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简介】
姚晓明博士
深圳眼科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毕业于暨南大学,曾赴俄罗斯、日本短期学习。任《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专业委员会委员。熟练掌握眼病诊断技术并进行眼表重建、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等高难度手术。担任深圳狮子会眼库执行主席,在他的奔走努力之下,深圳市成为全国第一个专门为人体器官移植立法的城市,深圳市眼角膜捐献数量也居全国首位,他自己也成为2005“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国际狮子会是1917年在美国创立的,创立者是一位叫Melvin Jones(茂文·钟士)的保险经纪人,他看到了社会的贫富悬殊,以及贫困对社会造成的不稳定。当时他就动员一些富人,在午餐时、甚至是谈笑之中就能做成或商定好一件善事,于是这个慈善理念迅速在世界传播开来。1997年在前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以及邓朴方等人的推动下,报经中央批准,率先在中国大陆的深圳建立第一家狮子会。国际狮子会将这种慈善理念引入了中国,同时又考虑到国际狮子会的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做贫困地区的白内障援助,所以它先后捐助了三千万美金,并计划培训许多医生,建立一些眼科,为数十万的白内障患者服务。2002年深圳狮子会眼库在深圳眼科医院挂牌成立。作为眼科的知名专家,在姚晓明博士的奔走努力之下,深圳市成为全国第一个专门为人体器官移植立法的城市,深圳有了越来越多的角膜捐献,捐角膜变得就像捐血一样普通,
74岁的丁剑芬老人是姚晓明的母亲,是汉口铁路医院的退休医生,在被查出患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以后,丁剑芬就希望捐献自己的眼角膜。她背着儿子给自己的妹妹和亲戚、朋友逐个打电话。因为按照温州老家的风俗,带着空空的眼窝进天国是“死后不得安生”。她说:“晓明取角膜的时候你们不要阻拦他,这是我自己的决定。”
2005年9月17日7时50分,丁剑芬被宣告脑死亡,面庞消瘦,面容却安详。半小时后,姚晓明的同事袁风波医生走进病房,摘取了她的眼角膜。袁风波的手一直颤抖。他说:“从1999年姚晓明为向春梅完成了第一例角膜无偿捐献手术至今,深圳眼库有了第70位捐献者———姚妈妈。”姚晓明为母亲装上义眼,泪珠大滴大滴地滚落,最后,在母亲的额头深深吻别。
来自四川绵阳28岁的曹均蓉和来自广东茂名37岁的邓水森成为眼角膜的受益人,姚晓明亲手将母亲的角膜移植在他们身上。“这次手术与以往很不相同,当我将角膜缝上第一针时,就感觉到母亲在看着我,她在看着我手术,看着我用她的角膜给患者带去光明,实现她的遗愿。失去母亲,我很难过,但及时做移植手术是我在中秋节纪念母亲的最好方式。”姚晓明说。
想捐献角膜,应该怎么做呢?
健康的志愿者可以到红十字会去申请、登记,或者是各大医院都有一个器官捐献的资料台,可以在醒目的位置拿到申请表,填好以后就放在里面,会有人定期去取。实际上健康人的期待寿命很长,到临终之间的很多因素会直接影响器官的捐献是否成功,比如患上乙肝、丙肝、爱滋、梅毒,有这些疾病时角膜就不能捐献了。所以对有捐献意愿的临终病人,医生会进行这个检测,确保角膜是健康的。
如果有患者想接受来自眼库的角膜移植,需要什么条件,应该怎么申请,有哪些流程?
