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我们大力提倡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而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批评越来越不被认可,唯恐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发育。这个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是有违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如果学生通过教育最终成为体魄强健、心理健康、知识渊博、具有创造能力的人,那么教育本身的目的也就实现了。但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学生难免犯些错误,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自控力不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犯了错误,作为老师如果又不批评,听之任之,结果会怎样呢?赏识教育就一定要摒弃批评吗?没有批评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吗?赏识和批评,就像鸟的两翼,缺一不可,一味地的批评纵然不可取,一味地的赏识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让小学生在批评中成长,在赏识中自信呢?
一、善意批评促学生成长
教师批评学生是常事,而最头疼的莫过于“无效批评”。你忙活半天,唇焦舌燥,对学生来说却不见得有效果。批评是一门艺术。高明的批评能收到积极的效果,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反之却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所以善意批评要有一定的方法。
有人总奉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古训,说不仅要有“妈妈的心”,更要有“婆婆的嘴”。但是“良药”之苦使人难以下咽,“忠言”逆得人难以入耳,“婆婆的嘴”唠叨得令人心烦;那么,这“良药”、“忠言”、“婆婆的嘴”何以发挥功效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热情,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岂不徒具一颗好心,白白抛撒满腔热情?在我看来,一个教师要想真正改变“无效批评”的尴尬,着实需要在批评艺术上动番脑筋,下点功夫。
二、巧用赏识育学生自信
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的好理念,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是镶嵌在心灵上一个用之不竭的核反应堆,是一种精神催化剂,是前进的原动力。它就像生命中的阳光,能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温暖和前进的动力。因此,请别吝惜您的阳光。如何把这阳光洒向每位学生呢?
(一)宽容中赏识
每个学生都不可能没有缺点,不可能不犯错误。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有了缺点、错误时应该进行批评教育,但这种批评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的,绝不是抱怨与指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冷静,拥有一副宽容的胸襟,千万别翻老账或炒冷饭。比如“你做得很好,但是……”自以为很聪明,先拍后打,让学生高高兴兴接受教育,其实学生对这种批评很敏感,这往往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何不以一副宽容的胸襟去化解学生的迷失呢!若教师拥有一副宽容的胸襟,不但有利于维护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良好的形象,也使孩子容易接受,更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
(二)方法中赏识
教师光要留心还不够,还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办法,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称赞并产生想再次得到你的赞赏的欲望。
淘气包刘瑞华成绩差、爱打架,但他却很热心,热爱劳动。我不嫌他有时把事情搞砸或碍手碍脚,主动关心他,让他承担打扫卫生的责任,渐渐地他感到与同学们一起合作的乐趣、被肯定时的愉快、完成工作时的满足,进而能听从我的劝告,改正了许多缺点,成绩也提高了很多,而面对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及时给予了赞扬,这又更加激励着他向比他好的同学看齐。
(三)语言中赏识
学生遇到困扰时,需要教师的点拨;学生被人欺负时,需要教师的安慰;学生成功时,更需要教师的赞美与鼓励。
只要学生有进步就要给予赞美,没有好的表现就要加强鼓励的感情色彩,只要教师拥有一颗细致的心,做一个有心人就能找出许多理由来称赞与表扬学生。
学生天真活泼,坦荡自然,不会掩饰,他(她)们表现出来的一些毛病,需要教师透过表象去看本质,并从中发现学生潜在的能力加以嘉许、强化。对学生的赞赏虽不能改掉学生的缺点,但却能鼓励出学生改掉缺点的热情。
我们教师要多用自己的双手去赞美学生,也许你的手下有被视为“低能儿”、“傻子”的爱因斯坦;有被视为“呆子”的毕加索;有被视为“笨极了”的爱迪生……让我们的双手为孩子们树立航标,点燃希望。
教育学生,教师不应当吝啬赏识。赏识不等于溺爱,批评不等于斥骂,恰当的赏识会令人信心倍增,恰当的批评能叫人心悦诚服。每个孩子都有可以赏识的优点,同时也有可批评的缺点。一位教授曾说,“正确的赏识,可以给他们极大鼓舞;恰当的批评,也会促使他们进步。”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人认为教育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在赏识的同时,我认为也不能少了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绝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孤立地偏重哪一方面,或是摒弃哪一方面。其实,赏识也好,批评也罢,最终都是为了学生们健康地成长,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赏识中可能包含着善意的批评,批评中有时蕴藏着赏识。教育学生有时需要“精彩极了”的鼓励,有时需要“糟糕透了”的批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鼓励和赏识中树立信心,才能在批评和约束中改正不良行为,健康成长。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如果学生通过教育最终成为体魄强健、心理健康、知识渊博、具有创造能力的人,那么教育本身的目的也就实现了。但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学生难免犯些错误,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自控力不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犯了错误,作为老师如果又不批评,听之任之,结果会怎样呢?赏识教育就一定要摒弃批评吗?没有批评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吗?赏识和批评,就像鸟的两翼,缺一不可,一味地的批评纵然不可取,一味地的赏识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让小学生在批评中成长,在赏识中自信呢?
