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辅导员,我很纠结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o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参与了十多年奖学金评选的辅导员。年年岁岁,每到评奖学金的日子,我就会被夹裹在学生争夺奖学金的暗流中不能抽身。
  争论
  9月底,加分项经过几轮公示,已经临近截止时间。学生小李看到公示榜上自己的总成绩跟前面一名同学只差0.01分,急冲冲地奔到我面前,气喘吁吁地说:“老师,我参加了一个活动,应该是加智育分,结果给我加成了文体分(因为同样的加分值,智育分所占比重更大),我申请转换成智育加分!”
  这样的情况每年我都会遇到好几回,当然这些问题对于我来说也都是小菜一碟,早已成竹在胸。学校制定了相关的加分规定,在学生手册的哪一页,我闭着眼都能找到。但是每个学生遇到的情况又不一样,需要一一甄别:参加活动的类型、活动的具体内容,发表的刊物、文章的内容,与专业的相关度……都要耗费脑细胞仔细鉴定。我看了看小李递来的证书:2012年XXXX高校辩论赛一等奖,便转身拿了一本学生手册递给小李:你念一下学生手册第40页第二个表格上面那段话。小李翻开,念到:“参加学校组织推荐,经学生处、团委、学院认可的文体实践比赛获奖者,按规定予以加分。”我说:“对啊,你参加的是辩论赛,跟你的计算机专业无直接关联,应该属于文体实践类比赛。”小李争辩到:“李老师,我参加的虽然是辩论赛,但辩论内容是‘未来计算机是否会具有人的思维能力’,属于我的专业范畴。”
  我想了想,又问到:“辩论赛还有别的辩题吗?”小李说:“有,还有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优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可否有长效机制等。”我说:“你看,虽然你辩论的内容与计算机相关,但整个活动还是一个文化类活动,不是你专业内的,所以只能算作是文体实践类。”小李有些不服气,但看到我这样肯定,也软了下来:“李老师,您行行好,您看我们参加活动之前之后都花费了很多精力,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嘛,再说,我一直把它当作是我的专业活动……”这时,小李四下一看办公室没人,又轻声对我说:“老师,中午我请您吃饭!”小李软硬兼施,说尽了好话,最终我还是坚持给他加文体实践类分。
  对于这样的情况,其实我内心确实有些纠结,甚至有一丝动摇,但是,我不仅是一个辅导员,更是一个站在学院高度的“立法”和“执法”者,我不能因为我个人的喜好或性格,去改变某项规定或者政策。我需要确立一个明确的、有指导性的、可执行可操作的实施办法,这样才能让全体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公平竞争。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学生中间也经常出现,比如对于该多花些时间学习,还是多花些时间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学生们也总有争执:小孙本来学习中等,但热衷于参加学院学校的各项活动,所以加分项加满了分,排名也从中游排名跻身前列。小黄学习非常刻苦,但从不参加任何活动,所以没有任何加分,按照学习成绩排名应该排在前几,但综合测评排名就变成了中等。
  后来,小孙、小黄一起找到了我,我们三个对此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小黄说:“小孙这样的人也能拿一等奖学金?那以后我们都不学习了,直接参加活动去加分算了。”小孙说:“小黄这样的就应该不能拿到奖学金,大学里又不是只有学习一件事儿,光学习就变成书呆子,除了学习还得培养各方面的能力!”看着他俩争得面红耳赤,我站了起来:“你俩都先坐下,大学的根本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具体的知识和培养可迁移的能力,大学有四个功能:科学研究、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你们看,是不是大学中既要好好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又要参加社会活动,服务社会,引领文化?具体到你们每个个人,就要讲求一个‘度’字,学多了成了书呆子,而参加活动多了,专业也必然学不精。”俩人点了点头,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翻脸
  因为综合积分,和最要好的同学翻脸、得罪同学,甚至把珍贵的师生情抛在了脑后……这样的故事,每年都在以不同的主角配角,轮番地上演着。
  一天早晨,读大二的小赵直接推开学生办公室的门,径直向我走来:老师,我申诉,我参加了某活动,应该给我加上0.2分,我看系统上却没有给我加这0.2分,我申请对结果进行重新审核。我看了看日历,又看了看表:公示时间已经截止了,不能再加了。小赵立刻板起了脸:但是我没有收到任何关于截止公示的通知!因为综合积分管理系统的时间点设置是提前定好的,随便修改是不允许的。我说:系统确定的时间不能更改了,请你理解并遵守我们的规定。小赵觉得理亏,申诉无望,扔下一句转身离开:老师,没想到您这么绝情!才0.2分,至于这么认真吗!我想要叫住她解释几句,她却扬长而去……要知道,小赵平时不爱说话,见到老师鞠躬行礼,非常有礼貌,但是在加分这件事上,师生情谊却输给了0.2分!