患者首先要找眼科医生,看适不适合做角膜移植,然后根据病人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比如圆锥角膜、角膜白斑的病人可以等一段时间,不一定非要立即做手术;但一些人角膜穿孔的,必须要马上做手术。所以角膜移植如果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来排,显然会耽误很多患者的病情。因此会根据先后顺序、轻重缓急的原则来安排角膜移植的顺序。因为角膜毕竟是一种稀有的资源,当角膜捐献还没有成为人们一个自觉的行动或习惯时,就要花很多时间和角膜捐献的潜在志愿者沟通。
无论是上天也好,父母也好,给了我们一双黑色的、明亮的眼睛,让我们在出生以后的生命历程中可以尽情享受生活、热爱生活,但是当我们用这心灵之窗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丽、人性的关爱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时,千万不要忘了还生活在黑暗中的盲人。因为在所有的残疾人当中,盲人是最痛苦的,像美国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凯勒,她有一篇著名的演讲,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其实我们只要体验一天、甚至是一个小时用黑布蒙上眼睛,就会感到巨大的不方便。想起他们,在告别这个世界之前,我们应该勇敢地把捐献角膜的决定告诉家人,在过世后把角膜捐献出来,让这些盲人重见光明。当你把角膜捐献出来之后,你并没有离开这个世界,因为你明亮的眼睛依然注视着这个世界。
姚晓明博士
深圳眼科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毕业于暨南大学,曾赴俄罗斯、日本短期学习。任《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专业委员会委员。熟练掌握眼病诊断技术并进行眼表重建、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等高难度手术。担任深圳狮子会眼库执行主席,在他的奔走努力之下,深圳市成为全国第一个专门为人体器官移植立法的城市,深圳市眼角膜捐献数量也居全国首位,他自己也成为2005“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国际狮子会是1917年在美国创立的,创立者是一位叫Melvin Jones(茂文·钟士)的保险经纪人,他看到了社会的贫富悬殊,以及贫困对社会造成的不稳定。当时他就动员一些富人,在午餐时、甚至是谈笑之中就能做成或商定好一件善事,于是这个慈善理念迅速在世界传播开来。1997年在前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以及邓朴方等人的推动下,报经中央批准,率先在中国大陆的深圳建立第一家狮子会。国际狮子会将这种慈善理念引入了中国,同时又考虑到国际狮子会的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做贫困地区的白内障援助,所以它先后捐助了三千万美金,并计划培训许多医生,建立一些眼科,为数十万的白内障患者服务。2002年深圳狮子会眼库在深圳眼科医院挂牌成立。作为眼科的知名专家,在姚晓明博士的奔走努力之下,深圳市成为全国第一个专门为人体器官移植立法的城市,深圳有了越来越多的角膜捐献,捐角膜变得就像捐血一样普通,
74岁的丁剑芬老人是姚晓明的母亲,是汉口铁路医院的退休医生,在被查出患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以后,丁剑芬就希望捐献自己的眼角膜。她背着儿子给自己的妹妹和亲戚、朋友逐个打电话。因为按照温州老家的风俗,带着空空的眼窝进天国是“死后不得安生”。她说:“晓明取角膜的时候你们不要阻拦他,这是我自己的决定。”
2005年9月17日7时50分,丁剑芬被宣告脑死亡,面庞消瘦,面容却安详。半小时后,姚晓明的同事袁风波医生走进病房,摘取了她的眼角膜。袁风波的手一直颤抖。他说:“从1999年姚晓明为向春梅完成了第一例角膜无偿捐献手术至今,深圳眼库有了第70位捐献者———姚妈妈。”姚晓明为母亲装上义眼,泪珠大滴大滴地滚落,最后,在母亲的额头深深吻别。
来自四川绵阳28岁的曹均蓉和来自广东茂名37岁的邓水森成为眼角膜的受益人,姚晓明亲手将母亲的角膜移植在他们身上。“这次手术与以往很不相同,当我将角膜缝上第一针时,就感觉到母亲在看着我,她在看着我手术,看着我用她的角膜给患者带去光明,实现她的遗愿。失去母亲,我很难过,但及时做移植手术是我在中秋节纪念母亲的最好方式。”姚晓明说。
想捐献角膜,应该怎么做呢?
健康的志愿者可以到红十字会去申请、登记,或者是各大医院都有一个器官捐献的资料台,可以在醒目的位置拿到申请表,填好以后就放在里面,会有人定期去取。实际上健康人的期待寿命很长,到临终之间的很多因素会直接影响器官的捐献是否成功,比如患上乙肝、丙肝、爱滋、梅毒,有这些疾病时角膜就不能捐献了。所以对有捐献意愿的临终病人,医生会进行这个检测,确保角膜是健康的。
如果有患者想接受来自眼库的角膜移植,需要什么条件,应该怎么申请,有哪些流程?
患者首先要找眼科医生,看适不适合做角膜移植,然后根据病人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比如圆锥角膜、角膜白斑的病人可以等一段时间,不一定非要立即做手术;但一些人角膜穿孔的,必须要马上做手术。所以角膜移植如果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来排,显然会耽误很多患者的病情。因此会根据先后顺序、轻重缓急的原则来安排角膜移植的顺序。因为角膜毕竟是一种稀有的资源,当角膜捐献还没有成为人们一个自觉的行动或习惯时,就要花很多时间和角膜捐献的潜在志愿者沟通。
无论是上天也好,父母也好,给了我们一双黑色的、明亮的眼睛,让我们在出生以后的生命历程中可以尽情享受生活、热爱生活,但是当我们用这心灵之窗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丽、人性的关爱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时,千万不要忘了还生活在黑暗中的盲人。因为在所有的残疾人当中,盲人是最痛苦的,像美国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凯勒,她有一篇著名的演讲,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其实我们只要体验一天、甚至是一个小时用黑布蒙上眼睛,就会感到巨大的不方便。想起他们,在告别这个世界之前,我们应该勇敢地把捐献角膜的决定告诉家人,在过世后把角膜捐献出来,让这些盲人重见光明。当你把角膜捐献出来之后,你并没有离开这个世界,因为你明亮的眼睛依然注视着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