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学术不觉老

来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ong2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九旬教授张礼
    【故事】清瘦身形、满头银发、慈祥笑容、矍铄目光、洪亮声音……这是人们对张礼教授的直观印象。年逾九旬的张礼教授,是清华大学物理系1982年复系之后的首位系主任。1946年,张礼以学院第一名的成绩从大学毕业;1949年,放弃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免费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回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开始在清华大学任教。张礼教授是清华大学年龄最长的授课教师,在教学一线一干就是60多年。
  【素材解读】
    有人问:“坚持一线教学有什么动力?”张礼教授坚定地回答:“我喜欢啊!”
    喜欢,是动力所在,更是意义所在。作为老师,对物理的热爱、对教师职业的挚爱、对教书育人的责任,让这位老教授不曾有退休的念头。在他看来,脑子不行了,看不懂东西了,讲不清东西了,才能离开讲台。他不能放下的,不是一支粉笔、三尺讲台,而是把更多年轻人领进科学大门的激情、探索科学未知与传承科学精神的劲头,“活着就是为了这个”。
    为人师者,講授的是知识。有课时,张礼会早早赶去教室阅读文献;没课时,就一头扎进学术文献,不断更新知识,给课程加入新内容,为学生深入浅出地解释学术前沿。即使课程已经教了多年,每次授课前,他仍然要花充分的时间来准备,他要求自己时刻保持对前沿的敏感与思考。时刻保持知识更新,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为人师者,引导的是兴趣。回顾教学生涯,张礼说,早年间自己想把尽可能多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让他们“听懂”;慢慢发现,更重要的是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想学”。其实,学习兴趣与主动学习,要从思考中来,更要从立足已知、探求未知的冲动中来。就算是再深奥的物理学,只要带着热切的眼光和发现的心,去探索苍穹宇宙,哪怕在知识的星空中捕捉到微闪的一束光,也是一种贡献。
    为人师者,传承的是科学精神。张礼是有遗憾的,早期做一项研究时,完成任务式地算出了数值结果,没有深入下去,而数年后,一位美国教授用他的方法取得了进一步的研究成果。这件事成为他反省自身、激励同学的案例,唯有时刻保持对学术的敏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才能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推动科研进步。
    站讲台、钻科研,贵在保有初心、守住理想。何为大师?张礼说,大师就像一颗优质的种子,只要外界提供适宜的环境与条件,这颗种子便可茁壮生长,终将亭亭如盖。张礼教授用60多年的时光,播撒下无数的种子,待其萌发生长,一定会收获八方桃李。
其他文献
武则天当政时期,曾有一段时间非常痴迷佛教,就下诏旨要求全天下臣民都不准吃荤腥,搞得所有王公大臣和黎民百姓都只能吃素,不敢碰一点荤食。   当时,朝中有个名叫张德的人,他官拜左拾遗。后来,张德老来得子,他夫人40岁时给他生了个胖儿子,亲友同僚们都纷纷跑去祝贺。张德喜不自胜,就派人杀了一只羊,做了一些羊肉菜和羊肉饺子给大家吃。亲友同僚们见席上有肉,顿时兴致盎然,猜拳行令,好不热闹。不料,同僚中有个
期刊
很多年前,当我拥有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是在曼哈顿的一家贸易公司做老总裁的实习助理。   当我去报到的时候,我非常吃惊,我们的老总裁泽维尔先生居然是一个残疾人,他有一条腿是瘸的。我觉得泽维尔先生一定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所以我特别敬佩他。   有一天早上,我因为有一些事情必须要早一些去公司做准备。我一路上都非常的恼火,我讨厌这种既没有酬劳也没有意义的加班,但是当我来到办公室的时候,我发现泽维
期刊
