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认真做好重庆市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试点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永川区教育督导室实施“333”督导策略,引领学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督导思路强化“三个结合”
1.素质教育督导与学校具体实际相结合
我们结合中小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同层次学校的差异情况,制订素质教育督导方案和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实施分类督导和差异督导,确保素质教育督导与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无缝对接。
2.素质教育督导与区域教育重点工作结合
坚持素质教育督导的根本方向,兼顾永川区域教育的具体实际,坚持国家、重庆市素质教育督导的总体要求,保障区域教育重点工作落到实处,杜绝“胡子眉毛一把抓”“面面俱到,事事不落实”的现象。
3.素质教育督导与创新督导方式结合
在保留过去合理督导方式的前提下,我们创新督导方式,加强过程性、诊断性、回访式、需求性、指导性等督导方式,增强素质教育督导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督导方式实现“三大转向”
1.从督导关注资料转向常态过程
资料是学校发展与师生成长的历史,督导必不可少,但一味依赖资料,费时、费力、费纸张,基层学校意见很大。为此,我们改进督导方式,采取校长访谈、教学观查、问卷调查、素质抽测、满意度测评等多样化的信息采集方式,观察、体验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常态,发现学校的亮点和特色、问题和不足,准确为学校发展把脉。
2.从督导关注结果转向诊断提高
我们认为,找不准问题就找不到学校发展的着力点。为此,在素质教育督导结束后,我们既要撰写全区教育督导报告、推荐一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亮点与经验,又要对每所学校下达“督导意见书”,并力求做到“成绩说足、不夸大;问题找准、不回避;措施具体、不空泛”,主要目的是帮助学校在督导中成长,在整改中提高。
3.从外力推动转向学校自主发展
外力只能起到助推的作用,真正改变学校、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的自身需求和内在动力。为此,我们创新教育督导机制,在统一全区教育督导指标的同时,要求学校根据实际,自主选择督导项目,自主设定督导指标,引导学校多元发展和自主发展。
督导体系突出“三大重点”
1.突出督导的顶层设计
首先,建构素质教育督导体系:为深化教育督导,我们初步建立和完善了素质教育督导体系,即确立“一条主线”(以素质教育督导为主线),明确“一个主要对象”(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督导主要对象,高中学校参考实施);突出“四项重点”(学校内部管理、卓越课堂建设、师德师能建设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四大板块”(学校自诊自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督导部门综合督导、学校整改提高),着力“四种方式”(教学观查、集中评估、素质测试、自主定标);其次,完善指标体系:我们先后召开4次研讨会,收集梳理了9个方面的意见建议,并最终确定了 “四大类别、九大指标、三十四个评估要点”的素质教育督导指标体系;第三,强化结果使用:依据督导评估结果,按照80%的比例纳入学校和学校领导班子的绩效考核;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据此督导结果,表彰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和约谈素质教育实施不力学校的主要领导;区教委将督导结果作为确定学校教职工年度考核“优秀”等级比例和分配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的依据;区委教育工委把督导结果作为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年度考核及干部任用的依据。
2.突出学校自主定标规范性
首先,确立“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学校“自选督导项目”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原则上不得与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的督导指标重合;二是学校“自主设定督导要点”要具有校本性,必须立足学校自身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学校“自主设定督导方式”要具有激励性,有利于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师生全员参与和自觉践行;四是学校“自主定标实施方案”,要具有完整性,形成“督导概述、督导指标体系、督导方式、督导程序、督导结果运用”的基本框架。
其次,提供“七大参考选择方向”: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如何建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与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如何有效开展体育、艺术、科技、阅读、演讲、书法、英语、综合实践等课程辅助活动、兴趣活动、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如何通过校本教研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如何打造和优化理念文化、物质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促进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学校如何通过加强年段衔接与年级组管理,推动学校内部“扁平化”管理改革;学校如何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如何管好用好“六大功能室”等。
第三,力求避免“四大误区”:为有效管控“学校自主定标”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区政府教育督导室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校认识,避免出现如下误区:定位不准,将“学校自主设定督导指标”等同于“学校内部督导指标、站位不高”的误区;要求不严,将“学校自主设定督导指标”等同于“学校自由设定督导指标、应付了事”的误区;范围太宽,将“学校自主设定督导指标”等同于“学校所有工作自主定标、面面俱到”的误区;研究不深,将“学校自主设定督导指标”等同于“学校一般意义的工作检查、浅尝辄止”的误区。
第四,规范落实“四个基本程序”:为确保“学校自主定标”工作真正落地、取得实效,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研究制定并认真落实了“四个工作程序”:学校领导研究制定;学校教代会审议;片区教育督导办公室、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评审;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正式行文下发组织实施。
3.突出教学观察的有效落实
