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春天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weaw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又遇见了他,就是那位总牵了一条狗,在我家附近的那座小山上撞树的老朋友。这次遇见他不是在山上,而是在一处叫作“泉城”的公园里,也是傍晚。
  有多长时间没有见过他了?一年?不止,至少有两年。
  没有见到他是因为我散步的地点发生了变化——医生告诫我多走一点——我把散步的地点改在了这处离家稍远一点的公园里。公园很大、很清幽,林木也很茂盛,还有两片湖、一架凌空的桥,很适合“多走一点”。公园里有一块近水的空地,不大,被密密的树林所遮掩着,四季里,总有一些中老年朋友早晚在这里唱歌跳舞,他们总是把音响调得很大,很喧嚣。这次不同,他们换了一首新乐曲,大概音响也换了。那音乐真是好听,是我喜欢的那首《蓝色多瑙河》。所以,不知不觉间,就朝它去了。
  十几对中老年朋友正在那儿起劲地跳着,舞姿随意而娴熟。我默默地和着音乐的节奏巡视地看着。昏暗的场地上,我特别注意到了一对舞者,在场地中央。男的穿一身深色的西服,把个腰板挺得笔直;女的披一头卷曲的长发,着一件漂亮的紧身毛衣和一件花色的长裙子。两人手手相牵,四目相对,很是认真,很是投入。他们的舞姿不仅娴熟,而且还很有一些专业的味道。前进,后退,转身,弯腰,旋转,起起伏伏,既轻盈又飘逸,棒极了。
  我看得有点入迷。正看得起劲,音乐停了下来,舞者们纷纷退到了场地的周边。突然,一只狗,不知从哪里,猛地蹿了出来,蹿到我的身边,吓了我一跳。这只狗,黑色的,不叫也不唤,就只管仰着头,在我的身边,撒欢嬉闹。我定了一下神,看清了,原来是它,那位撞树的老朋友的傻狗。
  “怎么会是你呢?”我一边说着、一边惊喜地弯下腰来,伸出手,摸了一下它傻乎乎的狗头。它把头贴在我的手掌上蹭了几下,然后一转身跑了,朝场地中央跑去。
  我疑惑地望着它,心想,不会是他也在这儿吧?
  就见那只狗跑到了那位拥有最美舞姿的男士的跟前,先是蹦跳了两下,然后停下来看看他,又回过头来朝我这边望望。那男士明白了狗的意思,朝我这边看过来。这下,我们都看清了。他正是我的那位好久不见的,总牵着这条狗撞树的老朋友。
  朋友快速地朝我这边走过来。等到了跟前,我却有些惊住了,眼前的他与记忆里的他简直就是判若两人:眼前的他是面色红润,脑门发亮,双目有神,步履矫健,可谓神采奕奕。记忆里的他却是个邋里邋遢,神情暗淡,老气横秋,整日里无所事事,牵着狗,在山林里昏昏然撞树的老头儿。这是他吗?我这么想。他一边笑着一边和我握手,说:“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你,怎么样,老弟,好吗?”我说:“真的是你啊!两年没见,你这是怎么了?吃了鹿茸、还是人参、还是龙肝凤胆,怎么变得这么年轻了?”他笑笑,说:“什么也没吃。”我说:“不可能,你看看你现在,至少比过去年轻了二十岁,一定有什么养生的高招,快点说说……”
  這次和上次一样,我们谈了很久,坐在湖边的联椅上。他告诉我,他现在又干回了老本行,给人指导舞蹈,是朋友介绍的。介绍他的这位朋友是他过去的同事,就是刚才和他跳舞的那位女士。几年前,她得了癌症,乳腺癌。她很喜欢跳舞,也有一帮跳舞的朋友。两年前,她和朋友们一起成立了一个舞美联谊中心,经常组织一些演出的活动,可大家都是业余爱好者,水平一般。她知道他过去在部队文工团是跳舞蹈的,也退了休,就请他来给指导一下。这一指导他才知道,这些朋友当中有好多都是病人,还有几位是和她朋友一样的癌症患者,可他们没有一个意志消沉的,更没有一个向疾病低头的,他们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却快乐地生活着。这对他的触动很大。他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尊贵。他对自己曾因退休、曾因失去过去的荣光、曾因感到生命走过了大半的路程而一度产生的消沉、失落、萎靡,甚至颓废的生命情态进行了反思,深感羞愧与可笑,从此调整了自己,提振了精神。现在,他天天和她们在一起,在市里的各处公园里、社区里、养老院里、军营里、各类庆典的会场以及周边的一些乡镇农村跳舞,甚至去年还去了更偏远的新疆边防哨卡为战士们举办了十几场慰问演出。总之,他很快乐,他感到他的生命和退休前一样又有了意义……
  知道了这些,我由衷地为朋友的变化而感到高兴。同时,也想知道,在经过了这些,他现在对生命的看法,就问他。他笑了笑,和上次一样,他还是没有说话,只是把一道明亮的目光,掠过眼前的这片静静的湖水,投向了对岸那片稠密的树林。
其他文献
