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我在美国做了一年交流教师后回到中国衢州。
2014年夏,国家汉办和美国大理会又一次举办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行前培训,有一张美国地图令人印象深刻:超过30个州插着小红旗,表示已有中国的教师志愿者在那里辛勤工作,他们肩负着民间文化交流大使的任务。
我的任教之所是北卡罗来纳州海波因特市芬德尔初中,同时也是一个孔子课堂。我在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在认识美国的教育和文化。
我亲历的美国教育
美国的学校首讲安全。校园一般是开放式的,没有围墙,但想进入教学楼并非易事。教学楼的门都自动上锁,早上学生到校,教师打开ABCDE门迎接。芬德尔初中有一位校园警察杰克森。她是正式的治安警察,穿警服,配警徽及各种执法警具,并有警车。学校每月举行一次消防演习,每学期举行一次安全演习。这后来还真的用到了一次,因为有持枪伤人的事发生在校园附近。
其次,才讲教育。教育重视个体差异。有一个概念让我受益匪浅——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指出人的认知和智能是多元的,包括语言、音乐、空间、逻辑、运动、自然、内省和人际等八个方面,强调特别要关注弱项的培养。
美国学校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评估学生学习障碍,制定和保存学生学习成长的个人档案。考试可以为学习障碍者延长时间。我有一次协助监考一个注意力集中障碍的学生,她每考半个小时,便被允许休息5分钟。
美国同中国一样,教师和家长都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学校会给优等生发奖状鼓励。曾有个七年级的亚裔孩子梦娜每周二放学后都来找我学习汉语,她告诉我,她每晚都是12点才睡,因为要完成各种作业,还要学小提琴、跆拳道,外加健身,而她的妈妈因为她的成绩中有一个B而对她不满意。
美国的教育有结合自身特点的延续。芬德尔初中的在校学生有来自十几个不同国家的移民或是二代移民,以拉丁美洲和亚洲为主。学校在每年的4月举办一次文化展,使这些孩子有机会展示自己或父辈生活过的国家的文化。我和两名华裔孩子罗曼和文华,以及一名里根的美国孩子负责过2015年的中国展台。我们在中国国旗下,摆放了刺绣、瓷器、筷子、中国结,还准备了毽子和空竹供同学们玩耍。我很感动孩子很在意中国文化,并且愿意拿出来与同学分享。我想,这样的文化展可以增进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意义重大。
我感觉的美国文化
在美国一年,我总体感觉,美国文化基于崇尚自由、尊重个性,也遵守规则之上。譬如,我的住家经常会说You can do whatever you like. You are in America.(想怎么做都行,你在美国呢。)
在美国,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即使是父母也无权干涉、并要给予尊重。当然,每个人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即使是家人也不会为孩子的坏决定买单。美国社会规则完善,但很多时候靠人们的自觉诚信维持。如我所在的北卡,全州的道路上没有一个抓拍违规的摄像头,很多十字路口也没有红绿灯,只有一个停车的标志,所有的车看到这个标志时需要将车完全停下,看到可以安全通过时才可以起步行驶。因为没有摄像头,所以这个停车的行为完全靠自觉,我在那里一年的驾车经历和观察中,没有看见过一辆车违反这个规定。
美国文化中有一突出之点:人本为上,热爱生活。工作之余,大家喜欢读书读报刊,喜欢休闲、健身、野餐,也喜欢海外度假、全球旅游。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人,都勤奋工作,都愿意享受生活,也都有柴米油盐的烦恼,因此,不管在美国、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任何一处,都是一样的,只是方式可能不同。
美国是科技前沿国家,但某些方面也似乎变化不多,像饮食习惯就深受文化和历史的影响。
