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东丰县把棚膜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抗灾避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加大行政推动,强化政策措施,努力拓展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和领域,棚膜经济效果已经显现。但集约化程度低、产供销关联度不高等现状仍是制约全县棚膜经济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东丰县;棚膜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1.东丰县棚膜产业的发展现状
1.1棚膜蔬菜生产水平有所提高
2012年全县大棚温室已发展到923栋,棚膜生产面积达535.4亩, 2012年实现产值3057万元,纯收入848万元,同时形成了一些如东丰镇、拉拉河镇等产地相对集中,专业化、规模化棚膜生产集中区。初步统计,2012年全县棚膜生产亩(1亩=667㎡,下同)平均产值达到5.7万元,亩平均利润1.58万元,同比分别上涨16.8%和14.3%。截至2013年4月,全县又将新开工建设棚室620 栋,建成后,棚膜面积将增加375亩。
1.2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
全县规模以上棚膜经济园区达到 5个,其中建成投产达效的4个。东丰县太和甜瓜产业园区是在2009年2月12日注册成立的东丰县太和甜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员已由最初的8人发展到目前的42人。现有温室大棚190栋,全部钢筋骨架结构,安装了电动卷帘机、配备了小型锅炉采暖、滴灌等设备。该园区温室大棚采用瓜菜相结合种植模式。园区被吉林省农委列为百万亩棚膜示范基地,被国家质监局列为甜瓜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太和甜瓜日光温室大棚每茬生产香瓜2000—3000kg,每年2茬,冬季进行西瓜或者反季蔬菜种植。2012年园区实现产值1740万元,单栋平均产值9.15万元,实现纯利润520万元,单栋平均利润2.73万元。聚鲜园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园区是由拉拉河镇政府引进辽宁省盘锦市北镇民生蔬菜种植有限公司和东丰县兴利牧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兴建的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园。该蔬菜产业园区占地面积88ha,目前已建成建筑面积20000余㎡的集蔬菜加工、保鲜、销售和物流于一体的蔬菜保鲜物流园一处。2012年6月建成温室大棚474栋,当年产值实现240万元,实现纯收入86万元。东丰镇双全棚膜蔬菜园现有日光温室49栋,大棚67栋,2012年园区实现产值632万元,实现纯利润214万元,单栋平均利润1.84万元。那丹伯镇食用菌产业园,2011年投资300多万元,租赁土地4.2公顷,集中建设了30栋大棚(20栋暖棚,10栋冷棚),新打机井2眼,架设了电路并新增了变压器。目前,园区共占地5.3公顷,园区已初具规模,成功引进滑子菇、白平菇、香菇、双孢菇和榆树菇等5个品种。2012年园区共生产各类蘑菇11万kg,销售收入60万元,利润 28万元。2013年园区大棚规模将达到100栋以上,在吉林省境内具有一定影响力,有望吸引更多客商前来投资和收购产品,实现园区良性发展。
1.3农户自发建设棚室数量相对较少
2012年全县农户通过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建设,独立生产经营的棚室保有量达到113栋,面积达到64.4亩,生产品种包括蔬菜、食用菌和花卉。2012年实现产值385万元,平均单栋实现产值3.4万元,实现纯利润203万元,平均单栋实现纯利润 1.8万元。如大兴镇新胜村1组王德富,2008年贷款30万元,建设4栋温室,总面积达到2.8亩,2012年生产食用菌5.8万公斤,销售收入达到26万元,实现纯利润10.3万元,单位面积实现纯利润3.6万元。
1.4部分棚室科技成果得以应用
近年来,部分经营业户通过推广新型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以及遮阳网、电子控温设施等先进技术,突破传统生产时限,使棚膜生产质量和效益得到较大提高。
2.东丰县发展棚膜经济产业面临的机遇和困难
2.1发展棚膜经济产业的有利条件
东丰县发展棚膜经济不仅具有较好的基础,而且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一是资源优势突出。东丰县地处长白山余脉向松辽平原过度地带,四季分明,具有适宜蔬菜、花卉、瓜果、食用菌生长发育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又有多年的生产发展基础,特别是全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农业生产产生的田间秸秆和下脚料是食用菌生产的优质基础原料,十分有利于做大做强棚膜经济产业。二是县内水质优良、空气清新,绝大多数土地没有受到污染,具有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得天独厚的优势。三是市场空间广阔。全县城乡市场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需求量很大,但70%左右都靠外地调入,运距远、成本高,因此发展棚室蔬菜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另外,花卉产业已成为一个经济效益很高的新兴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四是劳动力资源丰富。
