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光是建筑物的灵魂,是联系人与空间的重要纽带。在禅学思想中,“光”是智慧的象征,所谓“明心见性”就是禅学将人的内心与“光”统一起来的绝佳表述。本文站在禅学的角度,对室内空间设计的光环境展开研究,在确定禅意空间审美特征的基础上,从采光模式、光的质感、光色、光影四大方面着力探究室内空间中光环境设计的禅意表达,目的在于揭示光环境在禅意空间中的营造特点,为广大设计师总结室内光环境禅意空间的设计方法以及禅意空间的本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室内设计;光环境;禅意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人是室内空间的使用主体,直接决定着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光影是建筑空间的灵魂,对人们的感官与心理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往,人们对光的利用仅限于自然光,电灯的发明让人们彻底摆脱了这种束缚,打开了全新的光感世界。与此同时,建筑空间设计逐渐发展并形成一门独立的设计门类,来自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建筑理念和形式相互碰撞、交融,室内空间的光环境设计风格因此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禅宗思想作为东方文化的精髓,提倡“平常心是道”的内在追求,主张生活的清静与觉悟,这对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均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禅意空间的视角探究光环境与室内空间的内在联系,旨在提升现代人空间居住环境的文化气质。
一、禅意空间与光环境
(一)禅意空间
禅意是以禅宗意境与审美为基础的独特理念。禅,含有“静虑”“沉思”“止观”之意,禅意是佛家对人的灵魂解脱与超然的概括。在我国,禅宗思想有了新的发展与突破,其综合了道家与儒家的观念,同时又融合了禅宗的“空观”,传达出了更多的自然意味。
本文中的“禅意空间”是指具有禅宗思想内涵的室内空间。室内空间是与室外空间相对应的人为划定和建造的有限空间,其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具有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双重属性。禅意空间是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室内空间基础上,从人的角度出发,以创造高级精神世界为目的而创设的空间,其能够提升居住者的心性,使他们获得更佳的审美体验。
(二)光环境
由照度水平、光源分布、照明形式、光线色彩等元素组成的光的空间环境即为光环境。光环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更能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设计师可通过光影来传达设计内涵,提升建筑的魅力,调节人们的视觉感受。
二、禅意空间的审美特征
(一)自然美与心灵美相结合的审美意识
禅宗思想作为东方文化的精髓,饱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对自然的感悟:首先,禅意空间的审美意识发于自然。禅宗文化认为自然能够表达人的本性,而人的本性也应当与自然相融合,也就是说,人不应当是孤立的,而应当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即“天人合一”。禅宗美学观将自然美看作生命的本源,崇尚对含蓄而简朴的自然色、自然形的欣赏与营造,摒弃了传统美学的繁复,推崇“无”的境界。其次,禅意空间的审美意识强调内在美感,注重以生命样式来传达个体的心灵世界。禅宗认为植物的萌生、开花、结果、凋落的过程能同人们的内心世界相联通,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植物的生命周期来营造空间的动态美,在此过程中融入太阳运动的光影变化来传达时间和生命的存在状态,从而激发人们对空间的心灵感悟。
(二)虚实结合、动静相生的灵动空间
禅意空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象表现之一,其实现了虚实与动静的完美统一。所谓虚实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二者既能相互依托,又能相互转换。虚实相生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一种空间手法,其能够扩充人们的视觉与心理感觉,丰富空间层次,带给人一种悠远的意境。动与静同虚与实一样,同为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对立的存在,禅宗认为动静相生才能产生平衡与和谐的意境,以动显静、以静衬动才能使空间灵动起来。
(三)极简风尚
禅意空间不仅融合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还吸收了许多日本美学思想,“极简”就是其中之一。禅意空间讲求顺天而为,减少人为的、对自然的破坏,以求达到人与自然共荣共生的状态,在这之中,禅宗摒弃了一切冗余的思考,采用最基本的元素来表达事物的本质,在视觉上表现出了精炼、简洁的效果,甚至略带寡淡的意味。这种崇尚极简的舍离使人获得了精神的自由与超脱,是禅宗“彻见心性”的绝佳体现。
