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技术培训策略之一——模型及非活体动物的训练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tis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显微外科技术使整形外科领域许多新的治疗方法成为可能,但显微外科技能需要经过艰苦的训练才能获得。建立系统化的显微外科技术培训课程对拓展外科技能教学深度,探索整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经过反复摸索,建立了一套显微外科技能培训序列:非动物模型、非活体动物模型、活体动物模型等。该文展示了显微外科技能培训的初级阶段:非动物模型及非活体动物模型显微外科吻合技术的培训策略。(本文附5段视频)

其他文献
由于对淋巴系统的胚胎发育和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病理生理、发生后的归转了解得很不够,也因为缺少先进的、分辨率高的影像检查手段,淋巴水肿的治疗难有突破。早期的外科手术治疗大都带有盲目性,难以严格规范适应证。当前综合消肿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近年开展的多模态的淋巴显像新技术提升了淋巴循环障碍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对外周淋巴水肿的治疗也应该有新的要求和预期,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治疗应该成为终极目标。外周淋巴水肿
目的检测在2,3,7,8-四氯二苯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 -ibenzo-p-dioxin,TCDD)诱导的C57BL/6J小鼠腭裂过程中组蛋白H4乙酰化的表达水平,探讨TCDD诱发腭裂与组蛋白H4乙酰化的相关性。方法48只C57BL/6 J近交系孕鼠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小鼠妊娠第10.5天(gestation day,GD10.5)时,一次性给予孕鼠分别灌服2
目的探讨局部组织水分测试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诊断和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61例,采用组织介电常数方法测量患者双侧上臂和前臂腹侧及背侧中点的局部组织水分。同时用卷尺测量双侧上臂和前臂周径,分别计算患臂与健臂的局部组织水分比及周径比。结果前臂周径差≥2 cm、上臂腹侧局部组织水分比≥1.2、前臂腹侧局部组织水分比≥1.2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9.5%、39.3%和5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淋巴管造影在超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在术中应用吲哚菁绿淋巴造影进行超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的患者共6例,3例预防性超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和3例治疗性超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54岁,中位年龄46.5岁。结果术中共进行超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6次。术后随访7~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3例预防性超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腭裂隙内骨再生情况,探究其对牙弓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5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正常牙颌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CT高分辨平扫。在观察组中,根据是否有骨桥形成进一步分为有骨桥形成组、无骨桥形成组。测量有骨桥形成组再生骨的情况;分别测量观察组及对照组牙弓前段、中段、后段宽度,对测量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观察组共计25例腭突有不同程度的
期刊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纳米脂肪和结构脂肪移植在改善眶周软组织容积缺失、暗沉及细纹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大腿作为脂肪供区,采用Coleman的结构脂肪移植技术获取结构脂肪,Tonnard的纳米脂肪技术获取纳米脂肪,将得到的结构脂肪在眶周凹陷处多层次、多隧道、少量均匀地注射,同时将得到的纳米脂肪均匀注射在眶周细纹及暗沉部位的真皮及皮下层内。结果共治疗48例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随访6个月,42例患者
目的探讨双重固定法改良三点微创重睑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对82例患者行改良三点微创重睑术。于上睑设计内、中、外3个3 mm小切口,去除部分眼轮匝肌和睑板前脂肪,分深、浅2层分别将切口深面的睑板前筋膜与眼轮匝肌和皮肤进行缝合固定,形成重睑。结果随访3~18个月,患者均在7~12 d内完全消肿,重睑线形成持久、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瘢痕不明显,满意度高。结论双重固定法改良三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