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故事:徐冰的变幻艺术

来源 :东方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知名的中国艺术家徐冰,于5月份在大英博物馆展出了由《朝日新闻》会社赞助、大英博物馆委托的艺术装置《背后的故事—7》,这一作品是徐冰博物馆艺术装置的系列创作之一,徐冰创作的这件新作品,直接面对一件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中国画家王时敏1654年所作的山水画。徐冰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模仿王时敏的这幅山水画。徐冰的当代创作将和这幅古代绘画同时在3号馆展出,持续了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智慧,用当代创作理念构成与历史及经典的对话。从2004年开始,在中国和许多国际博物馆的屡次邀请之下,徐冰开始创作以《背后的故事》为题的系列作品。最近的一次是2010年在"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的展出。这次在大英博物馆的创作是徐冰首次模仿中国传统竖轴画垂直的模式,从而将为这一系列的创作扩充了新的艺术表现力。《背后的故事—7》高约6米,由一个木制框架和磨砂透光的有机玻璃的光箱组成。徐冰将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成材料,如树枝、玉米壳、麻、报纸以及从伦敦不同角落找来的废弃物,装置在磨砂的有机玻璃板背后。这些物品与磨砂玻璃的距离构成了艺术家的造型语言——如果这些物体靠近磨砂玻璃板,玻璃板的另一面会显示出清晰的形象,但当物体与磨砂玻璃板相隔一定的距离,其形象就会模糊起来,就像中国水墨画在宣纸上晕染的效果。对距离的巧妙调控,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从正面看,像是一幅典雅的中国传统山水竖轴。但当观众看到装置背面杂乱的物件时,则看到了空气中风景画的真实来源。徐冰的创作对艺术和视觉的关系与矛盾进行了探索,探求图像和媒介的关系,并且延伸了中国传统画家用现实主义的方式,将山水景物描绘在二维纸面上的传统。他的创作看上去像是山水画,但实际上既没有山水也没有绘画,而是用立体材料营造出二维画面的意境,而画面实际上只存在于空影之中,徐冰本人把这组作品描述为"关于光的绘画":《背后的故事》所呈现的画面,不是由物质性颜料的调配进行模仿三维效果(光感、立体感等)而是通过对光的调配构成的。光比任何的物质材料的直接呈现,都要丰富、细微。这就在世界上出现了一种最丰富的"绘画"(在黑灰白的层次和色彩的变体上),这是这种光的绘画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展览完毕,此装置将被拆除。但徐冰与他的助手在现场创作的过程,将以录影的方式留存。
其他文献
<正>张培力,1957年生于杭州,现为中国美院教授,在教学上,他力求用开放的平台启发学生的创意。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培力在中国当代艺术圈已十分活跃。他与耿建翌等艺术家在杭州
<正> 一、张陵创建天师道和张鲁政权 张陵(34—156),东汉时沛国丰人(今江苏丰县)。明帝时(58—75)曾为江州(今重庆市;巴子国都)令。后隐居学道。顺帝时(126—144)偕弟子修道
<正>一刚刚看完一套由台湾公共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城市的远见》,对近年来在城市改造、再造过程中具有启示意义的十来个城市进行了富于深度和新见的报道,包括巴黎、柏林、巴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4.No.2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的早期作品。它表现了贝多芬对美好童年的回忆,是贝多芬内心情感的写照。其中第一乐章更是整曲的精髓。本文对乐曲的创作
本文以提高综合评价结果对管理决策思想的体现性为目标,从动态激励的角度提出了基于E-TOPSIS法的动态激励模型,构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提出的动态激励模
<正>殷双喜:这个座谈会是徐冰《凤凰》展览的一部分,他的展览有三部分,一个是室外作品,一个是室内的文献,再一个就是这个座谈。这个座谈会主题名为"本土资源的视觉再造"。在
<正>母猪便秘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首先,粪便由于长时间不能排除,就会在体内发酵产生毒素,这些毒素会损害机体的器官,引起各种炎症的发生,如子宫炎、阴道炎等;加剧母猪乳
《三礼赞》是周作人散文集《看云集》的第一篇,卷首的位置和它新鲜的标题(《娼女礼赞》、《哑巴礼赞》和《麻醉礼赞》)刺激我读下去的欲望。《三礼赞》一共三篇,分别赞扬"娼
隐喻无处不在。本文以莱考夫阐述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对一些经济语篇中最常用的隐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通过定性分析,本研究发现经济语篇中的隐喻源于人体经验,抽象的
聚苯并噁唑(PBO)因其具有的强度大、耐高温、耐氧化、耐潮湿以及优良的热稳定性等特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综述了PBO的合成方法,如多磷酸法、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