  其实,以前这样的情况也会时不时地发生,但是大多是这样开始的:学生红着脸,怯生生地敲门,推开门后先找我聊其他无关痛痒的事,绕了半天,才绕到加分这件事,最后还跟我说:“老师我觉得这完全就是一件非常非常小的事,加不加无所谓,真的无所谓……”跟现在的90后相比,差别那叫一个大!
  除此之外,同学之间因为评奖而闹翻的故事就更多了。学生小吴和小陈是一个宿舍的好姐妹,总是一起学习,一起参加活动。大二上半学期开始评综合积分了,小吴是负责统计分数的记分员,她第一时间看到了同学的排名,发现自己的总分比小陈少了1分。这时,她突然想起她俩曾经一起参加过一个英语作文比赛,虽然比赛规模很小很容易被遗忘,但按规定也能有1.5分加分,于是,小吴就偷偷给自己加上了1.5分,没有告诉小陈。结果小吴就凭着0.5分的微弱优势得到了综合一等奖学金,小陈却屈居二等奖学金。后来,小陈在公示的加分项中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当晚就和小吴大吵了一架,从此两人互不说话,一年多结下的友情就这样被摧毁了!
  这些事情让我感到惋惜和无奈,但理性告诉我:虽然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现象,但与80后、85后相比,如今的90后目的性更强,更注重自身权益的维护和理性的申辩。但话又说回来:为了得到奖学金,不顾师生情谊,抛弃了同学友情,真是太不值得了!真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不足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综合积分的评定也搭上了信息化的快车。如今,我们学校有了师生共同合作开发的“综合积分管理系统”,学生成绩可以批量导入,各种个性化报表可以自动计算得出;自评、师评、班级互评,都可以通过系统实现完全匿名、完全自动的计算;加分项也能够实现自由申报和审核,流程可以自定义地控制;排名和各项总分也可以点击一个按钮就自动得出。除了评奖学金,综合积分管理系统还被运用到保研等其他方面。和以前相比,真是大大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将我们从一大堆繁琐的表格中解放出来。然而,综合积分管理系统毕竟只是个计算机程序,我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即使计算结果再精确、计算效率再高,也不能完全代表客观事实,不能完全依赖管理系统得出的结论。
  一个印象深刻的例子一直在我脑海中不能消逝:小冯和小魏是我带的第二届学生,已经毕业多年。小冯学习中等偏下,但是个社交达人,学生会、社团、志愿服务样样不落,小魏学习刻苦,100多人中成绩排名前五。到了大四保研推免时,通过综合积分一算总账,小冯加满了加分,小魏却只有几分进账。结果小冯总成绩超小魏0.01分保研成功。事后我不断反思,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是不是综合测评本身有问题呢?
  为了找到更清晰的方式阐述和证明综合测评的局限性,面对着多年的学生数据我日思夜想,夜不能寐,最后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我特意采集了某个同学四年来各种成绩作为数据,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对数据进行了反复测算。历时是他四年综合积分的纵向变化,共时是某个时间点,如大一或大二时,他的综合积分和其他同学的横向比较。然后,我还对这个同学的真实情况做了详细全面的标注,标注出他在各方面的能力和他在老师、同学心目中较客观的印象,最后将综合积分测算出的结果与标注结果进行比较。从一张张报表、一条条曲线中,我发现,这个同学四年的综合积分点排名虽然达不到获得保研的标准,但是他的科研能力、社交能力、外语能力等都非常突出,在一些非标准上可圈可点。所以说,综合积分并不能完全说明一个同学优秀与否,如果把它当作唯一的评价标准,选择出的人选不一定是最合适的。这些局限性,也为我们以后的评奖提供了更加科学和完善的思路。
  看完了奖学金背后一个个惊险纠结的故事,你是不是觉得辅导员非常不好当?作为一个辅导员,我们不仅要做好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懂得很多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路和坚定的立场,从思想、学风方面引领学生。因为,有时候一件很小的事,就能决定一个学生群体思想的方向,甚至有些时候还可能影响学生的性格和他们的一生。
其他文献
小黄鸡  新年伊始,人人网上突然冒出个名叫“小黄鸡”的主页,声称:“我喜欢和你聊天~关注我之后在状态里@我或者回复我,我就会去回复你哦。”小黄鸡的出现一时间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导致人人网上转载量激增,再加上正逢高校期末考试的特殊时期,不少压力巨大的大学生都将和小黄鸡聊天作为紧张复习阶段的放松方式。它会卖萌,会撒娇,会调侃,会拍马屁,也会一本正经地回答你的问题。  “小黄鸡”其实是一个可以自动聊天的程
