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的“适应性”简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355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中职语文教学渐渐迎来新机遇、新挑战。语文一直以来都是作为最基础的学科而存在,中职语文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整个中职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但在当下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却存在很多的不适应性。因此,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从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适应性出发,旨在探讨提高中职语文教学适应性的相关策略,以期推动中职语文教学的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适应性;分析
  一、 引言
  语文作为学生所有学习课程中的最基础学科,对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阶段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其教学方式大多采用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毫无创新意义,这样一来,极易使原本学习能力就差的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跟不上老师节奏,以致于渐渐丧失语文学习兴趣,中职语文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因此,如何改变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将成为全体中职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广大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并结合其语文学习能力,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增强语文教学的适应性。
  二、 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适应性
  (一) 教师缺乏对语文学科的理解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认为,中职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知识的平台,只要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及专业技能,以满足职业所需即可,不需要过多的浪费时间在基础知识学习上,其实并不然,中职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还需注重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语文作为连续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教师们要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发挥自身职能,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二) 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不相适应
  新时期的中职语文教师大都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其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将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学生,但令人深思的问题是,教师们只在课堂中一味讲授,并不明白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这样就导致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并不能真正领会到语文学习的内涵,这就造成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不相适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应树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要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现的机会。
  (三) 语文教学定位与中职教学宗旨不相适应
  中职教育只重在培养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只让学生记住重点知识,以取得良好成绩,这样的教学定位与中职教学宗旨存在严重偏颇,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语文教学定位应当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不断加强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提升中职语文教学适应性的策略分析
  (一) 教师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相适应
  对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对文化课的学习重视程度并不高,但其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相对来说会比较重视,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实用性”特点,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从语文学习中探索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取得良好成绩。接下来,笔者将对加强语文教学与学生实际应用相适应的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1. 中职教师应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不同,中职学生毕业之后将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进行面试入职,而高中学生则还有较长的学习时间,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语言表达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创建“演讲与口才”模拟课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着重强化学生演讲思路、演讲语言及演讲气质的训练,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成为活跃学生思想的发源地,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渴盼,从而坚定对自己理想信念的追求。
  2. 加强语文应用文学习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应用文作为沟通交流、联系工作、商谈业务等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中职生今后工作生涯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因此,加强语文应用文学习教学,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求的重要途径。但现今有很多中职语文教学中,只是把应用文当做课后练习来对待,严重忽视了应用文教学对学生今后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广大中职学校应重视起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各类应用文教学,以不断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天地。
  (二) 中職语文教学要与教学改革相适应
  中职语文教学不受广大学生欢迎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教师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新时期中职语文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学要与教学改革相适应,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在课堂上以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树立起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另外,教师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自主探究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教师们在教授《敬业与乐业》一课时,可适当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三) 中职语文教学要与教学定位相适应
  中职语文学习更多的是为了配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如若在此种情况下,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让其学习相同的知识内容,也就是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让所有学生背相同数量的生词,做难易程度相同的训练,这样一来,往往会让那些基础较好的同学失去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那些基础较弱的同学因难以完成学习任务而丧失语文学习兴趣,这样的语文教学不仅难以达到为专业服务的目的,也难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与教学定位相适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情况,制订不同的语文教学方案,以更好地推动中职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
  四、 结语
  中职语文教学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们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在遵循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拟定一份适合每个学生学习的语文教学方案,以不断加强中职语文教学的“适应性”,从而促进中职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金晶.针对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的“适应性”分析[A].湖北省十堰市高级技工学校,2015.
  [2] 李爱清.略谈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的“适应性”[A].长治体校,山西长治,2008.
  [3] 周卫鸽.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几个基本问题的反思[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4] 林明仙.中职语文教学中隐性知识显性化探究[D].广东: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
  作者简介:郭伟东,山西省晋城市,山西省晋城市城区职业中学。
其他文献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摘要:拼布最早起源于中国、印度等一些国家的民间手工,大多数以设计服饰和头饰为主,人们以布料为彩、以剪刀为笔,从此一件件生动形象的拼布艺术品就诞生了。而作为现代跨越技术和艺术领域的新型交叉学科的现代拼布开始于美国盛行,在日本流行从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形成了产业化。本文将把折纸技艺与现代拼布立体塑造联系在一起,并探讨把折纸技艺应用到现代拼布立体塑造中的应用分析,希望现
艾丽丝·门罗的小说大多以小镇平凡女子的平凡生活为主题,但却在对其爱情、婚姻的平淡叙述中探讨了异常深刻的话题。短篇小说《逃离》讲述了女主人公因不甘忍受婚姻暴力而出
<正>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博园联合国馆内发布了《着力文化多样性与文化间对话》的报告,这份联合国成立65年来第一次关于文化的世界报告,提出21世纪全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平面设计和摄影艺术取得巨大成就,对我国视觉传达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人们对摄影这两个字并不陌生,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真正了解摄影的人却少之又少。摄影艺术创新对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还能为平面设计增加新的活力,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现代人们生活的需求。因此,本文对摄影艺术的创新以及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便摄影艺术与
摘 要: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工作当中,对塑造小学生人格以及培养正确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的精髓,经历了岁月的沉淀,为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产生深远影响。文中将具体从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意义分析入手,探究了传统文化促使小学生德育发展的实践途径,从而更好地将德育教育的目标实现。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生德育发展;实践  小学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也同样是人生当中不能或缺的环节。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称呼语可分为自称称呼语、面称称呼语和背称称呼语。我们以《红楼梦》中人物言语交际所使用的称呼语为语料,主要对背称语和面称语的使用进行比较分析,尝试总结了背称语的使用
期刊
天津师范大学  摘要:毛泽东在不同时期,针对党内不同情况,提出“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两个命题,纠正党内错误思潮。然而通过查询资料发现,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词的提及多余“马克思主义”。这一现象的产生不仅是因为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带有列宁思想,而且在毛泽东看来,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联系实际是否紧密。毛泽东重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