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合作 共创两岸金融新格局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pt20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ECFA)的签订促进了两岸金融界更为密切频繁地交流;“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无疑为两岸金融业交流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如何借助两岸金融机构的不同优势和经验,共同建立起涵盖两岸金融中心、财富管理中心、公私募基金交易、金融人才培训及多种金融资产配置与交易等金融服务平台,逐渐成为两岸金融行业热议的话题。为了深入了解两岸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经济》记者采访了香港兆富金融集团主席、谙熟东方思维与西方金融体系的台湾企业家白嘉辉先生。
  两岸金融业的共同机遇
  随着两岸交流逐渐密切,两岸企业的财富管理也将成为两岸金融机构必须积极面对的主要课题之一。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财富管理竞争,两岸银行业必须紧抓机遇加快国际化进程,有实力的两岸商业银行需要主动出击,利用资本和平台的实力以及强有力的本土品牌,主动地充当两岸海外财富的管理者。对此,两岸金融机构必须在产品和服务等方面采取创新的做法,汲取对方的先进经验,建立独特的客户价值取向,结合中国本土客户财富管理的需求,提供优于国外私人银行的价值建议,既坚持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
  白嘉辉告诉《经济》记者,建设财富管理培训基地是形成财富管理中心的切入点,在ECFA的框架之下,可以让台湾的金融机构先行先试,之后再积极导入香港与澳门的金融机构,这样即可形成东北亚财富管理中心的运作雏型;另一方面还要完善各项扶持措施,积极争取试点政策,积极开展与财富管理相关的金融改革创新。
  近几年来,大中华经济圈发展迅速:中国的四大银行通过香港挂牌上市进行动辄千亿台币的国际IPO,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先行试点的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城市,不断出现令人关注的金融创新及政策扶持;香港作为中国金融行业的重要角色,一直保持着国际金融中心前五名的优异成绩;包括台银、兆丰、一银、华南、国泰世华等台资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陆续登陆成功;2012年7月25日,香港金管局突然公布,自8月1日起香港银行可以为非香港居民提供人民币服务,包括设立人民币账户、存款、贷款、发出人民币结算扣账及信用卡等服务,而兑换人民币额度将不设限制,香港银行将开始为非香港居民提供人民币服务,这是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今年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分别来台设立分支机构,踏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这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消息,增强了两岸金融界合作的信心。
  “台湾从签署ECFA至今,在两岸金融产业的互惠合作下,巨大的变化陆续产生,新的发展机遇随之而来。我们不难预见,通过华人金融体系的整合与交流,两岸三地的华商企业合作也将会越来越紧密,进而引发财富的蝴蝶效应。”白嘉辉说。
  防范金融风险 加快全球接轨
  2008年至今,欧、美、日等国的经济衰退严重、活力不再,各国均深陷于债务危机、次级房贷、泡沫经济等泥沼之中。在此背景下,金融服务业的经营环境经历了重大变化,金融机构及其产品和服务趋于复杂,面临的市场风险也不断增加。以台湾为例,在金融改革的影响下,金融从业人员面临交叉营销议题,除了原有的金融机构业务之外,还需了解其子公司的金融商品,以此来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控管能力与产品质量。白嘉辉认为,在风险加大、不确定性增强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倡导“金融人员专业证照制度”并通过行政命令推进或鼓励金融行业推广,就显得尤为必要。
  白嘉辉告诉《经济》记者:“为了降低和化解金融风险,香港兆富金融集团建立了股权投资基金信息管理系统,为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及项目方提供透明信息平台,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投融资成本,并协助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推动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香港兆富金融集团正秉承“以股权托管为基础,以股权交易为载体,以股权投融资为目标”的服务理念,致力于为中国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股权综合服务,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创投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提供进退通道,以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金融业是人才密集型产业,具有国际视野及实务经验的人才,是中国金融产业高速成长之必备要件。以欧洲爱尔兰、亚洲香港和新加坡为例,它们都依赖完善的监管制度及充沛的人力资源,才得以成功地打造国际化的金融中心。而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这是有别于其他金融中心的优势,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和人才培养将有助于中国的金融创新。当前香港兆富金融集团正在推进建立一个集“全方位金融资源配置商、投融资整体解决方案集成商、综合金融财富管理者、人才培训中心”为一体的多元化金融服务平台,该平台具备国际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两岸三地金融资源整合能力,专门为政府、企业、投资机构、个人等会员和客户,提供一体化、全方位、全流程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白嘉辉认为,中国金融产业伴随着传统产业的提升、经济活动的增速而蓬勃发展,如今已经到了需要大幅快速提升、全方位整合、走向国际化的关键拐点,中国的金融货币市场与全球接轨已经是刻不容缓,只有与中国金融相对应的环境与产业趁势而起,方能将中国的金融业打造成国际金融界的中流砥柱,创造出一个崭新的金融格局和黄金年代。
  促成良好合作模式 共建金融配置平台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资料,截至2012年底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88001个,实际利用金额达570.5亿美元,约占台湾对外总投资的一半。由此可见,大陆早已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和产品市场,大陆的经济形势必然会牵动台湾的经济发展。
  在未来,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台湾都离不开大陆市场的营销。尤其是中国大陆加入WTO以后,为台湾企业发展品牌、拓展营销通路、重振竞争优势提供了大好机会。对于台湾的高科技产业而言,尤其是通讯、3G等,若要往上提升或向因特网等新兴行业发展,只有结合大陆的市场、人才以及香港的金融支持,才会获得较大的成功几率。白嘉辉告诉《经济》记者,“在金融、医疗和电子商务这些中国大陆向来相对保守的行业,蕴藏着两岸合作的无限商机。”
  随着两岸经贸往来持续发展,共识扩大,差异缩小,台湾企业在进入大陆市场的时候,也应重新思考经营策略。ECFA将是未来两岸合作的方向,因为ECFA表明两岸对于一些争议取得了共识,建立了处理模式,有利于后续贸易协议的进展。白嘉辉认为,两岸若想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更大优势与影响力,深化彼此合作与加速产业升级是必然的道路。他建议加强产品研发,提高附加价值与国际竞争力,拓展高毛利的市场空间。
