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政策:“顶层设计”的支持和响应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下面简称《意见》),该《意见》明确总体要求,认为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尤其要在义务教育阶段丰富艺术课程内容,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从政策层面而言,《意见》的印发标志着国家对未来“中小学美育工作”做出了具体翔实的规划,既做到了路径清晰,又明确了意义指向,而更为重要的是,它也规约着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发展应然而必然走上“美育+”的路径。
  中小学影视教育在目前的国家课程体系中仍然未得到有益的体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活动”的形式而存在,始终处于一种“主科+”的附属形态,并未能够成为一种专业学习的学科门类,或者一门具有自身学科特性的课程。故而在国家的主体课程中,“影视”并未充分发挥其综合性艺术的作用,而“影视教育”则同样未能展现出一门具备跨媒介资源整合的综合性课程的优势。尽管在如今万物互联的“读屏时代”,影像和屏幕已经成为承载知识、传播知识最主要的工具,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新时代的素质教育,没有基本的媒介素养,没有对文艺作品基本的审美判断,如同丧失基本的常识一样可怕。诚如北京师范大学周星教授所言:“理解和认知影视、欣赏评价影视作品已经成为时代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明显,这里所谓的“时代素养”很大程度上指以电影电视为主要媒介的“影视素养”,当然也不排除以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为代表的短视频媒介的相关素养。人们对影像的甄别、对影像的审美直接关系着中小学生的心理发育,也直接影响着广大中小学生正在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故而,中小学影视教育业已迫在眉睫。
  2017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中明确提出,国务院教育、电影主管部门可以共同推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电影,并采取措施支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费观看,由所在学校组织安排。2018年12月13日,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利用优秀影片开展中小学生影视教育,是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丰富中小学育人手段的重要举措。从以上“法规”和“意见”可以看出,国家对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发展早已擘画了蓝图,制订了时间表,以上顶层设计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明确规划,将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发展正式纳入国家层面,充分发挥影视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美育功能,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影视美学引导中小学美育工作走向更为开阔的地带,将一种全新的美学原则纳入学校管理和日常教育教学中,真正用影视美学浸润课程育人的全过程,助力中小学教育达到一种新的美学高度。
  二、影视教育作为一种跨媒介整合的“大成智慧学”
  影视教育无疑顺应了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的学科融合与学科交叉的政策背景,无论是新一轮高考的选科考试,还是高等教育所提倡的“新文科”發展方向,都要求教育改革进一步下沉到破除学科壁垒、打破学科界限的“融合地带”。此举是为了进一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大趋势,真正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提出正当其时,拥有重大的改革意义和典型性特征。
  中小学影视教育是以提升中小学生审美旨趣和审美能力为核心的综合教育形态,它必须围绕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以自身学科特性实现媒介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效融合,保持学校教育内容的前沿性、时代性,而更为重要的是将影视教育的美育功能作为新时代学校工作的重要抓手。只有这样,才能将影视教育的视听语言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课程语言,将影视教育的“文本内容”转化为“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影视传播的媒介(技术)特性,打破教育时空的界限,充分展现教育主体的互动性与能动性。而影视教育的这一功能则充分体现了钱学森先生晚年所提倡的“大成智慧学”的主要特点,即“量智”与“性智”的完美结合。在钱学森看来,“量智”主要为自然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活动;“性智”主要为社会科学,尤其是文学艺术活动。“量智”和“性智”结合便是大成智慧,钱学森认为这是一种综合之美、跨界之美。的确,影视教育就是一种跨界的教育、一种综合的教育,是一种媒介技术与人文传统相结合的教育,它必将树立起一种全新的美学原则,通过链接不同的课程资源,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不同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交融,形成一种跨媒介形态的新的教育形式。
  毋庸置疑,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视听艺术,它融文学、音乐、美术、雕塑、舞蹈、戏剧等诸多艺术形态于一身,甚至在传播历史、文学、地理、政治、语言(不同语种)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上拥有更为直观的视听效力。作为“第七艺术”,影视艺术不仅是人类明确知道其诞生时间、地点的艺术门类,而且还因其视听欣赏的普泛性及其“低门槛”而天然地拥有更广泛的受众基础。这也奠定了它能够适应中小学等较低层次教育的学科基础,若从儿童立场观察,抽象的概念解读往往会耗损学生的求知兴趣,但影像则天然具备“去抽象化”功能,甚至我们可以说正因为它的具象性才造就了它受众的广泛性。
  因此,影视(电影、电视)作为一种影像载体、一种文艺形式、一种知识传播的手段,便呈现出更多与教育的密切关联。如果把影视教育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一门学科的特性拔除,而单从工具论的角度出发,影像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其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影视的内容、反映形式与当代教育可以实现怎样的资源转化?影视教育功能的最大限度发挥是否当代教育影像化转型的重要策略?如果是教育媒介形式的转变,作为价值与意义载体的影像,又将怎样实现与日常教育内容的互文式展现,即“日常教育影像化”与“影像教育日常化”的互动和交流?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重视。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影视教育新路径   近年来,随着中小学影视教育成为国家战略,我们预感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而中小学电影教育也开始进入学者研究的视野,国内无论是影视界还是教育界都纷纷开始关注中小学影视教育。国内师范院校率先响应国家号召,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和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不仅先后组织了专门的中小学影视教育研讨会,更是主动对接中小学基础教育,充分发挥高校影视教育学科优势,在师资培训、教材开发、课程设置、活动开展上提供专业指导,并在现有条件下,定期围绕影视资源课程开发、影视教育师资培训、影视教育课程标准制定、影视教育课程教材编写等内容进行专业研训。
