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之“学者有四失”

来源 :教育界·高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99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偏向,这是个性特点不同所造成的。教师要从情感层面出发,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是生动的个体,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中要主动去适应他们,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关键词】《学记》;教学;因材施教
  《学记》中提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1]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贪多务得、狭隘寡闻、没有主见、畏难止步的“多”“寡”“易”“止”这四失,是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同造成的。对于学生的“失”,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心理深入了解,尝试走进学生隐蔽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多方面多角度剖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善于观察看到每个学生的优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觉克服自身的缺点与不足,扬长避短,帮助学生多展现其积极因素,努力摆脱消极因素。这样才能完美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都能取得令人可喜的成绩。
  一、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心理
  (一)对共性规律的归纳与对个性发展的培养
  求同存异的时代更尊重每个个体的个性发展,教育的最高境界应当是承认不同学习偏向的同时,培养每个学生各自的特长,而不是照一个模子刻出所谓的“优等生”而忽视迥异的特性。在我国中小学阶段,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天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存在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现象是再正常不过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观念应深入到内心中,并做出行动让受教育者对此深信不疑。最重要的是,摒弃分类看待学生,应根据学生个性形成不同的教育思路。对兴趣广泛、涉猎颇多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准备些评估,让他们知道自己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对知识面较狭窄的学生,要多鼓励他们去阅读不同种类的书目,并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习知识;对于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应该多激发他们学习的野心;而对于平时学习走马观花的学生,应该多促进他们在平时实践中与优秀的同伴交往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不足。
  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有动力学,类比古人的“镜子”理论来说,“以师为镜”,这是教育工作者所发挥的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认清自己的特性,潜移默化地给他们渗入是非观,使其自信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与自己的发展。对共性规律的归纳与对个性发展的培养,二者相辅相成,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循循善诱而非硬性强求。
  (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最好的教学就是教师要从情感层面去教导学生,尊重他们的“主人翁”心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学生为主体。学习和生活中都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然而,现在中小学阶段存在的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教师十分辛苦,大多数学生也感到很痛苦,尽管如此,我们的学生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存在感,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意义,教师亦未关注这一点,一味追求教学成绩,最严重可能导致学生妄自菲薄,消极对待生活。此时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显得尤为重要,这一过程是培养学生自我尊重、积极心态的最佳契机且不可或缺。
  教师要积极主动树立新的学习观、知识观,从众多知识内容中挑选出适应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精心准备、组织好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认知发展。比如学习数学,从心理学上来看,就是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数学世界里进行数据分析、整合吸收的过程,这恰恰体现了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要努力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课堂氛围,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价值。毫无疑问,如果教师表现出对学生的重视或尊重,学生就会对学习充满热情,思维也会相当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训练他们的实践能力。
  应该注意的是,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中小学生都与社会的发展不同步,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和时差性。他们的生理发展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达到成熟,而心理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其生理的发展。中小学生在对自己生理上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好奇兴奋的同时,应与之相伴随适应的心理机能却没有同步达到成熟程度。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水平、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价值观等依然停留在一个相对稚嫩的阶段,需要日积月累,逐渐发展,在摸索学习中进步。
  二、适应每个独一无二的个体
  (一)教学工作须与时俱进