  两岸的金融合作与交流,重点应在于如何把双方的观念及时沟通,以真正地建立两岸金融合作机制为立足点,充分运用国家给予的政策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金融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找出双方的需求,这样才能搭建起立体、多元的战略合作机制,打造项目与资金供应链生态体系,进而促进良好合作模式的形成,创造出一个崭新的金融格局。在白嘉辉看来,这个过程先是聚焦两岸,再拓展到整个亚太地区,最后辐射全球,使两岸成为重要的金融资源配置平台和金融交易市场。
  “勤奋、坚韧、机变”是华商与生俱来的天性与品格,如何善用中国崛起、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势,通过华资金融体系的配合,于欧美影响力渐衰之际,扮演全球经济更重要的驱动引擎、逆势突围,建立属于华商企业的全球金融品牌及产业供需链,开展新世纪的布局规划,是两岸金融企业的历史使命。白嘉辉说:“两岸人民的交流,不论朝野皆保持高度期许,唯金融的进展落后于产业发展之所需,直接与间接地影响了台商在大陆的发展。如今,唯有直接对现况突破,方能有效地吸引台湾的资金与人才进驻,共同打造出大中华区的金融理财中心。”
其他文献
最近,湖北一家上市电力公司的高管频繁“换血”,甚至董事长请辞,但是高层变动都不曾引起业界震动,这家公司的一项非主营业务却引起业内哗然,就是公司股东表示不会放弃因管理不善、预期不准而一直不温不火进行中的生物质能源发电业务。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国内外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作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世界第四大能源,为什么迄今在国内都没有形成大规模合理利用?相关自营企业为何还未找到盈利模式?一种人类从
期刊
脱口而出的流利英语、信手拈来的经济学术语、滔滔不绝快言快语中不失自嘲、时而低头沉思时而爽朗大笑,在《经济》记者走访的众多经济学家中,像他这一“范儿”的还不多见。受教于多位知名大师,曾在驻外大使馆工作,连续10年参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起草,他总只是轻描淡写,提醒记者“不值一提”。走进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毕吉耀的办公室,偌大的房间里简单而又朴素,几乎没有装饰,除了书柜就是满地堆积的资料和书刊
期刊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后迎来的第一个海洋日。近年来,全球对海洋经济的开发与发展愈加重视,联合国将21世纪定义为“海洋世纪”。中国也在不断利用海洋经济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贡献。自2003年首次发布《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10年来,中国海洋经济以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整体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8%。2012年中国海洋生产总
期刊
新能源还未进入百姓常用字典,还带着“新”字成长在世,却已提前进入了“产能过剩”的尴尬境地。承载美好期望的新能源“并网”也困难重重,与传统能源、现存体制磨合不畅。近日新能源企业业绩下滑,集体落入低谷,部分严重者甚至已进入破产程序。看起来,新能源往前“冲”得太快了。目前我国新能源企业发展面临多重瓶颈,并未如预期般带领起一场能源革命,反而出现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为何?新能源的出路在哪里?
期刊
风电是技术较为成熟,可以大规模发展的清洁能源。2006年后,我国风电市场迅速扩大,并带动了国内风电制造业的成长与成熟。2012年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风电市场国,技术水平和制造业规模亦排名前列。但在近几年风电市场高歌猛进的同时,并网消纳瓶颈凸显,制造业竞争加剧,风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未来保障市场和产业规模持续发展,需要在技术和产业升级、政策和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创新。  风电市场集中和分散开发并重  2
期刊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十二五”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能源工业稳步增长,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实现数次腾飞,全国各地新能源企业迅猛发展。然而,各项问题也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受到国际市场影响,许多新能源企业陷入危机,甚至面临倒闭。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如何?面临哪些问题?如何实现产业升级?《经济》
期刊
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支撑。在这一关键时期,应如何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对此,《经济》记者专访了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司长陈传宏。  《经济》:您认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陈传宏:纵观国内外发展趋势,我国农业持续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积极应对挑战。  挑战一,全球新科技革命对我国农业的挑战。21世纪以来,全球性的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生态技术为特征
期刊
自2011年9月上任以来,国际能源署署长范德胡芬(Maria van der Hoeven)女士每年都会来到中国。她关注全球能源经济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她希望创建一个新的全球参与制度,引入新的能源消费国。4月初,范德胡芬提出要加强与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合作,包括中国、巴西、印度、南非、印尼、 墨西哥和俄罗斯7个国家。5月29日,范德胡芬飞抵中国,第二天在上海参加了“2013上海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城市与产
期刊
“在‘四化’同步的背景下,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发展信息化。”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王文生说,“中国幅员辽阔,全国目前有9亿多农业人口,分布在约59万个行政村,信息化差距是城乡主要差距之一,发展农村信息化是最薄弱、最重要的环节。”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我国农业现代化”  近10年来,中国农业取得可喜成就,粮食实现“九连增”,农民收入实现“九连快”。但纵观国内外农业发展趋势,我国农业面临
期刊
近年来,两岸关系显著改善,交流合作、平等协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开创出和平发展的崭新局面。今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时强调,两岸关系已站在新的起点上,也面临着重要机遇,应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为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国家支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机遇,展现两岸广泛经济交流成果,充分反映两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