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价值导向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只有打造了新课改下教学的新形态,才可以真正地推动优质课堂的生成,让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实践和探索。在当前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从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导入环节的设计,以及合作学习活动的创建等方面出发,创建高品质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3-221
在传统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是按照教材大纲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并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状态,使得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恹恹的学习状态,以至于数学课堂的最终教学目标不如预期。所以,为了让小学数学课堂尽早走出低效化的藩篱,教师应当及时地转变数学课程的教学理念,优化传统数学课程的教学节奏,在打造新颖数学课程教学体系中,进一步激活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力,充分彰显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形象性,以便全体学生都可以在数学课堂上有所收获。
一、细化教学目标,做好导向
教学目标是教师展开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支配作用,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提高质量,教师就必须领会和吃透新课程改革标准中的基本要求,并且结合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基本教育理念,对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设计,以便基于此为方向,进行数学课堂上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在逐步落实目标要求中,提升整体数学课程的教学品质,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目标的详细设计,为整体课堂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教师先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解读,指出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等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随后,结合上述内容,教师进行如下教学目标的设计: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小数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能够会读、会写小数;使得学生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本节课的学习,化解抽象知识带来的理解难度;使得学生挖掘和利用概念当中的直观成分,有效提高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效果;3.情感态度价值观: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对应思想和分类思想。之后,教师以教学目标上的要求为导向,进行本节课中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安排,以便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教育活动中,逐步增强学生理解小数意义和性质的质量。
显而易见,教师以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方向,进行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能够统領整节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以便在逐步落实教学目标要求中,切实推动优质数学课堂的生成。
二、实现成功导入,调动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方式,而课堂导入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一环,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环节不仅可以为学生带来新课的印象,也可以让学生形成学习新课的情绪,当学生对新课的内容产生好奇心时,学生也会主动地消耗自身的精力,进行新课知识的探究。因此,在实际讲解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教师也应当在重视导入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导入的趣味化设计,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走进数学课堂中。
例如,在《三角形》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将目光聚焦在新课上,教师就可以对导入环节进行有效的设计。具体来说,在课堂的一开始,教师先使用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图片,并向学生提出“你能从图中找出哪种图形呢?”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直观的图片上寻找三角形。随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并让学生谈谈自己都在哪里见过三角形,以便学生可以主动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之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地方都会用到三角形,那么为什么要使用三角形呢?三角形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呢?”等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视角转移到本节课中,产生探究本节课知识的动力。
可以看出,教师使用直观图片和问题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能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减弱陌生感的同时,产生对新课知识的好奇心,从而在主动消耗精力中,进行数学内容的探索。
三、展开合作学习,彰显主体
合作学习活动是新课改中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实现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颠覆和创新,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实现能力和智力的双重发展。因此,在对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时,教师也应当主动地为学生搭建合作的平台,让学生集中集体的智慧,共同进行数学知识的分析和解构,以便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例如,在《运算规律》中,为了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数学素养,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合理安排,让学生拥有相互交流的平台。首先,教师先围绕《运算规律》中的内容向学生进行设问,以便基于学生的解答情况,了解学生对运算规律相关知识的认识效果,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合理安排。其次,教师以优势互补为原则,对小组成员进行细分,使得每个小组中既有对运算规律掌握较好的学生,也有对运算规律不熟悉的学生。紧接着,学生在小组内围绕运算规律的相关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以便依靠团队的协作,逐步探索出运算规律,增强对运算规律的认识效果。此外,在学生进行自主交流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当学生的合作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当及时地出现在学生的身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加快学生的合作进程。
可见,教师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合理安排,让学生依靠团队的力量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探究,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之余,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
总而言之,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讲解数学知识,教师也应当将新课改的教育思想与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完美的融合,以便学生在新的教育模式下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效果,提高整体数学课程的教育品质。
参考文献
[1]唐小安.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式初探[J].现代交际,2016(09):201.
[2]杨志娟.新课改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中),2016(10):35.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3-221
在传统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是按照教材大纲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并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状态,使得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恹恹的学习状态,以至于数学课堂的最终教学目标不如预期。所以,为了让小学数学课堂尽早走出低效化的藩篱,教师应当及时地转变数学课程的教学理念,优化传统数学课程的教学节奏,在打造新颖数学课程教学体系中,进一步激活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力,充分彰显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形象性,以便全体学生都可以在数学课堂上有所收获。
一、细化教学目标,做好导向
教学目标是教师展开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支配作用,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提高质量,教师就必须领会和吃透新课程改革标准中的基本要求,并且结合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基本教育理念,对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设计,以便基于此为方向,进行数学课堂上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在逐步落实目标要求中,提升整体数学课程的教学品质,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目标的详细设计,为整体课堂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教师先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解读,指出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等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随后,结合上述内容,教师进行如下教学目标的设计: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小数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能够会读、会写小数;使得学生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本节课的学习,化解抽象知识带来的理解难度;使得学生挖掘和利用概念当中的直观成分,有效提高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效果;3.情感态度价值观: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对应思想和分类思想。之后,教师以教学目标上的要求为导向,进行本节课中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安排,以便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教育活动中,逐步增强学生理解小数意义和性质的质量。
显而易见,教师以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方向,进行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能够统領整节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以便在逐步落实教学目标要求中,切实推动优质数学课堂的生成。
二、实现成功导入,调动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方式,而课堂导入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一环,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环节不仅可以为学生带来新课的印象,也可以让学生形成学习新课的情绪,当学生对新课的内容产生好奇心时,学生也会主动地消耗自身的精力,进行新课知识的探究。因此,在实际讲解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教师也应当在重视导入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导入的趣味化设计,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走进数学课堂中。
例如,在《三角形》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将目光聚焦在新课上,教师就可以对导入环节进行有效的设计。具体来说,在课堂的一开始,教师先使用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图片,并向学生提出“你能从图中找出哪种图形呢?”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直观的图片上寻找三角形。随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并让学生谈谈自己都在哪里见过三角形,以便学生可以主动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之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地方都会用到三角形,那么为什么要使用三角形呢?三角形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呢?”等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视角转移到本节课中,产生探究本节课知识的动力。
可以看出,教师使用直观图片和问题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能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减弱陌生感的同时,产生对新课知识的好奇心,从而在主动消耗精力中,进行数学内容的探索。
三、展开合作学习,彰显主体
合作学习活动是新课改中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实现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颠覆和创新,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实现能力和智力的双重发展。因此,在对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时,教师也应当主动地为学生搭建合作的平台,让学生集中集体的智慧,共同进行数学知识的分析和解构,以便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例如,在《运算规律》中,为了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数学素养,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合理安排,让学生拥有相互交流的平台。首先,教师先围绕《运算规律》中的内容向学生进行设问,以便基于学生的解答情况,了解学生对运算规律相关知识的认识效果,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合理安排。其次,教师以优势互补为原则,对小组成员进行细分,使得每个小组中既有对运算规律掌握较好的学生,也有对运算规律不熟悉的学生。紧接着,学生在小组内围绕运算规律的相关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以便依靠团队的协作,逐步探索出运算规律,增强对运算规律的认识效果。此外,在学生进行自主交流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当学生的合作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当及时地出现在学生的身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加快学生的合作进程。
可见,教师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合理安排,让学生依靠团队的力量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探究,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之余,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
总而言之,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讲解数学知识,教师也应当将新课改的教育思想与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完美的融合,以便学生在新的教育模式下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效果,提高整体数学课程的教育品质。
参考文献
[1]唐小安.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式初探[J].现代交际,2016(09):201.
[2]杨志娟.新课改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中),2016(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