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课堂上高质量的问题设置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78933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吸引到问题情境之中,使学生精神集中专一,思考问题系统深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这种问题情境之中主动参与,或独立思考,或讨论问题,不知不觉中萌发了参与意识,培养了参与精神,形成了参与能力,从而对问题的解决产生着积极的效应。高质量的问题设置要求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因为这样,教师所营造的问题情境才更具有新颖性、独特性,从而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那么,如何创设高质量的问题呢?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创设若干上位性的问题,以较高起点和悬念激励学生思维作为师生互动的切入点。上位性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蕴涵着若干个下位性问题,一般来讲,上位问题与下位问题可以是演绎关系,也可以是归纳关系,甚至是放射性关系,几种形式的运用,要视具体课文和学生实际而定,它可以在导语部分设置,也可以出现在一节课的其他环节;它可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可以是能引出重点、难点的“导火线”式的问题。总之,它必须涵盖整个或部分课堂教学,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堂上其他的问题组成各个上位问题的下位问题系统,学生的一切活动从微观上指向下位问题,从宏观上则指向这些上位性的问题。
  要顺利地解决上位性的问题,就必须先解决其属下的下位问题,而下位性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学生深入钻研教学内容的过程——这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触发点,也是师生互动的触发点,学生深入钻研教学内容以后,再回到上位性的问题上来,就能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从宏观上审视教学内容,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明湖居听书》中王小玉(白妞)形象时,只须设置一个上位性的问题,就能抓住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神来之笔。这个上位问题是:“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这个博喻句是怎样写出王小玉的神韵气质的?它的下位问题有四个:秋水比喻什么?寒星比喻什么?宝珠比喻什么?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又比喻什么?学生可以通过寻找比喻的相似点而不难理解,这四个下位问题分别从纯度、亮度、色度和神采等角度来写王小玉眼神的不同凡俗,四个比喻句各有侧重,而这正是王小玉神韵气质的生动描述。而且,通过这样设置问题,学生还对这个博喻句进行了创造性地扩写:“那双眼睛,像秋水一般清澈纯净,像天宇中的寒星一样晶莹明亮,像宝石一样闪烁着美丽动人的光泽,它黑白分明,像白水银中的黑水银一样圆润灵动。”这种扩写就是学生对知识有了深层理解的结果。
  其次,教师要不断搭建“脚手架”,创设“最近发展区”。 知识不是老师传授的,它是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得来的。能力也不是老师教的,它是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学生应该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是学习的主体,是问题解决的“第一责任人”。那么,在高效的师生互动关系中,教师充当什么角色呢?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的观点,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的高级伙伴。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教”学生,而是与学生一起学习,教师始终是学生的伙伴,只不过是个“高级”的伙伴,这个“高级”主要体现在教师可以有意识、有目的而又非常自然地对课堂活动进行调控。所以,对于课堂上的问题,上位性的也好,下位性的也好,教师不可以直接说出答案,教师能且只能搭建“脚手架”,把学生导入“最邻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心理学发展理论的重要概念,即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说,老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能起提示、启发、点拨的作用,不可包办一切,课堂上的问题要由学生自主达成共识,自主解决。
  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时,学生们对这篇散文的主题产生了分歧,一派认为是“颂秋”,一派认为是“悲秋”。“颂秋”派的理由有三:①从题目的“故乡”二字可以看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和赞颂;②从全文的开头可以看出,作者不远千里从杭州到青岛再到北平,就是想饱尝故乡的秋味;③从结尾可以看出,作者要挽留北国之秋,说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三分之一的零头。“悲秋”的理由也有两条:①因为全文写的景物是衰落的,抒发的感情也是悲凉的;②从课文的中心句中可以看出,文章的总体基调是忧伤的。学生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讨论颇为激烈,笔者充分肯定学生敢于辩论不同的见解,同时又指出两派的观点都不太准确。热闹的课堂顿时安静了下来,学生们沉默无语,已经陷入了思维定势的约束,在原有的思路里很难解决问题,于是笔者及时提供了新的理解角度:“对作品的分析,要联系到作者的身世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此语一出,立即有学生回答,“郁达夫幼年丧父,从小就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养成了忧郁的性格。”“当时社会黑暗腐朽,所以郁达夫更加苦闷、消沉。”笔者继续因势利导:“所以,郁达夫即便是写‘笑’,也是一种苦恼人的‘笑’。”从而使学生很 自然地达成共识:本文是一曲悲凉的颂歌。“提供新的理解角度”也就是搭建“脚手架”,创设“最近发展区”,它消除了学生的沮丧,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思考,保护和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应该成为大家在学生遇见障碍时普遍的做法。
其他文献
时代在不断进步,教育是发展变化的,观念是在不断更新,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势在必行。在课程改革中应更关注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
期刊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国外非常盛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它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收到良好的
期刊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有
期刊
《中学数学月刊》2007年第4期的[文1]讲的是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A版)必修第四章150页习题3.1B组第三题:  “观察一下等式:   ……………..(1)   ……………. (2)   ………………(3)  分析上述各式的共同特点,写出能反映一般规律的等式,并对等式的正确性作出证明。”  教师教学用书中给出了解答,其中有   等等。  [文1]作者通过观察上述各式特点,结
期刊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授课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手段,它往往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既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要形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  关键词:语文 设疑 提问 艺术    课堂提问是教师授课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手段,它往往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既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学生感到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难以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采取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的方法,只能使学生厌烦疲劳,课堂气氛沉闷而缺乏活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巧妙激疑,成为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高物理课堂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如何让物理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
期刊
学习的任务之一,就是把人类知识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储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在需要的时候,就能把知识重现和再认出来,为高深的学习打下基础,为生活的使用作准备,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首先要能够记忆。在化学教学中,常有学生反映: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期刊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结症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
期刊
提起历史课教学,给学生的印象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因此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实不然,历史学科恰恰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良好阵地,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提高比较分析能力    历史学科具有严密的系统性,许多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内在联系或依存关系。因此,在授课时,我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注意历史事件之
期刊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  一、“丢包袱”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