首先,确立观察重点:核心是学校教师落实新课程改革、实施高效课堂行动计划的情况,具体包括“教学方案的预设、教学目标的优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效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多媒体使用的合理性、提问学生、作业设计、学习反馈的有效性”10个观察重点;其次,建构观察标准:根据上述10个观察重点,既研究制定下发了各学科教学的评价标准,也制定下发了适用于各门学科的通用标准;第三,统筹观察方式:将区教科所的教学集体视导与教学观察整合,突出教学观察的过程性、随机性和常态性;第四,整合观查队伍:由区政府教育督导室随机抽调教研员、名师名校长、挂牌督学、学科中心教研组人员共计40余人组建11个督导组,按学校类别、随机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观察;第五,精心设计流程:各督导组提前一天告知督导室本组听课的行程安排;督导室根据各组行程安排和学校已经提供的教师课程安排表随机抽取讲课教师名单并形成密件;督导组随机进入学校,由组长现场开启密件并组织听课;督导组听课后由组长组织汇总并将有关意见建议反馈给学校领导。
督导效果体现四大变化
1.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断完善
各中小学按照现代学校制度“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要求,不断完善学校目标、质量和绩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并将制度构建有机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教研科研、人事管理、活动组织和师生评价考核等一系列工作之中,初步形成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
2.学校特色发展不断彰显
各中小学能按照特色学校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从区域背景、学校传统和时代要求中寻求灵感,找准切入点,挖掘教育元素,并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理念文化体系及其实施路径,大体形成了全区特色学校建设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体系。
3.学校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各中小学坚持将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出路,深入推进体育、艺术、科技“2 2”项目活动,开发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活动项目,组建各种学生兴趣小组和社团,并定期开展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区两级“卓越”课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按照“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基本要求,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4.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各中小学坚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质量的可靠保障,以师德建设为前提、以师资培训为关键、以校本教研为途径、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采取“专家引领、骨干示范、自主反思”,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尽管素质教育督导试点工作激发了中小学校长办学的深层思考,学校各项工作也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但是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将继续听取基层学校意见,引领学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督导思路强化“三个结合”
1.素质教育督导与学校具体实际相结合
我们结合中小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同层次学校的差异情况,制订素质教育督导方案和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实施分类督导和差异督导,确保素质教育督导与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无缝对接。
2.素质教育督导与区域教育重点工作结合
坚持素质教育督导的根本方向,兼顾永川区域教育的具体实际,坚持国家、重庆市素质教育督导的总体要求,保障区域教育重点工作落到实处,杜绝“胡子眉毛一把抓”“面面俱到,事事不落实”的现象。
3.素质教育督导与创新督导方式结合
在保留过去合理督导方式的前提下,我们创新督导方式,加强过程性、诊断性、回访式、需求性、指导性等督导方式,增强素质教育督导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督导方式实现“三大转向”
1.从督导关注资料转向常态过程
资料是学校发展与师生成长的历史,督导必不可少,但一味依赖资料,费时、费力、费纸张,基层学校意见很大。为此,我们改进督导方式,采取校长访谈、教学观查、问卷调查、素质抽测、满意度测评等多样化的信息采集方式,观察、体验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常态,发现学校的亮点和特色、问题和不足,准确为学校发展把脉。
2.从督导关注结果转向诊断提高
我们认为,找不准问题就找不到学校发展的着力点。为此,在素质教育督导结束后,我们既要撰写全区教育督导报告、推荐一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亮点与经验,又要对每所学校下达“督导意见书”,并力求做到“成绩说足、不夸大;问题找准、不回避;措施具体、不空泛”,主要目的是帮助学校在督导中成长,在整改中提高。
3.从外力推动转向学校自主发展
外力只能起到助推的作用,真正改变学校、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的自身需求和内在动力。为此,我们创新教育督导机制,在统一全区教育督导指标的同时,要求学校根据实际,自主选择督导项目,自主设定督导指标,引导学校多元发展和自主发展。
督导体系突出“三大重点”
1.突出督导的顶层设计
首先,建构素质教育督导体系:为深化教育督导,我们初步建立和完善了素质教育督导体系,即确立“一条主线”(以素质教育督导为主线),明确“一个主要对象”(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督导主要对象,高中学校参考实施);突出“四项重点”(学校内部管理、卓越课堂建设、师德师能建设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四大板块”(学校自诊自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督导部门综合督导、学校整改提高),着力“四种方式”(教学观查、集中评估、素质测试、自主定标);其次,完善指标体系:我们先后召开4次研讨会,收集梳理了9个方面的意见建议,并最终确定了 “四大类别、九大指标、三十四个评估要点”的素质教育督导指标体系;第三,强化结果使用:依据督导评估结果,按照80%的比例纳入学校和学校领导班子的绩效考核;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据此督导结果,表彰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和约谈素质教育实施不力学校的主要领导;区教委将督导结果作为确定学校教职工年度考核“优秀”等级比例和分配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的依据;区委教育工委把督导结果作为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年度考核及干部任用的依据。