  进入21世纪,科技发达,学生收集信息、学习的途径也多样化。现在孩子成材愿望非常强烈,思维十分活跃,而且科技知识起点很高,小学生甚至可以把网络运用得相当熟练。新世纪的学生有许许多多的优点,但是也有不足,他们的理想、信念、与人之间的交往等有很多是不真实的。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经不起挫折,像玻璃一样碰不得,脆弱得很。对这样的学生应该怎么教,恐怕不能用原来一成不变的方法。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教师的身上必须有时代的年轮,实现“教学相长”[1]。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学,边教边学,先学后教,这样才行。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摒弃公式化的教学模式,随时代发展的特性与个体迥异的特征而变化,需要教师具有宏观远见,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教育学理论的学习,需要充分地实践才能相得益彰。学生的观念、教育的需求都在时刻改变,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的日益完善的教育体系。教师要走在时代的最前面,个性的学生、个性的教师、个性的碰撞,会成为与时俱进的模范。
  (二)“知彼”是要幫助学生“知己”
  雕塑师本事很大,他能够辨识材料的质地,辨识材料的走势,雕出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2]。教师必须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细腻的心灵世界。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段话,每个孩子心中都有隐藏的小小角落,在和孩子对话交流时,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孩子的一个朋友,找到孩子的“音标”,轻轻拨动孩子的心弦,引起共振和共鸣,这样教育有效性就会大大提升,所以教师要教心就必先知心[3]。其实大教育家孔夫子早就提到了,他就非常提倡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人各有千秋,教师要对每个学生都做到尽可能地了解,要观其所以,看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言行,要观其所由,仔细地思考学生的言行究竟反映了什么。
  这一“知彼”过程,旨在对症下药,个性的问题需要个性的深入解决。学生时代是无比单纯的,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同时也脆弱多变,他们渴求得到关注,希望被理解。教育工作者应打破年龄的隔阂,经常与学生促膝长谈,不经意间的关爱之举可以更充分地融入学生世界。以朋友的身份去交际,得到学生的完全信任,了解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教育问题自会迎刃而解。
  教师要对学生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这个大量调查研究工作绝对不只是做问卷调查,不只是开一次座谈会。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是每时每刻都在提供信息的,因此教师要随时随地能够张开自己的感觉器官,吸收来自学生的大量信息。常态下的信息是最珍贵的,言为心声,一个动作可能暗示着什么。孟子说“心之官则思”,心就是思考。教师应该用敏锐的目光加以理解,把这些信息装到心里去思考。
  科学研究表明,常人蕴含在大脑中的潜力是基本差不多的,当然不包括个别的神童天才以及那些有学习障碍和思想障碍的。普通学生从科学研究来看,他们所蕴含的发展潜能是差不多的,教育就是要把学生蕴藏的潜能变成发展的现实,这就对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了前提和条件。教师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与职业素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个体,并传递给学生这种眼光,使其朝着个性方向发展,此为“指路人”。此外,“授之以渔”中的“渔”不仅是教会学习方法,也应包括赋予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自我反省能力、自我推进能力,此为赋予“知己”能力。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唯一的,是生动的个体。心理学中有“多元智能理论”,一个人身上是存在高低智能之分的,孩子们应是多样化发展的,我们不能用标准化、程序化的方法模式去培养每一个孩子,而应该用多元化教育去尽可能适应每一个孩子的特点,顺应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教育不能功利,要考虑到心灵丰富和心灵之间的教育,真正要落到每个学生的身上,让他们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这不是一个工厂里头大批量生产能够解决的,必须采用因材施教、深入细致的做法,才能实现每个孩子的成长。每个孩子都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教育好每一个孩子是教育工作者的义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爱护每一个孩子。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4.
  [2]高汝慧.浅谈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八卷)[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14:2.
  [3]蘇宁宁.浅谈课后辅导中的因材施教[J].淄博师专学报,2017(04):14-18.
其他文献
<正> 米脂这个地方,很早就成为我心目中的一块圣地,因为它是农民起义的英雄李自成出生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高敏夫同志出生的地方。一九○五年,在上元灯节刚刚闹完,没有几天,
<正> 在学习新制度时,总感到有些地方令人费解。经反复推敲,才发现,在很大程度上与某些用词之不当和逻辑上的混乱有关。下面举例为证:(1)第101科目“固定资产”第八条称:“企
<正> 百龄寿翁马寅初博士和九十寿翁潘序伦博士是老朋友。他们相互关怀,相互照顾,更相互钦敬。在十年浩劫中,尽管处境都很困难,马老还特特托人到上海探望潘老。潘老也经常谈
<正> 新的会计制度第611号科目利润的使用说明第三条中规定:“每月应交纳的固定资金占用费和流动资金占用费,借(减)记本科目,贷(增)记‘应交资金占用费’科目”。“611利润”
<正> 建议开展一次全市性的评选“优秀财会人员”的活动。长期以来,由于“左”的影响,财会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财会工作的社会地位和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都受到不利影响
<正> 在会计工作中有时会出现差错,如;总帐科目占用方和来源方的余额合计数不平衡或总帐和明细帐的余额不等。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一般情况下,可能由于记帐数字位置颠倒,
【摘 要】当前,职业教育都通过校企合作来加强企业需求和学生培养的对接,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是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校企合作为背景,分析教师实践锻炼的主要问题,提出高职教师实践锻炼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教师 校企合作 实践锻炼  一、教师实践锻炼的必然性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实践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改革的重点是加强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发,校企深度合作和
"校政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汽车人才校政企协同育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的必要性,探索性地提出了应用型汽车人才校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