2.2发展棚膜经济产业的不利因素
东丰县发展棚膜经济具备一定的基础,有利条件诸多,开发潜力很大,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是也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土地资源严重匮乏,发展棚膜经济土地比较紧缺;二是龙头企业较少,现有企业大户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市场营销体系尚未建立,营销手段滞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生产规模小,自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五是技术力量簿弱,农民科技意识不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较少,与科研院所缺乏对接等;六是气候条件制约,东丰县冬季漫长,此期间利用棚室进行生产,其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高,而产值并不增加很多,造成生产效益低或无效益。
3.东丰县棚膜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乡镇和部门没有把发展棚膜经济作为战略产业来抓,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组织宣传不够得力,基本上是靠群众自发推进,棚膜经济发展起色不大。
3.2建设资金缺乏
由于发展棚膜经济先期投入較高,建一亩高标准日光温室需要投入15—18万元的资金,大棚需要8—10万元。而农民自身投入能力较弱,如果只靠农民自筹,其难度可想而知。而目前贷款门槛高、条件苛刻、贷款额度小,很难满足需求。改建、扩建基础设施及贮藏设备需要大量资金,融资渠道狭窄,严重制约了棚膜经济产业的发展。
3.3规模化程度不高
东丰县棚膜设施建设相对分散,除几个较大园区外,大部分以个体户为主,劳动生产率低,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特别是分散在乡镇的零散户,因当地集散、交易平台尚未建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销售时限。全县棚膜经济发展绝对面积、集约化面积以及产业化水平与省内发达地区比较还处于低水平。
3.4科技含量不高
东丰县棚膜经济的发展,无论在土地使用、技术实力、资金匹配还是栽培管理,都没有达到高度融合;地标农产品数量少,仅有太和牌香瓜,品牌效应未发挥到极致。
3.5技术信息和营销渠道不畅
目前东丰县棚膜种植户大多数是仅凭种植习惯组织生产,不了解市场行情,少有新优特色设施农产品投入本地市场,还没有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并且许多新建园区的经纪人队伍、各种合作组织等还没有形成,致使生产与消费市场不能科学有效衔接。 [科]
【关键词】东丰县;棚膜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1.东丰县棚膜产业的发展现状
1.1棚膜蔬菜生产水平有所提高
2012年全县大棚温室已发展到923栋,棚膜生产面积达535.4亩, 2012年实现产值3057万元,纯收入848万元,同时形成了一些如东丰镇、拉拉河镇等产地相对集中,专业化、规模化棚膜生产集中区。初步统计,2012年全县棚膜生产亩(1亩=667㎡,下同)平均产值达到5.7万元,亩平均利润1.58万元,同比分别上涨16.8%和14.3%。截至2013年4月,全县又将新开工建设棚室620 栋,建成后,棚膜面积将增加375亩。
1.2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
全县规模以上棚膜经济园区达到 5个,其中建成投产达效的4个。东丰县太和甜瓜产业园区是在2009年2月12日注册成立的东丰县太和甜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员已由最初的8人发展到目前的42人。现有温室大棚190栋,全部钢筋骨架结构,安装了电动卷帘机、配备了小型锅炉采暖、滴灌等设备。该园区温室大棚采用瓜菜相结合种植模式。园区被吉林省农委列为百万亩棚膜示范基地,被国家质监局列为甜瓜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太和甜瓜日光温室大棚每茬生产香瓜2000—3000kg,每年2茬,冬季进行西瓜或者反季蔬菜种植。2012年园区实现产值1740万元,单栋平均产值9.15万元,实现纯利润520万元,单栋平均利润2.73万元。聚鲜园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园区是由拉拉河镇政府引进辽宁省盘锦市北镇民生蔬菜种植有限公司和东丰县兴利牧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兴建的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园。该蔬菜产业园区占地面积88ha,目前已建成建筑面积20000余㎡的集蔬菜加工、保鲜、销售和物流于一体的蔬菜保鲜物流园一处。2012年6月建成温室大棚474栋,当年产值实现240万元,实现纯收入86万元。东丰镇双全棚膜蔬菜园现有日光温室49栋,大棚67栋,2012年园区实现产值632万元,实现纯利润214万元,单栋平均利润1.84万元。那丹伯镇食用菌产业园,2011年投资300多万元,租赁土地4.2公顷,集中建设了30栋大棚(20栋暖棚,10栋冷棚),新打机井2眼,架设了电路并新增了变压器。目前,园区共占地5.3公顷,园区已初具规模,成功引进滑子菇、白平菇、香菇、双孢菇和榆树菇等5个品种。2012年园区共生产各类蘑菇11万kg,销售收入60万元,利润 28万元。2013年园区大棚规模将达到100栋以上,在吉林省境内具有一定影响力,有望吸引更多客商前来投资和收购产品,实现园区良性发展。
