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因效应”对课堂教学导入的要求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lianpe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的作用更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首因效应”。人们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一般是以第一印象为中心形成的。课堂导入作为数学的一个首要环节,是一堂课的开端,所以,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期望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够带来一堂课的精彩,让学生对一堂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那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导入,使其产生这样的效应呢?
  
  一、明确导入的作用是产生“首因效应”的前提
  
  1 提纲要领,突出重点。每节课都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而这些恰恰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应有意识、提纲挈领地将其加以突出、强化。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通过学生熟悉的几个故事(乌鸦喝水、田思赛马、曹冲称象、刻舟求剑)串起来,让学生先充分理解了“策略”的含义,再学习数学知识,这样既起到了对新课的铺垫。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设置悬念,引发注意。“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通过它才能进来。”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因此,新课导入要通过有意识地设置悬念,来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强化学生期待、渴望的心理,好的课堂导入能像磁石一样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按比例分配”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老张与小李合做茶叶生意,一星期盈利3000元,问老张与小李各可分得多少元?学生议论纷纷,但每一种分法一提出来,就立即被其他学生否定,这样就制造了悬念。这时教师适时谈话:“那么按什么样的方法来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关于分配方法的知识——按比例分配。”这样学生为了解开悬念,自然而然地就会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3 开启思维,诱发思考。学习新课前,学生的思维处,于“停顿”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巧设导语,以开动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如“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的教学导入设计,是从课題人手,直接切入教学的重点内容,诱发学生积极思考的。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在教学中创设的讨论平台,为学生留下了充分的时间和较大的探索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验3的倍数不能仅从个位去观察。从而激起他们的探索欲望。在讨论中教师的适时引导与点拨,让学生学会用列举法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问题的正确或错误,学会研究一类数学问题的方法。
  4 承上启下,铺路架桥。数学的各册教材是依据从数学知识自身的体系编写的,它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设计出联系旧知识、揭示新内容的承上启下的导语,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如一位教师对“角的分类”这一课的导入设计,从角的分类这已有知识上进行迁移,较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三角形按照角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二、把握导入的原则是产生“首因效应”的关键
  
  1 体现启发性,切忌导而不入。如果课堂导入不能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学生是很难进入角色的。如一位教师在上“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一课时,创设了一个这样的导入:(多媒体出示可爱的小猴和美丽的画面),一天,小猴下山去玩,走了很多很多的地方,玩得非常开心。天黑了,小猴感到肚子有点饿了,就回到了家里。可猴妈妈不在,只留下一张纸条告诉小猴,冰箱里有吃的,你自己拿来吃吧。“小朋友,请你猜一猜,冰箱里有些什么?”学生兴趣高涨,猜的都是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这种猜一猜有思考价值吗?)在学生胡乱猜的基础上,教师告诉同学:“冰箱里放的是3个桃子。”然后出示小猴的图片,提问:“小猴看到这些桃子,表情是怎样的?”学生又乱说一通。教师继续问:“小猴吃了一个桃子,冰箱里还剩几个桃子?这时候小猴的表情又是怎样的?”(小猴的表情比0的教学更重要吗?)就这样,用去了宝贵的15分钟,还没有导入到课中,下面的课如何上就可想而知了。这个导人由于多数学生沉浸在想象小猴的表情当中,全然不顾其他问题了!这样一个导而不入的案例,设计中是要避免的。
  2 提倡传情性,切忌平淡无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平淡无奇的导入只会淡化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数学课必须研究如何将情感目标转化为学生的知能目标。在设计导入时。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懂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要运用媒体将静态的变为动态的,使其生动形象、直观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质;三要运用富有艺术魅力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情弦”,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涛;四要注重语言的简洁性,用最少的话语,花最少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以取得最佳的导入效果。如一位教师在上“小数的性质”一课时,先在黑板上出示了这个问题后进行导入:你有办法使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吗?问题一出,许多学生就议论了起来,有的说可以在这三个数的后面分别加上单位米、分米、厘米,那么1米=10分米=100厘米;有的说也可以分别加上元、角、分等单位;有的则说可以在10、100中添上小数点使它们相等,也就是1=1.0=1.00。师接着切入正题:它们会相等吗,那就让我们一同来验证吧。顺势也就引入了新课。简单的三个数,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使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学生学得高兴,教师也教得愉快。
  3 富有趣味性,切忌枯燥乏味。我们在设计导入时,应在“趣”字上下功夫。使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一位教师在教学“5的认识”时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请摸摸耳朵,眨眨眼睛,挥挥左手,摇摇脑袋(生随师一起做)。好的,不错,请用耳朵听,用眼看,用手做,用脑想,比一比,谁最棒,好不好?生:好!师:我伸3个手指,你伸几个组成4?生:伸1个。师:我拍1下手,你拍几下组成3?生:拍两下。师:我左手伸1个手指,右手伸2个手指,你能说一句话吗?生:1和2组成3,1加2等于3,1小于2,2大于1。师:不错,真棒。我伸出4个手指,你伸几个比4小?生:3个、2个、1个。……真好,今天我们就学习5。
  这个导人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用律动式的“摸耳、眨眼、挥手、摇脑袋”,使学生置身于轻松的游戏式氛围之中,用学生熟知的“手”展开教学,无论组织教学。还是复习旧知都是让学生在游戏玩乐中进行,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思想。同时,复习中两个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发学习兴趣无疑又起了很好的作用。可以说,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会惊讶地发现“数学就在我手上”,无疑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无疑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责任编辑 孙恭伟
其他文献
1.灌区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在过去二十年间,我国粮食总量从3500亿kg增加到4695亿kg(2004年底),基本实现粮食的总量平衡,但略有缺口,每年仍要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搞好农田水利的发展原则和水利建设,是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随着杨树面积的逐年增加,各种病虫害的发生逐渐加重,已出现了整条林网和整片树林死亡的现象.品种单一、造林密度过大、管理粗放、不适地栽树是是造成病虫害发生的主要
播种机使用与保养的好坏,对机播质量和机器寿命都影响很大,每个机手都应引起足够重视.春耕播种时为了减少使用的故障,提高作业效率,保证安全生产,笔者现将播种机的正确使用、
2002年6月22日《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上刊有《特殊纪念品》一文,其中有这样的话:“‘混’在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执法队中去打假,我岂不是‘以假打假’吗?但摸摸制服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为解决生产经营中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及相关技术、信息服务等实际问题,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
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材料,是以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等聚合物以及玻璃纤维为原料制成的各种类型产品,置于土体表层或各层土体之间,起到保护或加强土体的作
1、杨树灰斑病俗称黑脖子病多危害苗木,发生在,嫩枝梢上.一般7月份开始发病,在叶下面生圆形褐斑,逐渐变灰白色,雨季多在叶尖、叶边上生大块黑色死斑.新枝稍得病成段变黑死亡,
氢与某些金属和合金之间相互作用的可逆性,在满足氢激射器的氢源供应、氢气流量调节以及保持真空度等方面,得到了十分有效的应用。此外,氢化物在减小激射器的体积、重量和功
本文研究了能自动、快速、连续地模拟流线、等势线的自动模拟装置。该装置还能对流体参数(压力、温度、流量……)进行自动指示与记录,且与微型电脑有兼容性,所以本装置具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