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田令的“户内永业田课植桑五十根以上”:兼谈唐宋间桑园的植桑密度

来源 :中国农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cat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民要术》时代,北方每亩约植桑2.4株(间种禾豆等)。《四时纂要》时代,北方专业桑园每亩约植桑9株~10株。陈■《农书》时代,长江下游专业桑园亩植桑约15株。金元之际或稍早,长江下游专业树桑桑园亩植桑7株~8株;专业地桑桑园亩植桑约240株。明清时期,大体仍如此。到了近代,湖州专业桑园的植桑密度更达每亩1000株上下。亩植桑50株上下的专业桑园,汉唐间未曾大面积出现,金元以后亦未曾大面积出现。唐田令规定的永业田植桑,是20亩植桑50根以上,而不是每亩植桑50根以上。
其他文献
作者在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司牧安骥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文是作者研究心得的一部分。作者认为《司牧安骥集》中的马肠黄十分类似现代兽医学中的马急性结
气候变化尤其是干湿状况 ,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本文根据敦德冰芯记录和金田泥炭记录推断西周末期为暖期 ,并进一步结合文献分析和考古学资料佐证 ,确定西周末期为暖湿期或
我国传统关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理论与西方根本不同。本文集中讨论了马一龙《农说》关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理论。这一理论不仅与西方不同,并且与我国古代《吕氏春秋·十二纪》、
清代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对南方山区的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由是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本文分析了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砍伐林木垦荒和陡坡种植扩大耕地是水土流失加剧的主
本文依据大量的地方志及其他有关资料,对明代苏皖浙赣地区的杂粮生产分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康熙总结明代“治黄保漕”失败的教训,亲政后把治水、漕运视为与削藩统一、巩固政权王位同样重要的国事。康熙治水主要是治理豫东、鲁南、皖北、苏北的黄河、淮河、运河。上述
本文根据清代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农作物结构、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农业生产水平的差异,将安徽划分为皖北平原区、皖西山区、皖中丘陵平原区和皖南山区四个农业区域,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