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各科教学要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现象,揭示规律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达到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和终身探索的乐趣,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努力“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将原来侧重于“教”而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学”上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我们教师应科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与科技发展,拓展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有效利用自身的学习本能,走上自主探究学习的轨道。
1 学习是孩子的本能,教育的本质就是激发和利用孩子的本能
“本能教育论和本能学习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利用人的本能对人的本能进行延伸(学习是本能的延伸)、限制(道德是本能的限制)和修改(人性和智慧是本能的修改)”,孩子天生都有好奇心,从出生到少年时期,天性好动、好问、好探索,似乎对整个世界都觉得新奇,有着天生探索世界的渴望,其实这就是孩子的学习本能,是天赋,然在后天的教育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孩子讨厌书本、讨厌学习,甚至逃避学习,为什么?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我们对教育的本质认识不够,不太合理的教育把孩子的学习本能给压抑住了,大量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能合理引导孩子利用好自己的学习本能,他们的学习能力就会达到一个你所想不到的极致,大多数天才儿童的产生正是因为他们的本能受到很好的保护和引导的结果,世界发明大师爱迪生一生发明无数,他的成功正是源于他母亲南希对他的好奇心这一本能的尊重、保护、引导与帮助。
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当你努力教给孩子某种技能时,讲了很多遍、唠叨了很长时间,最后发现还不如让他们自己去体验一回,原因何在?因为只有孩子喜欢学习、自己学习,才能学好!人类的学习过程正是利用学习本能的过程,只是我们大多数人还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当然也就没有利用好这一点,很多情形孩子之所以不学习主要就是由于我们对他们的本能不了解、不尊重而采取了违反本能特点的错误行为所致。
在此就以初二同学学习物理为例,起初每个同学都是兴致盎然、信心百倍,课前拿到物理课本多是爱不释手,对引言部分实验总想设法动手一试,老师也是精心准备,力所能及展示一些趣味物理实验,课堂教与学的效果非常好,但随教学内容的深入,很多孩子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明显降低,原因何在?其最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渐渐忽视了学生学习本能的激发与利用,把本应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观察这种本能能够获得的知识变成一种书本知识的讲解,常常变做实验为讲实验,把知识都嚼细后再给学生,人为剥夺了学生动手动脑发挥学习本能去主动猎取、咀嚼知识的机会,致使学习兴趣逐渐丧失,所以作为教师首要的就是要尽最大可能地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学习本能,而不能限制本能,扼杀本能,大禹治水成于疏,鲧治水败于堵正是这个道理,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与利用孩子的学习本能,促成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呢?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合理引导学生拓展探究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便可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本能,快步进入自主学习的轨道。
2 拓展探究时空,是激发和利用孩子学习本能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强调“要学好科学,就要认真做实验,要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为此现行新教材设置了许多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课外小实验,做好这些实验是顺利得出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但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实验探究往往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且备课准备时间远远大于传统课型的准备时间及常导致拖堂及完不成教学计划等问题,结果实际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往往只是在开设公开课时精心准备,而在平时教学中则要么是只注意探究的“形”而不重其“质”,要么仍是一味走传承知识教学的老路,如何才能解决这一矛盾呢?其实只要我们能深刻领会探究教学的实质,放宽视野,科学引导学生拓展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便能较好的达成此目标。
2.1科学引导合理拓展探究的时阍
探究教学模式一般设计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其实施方式是多样的,内容也是极其广泛的,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全部或部分内容实施课堂探究教学,而有些内容或某个探究过程,则可引导学生在拓展的探究时间中进行,如此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大大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2.1.1科学引导,拓展课前预习探究
进入中学,学生刚接触各科学课程时,好奇心非常强,凡事总想刨根问底,具有浓厚的探究愿望,这正是学生学习本能所在,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此一心理本能,在课前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找一些比较容易找到的实验材料对课文中一些小实验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增加对新课内容的感性认识,为课堂实施探究教学铺平道路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三个手指分别插入冷、温、热水中的体验实验;学习光学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一笔三折实验;均可提前布置学生在家利用身边之物自行实验观察,如此学生只需花少许的时间便可达到课堂演示所达不到的观察效果,同时也解决了课堂探究器材缺乏,教学时间紧张的矛盾,而且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本能,大大提高了学生领会和掌握知识的效率。
2.1.2合理安排,引导学生课堂探究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教学中我们应据教学内容创设探究教学情景,合理安排展开探究活动,尽可能地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展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教学时,设计让两名学生在班上或站立不动,或速度相同或不同行走,探究领会运动与静止、参照物的相关知识;在讲日食、月食现象成因时让三个同学分别拿着篮球、地球仪、乒乓球代表太阳、地球、月球摆出两种现象的三球位置关系,分析其成因等,而对于一些重点内容则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自行设计验证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有了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升华,顺利得出并掌握规律,进而学以致用解释相关现象,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如此课堂,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既提升了教育观念,又创新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必需的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1.3转型作业内容,课后提升探究
