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报业应对挑战求强路径探析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us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为报纸与新闻宣传工作明确了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提出了更高要求。地市报业如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不负党的重托,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做大做强,笔者认为可从四个方面着手,概括起来就是:贴中心、接地气、求创新、促发展。
  一、贴中心
  贴中心就是将党性原则放在首位,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党中央及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大局,搞好新闻策划,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创造性地做好新闻报道工作。
  贴中心就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地市报无论是日报还是各类都市报,都是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都必须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坚持党性原则,“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持党性原则,地市报人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切实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将其作为开展工作的基本遵循。
  贴中心就要牢记党赋予我们的使命。地市报业必须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己任,牢记主流媒体的使命,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发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斗志的作用。对于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地市报业必须不遗余力地宣传好、报道好,将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为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可以说,党委、政府是我们报纸特别是日报的第一读者,党委、政府对报业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是我们办好报纸、做强报业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贴中心就要加强服务中心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对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相关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报道是必要的,但不能止于此。为什么要开展此项工作,工作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重点在哪里;对于该项工作执行部门以及群众心中有哪些疑虑,如何打消这些疑虑,开展工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如何去克服解决;各级各部门贯彻执行的情况怎么样,有哪些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等,我们都要主动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报道。在宣传报道过程中,记者编辑不能只把写稿编稿作为一种任务,而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想党委、政府之所想,急党委、政府之所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以舆论的力量推动中心工作顺利开展。
  贴中心就要加强新闻策划,做好深度报道、解读报道。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宣传报道往往政治性强,话题严肃,容易千篇一律,刻板单调,缺乏亲和力,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策划,丰富形式,准确把握群众的关注点、兴奋点,增强宣传报道的新颖性和可读性,使群众愿意看,看得进去,产生共鸣。同时,围绕中心工作的宣传报道不能肤浅、表面化、形式化,要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进行剖析,多做有思想、有深度的专题报道、解析报道,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道理讲透彻,使群众看得明白,看得服气,入脑入心。
  二、接地气
  接地气就是接群众的需求、接市场的脉搏,遵循新闻规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切实改进文风,办具有吸引力、感染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报纸。
  接地气就要摸清群众需求,切实满足群众需求,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提高群众对报纸的满意度。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强调,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报纸是办给群众看的,如果想留住读者群、扩大读者群,就必须不断强化群众观念,贴近群众生活,反映群众所思、所盼、所喜、所忧,切实回应群众关切,强化“读者视角”,在新闻策划、采访写作、编排版面、撰写评论时都要注重从读者的角度去选题,把读者想知道、想了解的信息及时刊发出来,强化对群众的吸引力。
  接地气就要遵循新闻规律,回归新闻本真。真实、迅速、客观,具有时新性、接近性、重要性、显著性、趣味性的新闻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才能满足读者获取信息的需求。地市报业要想办出接地气、有市场的报纸,就需要认认真真研究新闻规律,切切实实遵循新闻规律。靠听听介绍、抄抄材料,打打电话、动动鼠标攒出的新闻稿子是违背新闻规律的,毫无新闻价值可言,读者自然敬而远之。敏锐捕捉新闻线索,亲临事件发生地,细致观察、深入采访,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挖掘事件新闻价值,以最快速度编发出有血有肉、真实客观的新闻稿件,应是我们地市报业对采编人员的基本要求。