三、室内空间光环境设计的禅意表达
(一)采光模式
1.自然光
自然光的采光模式按光源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侧面采光和顶面采光两种,其中,侧面采光是人类建造习惯与自然界生物结构共同影响的结果,在建筑物侧边开洞采光能够做到进光均匀,有效减少了斜射光的眩光现象,实现了人与光的视觉平衡;顶面采光是一种相对原始的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光从顶部开口投下产生了天光倾泻的视觉效果,视觉与心理上感觉更加自由、旷达。如安藤忠雄设计的日本日光博物馆,整个博物馆走廊全部采用顶面采光,自然光从圆弧形天窗倾泻而下,再通过墙壁直射和漫反射的作用照亮室内空间,光线柔和而又宁静,极具禅意。
2. 灯
在禅宗中,灯是光明的使者,是般若智慧的象征。禅意空间对于灯的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少”。少即是“极简”,禅宗“极简”的设计风格是对生活“无为”态度的写照。在室内空间内设置人造光源时,要在保证照明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光源数量,同时,还要保证灯体形态的简洁。二是“柔”。禅宗崇尚自然,因此对人造光源的要求也要尽量接近自然态。人造光源的瓦数不能太大,如是白光则尽量保持同自然光一致,在部分照明要求不高的区域采用黄光即可。
(二)光的质感
光有直射、散射、反射三种传导方式,三种传导方式下会产生三种不同的质感:
1.直射光
直射光是一种传导路径近似平行的光,其从光源处发出,直接投射在物体上,将物体从光影形态上分为高光、亮部和暗部三大区域。在运用直射光营造空间禅意时,设计师通常需要搭配一些形态较为立体的灯或在光源周围放置一些几何形物体,一方面降低直射打光的光感硬度,一方面提升光的形态质感。 2.反射光
反射光光线介于直射光与散射光之间,质感柔和而又相对集中,非常适合用于强调室内某一空间。设计师可通过选择反射载体来营造反射光的禅意,如选择硅藻泥墙面作为反射载体,使光在墙上反射出一团祥和、平静如同佛光般的光圈,或是选择木质屏风为反射载体,将光柔和地投射到地面。
3.散射光
散射光是最为柔和、细腻的光线形式,同时也最符合人的视觉习惯。设计师可通过光源处或光源入口处开小口的方式将光集中性地引入空间当中,而后让其在空间内部自由散射,尽可能让其光亮有渐变、有层次地洒满空间,以营造一种幽深感。如朗香教堂的小型礼拜堂就是采用的散射光,设计师将采光口做了狭小的圆弧形开窗,光通过采光口进入空间,由于空间狭小,光经过粗糙的墙壁能够进行多次短距离散射。整个空间虽没有任何光源,但却恰到好处地被照亮,人们置身“圣光”之中,灵魂也会变得更加安静、肃穆。
(三)光的色彩
1.自然美与禅韵
具有禅意的空间其中的光色大多以单色或极少的色彩为主,其所崇尚的刨除繁杂的自然美和禅宗理念是相通的。在选择光色来表达空间的禅意时,设计师一方面不要对光进行修饰与加工,尽量还原其在光源处的本来面貌,另一方面要摒弃鲜艳的色彩,以最少、最简、饱和度最低的色彩来衬托空间,如选择白色光、黄色光、青色光等等。
2.心与色
禅宗审美的核心是“直指内心”,具体到光环境设计中,就是指光要能映照人的内心、反映人的内心,同使用者的心境相适应。以安藤忠雄设计的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为例,设计师在整个设计中突出了光色对人心理变化产生的作用,建筑物入口处的白色围墙定下了空间静雅的基调,人们内心的宁静被唤醒,进入到室外空间后,天光与莲花池倒影又传达了一种和谐的自然美,穿过庭院进入走廊后,日光逐渐变为灯光,光线由明转暗,人们仿佛走入了深邃的灵魂世界,“顿悟”由此而生。整个空间游览过程,由光色的变化解释了新生、净化、重生的过程,极富禅意之美。
(四)光影
1.流动的光影
光影最初被作为计算时间的工具引入到了人们生活中,后来,人们发现光影在室内空间的运用能够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是健康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在禅意空间的营造上,光影能够配合建筑的形态表达出丰富的变化效果,而这种变化又无须繁杂的实物为依托,真正体现了禅宗“极简”的审美。如安藤忠雄设计的小筱邸住宅,设计师特意在采光口附近加入了隔挡,光透过隔挡的缝隙进入空间,将各种形态的光影投射在侧墙上,墙体的呆板便被流动的光影所打破,空间瞬间变得灵动起来。
2.生命的光影
“万物有灵”是禅宗自然观与生命观的核心之一,空间中的光影也应当是独立而具有生命力的。如伊东丰雄设计的中野本町之家,设计师在天花处设置了点状与条状等不同形式的采光口,从清晨到日暮,自然光会在室内空间地面、墙面上投下比例不同、组合不同、形态不同的光影,光影仿佛有了生命在空间内自由舞动,未加任何装饰却呈现出了强烈而蓬勃的美感。
四、结语
室内空间光环境设计的禅意表达是以禅宗思想为指导,以满足人们必要采光要求为前提的实体空间与精神世界的双重营造,并非普通意义上的空间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分子,我们有必要学习禅宗中顺应自然、追求极简的超然品格,以更加安宁、更加纯净的设计来平衡现代人生活的烦劳与疲惫,帮助他们释放压力,进一步提升居住者的生活品位。
参考文献:
[1]张虹.中国禅宗美学思想对友禅图案起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J].美与时代,2010(11):76-78.