这是一个架构在理想和现实产生碰撞过程中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市井出生的平凡女孩安迪的命运线如何同本与其老死不相往来的先锋时尚界出现了交点且最终让自己的人格升华的全过程。本片从头至尾贯穿着轻喜剧的曲调,以至于每当响起安迪的那句经典自荐“我虽然不够瘦,不够苗条,也不懂时尚,但是,我很聪明”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生发一种奇妙的愉悦感。   安迪就像千千万万的名牌大学毕业生一样,“黄金履历”在手,在学校成绩优良,
期刊
唐朝时,浙江金华的九峰岩禅寺有个得道高僧名叫默德禅师,他因为擅长把佛法讲得通俗易懂而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一次,默德禅师去山下办事,但一直过了饭点他还没能吃上饭,正觉腹中饥饿之时,恰好看见前面有个大村庄,村口有一座雄伟的青砖大房子,想必是当地的富户,默德禅师就想过去化一碗素饭充饑。默德禅师在门口施礼问候,里面很快走出了一个富态的男子,这男子衣装华贵,面额饱满,却满脸悲伤之色。默德禅师说明来意
期刊
马祖道一是唐代著名高僧,他曾在南昌开元寺担任住持。   有一天,马祖道一下山去城里讲经,他在山下的小路上遇见了一个小和尚,正晃晃悠悠地挑着小半担柴从西山上下来,马祖道一好奇地问:“东山更近,西山更远,你为什么跑到西山来砍柴呢?而且你怎么只砍了这么一点柴就下山来了?”   小和尚脸一红说:“师父,东山的树都太硬了,我砍了一个时辰才砍了这么一点儿,所以我才来西山上看看。”马祖道一更好奇了:“东
期刊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读完《驿路梨花》一文,我不由得为解放军叔叔助人为乐和梨花的纯洁奉献精神所感动。   清风路上,艳阳高照,微风徐来,悠然舒畅。路边的青草淡花,恍如那满山梨花在枝头绽放,多么纯洁自然,让人陶醉。   走到阴凉的桥洞底下,那里有一些卖艺和乞讨的人,不同的职业,相似的眼神,从他们的脸上,我能看到生活的艰苦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乞讨者像是个哑巴,看我走来,他条件反射似
期刊
名作概览   本书是青年作家林培源的短篇小说集,精选9个短篇力作集结成册,包括《白鸦》《秘密》《烧梦》等。   神秘的白鸦、死后留恋人世的邮差、借“烧梦”焚毁记忆的老人……故乡、亲情以及人在困境中的挣扎,这些根本性的主题在字里行间静静流淌。他以短篇小说作为观察世界和文学的显微镜, 以个人命运为切入点,用灵动吊诡的笔触书写人生,常常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呈现出魔幻色彩。   在《神童与录音机》中,林培源
期刊
第二届世界动物代表大会召开得尽管迟了些,动物们还是踊跃地参加了。与首届在诺亚方舟上举行的动物代表大会“与人类共存亡”的宗旨不同,此次大会的宗旨是“团结起来,战胜人类”。   平时胆小慵懒的蜗牛这次抢先发言:“自从人类把我们蜗牛的位置从谚语中移到餐盘上之后,我们的命运有了灾难性的变化,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对人类妥协只能导致他们变本加厉!面对我们动物的头号敌人,我呼吁:团结起来,战胜人类!不生存,毋宁死!
期刊
【人物】为中阿文化架桥的仲跻昆   【故事】仲跻昆1961年畢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阿拉伯语专业,与阿拉伯语结缘60余载。他编著的《阿拉伯现代文学史》《阿拉伯文学通史》《阿拉伯古代文学史》等作品,填补了我国在阿拉伯文学史领域研究的空白。2011年,他获得阿联酋“谢赫·扎耶德图书奖之年度文化人物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学者;2018年,又荣获中国翻译界最高荣誉“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素材解
期刊
奶奶一个人待在老家里,渐渐地像是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里。   距我上次去看望她已经很久了。   记得,路上摆满被风拽落的梧桐树叶,车轮碾过,树叶发出碎裂的声音,似在呼救,似在叹息。我可顾不了那么多,我只顾蹬车前行,耳边是空中划过的风,急促地呼啸着。   转弯后便是条泥泞的土路,车子上下晃动着,艰难地通过。再向右看时,破旧的老屋出现在眼前。   门,是开着的。奶奶就坐在院里,独自一人,坐着比爸爸年纪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