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引言当各种规模大小不同地区长时间内大范围震情的平均特征大致不变时,地震能量的释放表现出不均匀性。然而个别研究者认为,除罕见的强烈地震和它们的余震外,震情可认为是稳定的。在接受震情稳定性假设的情况下,根据短时期的弱震资料所获得的重复率曲线外推的结果可用来评定强地震的重复性。在相反的情况下,类似的结果需要作本质上的修正。本文试图评定地震活动性平均指数的可靠性,并阐明为获得稳定性值所需的条件。资料在苏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当各种规模大小不同地区长时间内大范围震情的平均特征大致不变时,地震能量的释放表现出不均匀性。然而个别研究者认为,除罕见的强烈地震和它们的余震外,震情可认为是稳定的。在接受震情稳定性假设的情况下,根据短时期的弱震资料所获得的重复率曲线外推的结果可用来评定强地震的重复性。在相反的情况下,类似的结果需要作本质上的修正。本文试图评定地震活动性平均指数的可靠性,并阐明为获得稳定性值所需的条件。资料在苏联大地物理研究所加尔姆地震预报试验场1955~1976仪器观测期间,确定了大约10~4平方公里(1~0×
其他文献
本报告由联合会际岩石圈委员会主席 R,A.Price 在27届国际地质大会全体会议的讲话。国际岩石圈计划的最终方案是1980年7月在巴黎的26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由国际大地测量地球物理联合会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的代表们提出的,并于1980年9月由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正式确认。这里说明本规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个新的国际性多学科固体地球科学研究规划,试图提供地球发展特别是人类社会赖以更好生存的那一部
地震预报问题在现代地球物理研究,尤其是地震学上,占有很显著的位置。地震预报要解决如下三方面问题:预报未来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和震级,以及地震事件所引起的效应。这些问题目前正在不同程度上得到解决。最困难的问题是预报强震发生的时间。实际上,已获得大量有关不同地球物理场的地震前兆实验资料。然而,由于对所观察到的有关参数变化的物理意义和地震孕育机制缺乏了解,这个问题至今还未完全解决。现代假说主要是根据岩石
一、所有强烈地震都是危害的吗?地震使人感到恐惧。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似乎是"大"地震不可避免的结果。人类渴望防止这种灾难,即希望减轻地震的影响。目前寻找这种防止措施的两种主要途径都在发展,即地震工程和地震预报。地震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未来地震位置的预报,即所谓地震区划对建筑中的额外投资提出合理分配是必要的。另一种途径是评价地震危险性,事实上就是附加投资和避免损失之间的平衡。用于地震区划中的重复周期因
1.前言如图所示,把发生在日本沿岸及其周围的大震、中震分成几个区,以美浓、近江为中心,在垂直方向上排列起来,把各区发生的大、中地震按年代排列,再用直线连接起来,从中可看出,大、中地震的发生沿日本列岛的迁移在时间上有差异。
地球化学测量包括对大量的具有位置特点和样品组分的数据的野外收集以及其后的分析测定。自地球化学勘探的最初几年以来,通常由绘图组人员用手勾方法画出三或四个元素的结果,这可使测量管理人员,通常为一个项目地质学家,来对他的图件的成本和质量予以控制:然而,这使得从接收到分析结果与最终图件制备之间的时间有很大延迟。同时,勘探是根据手勾的野外图件来决策的。这种方法直到现在还可能是最常用的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方法。
一、地震构造背景和历史地震根据板块构造观点,阿尔卑斯-地中海区是欧洲、非洲和阿拉伯等板块相互作用的广阔而复杂的地区,它包含有硅铝岩石圈的许多小碎块。这表现为相当分散的地震活动的频度高,在中地中海和东地中海北部的年青造山系中,尤其明显(图1)。根据地震带的走向,以及主要的新构造线性特征,可简略地划分出活动板块的边界,如图2所示。此图还包含有1900年到1980年以来最大地震(M≥7.25)的震中。这
滑坡和地震之间的关系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关于强震震中带内滑坡广泛发育、毗邻地区地震震动影响引起的滑坡活动,以及滑坡强烈发育带和地震震中高度密度带在空间一致等,已有大量论著。例如西格鲁吉亚就观测到滑坡强烈发育带与震中高度密度带在空间一致的现象。根据有关资料得知,震中带各种类型的滑坡造成的区域性破坏,在个别地区达40—90%,震中带的滑坡破坏比该带以外的滑坡破坏高两个数量级。某些地区在地震和大型滑
本报告叙述了地震能可以直接由密度构造的重力位产生的过程。重力驱动的逆断层我们考虑了地表高程的区域性变化,如在高山的隆起与邻近低地之间遇到的那样。重力和地震测量表明,山地增加的负荷大致受低密度物质的"根"延伸到更致密的下层所补偿(艾里均衡)。我们注意到地壳和上地慢密度构造中的重力位能,比起顶部较轻地壳相同物质呈平坦层排列时所应有的要大。能量是由于地壳物质从高地向低地下降的系统中来的,或者由于高地"根
菲律宾海板块北部边界附近的伊豆半岛东北地区,持续几十年的地壳下沉与持续约十余年的间歇性异常地壳隆起交替发生。这可能表明,伊豆半岛东北地区的应变能主要以间歇性无震地壳隆起的形式释放。伊豆半岛位于东京西南方向的约100公里处,在构造上它位于菲律宾海板块的北部边界(图1)。伊豆半岛东边是相模海槽、西边是骏马河海槽,由于菲律宾海板块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以及伊豆半岛北部地区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大地震经常在这里发
对于地壳上部的速度梯度,虽有利用爆破地震的折射波走时的时间项求出的例子,但其深度最大不超过6公里。另外还有使用折射波振幅进行研究的例子,这种情况也只是对各层的上部的研究而言。因为折射波作为初动出现的范围小,只使用这种方法,不能求出全层的构造,尤其是在使用地表震源的人工地震时,因来自地壳下部的折射波作为初动出现的范围非常小,所以不可能详细知道下地壳构造。本文提出了使用天然地震的初动走时,计算地壳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