  自2016年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来,人们对“核心素养”一词始终保持热切关注。从概念的界定而言,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层面,突出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人文底蕴和家国情怀,以此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而影视制作以其独有的实践性与艺术性、人文性与创作性的课程特质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正基于此,人们对影视教育的认识需要深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影视作品的赏析层面,还要深入影像本体,探究影视教育课程与当前国家提倡的学科交叉、创新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径。
  教育工作者务必站在新时代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和艺术实践能力,以全新的学科视野和学科素养来整体关注影视教育这一在当前大众文化领域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要知道影视绝不仅仅是传统教育教学的辅助手段和娱乐工具,新时代的教育变革需要整体提升对影视教育的认识,要从影像本体出发,以独特的影像语言、影视叙事、主题范式、思想内蕴来提升影视教育的功能性表达,并最终在影像的互动教育中达到师生和谐与教育生态的和谐,从而体现出影视作为教育方法的意义和价值,真正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影视教育之路。
  但需要警醒的是,一方面因为我國传统教育一直注重纸本学习,而忽视影像教育,造成今天依旧有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影视带有“先天的歧视”,所以正本清源、重塑观念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影视教育尚处于探索期,为此,我们要保持理性,在总体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找到具体实施路径,从建立适合儿童欣赏的“片库”开始,有针对性地学习经典电影,从经典电影的镜头语言、主体内蕴、思想情感、叙事手法等多重表达中,熔铸对传统文化的体认,梳理出适合青少年的“电影片单”,进行分层次、分年级、分年龄段的中小学影视教育,真正把主题教育活动与影视鉴赏相结合,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造就新一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其他文献
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多媒体社交网络来共享多媒体信息或从多媒体社交网络中获取多媒体信息.因此,多服务器认证在多媒体社交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防止用户在单服务器认证机制中需要注册到每个服务器并记住每个密码.最近,Chaudhry指出Lu等人提出的两个多媒体社交网络三因子多服务器认证协议存在假冒攻击和没有保护用户匿名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Chaudhry提出了一个安全性增强的改进方案,并声称他的方案是安全的.然而,在本文中,我们发现他的改进方案缺乏完美的前向安全性和会话密钥安全,并且容易受到内部
“让反思成为教学习惯,将问题化为课题研究.”这是胡美琴校长的教学主张.在她看来,如果教师没有养成反思习惯,没有树立问题意识,就只能机械地、被动地完成重复的、烦琐的日常工作.长此以往,教师不但得不到新的成长,还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地位,接着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做实做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几点建议,包括依托地方资源,在实践教学中做实思政工作;依托资助体系,在资助育人中做实思政工作;依托思政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做实思政工作。  关键词:高校 思政工作 实效性  全球化日益深入带来多元价值观的涌入,加上国内转型期各种文化思潮的撞击,对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提出了挑战。多年来,党和
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威胁着传统基于数论的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的安全.由于格密码系统具有较高的渐进效率、可并行计算以及抗量子攻击等优点,基于格上难题的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本文归纳和总结近年来格上两方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的发展和研究现状,依据构造思路分类别对协议的设计思想及运行过程进行深入阐述,并从安全性和运行性能两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最后,我们指出格上两方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给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摘要:近年来,各级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职教师资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培养培训体系初步形成,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得到加强,有力地保障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职业师资教育 双师型 通识型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建成,教师管理
寓言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学习寓言故事,最重要的就是从故事中获取道理。寓言中的道理,往往不会直接告诉你,需要读者基于理解、读懂故事后,进行提取、加工、关联、内化。  从故事到道理,从表面到内核,从浅层到深层,学习寓言,学生经历的是典型的学习过程。寓言受到学生的喜爱,更多是因为其诱人的形式——故事。教科书中的寓言学习,最核心的要义、检验学习效果最明确的指标,就是道理的获取。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多篇
期刊
本文对我国硕博士论文研究华为、阿里和腾讯3家大型企业的热点以及热点之间关系和热点的演化进行了探讨.首先观察论文的数量变化与学科分布,然后构建关键词知识图谱对关键词之间的内部结构特征和演化方式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发现硕博士基本从企业的发展特色展开研究,同时从关键词知识图谱网络的演化角度来看,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网络中心逐渐转移或多样化,并从知识图谱网络的异配系数与结构熵分析来看,硕博士论文的研究是以热点与新问题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进行.硕博士论文的研究越来越广,也越来越富有创新性.
前一段时间,网上热传一位外国爸爸教两岁宝宝吹生日蜡烛的小视频。  第一次,孩子的嘴巴没对准火苗,吹到了蜡烛上。爸爸把蜡烛移近了点儿,指着火苗,引导他吹这里。结果,孩子的嘴巴漏气,仍没吹灭。“宝贝,你真的不太擅长这件事哦!”爸爸示范了吹的动作。孩子离火苗更近了。“小心,你要把自己的头发点着了,朝火苗这里吹。”孩子又失敗了。爸爸便一只手托着他下巴,一只手用两根手指捏住他嘴巴。“张开嘴,吹。”孩子又失败
期刊
拖船镇中心小学位于江西省丰城市拖船镇,地处赣江之滨.拖船镇自古为商贾云集之地,往来船只在这里停泊,由此演变为集镇,拖船镇因此得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这里没有了往日的荣光,镇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务工,却把子女留在家乡.于是,他们的子女便成了留守儿童.
期刊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测试题:“\'人才是世界上至高无上的\',对于这样一句话,你会怎么去断句?”“人才,是世界上至高无上的”,这是大多数人的解读.虽然“人”在“才”前,但这种解读的注意重点是“才”字,往往忽视“人”字的存在.在教学中,看不到“人”的教学只会是灌输式,学生的学习也只会是机械式,教师是死教书,学生是死读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