  接地气就要切实改进文风。文以载道。文为人厌,道何以传!我们必须切实改进文风,不能再居高临下、板着面孔说教,学会使用清新朴实、生动鲜活、具有生活气息的群众语言,讲述群众感兴趣的事。改文风不仅仅是改文字,而是要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讲究报纸宣传艺术,从稿件到版面、标题都要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取向,把标题做得更能吸引人,把版面做得更有美感,让群众喜闻乐见,从中得到享受。
  接地气就要扎根本土,做好做精本地新闻报道。地市报业在本区域内运营多年,有着自己全覆盖的采访渠道,占尽地利之势,最有条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老百姓的内心,获取最快、最新、最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采写出最鲜活、最有地域特点、最能吸引群众的本地新闻。做好本地新闻报道既是地市报业与外来媒体竞争的有力武器,也是作为区域主流媒体服务当地群众的应尽之责。地市报业一定要高度重视本地新闻报道,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务求做到天天有看点,周周有精品,热点话题不断,本地群众喜欢看、离不了。
  三、求创新
  求创新就是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精神,解放思想,求新求变,全面提升办报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报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创新是指面对激烈的竞争,不断学习新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模式、旧的陈规戒律。创新的核心是“新”,或者是内容的丰富和完善,或者是形式和手段的变化。创新的关键是改变,向新的方向、有效的方面进行量和质的变化。   求创新就要牢固树立创新理念。理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败。创新理念源自开放自信的心态,源自高瞻远瞩的智慧,源自对更高目标的追求,源自奋勇争先的斗志,源自直视自己不足的勇气,源自开创崭新局面的魄力。一个勇于创新的报人应该培养、固化这些品质。创新的前提在于广泛学习。创新之花不会凭空开放,它需要各种新思想、新知识的滋养,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要向书本学习、向先进兄弟单位学习、向各领域成功典范学习,通过学习,改善心智模式,突破思维定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求创新就要把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同报业“信息传递”的基本职能结合起来,以新的形式办报,办新形式的报。随着科技的进步,也许有一天,纸媒会被数字媒体取代,但人类获取信息的需求永远都存在。地市报业要想始终占领舆论高地,保持舆论引导的主导地位,在日趋激烈的受众争夺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主动迎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发挥自己的新闻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向新兴传播领域延伸,构建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数字媒体的“多媒体集团”,实施全媒体战略转型,抢占发展主动权。
  求创新就要在做好平面广告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平面广告是报业的传统经营项目和创收主要来源,这个阵地必须牢牢坚守,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成为当仁不让的业界老大。在做好平面广告的基础上,地市报业应积极延伸产业链,构建多元化经营模式,细分市场、分类营销,横向上可介入户外广告、互联网广告、文化演出、体育赛事等,纵向上可布局新媒体相关产品设计开发和技术支撑等潜力项目,打出搏击市场的“组合拳”,为报业发展构筑更多坚实的经济支柱。
  求创新就要遵循市场规律,紧盯受众的需求寻突破。微软视窗、苹果手机、淘宝购物,这些产品和服务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受到热捧,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开发,满足了人们的潜在需求。为受众提供信息是报业的一个核心职能,报人应该经常思考,我们怎样才能给读者提供更全面、更准确、更生动、更有效的信息,我们怎样才能使受众更方便、更快捷、更低成本地获取信息,受众哪些深层次的信息需求我们还没有发现等问题,并努力在这些问题上寻求新突破。
  求创新就要转变定位,广泛深入参与各项社会事业。地市报业肩负着党的重托和人民的信任,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我们不能只做社会现实的简单反映者,还应做社会实践的参与者和促进者。如今,国家政策给了报业广阔的发展舞台,地市报业应转变定位,深度参与经济、文化、慈善、体育等社会事业,以自己拥有的传媒优势为依托,策划活动、搭建平台、创造话题、引导风气、弘扬主旋律、输送正能量,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成就更大的作为,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促发展
  促发展就是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壮大自身综合实力,实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占领市场的和谐统一。