去美国之前,我生怕自己会因为文化差异而不适应那儿的生活,但到了以后发现,其实除了饮食上难以适应之外,其他的差异并不大。美国的饮食以高油、高热量食物为主,对于我的中国胃来说有些勉为其难,肉类用炸的方法烹制居多,而蔬菜却喜欢生吃。我最终还是自己做饭才觉得适合口味。于是,我注意到,我的美国华裔朋友每次晒美食,大都还是中国烹饪。这是他们永难割舍的一部分。所谓乡愁,大约就是由念想家乡的风味美食而起的吧——莼鲈之思,故国明月。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
其实很多普通的美国民众对中国知之甚少,在他们的生活中,中国只是许多生活用品上的“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以及中餐馆的spring roll(春卷)很好吃,但中国在哪儿、中国有些什么、中国在干些什么,他们是较少关心的。只有来过中国的美国人,抑或本来对中国有较多固有陈旧的认识,便会告诉我,中国跟他想象中的不一样,很现代化,他很喜欢中国。
各国人民之间需要交流、了解。有个同事说,在中国志愿者教师到来之前,她根本不知道中国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和正义的胜利者。
在我刚开始授课之时,有个六年级的小孩子问我,从中国到美国要开多少个小时的车;也有不少孩子问我,为什么要学汉语?我就告诉他们,中国和北卡有很多生意上的往来,也许你以后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而有用呢;还有,能够掌握一门外语是一件很棒的事,而汉语是人们认为很难学的一门语言,如果你告诉别人,你初中阶段就已经开始学习汉语,会令人印象很深刻的呢。
在餐馆,我常被人以日语搭讪,我告诉对方我来自中国,顺便就把孔子课堂带到了那里。我坚信我的这份工作的意义。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只有更多的国人走出去,将中国介绍给世界,将汉语带给世界,才能让各国人民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
一年的时光很漫长,这是一次从东半球到西半球、从东方文化到西方文化的跨越;一年的时光很短暂,这是一场走出去又带回来、相互学习的旅程。
我作为中美交流民间力量的一份子,贡献了自己的一点微弱力量,不甚荣幸。其中的笑与累只有投入其中才能真正感受到,但我的收获是巨大的。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
2014年夏,国家汉办和美国大理会又一次举办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行前培训,有一张美国地图令人印象深刻:超过30个州插着小红旗,表示已有中国的教师志愿者在那里辛勤工作,他们肩负着民间文化交流大使的任务。
我的任教之所是北卡罗来纳州海波因特市芬德尔初中,同时也是一个孔子课堂。我在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在认识美国的教育和文化。
我亲历的美国教育
美国的学校首讲安全。校园一般是开放式的,没有围墙,但想进入教学楼并非易事。教学楼的门都自动上锁,早上学生到校,教师打开ABCDE门迎接。芬德尔初中有一位校园警察杰克森。她是正式的治安警察,穿警服,配警徽及各种执法警具,并有警车。学校每月举行一次消防演习,每学期举行一次安全演习。这后来还真的用到了一次,因为有持枪伤人的事发生在校园附近。
其次,才讲教育。教育重视个体差异。有一个概念让我受益匪浅——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指出人的认知和智能是多元的,包括语言、音乐、空间、逻辑、运动、自然、内省和人际等八个方面,强调特别要关注弱项的培养。
美国学校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评估学生学习障碍,制定和保存学生学习成长的个人档案。考试可以为学习障碍者延长时间。我有一次协助监考一个注意力集中障碍的学生,她每考半个小时,便被允许休息5分钟。
美国同中国一样,教师和家长都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学校会给优等生发奖状鼓励。曾有个七年级的亚裔孩子梦娜每周二放学后都来找我学习汉语,她告诉我,她每晚都是12点才睡,因为要完成各种作业,还要学小提琴、跆拳道,外加健身,而她的妈妈因为她的成绩中有一个B而对她不满意。
