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苦难与阳光下的诗情——理解路遥的一个认知框架

来源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d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阐释都需要一个可靠的概念体系和认知框架.只有从这样的体系和框架里,人们才能获得分析的根据和理解的线索.高原风物、土质与气候、边鄙之地、陕北艺术、现实主义精神、读者意识和作者意识等因素极大地影响了路遥的生活态度和小说写作,裨助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学个性和文学风貌.在此基础上建构一个理解路遥的认知框架,有助于我们揭示路遥的生活态度和文学意识的成因,有助于我们分析路遥的现实主义文学精神和现实主义文学气质,有助于我们切实地阐释和评价他的作品.
其他文献
理论传播生态是思想理论的多元主体在传播扩散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构成的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系统中,理论工作者基于理念、职责与贡献的不同,在总体上呈现“三重境界”.通过分析其在不同境界和层次中职责使命、创新理念以及传播模式的跃升和变革,揭示理论传播生态系统的演化发展趋势,从而为构筑媒体融合时代新型传播格局,实现新时代理论武装的使命任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可供借鉴的建议.
探究省域知识产权发展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对国家实现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确定我国省域知识产权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基于社会网络分析(SNA)和二次指派程序(QAP)对该网络进行特征刻画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省域知识产权发展关联紧密,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空间近临关系、科技服务水平和人力资源投入水平对知识产权发展空间关联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人均GDP差异抑制了知识产权关联网络的构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媒体深度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着重探讨新时代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几个面向,提出从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改进传播策略、智媒体技术运用、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以及加强对新兴媒体管理等方面着手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占据互联网时代传播的制高点.
《周静原创童话丛书》(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扎根于民间故事土壤,营造了一个神奇又纯美的童话世界.故事融幽默风趣与清新质朴于一体,呈现了乡土家园中的至真至纯至美至善,以素朴的民间生存智慧和轻盈灵动的诗性品格给予小读者人格精神的价值引领和审美品味的濡养,是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又一力作.可以看出,周静有意识地让创作回到童话这一文体的根部,回归到童话的本源.
期刊
止庵的长篇小说《受命》在讲述一个与伍子胥、哈姆雷特故事遥相呼应的当代复仇故事的同时,还以考古学家或人类学家田野调查的姿态,细描了1980年代中期北京城的四季花事与文化地图,既还原、营造了有着感官温度的生活、时代氛围,构成了文学真实的坚实土壤,又在其基础之上生长起诗意与精神、审美之花,也即“真”既是“诗”诞生的基础,又是“诗”的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一个历史大视野.新时期文学则是一段与改革开放四十年同框的文学史.而离开了新时期文学四十年,又何谈新世纪二十年的中短篇小说?因此,在新时期文学四十年视野中看二十年中短篇小说,离不开“南方谈话”、中国经济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型,离不开与之伴生的大众文化、互联网媒介和阅读兴趣转移对传统文学市场的冲击,更离不开事关中国未来发展的一系列大事件.而“70后”“80后”作家历史地位的相对漂浮性,历史、思想和个人精神深度的欠缺,也是本文力图探究之处.
王蒙的旧体诗深潜着“李商隐情结”,真正构成了他的灵魂镜像.1989年以后,王蒙密集发表了多篇关于李商隐的研读文章,并对李商隐的诗句进行多种形式的创造性重组,足见他对李商隐的沉迷之深.王蒙的这种行为绝不止于文字魔方的游戏,之所以称之为“李商隐情结”,原因大概有二:其一,借李商隐表达未竟的文学理想和文化理想;其二,借李商隐的诗作,获得卡塔西斯的审美心理疗效.他的“李商隐情结”通过“蝴蝶”“蝉”“秋”等一系列与李商隐构成心灵通约的意象呈现出来.
罗伟章长篇小说《谁在敲门》探索了新的家族叙事模式从而对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及其结果做了更加有效的现实书写,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和思想史价值.这部小说采用了横向的代际结构对家族成员的生命史进行塑造,提升了家族叙事对社会现实的关涉广度;采用丰富复杂的叙事结构,加深了家族叙事进入社会现实的思想深度;在城乡二元结构中展示人物的命运,深刻展示了城市化对乡村的消解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乱象.《谁在敲门》创造了独特的家族叙事模式,也取得了审美性与思想性的双重成功.
李天岑是南阳作家群的重要成员,其创作坚持“讲故事”的传统和“写入”的传统,追求情节生动、人物鲜活,突显作品劝善惩恶的劝诫意义,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三山凹》以三个发小的人生经历为主线,通过个体命运的变迁反映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农村的变革,是改革开放史和乡村振兴历程的文学写照.作品以丰沛的细节塑造人物,将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写亲情爱情、伦理道德,表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巨变,是催人奋发向上之作.
《谁在敲门》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但其并未遵循限制性叙述的常规,而是以一种非限制性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讲述,使其在表现细节时能够生动逼真地呈示.其次,在叙述语言上,川东方言的适度穿插使用使得地域特色明显,语言鲜活.再次,如果从叙述速度的角度来考量,整部《谁在敲门》实际上存在着一个逐渐加速的问题.将《谁在敲门》放在近一个时期内的长篇小说坐标系里考察,作品是有其独有的思想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