一、善意批评促学生成长
教师批评学生是常事,而最头疼的莫过于“无效批评”。你忙活半天,唇焦舌燥,对学生来说却不见得有效果。批评是一门艺术。高明的批评能收到积极的效果,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反之却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所以善意批评要有一定的方法。
有人总奉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古训,说不仅要有“妈妈的心”,更要有“婆婆的嘴”。但是“良药”之苦使人难以下咽,“忠言”逆得人难以入耳,“婆婆的嘴”唠叨得令人心烦;那么,这“良药”、“忠言”、“婆婆的嘴”何以发挥功效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热情,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岂不徒具一颗好心,白白抛撒满腔热情?在我看来,一个教师要想真正改变“无效批评”的尴尬,着实需要在批评艺术上动番脑筋,下点功夫。
二、巧用赏识育学生自信
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的好理念,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是镶嵌在心灵上一个用之不竭的核反应堆,是一种精神催化剂,是前进的原动力。它就像生命中的阳光,能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温暖和前进的动力。因此,请别吝惜您的阳光。如何把这阳光洒向每位学生呢?
(一)宽容中赏识
每个学生都不可能没有缺点,不可能不犯错误。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有了缺点、错误时应该进行批评教育,但这种批评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的,绝不是抱怨与指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冷静,拥有一副宽容的胸襟,千万别翻老账或炒冷饭。比如“你做得很好,但是……”自以为很聪明,先拍后打,让学生高高兴兴接受教育,其实学生对这种批评很敏感,这往往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何不以一副宽容的胸襟去化解学生的迷失呢!若教师拥有一副宽容的胸襟,不但有利于维护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良好的形象,也使孩子容易接受,更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
(二)方法中赏识
教师光要留心还不够,还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办法,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称赞并产生想再次得到你的赞赏的欲望。
淘气包刘瑞华成绩差、爱打架,但他却很热心,热爱劳动。我不嫌他有时把事情搞砸或碍手碍脚,主动关心他,让他承担打扫卫生的责任,渐渐地他感到与同学们一起合作的乐趣、被肯定时的愉快、完成工作时的满足,进而能听从我的劝告,改正了许多缺点,成绩也提高了很多,而面对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及时给予了赞扬,这又更加激励着他向比他好的同学看齐。
(三)语言中赏识
学生遇到困扰时,需要教师的点拨;学生被人欺负时,需要教师的安慰;学生成功时,更需要教师的赞美与鼓励。
只要学生有进步就要给予赞美,没有好的表现就要加强鼓励的感情色彩,只要教师拥有一颗细致的心,做一个有心人就能找出许多理由来称赞与表扬学生。
学生天真活泼,坦荡自然,不会掩饰,他(她)们表现出来的一些毛病,需要教师透过表象去看本质,并从中发现学生潜在的能力加以嘉许、强化。对学生的赞赏虽不能改掉学生的缺点,但却能鼓励出学生改掉缺点的热情。
我们教师要多用自己的双手去赞美学生,也许你的手下有被视为“低能儿”、“傻子”的爱因斯坦;有被视为“呆子”的毕加索;有被视为“笨极了”的爱迪生……让我们的双手为孩子们树立航标,点燃希望。
教育学生,教师不应当吝啬赏识。赏识不等于溺爱,批评不等于斥骂,恰当的赏识会令人信心倍增,恰当的批评能叫人心悦诚服。每个孩子都有可以赏识的优点,同时也有可批评的缺点。一位教授曾说,“正确的赏识,可以给他们极大鼓舞;恰当的批评,也会促使他们进步。”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人认为教育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在赏识的同时,我认为也不能少了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绝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孤立地偏重哪一方面,或是摒弃哪一方面。其实,赏识也好,批评也罢,最终都是为了学生们健康地成长,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赏识中可能包含着善意的批评,批评中有时蕴藏着赏识。教育学生有时需要“精彩极了”的鼓励,有时需要“糟糕透了”的批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鼓励和赏识中树立信心,才能在批评和约束中改正不良行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