2.突出学校自主定标规范性
首先,确立“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学校“自选督导项目”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原则上不得与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的督导指标重合;二是学校“自主设定督导要点”要具有校本性,必须立足学校自身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学校“自主设定督导方式”要具有激励性,有利于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师生全员参与和自觉践行;四是学校“自主定标实施方案”,要具有完整性,形成“督导概述、督导指标体系、督导方式、督导程序、督导结果运用”的基本框架。
其次,提供“七大参考选择方向”: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如何建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与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如何有效开展体育、艺术、科技、阅读、演讲、书法、英语、综合实践等课程辅助活动、兴趣活动、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如何通过校本教研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如何打造和优化理念文化、物质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促进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学校如何通过加强年段衔接与年级组管理,推动学校内部“扁平化”管理改革;学校如何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如何管好用好“六大功能室”等。
第三,力求避免“四大误区”:为有效管控“学校自主定标”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区政府教育督导室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校认识,避免出现如下误区:定位不准,将“学校自主设定督导指标”等同于“学校内部督导指标、站位不高”的误区;要求不严,将“学校自主设定督导指标”等同于“学校自由设定督导指标、应付了事”的误区;范围太宽,将“学校自主设定督导指标”等同于“学校所有工作自主定标、面面俱到”的误区;研究不深,将“学校自主设定督导指标”等同于“学校一般意义的工作检查、浅尝辄止”的误区。
第四,规范落实“四个基本程序”:为确保“学校自主定标”工作真正落地、取得实效,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研究制定并认真落实了“四个工作程序”:学校领导研究制定;学校教代会审议;片区教育督导办公室、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评审;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正式行文下发组织实施。
3.突出教学观察的有效落实
首先,确立观察重点:核心是学校教师落实新课程改革、实施高效课堂行动计划的情况,具体包括“教学方案的预设、教学目标的优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效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多媒体使用的合理性、提问学生、作业设计、学习反馈的有效性”10个观察重点;其次,建构观察标准:根据上述10个观察重点,既研究制定下发了各学科教学的评价标准,也制定下发了适用于各门学科的通用标准;第三,统筹观察方式:将区教科所的教学集体视导与教学观察整合,突出教学观察的过程性、随机性和常态性;第四,整合观查队伍:由区政府教育督导室随机抽调教研员、名师名校长、挂牌督学、学科中心教研组人员共计40余人组建11个督导组,按学校类别、随机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观察;第五,精心设计流程:各督导组提前一天告知督导室本组听课的行程安排;督导室根据各组行程安排和学校已经提供的教师课程安排表随机抽取讲课教师名单并形成密件;督导组随机进入学校,由组长现场开启密件并组织听课;督导组听课后由组长组织汇总并将有关意见建议反馈给学校领导。
督导效果体现四大变化
1.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断完善
各中小学按照现代学校制度“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要求,不断完善学校目标、质量和绩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并将制度构建有机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教研科研、人事管理、活动组织和师生评价考核等一系列工作之中,初步形成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
2.学校特色发展不断彰显
各中小学能按照特色学校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从区域背景、学校传统和时代要求中寻求灵感,找准切入点,挖掘教育元素,并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理念文化体系及其实施路径,大体形成了全区特色学校建设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体系。
3.学校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各中小学坚持将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出路,深入推进体育、艺术、科技“2 2”项目活动,开发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活动项目,组建各种学生兴趣小组和社团,并定期开展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区两级“卓越”课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按照“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基本要求,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4.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各中小学坚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质量的可靠保障,以师德建设为前提、以师资培训为关键、以校本教研为途径、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采取“专家引领、骨干示范、自主反思”,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尽管素质教育督导试点工作激发了中小学校长办学的深层思考,学校各项工作也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但是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将继续听取基层学校意见,引领学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