  当前,地市报业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网站、手机报等新兴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垄断青年受众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上一级报业经营触角向下延伸不断“攻城略地”抢夺订户;同区域媒体为了生存,对有限的受众和广告资源展开激烈拼杀。可以说,地市报业目前承受着巨大的发展压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不发展就没有实力,没有实力就会被兼并淘汰,地市报业已无退路,唯有发展求强一途。地市报业的发展应注重构建内驱动力,立足长远,在战略制高点着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促发展就要打破旧有的体制机制,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构架。地市报业沿袭于政府部门的体制机制,已同市场竞争深度参与者的主体定位不相匹配,严重地束缚了报业的发展。地市报业的发展要想迈开步子,施展出拳脚,就要打破旧有的体制机制,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构架,建立健全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和资本运营机制,在确保党性原则的基础上明确报业的市场属性,主动与市场接轨,为报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管理保证。
  促发展就要以人为本,打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事业要发展,人才是根本。拥有了充足的、高质量的人才,地市报业才能实现稳定、快速的发展。地市报业既要服务于党的宣传事业,又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因此对员工的德、识、能、技等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既懂党的宣传又懂市场经营的人才难得,组建一支高质量的报业人才队伍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地市报业应将人才问题放在战略的高度来抓,转变传统用人观念,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从建章立制入手,真正地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珍惜人才、爱护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能,实现报人、报业的共同发展。
  促发展就要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的、强有力的报业文化。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这个人才有了精气神。同样,只有建立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强有力的报业文化,一家报业才有自己的强大“灵魂”,才有自己的性格和独特吸引力。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报业特色的精神思想、价值观念、经营战略、职业道德、文化氛围等所升华出的报业文化,决定着报业的精神追求和努力方向,决定着员工的精神面貌和报业发展的高度,它能像脊梁一样支撑起一家报业,使之自发地、有力地沿着既定轨道向前发展,走向辉煌。想成为一家成功的地市报业,建立自己的报业文化必不可少。
  促发展就要树立自己的报业品牌。现在的地市报业具有深刻的市场属性,面临着同区域以及上一级报业向下延伸的严峻的市场竞争,当市场竞争进入到更高的层次时,价格竞争、服务竞争就会演变为品牌竞争,谁拥有高认知度、高美誉度的品牌,谁就能成为最后的胜者。报业品牌一旦树立起来,就能够拥有一大批“认牌子”的忠实读者和广告客户,这种品质信任、价值认同的品牌竞争优势是不可被模仿很难被取代的,是报业“克敌制胜”实现长远发展的最大利器。
  以上四点,从辩证关系上来说,贴中心是大前提,是根本保证;接地气是切入点,是有效途径;求创新是着力点,是活力之源;促发展是落脚点,是最终目的。四点相互关联,构成统领地市报业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有力抓手。我们相信,通过积极主动贴中心,实实在在接地气,大刀阔斧求创新,抓住根本促发展,地市报业一定能打破困局,实现突破,取得竞争优势,牢固树立区域报业的“老大”地位,并孕育谋求更大的发展。
  (作者为平顶山日报社社长)
  编校:赵 亮
其他文献
单士兵的媒体素质单士兵生于20世纪70年代,江苏淮安人,做过高中语文教师,后供职于重庆《潇湘晨报》、《重庆时报》等媒体。凭借多年对媒体的贡献,他2009年获得“中国新锐媒体评论
目的:探讨地高辛酏剂在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地高辛酏剂维持量慢饱和的方法,剂量为新生儿8~10μg/kg.d^-1,婴幼儿10~15μg/kg.d^-1,学龄期8~10μg/kg.d^-1,分两次口服。结
黄瑚,博士.现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新闻学会副会长等社会兼
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开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新局面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奚广庆一、关于“九五”前两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1996年以来高等学校人
安耀光同志因心脏病突发于正月初一晚上去世,消息来得如此突然,我在震惊之后是悲痛,悲痛之后想了很多很多,其中也想起了《大舞台》。 1983年机构改革时,文化、文物、出版三个
多年来,我们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向,充分利用广东地区这一改革开放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将实践性教学作为邓小平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先后组织学员65万多人次,累计行程12万多公里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所处的大形势有很多有利的条件,也面临很大的挑战。今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大学生的反应也体现了我们思想理论教育的成
2008年9月,在三鹿奶粉被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公安部勒令全面停产整顿,并紧急召回中国市场问题奶粉的同时,中国网络媒体也陷入“屏蔽门事件”,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1 远瞩是一种睿智,不仅仅靠眼睛,还要凭心灵。 在黑暗中,能望见黎明的风景;在云雾里,会发现朦胧的群峰。 2 要想望得远,必须站得高。 那高度,不是海拔的标志,而是历史的山巅
柳,尤其是垂柳.生于江南与小桥流水相映.为江南添了几分柔婉与妩媚.生在北国则多了几分柔韧与刚强.,垂柳在北方亦属常见树木.檐前屋后,河边沟沿,随处可见,其生命力极强,“无心插柳柳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