1.3农户自发建设棚室数量相对较少
2012年全县农户通过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建设,独立生产经营的棚室保有量达到113栋,面积达到64.4亩,生产品种包括蔬菜、食用菌和花卉。2012年实现产值385万元,平均单栋实现产值3.4万元,实现纯利润203万元,平均单栋实现纯利润 1.8万元。如大兴镇新胜村1组王德富,2008年贷款30万元,建设4栋温室,总面积达到2.8亩,2012年生产食用菌5.8万公斤,销售收入达到26万元,实现纯利润10.3万元,单位面积实现纯利润3.6万元。
1.4部分棚室科技成果得以应用
近年来,部分经营业户通过推广新型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以及遮阳网、电子控温设施等先进技术,突破传统生产时限,使棚膜生产质量和效益得到较大提高。
2.东丰县发展棚膜经济产业面临的机遇和困难
2.1发展棚膜经济产业的有利条件
东丰县发展棚膜经济不仅具有较好的基础,而且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一是资源优势突出。东丰县地处长白山余脉向松辽平原过度地带,四季分明,具有适宜蔬菜、花卉、瓜果、食用菌生长发育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又有多年的生产发展基础,特别是全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农业生产产生的田间秸秆和下脚料是食用菌生产的优质基础原料,十分有利于做大做强棚膜经济产业。二是县内水质优良、空气清新,绝大多数土地没有受到污染,具有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得天独厚的优势。三是市场空间广阔。全县城乡市场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需求量很大,但70%左右都靠外地调入,运距远、成本高,因此发展棚室蔬菜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另外,花卉产业已成为一个经济效益很高的新兴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四是劳动力资源丰富。
2.2发展棚膜经济产业的不利因素
东丰县发展棚膜经济具备一定的基础,有利条件诸多,开发潜力很大,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是也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土地资源严重匮乏,发展棚膜经济土地比较紧缺;二是龙头企业较少,现有企业大户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市场营销体系尚未建立,营销手段滞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生产规模小,自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五是技术力量簿弱,农民科技意识不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较少,与科研院所缺乏对接等;六是气候条件制约,东丰县冬季漫长,此期间利用棚室进行生产,其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高,而产值并不增加很多,造成生产效益低或无效益。
3.东丰县棚膜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乡镇和部门没有把发展棚膜经济作为战略产业来抓,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组织宣传不够得力,基本上是靠群众自发推进,棚膜经济发展起色不大。
3.2建设资金缺乏
由于发展棚膜经济先期投入較高,建一亩高标准日光温室需要投入15—18万元的资金,大棚需要8—10万元。而农民自身投入能力较弱,如果只靠农民自筹,其难度可想而知。而目前贷款门槛高、条件苛刻、贷款额度小,很难满足需求。改建、扩建基础设施及贮藏设备需要大量资金,融资渠道狭窄,严重制约了棚膜经济产业的发展。
3.3规模化程度不高
东丰县棚膜设施建设相对分散,除几个较大园区外,大部分以个体户为主,劳动生产率低,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特别是分散在乡镇的零散户,因当地集散、交易平台尚未建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销售时限。全县棚膜经济发展绝对面积、集约化面积以及产业化水平与省内发达地区比较还处于低水平。
3.4科技含量不高
东丰县棚膜经济的发展,无论在土地使用、技术实力、资金匹配还是栽培管理,都没有达到高度融合;地标农产品数量少,仅有太和牌香瓜,品牌效应未发挥到极致。
3.5技术信息和营销渠道不畅
目前东丰县棚膜种植户大多数是仅凭种植习惯组织生产,不了解市场行情,少有新优特色设施农产品投入本地市场,还没有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并且许多新建园区的经纪人队伍、各种合作组织等还没有形成,致使生产与消费市场不能科学有效衔接。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