美国的教育有结合自身特点的延续。芬德尔初中的在校学生有来自十几个不同国家的移民或是二代移民,以拉丁美洲和亚洲为主。学校在每年的4月举办一次文化展,使这些孩子有机会展示自己或父辈生活过的国家的文化。我和两名华裔孩子罗曼和文华,以及一名里根的美国孩子负责过2015年的中国展台。我们在中国国旗下,摆放了刺绣、瓷器、筷子、中国结,还准备了毽子和空竹供同学们玩耍。我很感动孩子很在意中国文化,并且愿意拿出来与同学分享。我想,这样的文化展可以增进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意义重大。
我感觉的美国文化
在美国一年,我总体感觉,美国文化基于崇尚自由、尊重个性,也遵守规则之上。譬如,我的住家经常会说You can do whatever you like. You are in America.(想怎么做都行,你在美国呢。)
在美国,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即使是父母也无权干涉、并要给予尊重。当然,每个人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即使是家人也不会为孩子的坏决定买单。美国社会规则完善,但很多时候靠人们的自觉诚信维持。如我所在的北卡,全州的道路上没有一个抓拍违规的摄像头,很多十字路口也没有红绿灯,只有一个停车的标志,所有的车看到这个标志时需要将车完全停下,看到可以安全通过时才可以起步行驶。因为没有摄像头,所以这个停车的行为完全靠自觉,我在那里一年的驾车经历和观察中,没有看见过一辆车违反这个规定。
美国文化中有一突出之点:人本为上,热爱生活。工作之余,大家喜欢读书读报刊,喜欢休闲、健身、野餐,也喜欢海外度假、全球旅游。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人,都勤奋工作,都愿意享受生活,也都有柴米油盐的烦恼,因此,不管在美国、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任何一处,都是一样的,只是方式可能不同。
美国是科技前沿国家,但某些方面也似乎变化不多,像饮食习惯就深受文化和历史的影响。
去美国之前,我生怕自己会因为文化差异而不适应那儿的生活,但到了以后发现,其实除了饮食上难以适应之外,其他的差异并不大。美国的饮食以高油、高热量食物为主,对于我的中国胃来说有些勉为其难,肉类用炸的方法烹制居多,而蔬菜却喜欢生吃。我最终还是自己做饭才觉得适合口味。于是,我注意到,我的美国华裔朋友每次晒美食,大都还是中国烹饪。这是他们永难割舍的一部分。所谓乡愁,大约就是由念想家乡的风味美食而起的吧——莼鲈之思,故国明月。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
其实很多普通的美国民众对中国知之甚少,在他们的生活中,中国只是许多生活用品上的“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以及中餐馆的spring roll(春卷)很好吃,但中国在哪儿、中国有些什么、中国在干些什么,他们是较少关心的。只有来过中国的美国人,抑或本来对中国有较多固有陈旧的认识,便会告诉我,中国跟他想象中的不一样,很现代化,他很喜欢中国。
各国人民之间需要交流、了解。有个同事说,在中国志愿者教师到来之前,她根本不知道中国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和正义的胜利者。
在我刚开始授课之时,有个六年级的小孩子问我,从中国到美国要开多少个小时的车;也有不少孩子问我,为什么要学汉语?我就告诉他们,中国和北卡有很多生意上的往来,也许你以后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而有用呢;还有,能够掌握一门外语是一件很棒的事,而汉语是人们认为很难学的一门语言,如果你告诉别人,你初中阶段就已经开始学习汉语,会令人印象很深刻的呢。
在餐馆,我常被人以日语搭讪,我告诉对方我来自中国,顺便就把孔子课堂带到了那里。我坚信我的这份工作的意义。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只有更多的国人走出去,将中国介绍给世界,将汉语带给世界,才能让各国人民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
一年的时光很漫长,这是一次从东半球到西半球、从东方文化到西方文化的跨越;一年的时光很短暂,这是一场走出去又带回来、相互学习的旅程。
我作为中美交流民间力量的一份子,贡献了自己的一点微弱力量,不甚荣幸。其中的笑与累只有投入其中才能真正感受到,但我的收获是巨大的。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