存在着很多漏洞和不足,旱田改水田由于经验不足造成很大的人工浪费,旱整平环节不到位,使田块高低误差过大,给后期插秧、管水造成严重的影响,机械选用不当,在水整平时使部分田块泥浆过深,陷得很深,后期机械无法作业;对水稻栽培不同时期的施肥、病虫害防治判断的不准确,造成水稻病虫害发生后防治的不及时,影响产量;水稻田不同生长的水面深浅控制管理不好,水层达不到不同生长时期的水层厚度;在插秧,中期管理人力不足,每个管理环节不及时,影响生长。
参考文献:
[1]王杰。北方水稻种植技术要点[J].农技服务,2017,34(2):47.
[2]张帅。北方高纬高寒地区水稻旱育壮秧种植技术[J].民营科技,2013,(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