老中医高龄耳背,低着头认真地把脉,探询的眼睛从黑色镜框上面向我投来,浑浊中带着一种饱经风霜的智慧。他眼睛里的白色眼球体远远多过黑色,据说这样的人诚信坦荡。他已经很老了,眼前这双干枯的手,替无数人抓掉过身上的病。  他按脉象问询我的症状,我点头或是摇头,花了很大力气才让他明了我身上的问题。他低头认真开处方,一本叫《杏林集》的药书也认真地躺在他的桌上,外面是络绎来问诊的人。  老中医的家在巷子深处,要
期刊
我,生在农村。一次偶然的机会,才使我走出了农村,这一出来竟是30多年。  那是1984年9月的一天,刚刚读完高中的我正在犹豫着是继续复习参加高考还是从事父辈们的职业——在家务农时,大队的民兵排长从我们身边走过,顺便问我们:“你们当中有没有想去当兵的?”听到这话,我急忙说:“我想去。”民兵排长说:“可以,我给你先登记上,你回家再给大人商量商量。”我说:“行。”报完名后,我回家后也没敢给家里的大人说,
期刊
在我家乡,走人家的意思就是走亲戚。  “走亲走亲,不走不亲。”大人们常常这样说。因而,逢年过节走人家就成了亲戚互动的必修课,也是我们小孩子翘首以盼的大好事——意味着新衣服加身、几大碗上桌、糖果包到手,可以不上山砍柴、下地干活,可以不做那本也不多的作业,还有干不完的家务事,想起来心里那个美啊!  记忆中,我们家里走亲戚似乎是父亲和我的专利。母亲和姐姐就像毫无疑问要待在家里一样;哥哥是劳动力,农活绑住
期刊
“王卉去世了,昨天。” 2016年10月9日晚,我得到消息,心头,为之一震。这个可爱的老顽童,走了。  我当即从书架上取下他的画集,九十四岁刘海粟题签的《王卉书画诗词选集》。扉页,有他用自来水笔挥写的字迹:二零一零初夏兒童節王卉藤翁八十八歲贈於杭州。“節”字的末笔,毫不客气,一竖直下,占了大半篇幅。“州”字连环草书,最后一点,顺势一拖,干脆利落,戛然而止,他啪地放下笔……他题字的那种情形,历历在目
期刊
在网上看到对当红男星孙红雷的一段采访,说他是个“眼镜控”,拥有几百个形态各异、颜色纷呈、价格不等的眼镜,用在各个不同的影剧情景、陪他出现在不同的场合……又一次听到“控”字,一问女儿,才明白“控”就是对一件事、一个东西或一类物品非常喜爱、特别专注、达到极致的人。真佩服现在的网络语言,什么“囧”、什么“控”,还有什么“萌”……总是言简意赅,一两个字就能说清事情根本。  感慨之余我又联想,我们这几个人是
期刊
大学毕业的那年冬天,寒风刺骨,冰冻三尺,天冷得出不了门。  老查也冷得死去活来。我和老查皆来自安徽农村,又机缘巧合成了同事,三言两语间,情投意合,旋即成了死党。只是公司宿舍的被子太过单薄,每晚睡到夜半,突然就冻醒了,只好各自睁着眼睛,蜷成一团,哆哆嗦嗦地等待天明。  囊中羞涩的窘迫,让我和老查摸遍了港下镇的每个旮旯角落,以期搜寻到最经济实惠的餐馆。约莫一周后,老查满脸通红地向我宣布,经他地毯式的摸
期刊
一  四十二年前的那个少年,走在崇山峻岭中。  他由父亲领着,在蜿蜒起伏的石板路上,从日出走到日落,为了购买一双解放鞋。明天少年就要出山去上中学,父亲决定给他添置双解放鞋。对于赤脚少年来说,能穿上解放鞋,是他想都不敢想的奢望,就像上中学这件事一样。那时上中学,不凭成绩凭推荐,生产队就一个名额,队长理所当然推荐自家小孩。父亲却不罢休,天天跑大队部,终于磨来一个名额。父子两个人,跑遍了周边分属两个公社
期刊
秋风伸出手将满山遍野的枫叶抽打得面红耳赤时,石田山岗上的毛栗球都笑开了嘴,露出褐色的一排牙齿,有的笑劲太猛,竟然蹦出牙床落满一地。湿漉漉的土地上横七竖八躺着毛栗子,它们将脸皮贴在温暖的大地上,像婴儿睡在床上,一肚子的满足与惬意。  毛栗也算是板栗的一种,是土生土长的灌木,身材矮小,一个树蔸要丛生出四五个枝干,像一把把撑开了的绿伞接风接雨喂养自己。它枝干纤瘦,一副三餐呷不饱,发育不良长不高的样子,叶
期刊
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妈的厉害就是出了名的,我语文考试没合格,英语老师就告诉语文老师:“你把他妈叫来,特管用。”我妈就来了,很激动地和老师对话,其实是“喊话”,说的无外乎就是那几句:“老师你不用客气,我家孩子你该怎么管就怎么管,该打打该骂骂,我绝不反对……”她喊话的时候眼睛睁得很大,声音也很大,手上会伴有很多动作,她看起来挺凶的,老師同学也都这么以为。  但其实是恐惧。  恐惧不是为别的,是为了掩盖软
期刊
柏油马路在烈日下吱吱地作响,好像冒着缕缕轻烟,从窗口望出去没有一丝的风影,我躲在空调房内不敢出门半步,又一个炎夏到来了。如今,我已不能离开所在的小城去乡村分享老父丰收的喜悦,感受那如火的夏日,我已远离了田地,那饱含阳光、泛着新鲜、混杂土腥味的稻谷,已经不是我的丰收果实。   七月骄阳似火,直催得路旁绿油油稻田没有几日便发黄,稻子发黄了,整个田野都连成了一片,满眼金黄。那几日,父亲身后跟着条狗,往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