[2]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斯科特·D,熊宁译.极少主义与禅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钱靓(1983-),女,汉族,江苏淮安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文学硕士,讲师,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地方民俗文化研究。
【关键词】室内设计;光环境;禅意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人是室内空间的使用主体,直接决定着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光影是建筑空间的灵魂,对人们的感官与心理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往,人们对光的利用仅限于自然光,电灯的发明让人们彻底摆脱了这种束缚,打开了全新的光感世界。与此同时,建筑空间设计逐渐发展并形成一门独立的设计门类,来自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建筑理念和形式相互碰撞、交融,室内空间的光环境设计风格因此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禅宗思想作为东方文化的精髓,提倡“平常心是道”的内在追求,主张生活的清静与觉悟,这对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均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禅意空间的视角探究光环境与室内空间的内在联系,旨在提升现代人空间居住环境的文化气质。
一、禅意空间与光环境
(一)禅意空间
禅意是以禅宗意境与审美为基础的独特理念。禅,含有“静虑”“沉思”“止观”之意,禅意是佛家对人的灵魂解脱与超然的概括。在我国,禅宗思想有了新的发展与突破,其综合了道家与儒家的观念,同时又融合了禅宗的“空观”,传达出了更多的自然意味。
本文中的“禅意空间”是指具有禅宗思想内涵的室内空间。室内空间是与室外空间相对应的人为划定和建造的有限空间,其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具有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双重属性。禅意空间是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室内空间基础上,从人的角度出发,以创造高级精神世界为目的而创设的空间,其能够提升居住者的心性,使他们获得更佳的审美体验。
(二)光环境
由照度水平、光源分布、照明形式、光线色彩等元素组成的光的空间环境即为光环境。光环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更能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设计师可通过光影来传达设计内涵,提升建筑的魅力,调节人们的视觉感受。
二、禅意空间的审美特征
(一)自然美与心灵美相结合的审美意识
禅宗思想作为东方文化的精髓,饱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对自然的感悟:首先,禅意空间的审美意识发于自然。禅宗文化认为自然能够表达人的本性,而人的本性也应当与自然相融合,也就是说,人不应当是孤立的,而应当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即“天人合一”。禅宗美学观将自然美看作生命的本源,崇尚对含蓄而简朴的自然色、自然形的欣赏与营造,摒弃了传统美学的繁复,推崇“无”的境界。其次,禅意空间的审美意识强调内在美感,注重以生命样式来传达个体的心灵世界。禅宗认为植物的萌生、开花、结果、凋落的过程能同人们的内心世界相联通,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植物的生命周期来营造空间的动态美,在此过程中融入太阳运动的光影变化来传达时间和生命的存在状态,从而激发人们对空间的心灵感悟。
(二)虚实结合、动静相生的灵动空间
禅意空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象表现之一,其实现了虚实与动静的完美统一。所谓虚实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二者既能相互依托,又能相互转换。虚实相生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一种空间手法,其能够扩充人们的视觉与心理感觉,丰富空间层次,带给人一种悠远的意境。动与静同虚与实一样,同为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对立的存在,禅宗认为动静相生才能产生平衡与和谐的意境,以动显静、以静衬动才能使空间灵动起来。
(三)极简风尚
禅意空间不仅融合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还吸收了许多日本美学思想,“极简”就是其中之一。禅意空间讲求顺天而为,减少人为的、对自然的破坏,以求达到人与自然共荣共生的状态,在这之中,禅宗摒弃了一切冗余的思考,采用最基本的元素来表达事物的本质,在视觉上表现出了精炼、简洁的效果,甚至略带寡淡的意味。这种崇尚极简的舍离使人获得了精神的自由与超脱,是禅宗“彻见心性”的绝佳体现。
三、室内空间光环境设计的禅意表达
(一)采光模式
1.自然光
