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郁方联合调神养心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症状及脑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

来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hizhong8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分析解郁方联合调神养心针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临床症状及脑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PSD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PSD患者1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联合解郁方,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调神养心针,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血清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较治疗前,2组治疗后纳谷不馨评分、失眠健忘评分、头晕评分、善思多虑不解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
其他文献
失眠的出现与波动通常受多因素影响,与生活方式、作息习惯、昼夜节律特点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在治疗中予以综合考虑,进行整体管理。在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睡眠医学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并建立“265睡眠紊乱管理法”(sleep disturbances-265,简称SD-265法),即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将传统的行为干预与中药治疗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以治疗以失眠为主诉的睡眠紊乱。本方法以调理阴阳、昼夜干预的整体观为指导,结合中药内服、外用以及光照、运动、时辰等6种干预方法,辅以治疗过程中对五脏整体功能的动
单纯性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滋生的土壤,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现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中医外治法等方面,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作一述评。单纯性肥胖多辨证为脾虚湿阻、胃肠实热、脾肾阳虚、痰瘀互结等,主要治法有健脾祛湿、温补脾肾、清热解毒、化痰祛瘀等。单味中药、中药复方辨证论治、中医外治法均在治疗单纯性肥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临床研究的规范化有待提高,作用机制探讨有待深入,为单纯性肥胖的进一步临床与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化疗后白细胞降低是临床常见病,目前中医学者多从“血虚”“虚劳”论治,给予温补脾肾、补气养血等方剂。我们临床观察发现,部分化疗后白细胞降低症患者辨证并不属于“虚证”而是属于“湿热内蕴,郁遏卫阳”。本文论述该证形成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其病因与化疗后脾胃损伤、运化受阻、情志不畅、郁而化火,患者火热体质,化疗药的寒热属性等三方面因素有关。其病机为白细胞与中医的“卫气”高度吻合,从“卫气”的生化及宣发来考虑湿热壅阻对于白细胞的影响。湿热壅阻中焦,导致气血生化乏源,湿热阻于上焦影响卫气宣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诊治消化系统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必须熟知和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然中医院校本科生普遍存在对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重视不足、兴趣不高、熟知不够、掌握不良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中医院校本科生消化内镜传统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探讨微课在消化内镜教学中的辅助价值及应用策略,以期为中医院校本科生消化内镜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转喻作为一种语言转换机制在中医术语英译的过程中具有普适性。本文以翻译转喻理论为指导,探讨中医术语英译的思维路径、方式策略和教学启示。研究表明,中医名词性术语的英译主要基于整体与部分或者部分与部分之间互代的转喻机制实现。中医动词性术语的英译主要是将整个动作视为一个事件过程,并通过转喻机制凸显过程的某个方面来实现。翻译转喻理论带给中医术语英译教学的启示是,把转喻理论的渗透和转喻操作的运用融入到教学之中,结合相关的中医学知识,能够强化学生利用转喻思维处理源语和译入语的能力,也有助于构建中医术语英译转喻教学新模式
目的评估在呼吸内科临床见习中应用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 based learning,CBL)联合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临床见习的4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实验组采用PBL+CBL联合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比较2组实习生的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理论知识、病例分析、总成绩及总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PBL教学法是基于问题学习的一种现代医学教育模式,在临床中医教学中,可将病案作为主要线索,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收集信息、交流探讨、分析探索、解决问题。感冒的治疗是中医的特色,本课题组经过多次针灸治疗感冒病证的临床带教,发现基于中医古文献的病案教学,能较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针灸古籍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感冒的认识,优化针灸临床带教的效果,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借鉴。
目的探讨带腹壁下血管的脐旁穿支皮瓣在各种毁损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5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各部位毁损性创面患者28例,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25~66岁。本组患者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7 cm×8 cm~35 cm×22 cm,分别采用带蒂或游离带腹壁下血管的脐旁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18 cm×10 cm~37 cm×2
为探索针灸推拿专业伤寒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式与途径,提高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对于中医经典的掌握水平和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师通过以问卷调查为主的多种方式了解学生需求与学习目的,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推动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对中医经典《伤寒论》的掌握,促使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目的:探讨采用藏医脉泻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IL-2、IL-10、IL-17、TNF-α的影响。方法:对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藏医脉泻治疗,4周为1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的改变,以及对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结果: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4周脉泻疗法治疗后,其总有效率达91.1%,临床症状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