探究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应伸出触角,鼓励学生课后广泛接触生活的、前沿的、边缘的相关知识和成果,把课内外紧密结合起来,如此才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然现时大部分教师布置的 作业仍然相对单一,学生的课余学习大多仍停留在习题练习上,真正为巩固课堂教学中应用到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及科学实验而设置的训练往往很少,结果是耗时多而效率低为此建议教师在精心布置少量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的同时布置一些为巩固课堂教学目标且学生感兴趣的题目让学生去探究,动员学生在利用身边之物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一些探索革新,深入理解所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并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如学习了大气压,引导学生探究拔“火罐”的原理;学习了摩擦,引导学生探究“花纹”的道理;学习了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究喷雾器的原理等等,如此让学生在课外也能能动地动起来,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提升学生主动探究创新的能力。
2.2科学引导学生拓展探究的空间
由于探究本身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实施科学探究激发学习本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合理引导孩子从小课堂走向大生活,主动地从科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拓展自己生活的所有空间。
2.2.1拓展校内探究的空间
如今课堂仍是教学的主阵地,然而课堂探究的时间与空间毕竟有限,教学中应科学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拓展校内探究空间,除了课堂及实验室,还可以把探究活动拓展到校园的各个角落,教改中我们尝试把班级学生按个性特点分为若干小组,适时展开考察校园并提出探究问题比赛活动,以此培养同学们留心身边事物,于细微处发现并探究真知的精神;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增设“科技小制作”、“机器人”等兴趣班,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性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有效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2.2.2拓展家庭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家庭笔头作业相对少了许多,在家有了较多的自主时间,若不加以正确引导,有些学生就会受到网上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迷恋于网聊及游戏,白白浪费许多宝贵光阴,若在教学中通过科学引导学生自筹家庭实验室,利用家庭生活中现成的器具,把一些诸如瓶、罐、水、纸、布、线、铁丝、木棒、破镜片、旧电池、塑料片等收集起来,并有机会买一些新奇玩具和学具器材,主动结合教学内容自主进行探究活动,便可更好地巩固并深化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2.2.3拓展外出参观考察的探究空间
如今学生已有更多的机会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假日外出旅游已成为当今消费时尚,而这也正好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大好机会,如果游前引导学生事先了解目的地的特点,明确消遣游玩之外探究一些学习疑问,并就观察到的现象再提出一些需要深入思考与探究的问题,如旅游途中探究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乘坐飞机起降感受超重与失重特点等等,于游中乐,在玩中学,便可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探究的习惯,使学习与探究成为学生盼一种自觉行为,有效利用与激发他们的学习本能。
总之,我们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走出传统的思维藩篱,着力构建服务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拓展探究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利用和保护孩子的学习本能,强化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导孩子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与内化,努力把课内外、校内外的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利用孩子的学习本能,实施有效和高效的教育。
1 学习是孩子的本能,教育的本质就是激发和利用孩子的本能
“本能教育论和本能学习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利用人的本能对人的本能进行延伸(学习是本能的延伸)、限制(道德是本能的限制)和修改(人性和智慧是本能的修改)”,孩子天生都有好奇心,从出生到少年时期,天性好动、好问、好探索,似乎对整个世界都觉得新奇,有着天生探索世界的渴望,其实这就是孩子的学习本能,是天赋,然在后天的教育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孩子讨厌书本、讨厌学习,甚至逃避学习,为什么?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我们对教育的本质认识不够,不太合理的教育把孩子的学习本能给压抑住了,大量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能合理引导孩子利用好自己的学习本能,他们的学习能力就会达到一个你所想不到的极致,大多数天才儿童的产生正是因为他们的本能受到很好的保护和引导的结果,世界发明大师爱迪生一生发明无数,他的成功正是源于他母亲南希对他的好奇心这一本能的尊重、保护、引导与帮助。
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当你努力教给孩子某种技能时,讲了很多遍、唠叨了很长时间,最后发现还不如让他们自己去体验一回,原因何在?因为只有孩子喜欢学习、自己学习,才能学好!人类的学习过程正是利用学习本能的过程,只是我们大多数人还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当然也就没有利用好这一点,很多情形孩子之所以不学习主要就是由于我们对他们的本能不了解、不尊重而采取了违反本能特点的错误行为所致。
在此就以初二同学学习物理为例,起初每个同学都是兴致盎然、信心百倍,课前拿到物理课本多是爱不释手,对引言部分实验总想设法动手一试,老师也是精心准备,力所能及展示一些趣味物理实验,课堂教与学的效果非常好,但随教学内容的深入,很多孩子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明显降低,原因何在?其最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渐渐忽视了学生学习本能的激发与利用,把本应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观察这种本能能够获得的知识变成一种书本知识的讲解,常常变做实验为讲实验,把知识都嚼细后再给学生,人为剥夺了学生动手动脑发挥学习本能去主动猎取、咀嚼知识的机会,致使学习兴趣逐渐丧失,所以作为教师首要的就是要尽最大可能地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学习本能,而不能限制本能,扼杀本能,大禹治水成于疏,鲧治水败于堵正是这个道理,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与利用孩子的学习本能,促成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呢?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合理引导学生拓展探究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便可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本能,快步进入自主学习的轨道。
2 拓展探究时空,是激发和利用孩子学习本能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强调“要学好科学,就要认真做实验,要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为此现行新教材设置了许多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课外小实验,做好这些实验是顺利得出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但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实验探究往往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且备课准备时间远远大于传统课型的准备时间及常导致拖堂及完不成教学计划等问题,结果实际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往往只是在开设公开课时精心准备,而在平时教学中则要么是只注意探究的“形”而不重其“质”,要么仍是一味走传承知识教学的老路,如何才能解决这一矛盾呢?其实只要我们能深刻领会探究教学的实质,放宽视野,科学引导学生拓展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便能较好的达成此目标。