李沛沛是在经过了她自己也数不清次数的建构、推翻和重构之后,才最终完成了她的毕业设计——《安隐?山水间》。“从材质、做法到图案……什么都变了,但不变的是我最初的设计理念,我所想要的那种山水间空灵、自然的感觉。”  从去年十月份开题到今年毕业前最终成品完稿,李沛沛每周都会去找她的导师两次,不断修改,有时候甚至是钻牛角尖地思索,希望在不断地修改、甚至推翻的过程中,寻找到她所想要的那种感觉。  李沛沛的毕
陈吉宁  清华大学校长  长期以来,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你们无疑是优秀的。  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会“梦”没了,只剩“想家”了。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可能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  徐显明  原山东大学校长  你们今天特别
大学生应不应该卖豆腐?  这事儿和大学生该不该卖猪肉一样不值得讨论。但是大学生该卖豆腐就能卖好豆腐吗?怎么把豆腐卖到全世界去这样的事儿由谁来做?2012年10月8日, 友成基金创业咖啡课第四讲在北京大学开讲。远东大学执行校长于海发用自己的创业经验谈了创业与商业模式的关系。  电子和商务是两回事  有一次我在欧美同学会上得到一个信息,在2006~2007年间,中国的B2C网站没有一家盈利。像卓越、当
海外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并不一定是校长独霸话筒,政治人物、大企业家、作家、演员,甚至脱口秀主持人都有可能登上这个特殊的讲台,为毕业生们讲演最后一课。他们的风格或幽默,或深刻,有时讲述讲稿上的人生故事,有时即兴发挥名句迭出。但无论怎样,归根结底都是一句话:未来很远,路还很长,毕业不是结束,而是人生的开始。  2014  名言:是时候去冒个险了。  演讲者:伊隆?马斯克(特斯拉CEO)  演讲地点:南加
“霸笔”、“霸面”,即没接到笔试或面试通知,直接找上门为自己寻求机会。校内网近日发布的“2013应届毕业生求职反馈调研报告”显示,以参与过笔试的2013应届生为样本进行分析,有两成尝试过“霸笔”,成功率超过七成;不到两成的应届生尝试过“霸面”,有七成能够成功进入下一轮。那么企业作为招聘方是如何看待“霸笔”、“霸面”现象呢?本期特别邀请果壳网人力总监于青,就该现象谈一谈她眼中90后的求职。  暖乎乎
西瓜好吃却难挑。有这么一些学霸用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系统又好玩地论证了许多挑西瓜的方法。  “西瓜是一种很甜美的食物。当然,做为一个学物理的吃货,我一定不会白白浪费西瓜的。”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的马磊的确是有追求的美食爱好者。“如何在不破坏西瓜的前提下,了解西瓜的甜美程度。”马磊用的是物理学的研究方式。他关心的是西瓜的力学性质和声学性质,为了同时能够研究这两种性质,他采用了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
陆九愚,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工商管理(全球管理实验班)2009级本科生。  18岁刚刚步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他却连遭厄运,先是敬爱的父亲去世,使全家老小只能依靠提前退休的母亲每月2500元左右的退休金过活。接着哀伤而操劳的母亲被诊断为乳腺癌,全家还要背负巨额的医药费。谁知祸不单行,陆九愚姑姑为争夺陆九愚爷爷的房屋遗产与陆九愚母子打起了官司,这使本就支离破碎的家庭雪上加霜。  正是在这种情
自行车当之无愧是大学里最普遍、实惠的交通工具,但,树大招风,车多招贼,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早上起来要骑车去上课,发现自行车没了;停下车去楼上办个什么事,下楼自行车没了;放个寒暑假回校,自行车没了……  说起与自行车的故事,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丢车丢到哭  文/思远 (北京大学)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偌大的校园也如萧何一般,既让我自豪,又让我伤心!刚来到学校,看着
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怎么看  历史地看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布局进行过几次大调整。每一次调整,都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也是对教育资源的一次重组。教育体制的改革没有终点,也不能停滞,它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与时俱进的。每一个政策,每一次调整都是这过程中的一环,我们可以把这次高校的职业教育改革看作是近年来又一次高等教育布局上的调整,是整个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阶段性政策。那么,新中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