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碎片“哈佛三杰”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610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宓、陈寅恪、汤用彤关系密切,早年同为哈佛大学学生,回国后又結为学衡派,时人称“哈佛三杰”。1918年9月,人在美国的吴宓由弗吉尼亚大学转入哈佛大学,师从新人文主义大师白璧德。1918年冬,陈寅恪得到江西官费的资助,再度出国游学,在美国哈佛大学随篮曼教授学梵文和巴利文。1919年初,汤用彤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与陈寅恪同时学习梵文、巴利文。三人先后入哈佛,也先后离哈佛,共处时间近三年。当时在美留学生为数不少,可“大多志趣卑近,但求功名与温饱。而其治学,亦漫无宗旨,杂取浮摭”,而三人“均见实学,又极用功”,以至于学问超群,引人嫉妒。吴、陈、汤三人虽学业悬殊,却志趣相投,初识就引为知己,相交莫逆。日后,他们又在学术上切磋共进,休戚相关,毕生交谊历久弥坚,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三座巍峨连峰。
其他文献
  
谢邦鹏用了11年时间,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不折不扣的清华人。令周围人大跌眼镜的是,博士毕业之后,谢邦鹏竟放下博士身段,默默选择到网电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基层某单位,当了一名工人。  不是没有橄榄枝伸向谢邦鹏。还没毕业,他就收到两个含金量很高的OFFER。国网总部和国网四川电力总公司有意网罗人才,而搞电力研究的谢邦鹏博士早已名声在外。可是,谢邦鹏想:再好的单位充其量也就是搞搞研究,或者当个小领导。如果理论不
蓝色代表希望,我们曾为了梦想在高一努力飞翔。  还记得接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时,我笑了,也哭了。第一次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有付出才有回报”。高中生活开始了,离开了父母的怀抱,面对新的环境,新的面孔,心底有一丝的担忧。  又是一年平安夜,校园弥漫着幸福的味道,只是这种幸福并不属于我。来来往往的人群,手中都拿着一个又大又红的平安果,外面那漂亮的包装更是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眼睛。孤独地走在冰冷的石子路上,一种
校园趣事
期刊
金岳霖出国留学归来后曾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逻辑学。  与那些蓄着四角平头、一身长袍马褂的教授相比,金岳霖堪称那个时代的“潮男”:出门持手杖,戴墨镜,西装革履,腰板笔挺,皮鞋油光可鉴,鲜见灰尘;夏天则穿西式短裤,还要像西欧绅士一样配上长筒襪;由于视力不佳且畏光,出门要戴鸭舌帽来保护眼睛。  金岳霖进课堂,经常不拿课本和讲义,只带着一支粉笔。讲到兴起时,有时会在讲台上走来走去,有时就坐在
65岁的马丁·艾德华是英国伦敦萨瑟克区地方法院的一名老园丁。2014年10月的一个下午,艾德华提早完成了工作,正准备离开,不经意地听到从三号法庭里传出一个女子激动的说话声,随着控辩双方的唇舌交战,他渐渐听明白了一个大概——  那个竭力为自己辩护的是一个名叫麦克拉·钦斯的年轻女孩。一周前,“好运”突然降临在她身上,她去ATM机取钱时,发现有人往她的卡上打进了51821.34英镑(约合人民币55万元)
在读《雷雨》时,我的心情总是纠结在一起的,我惊讶于鲁侍萍的命运,感慨于四凤与周萍的爱情之路,愤怒于鲁贵、周朴园……但仔细品味,正是在周公馆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像是“最好的安排”,各种命运纠结在一起,铸就了一幅风景画《雷雨》,而他们正是画中重要的元素。“夏天是个烦躁多事的季节,苦热会逼走人的理智。在夏天,炎热高高升起,天空郁结成一块烧红了的铁,人们会时常不由己地,更归回原始的野蛮的路,流着血,不是
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还被国际蛋白质学会授予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  2006年5月,施一公回国参加四年一次的中国生物物理学年会,清华大学的主要负责人找到他,恳请他回国担任学校的医学和生物学领头人。“母校的诚意让我心潮澎湃。虽然我在国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根在中国
《围炉夜话》有句:“人得一知己,须对知己而无惭。”我很喜欢这句话,将之简化为“无惭知己”。  鲁迅曾手书一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赠给好友瞿秋白。鲁迅对瞿秋白真可谓“无惭知己”。1934年1月初,瞿秋白准备离开上海,于是到鲁迅住所去告别。那一夜,鲁迅为了惜别之意,将床让给瞿秋白,自己和妻子睡地板。瞿秋白牺牲后,鲁迅拖着病躯,夜以继日编写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亲自负责设计封面,编
人生越丰富,文字越沉实  《人间失格》被视作太宰治最优秀的作品。四次自杀未遂的他,将满腹愁苦写在《人间失格》里,将人性丑陋虚伪的一面硬生生地揭开,他也在这本书完成之时再一次选择结束生命而最终离开人世。  《再见》只是书里收录的小短篇,也并不是读者们议论纷纷的文章。故事情节再简单不过,事业有成的男主角田岛不断与旧爱挥别的过程。  故事里的女主人公绢子却有着悖于其他书里的温柔形象。她做着黑市交易,装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