2.1科学引导合理拓展探究的时阍
探究教学模式一般设计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其实施方式是多样的,内容也是极其广泛的,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全部或部分内容实施课堂探究教学,而有些内容或某个探究过程,则可引导学生在拓展的探究时间中进行,如此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大大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2.1.1科学引导,拓展课前预习探究
进入中学,学生刚接触各科学课程时,好奇心非常强,凡事总想刨根问底,具有浓厚的探究愿望,这正是学生学习本能所在,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此一心理本能,在课前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找一些比较容易找到的实验材料对课文中一些小实验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增加对新课内容的感性认识,为课堂实施探究教学铺平道路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三个手指分别插入冷、温、热水中的体验实验;学习光学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一笔三折实验;均可提前布置学生在家利用身边之物自行实验观察,如此学生只需花少许的时间便可达到课堂演示所达不到的观察效果,同时也解决了课堂探究器材缺乏,教学时间紧张的矛盾,而且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本能,大大提高了学生领会和掌握知识的效率。
2.1.2合理安排,引导学生课堂探究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教学中我们应据教学内容创设探究教学情景,合理安排展开探究活动,尽可能地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展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教学时,设计让两名学生在班上或站立不动,或速度相同或不同行走,探究领会运动与静止、参照物的相关知识;在讲日食、月食现象成因时让三个同学分别拿着篮球、地球仪、乒乓球代表太阳、地球、月球摆出两种现象的三球位置关系,分析其成因等,而对于一些重点内容则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自行设计验证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有了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升华,顺利得出并掌握规律,进而学以致用解释相关现象,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如此课堂,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既提升了教育观念,又创新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必需的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1.3转型作业内容,课后提升探究
探究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应伸出触角,鼓励学生课后广泛接触生活的、前沿的、边缘的相关知识和成果,把课内外紧密结合起来,如此才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然现时大部分教师布置的 作业仍然相对单一,学生的课余学习大多仍停留在习题练习上,真正为巩固课堂教学中应用到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及科学实验而设置的训练往往很少,结果是耗时多而效率低为此建议教师在精心布置少量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的同时布置一些为巩固课堂教学目标且学生感兴趣的题目让学生去探究,动员学生在利用身边之物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一些探索革新,深入理解所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并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如学习了大气压,引导学生探究拔“火罐”的原理;学习了摩擦,引导学生探究“花纹”的道理;学习了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究喷雾器的原理等等,如此让学生在课外也能能动地动起来,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提升学生主动探究创新的能力。
2.2科学引导学生拓展探究的空间
由于探究本身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实施科学探究激发学习本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合理引导孩子从小课堂走向大生活,主动地从科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拓展自己生活的所有空间。
2.2.1拓展校内探究的空间
如今课堂仍是教学的主阵地,然而课堂探究的时间与空间毕竟有限,教学中应科学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拓展校内探究空间,除了课堂及实验室,还可以把探究活动拓展到校园的各个角落,教改中我们尝试把班级学生按个性特点分为若干小组,适时展开考察校园并提出探究问题比赛活动,以此培养同学们留心身边事物,于细微处发现并探究真知的精神;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增设“科技小制作”、“机器人”等兴趣班,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性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有效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2.2.2拓展家庭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家庭笔头作业相对少了许多,在家有了较多的自主时间,若不加以正确引导,有些学生就会受到网上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迷恋于网聊及游戏,白白浪费许多宝贵光阴,若在教学中通过科学引导学生自筹家庭实验室,利用家庭生活中现成的器具,把一些诸如瓶、罐、水、纸、布、线、铁丝、木棒、破镜片、旧电池、塑料片等收集起来,并有机会买一些新奇玩具和学具器材,主动结合教学内容自主进行探究活动,便可更好地巩固并深化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2.2.3拓展外出参观考察的探究空间
如今学生已有更多的机会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假日外出旅游已成为当今消费时尚,而这也正好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大好机会,如果游前引导学生事先了解目的地的特点,明确消遣游玩之外探究一些学习疑问,并就观察到的现象再提出一些需要深入思考与探究的问题,如旅游途中探究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乘坐飞机起降感受超重与失重特点等等,于游中乐,在玩中学,便可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探究的习惯,使学习与探究成为学生盼一种自觉行为,有效利用与激发他们的学习本能。
总之,我们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走出传统的思维藩篱,着力构建服务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拓展探究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利用和保护孩子的学习本能,强化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导孩子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与内化,努力把课内外、校内外的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利用孩子的学习本能,实施有效和高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