自然光的采光模式按光源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侧面采光和顶面采光两种,其中,侧面采光是人类建造习惯与自然界生物结构共同影响的结果,在建筑物侧边开洞采光能够做到进光均匀,有效减少了斜射光的眩光现象,实现了人与光的视觉平衡;顶面采光是一种相对原始的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光从顶部开口投下产生了天光倾泻的视觉效果,视觉与心理上感觉更加自由、旷达。如安藤忠雄设计的日本日光博物馆,整个博物馆走廊全部采用顶面采光,自然光从圆弧形天窗倾泻而下,再通过墙壁直射和漫反射的作用照亮室内空间,光线柔和而又宁静,极具禅意。
2. 灯
在禅宗中,灯是光明的使者,是般若智慧的象征。禅意空间对于灯的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少”。少即是“极简”,禅宗“极简”的设计风格是对生活“无为”态度的写照。在室内空间内设置人造光源时,要在保证照明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光源数量,同时,还要保证灯体形态的简洁。二是“柔”。禅宗崇尚自然,因此对人造光源的要求也要尽量接近自然态。人造光源的瓦数不能太大,如是白光则尽量保持同自然光一致,在部分照明要求不高的区域采用黄光即可。
(二)光的质感
光有直射、散射、反射三种传导方式,三种传导方式下会产生三种不同的质感:
1.直射光
直射光是一种传导路径近似平行的光,其从光源处发出,直接投射在物体上,将物体从光影形态上分为高光、亮部和暗部三大区域。在运用直射光营造空间禅意时,设计师通常需要搭配一些形态较为立体的灯或在光源周围放置一些几何形物体,一方面降低直射打光的光感硬度,一方面提升光的形态质感。 2.反射光
反射光光线介于直射光与散射光之间,质感柔和而又相对集中,非常适合用于强调室内某一空间。设计师可通过选择反射载体来营造反射光的禅意,如选择硅藻泥墙面作为反射载体,使光在墙上反射出一团祥和、平静如同佛光般的光圈,或是选择木质屏风为反射载体,将光柔和地投射到地面。
3.散射光
散射光是最为柔和、细腻的光线形式,同时也最符合人的视觉习惯。设计师可通过光源处或光源入口处开小口的方式将光集中性地引入空间当中,而后让其在空间内部自由散射,尽可能让其光亮有渐变、有层次地洒满空间,以营造一种幽深感。如朗香教堂的小型礼拜堂就是采用的散射光,设计师将采光口做了狭小的圆弧形开窗,光通过采光口进入空间,由于空间狭小,光经过粗糙的墙壁能够进行多次短距离散射。整个空间虽没有任何光源,但却恰到好处地被照亮,人们置身“圣光”之中,灵魂也会变得更加安静、肃穆。
(三)光的色彩
1.自然美与禅韵
具有禅意的空间其中的光色大多以单色或极少的色彩为主,其所崇尚的刨除繁杂的自然美和禅宗理念是相通的。在选择光色来表达空间的禅意时,设计师一方面不要对光进行修饰与加工,尽量还原其在光源处的本来面貌,另一方面要摒弃鲜艳的色彩,以最少、最简、饱和度最低的色彩来衬托空间,如选择白色光、黄色光、青色光等等。
2.心与色
禅宗审美的核心是“直指内心”,具体到光环境设计中,就是指光要能映照人的内心、反映人的内心,同使用者的心境相适应。以安藤忠雄设计的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为例,设计师在整个设计中突出了光色对人心理变化产生的作用,建筑物入口处的白色围墙定下了空间静雅的基调,人们内心的宁静被唤醒,进入到室外空间后,天光与莲花池倒影又传达了一种和谐的自然美,穿过庭院进入走廊后,日光逐渐变为灯光,光线由明转暗,人们仿佛走入了深邃的灵魂世界,“顿悟”由此而生。整个空间游览过程,由光色的变化解释了新生、净化、重生的过程,极富禅意之美。
(四)光影
1.流动的光影
光影最初被作为计算时间的工具引入到了人们生活中,后来,人们发现光影在室内空间的运用能够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是健康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在禅意空间的营造上,光影能够配合建筑的形态表达出丰富的变化效果,而这种变化又无须繁杂的实物为依托,真正体现了禅宗“极简”的审美。如安藤忠雄设计的小筱邸住宅,设计师特意在采光口附近加入了隔挡,光透过隔挡的缝隙进入空间,将各种形态的光影投射在侧墙上,墙体的呆板便被流动的光影所打破,空间瞬间变得灵动起来。
2.生命的光影
“万物有灵”是禅宗自然观与生命观的核心之一,空间中的光影也应当是独立而具有生命力的。如伊东丰雄设计的中野本町之家,设计师在天花处设置了点状与条状等不同形式的采光口,从清晨到日暮,自然光会在室内空间地面、墙面上投下比例不同、组合不同、形态不同的光影,光影仿佛有了生命在空间内自由舞动,未加任何装饰却呈现出了强烈而蓬勃的美感。
四、结语
室内空间光环境设计的禅意表达是以禅宗思想为指导,以满足人们必要采光要求为前提的实体空间与精神世界的双重营造,并非普通意义上的空间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分子,我们有必要学习禅宗中顺应自然、追求极简的超然品格,以更加安宁、更加纯净的设计来平衡现代人生活的烦劳与疲惫,帮助他们释放压力,进一步提升居住者的生活品位。
参考文献:
[1]张虹.中国禅宗美学思想对友禅图案起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J].美与时代,2010(11):76-78.
[2]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斯科特·D,熊宁译.极少主义与禅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钱靓(1983-),女,汉族,江苏淮安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文学硕士,讲师,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地方民俗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