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示踪剂在塔河油田A区块氮气泡沫驱先导实验中的应用

来源 :石油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aox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技术应用于A区块TH1井组进行氮气泡沫驱先导实验。通过在注氮气泡沫的前后分别注入不同类型的示踪剂,通过示踪剂产出数据来判断氮气泡沫的实施效果,为下步注气方案的调整及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氮气泡沫驱;气体示踪剂;监测
  一、前言
  对于A区块油藏开发,前期依靠底水能量开采,之后依靠人工注水补充能量。在人工水驱开发末期,注水效果变差甚至失效,造成一大部分的油残留在油井地下溶洞溢出口上部和井间非水窜通道的裂缝系统内无法被采出。针对这部分剩余油,主要采用注氮气来进行驱替。但是单元注气后期气驱受效方向单一、气驱效果周期递减加大、井组存在气窜风险等问题显现出来。因此在A区块TH1井组进行氮气泡沫驱先导实验,以期通过胶体泡沫辅助氮气驱,改变氮气优势驱替方向,进一步扩大井组氮气驱波及范围。在注氮气泡沫的前后分别注入不同类型的示踪剂,通过示踪剂产出数据来判断氮气泡沫的实施效果,为下步注气方案的调整及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图1)。
  二、示踪剂的选择
  根据前人此地区示踪剂研究资料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选择SF6、R134A经过成功现场应用的示踪剂作为此次测试的气体示踪剂SF6、R134A在地层中含量极低,在气相色谱分析中,本底值较低,在选用合适电子俘获器检测的条件下,分析准确度较高。且此示踪剂在地层中稳定,不易吸附、降解而影响示踪效果。
  三、现场实施
  自 2019 年 9 月21日开始,根据现场气驱项目的需要,在开展了A区块气体示踪剂注入监测,完成 TH1井组的气体示踪剂的现场注入(图2),每井组取样监测时间平均为 181 天,分析油井数据近 483 个,确定井组注入氮气泡沫前后气体的推进速度及方向,对施工井组氮气泡沫驱效果进行评价,为注气项目的下步措施及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四、监测结果分析
  1.未进行理论换算:
  示踪剂在注泡沫阶段少产出了42.9%(未换算),换算后为67%。受监测方式影响此处无法具体评价调剖等效果,若要具体评价最好将单独注氮气和注氮气泡沫分开评价,且要有一定时间间隔。
  具体分析如下:
  2.具体理论换算:
  理论设计量:25.1Kg(SF6)---17.6Kg(R134A)系数比1.426
  实际加注量:54Kg(SF6)---32Kg(R134A)系数比1.687
  TH2井:产出SF6量0.5g,产出R134A 量0.87g,若将R134A按实际加注换算应为:0.87*1.687/1.426=1.03g,泡沫防气窜效率:(1.03-0.5/1.426)/1.03=66%(依据R134A量计算)
  TH3井:产出SF6量0.56g,产出R134A量0.95g,若将R134A按实际加注换算应为:0.95*1.687/1.426=1.25g,泡沫防气窜效率:(1.25-0.56/1.426)/1.25=68%(依据R134A量计算)
  TH4井:产出SF6量0.46g,产出R134A量0.76g,若将R134A按实际加注换算应为:0.76*1.687/1.426=0.89g,泡沫防气窜效率:(0.89-0.46/1.426)/0.89=64%(依据R134A量计算)
  TH5井:产出SF6量0.25g,产出R134A量0.52g,若将R134A按实际加注换算应为:0.52*1.687/1.426=0.62g,泡沫防气窜效率:(0.62-0.25/1.426)/0.62=70%(依据R134A量计算)
  五、结论
  1.TH1井组注入示踪剂,监测井TH2、TH3、TH4、TH5响应明显,注气效果较明显。
  2.本次TH1井注氣量充足,注气周期合理,能较好的评价连通关系。
  3.TH2注气受效明显,驱替效果较好,经过注泡沫前后示踪剂产出分析结果对比,总体评价注泡沫阶段有一定的防气窜效果,理论计算成功率在60%-70%左右(前后加注的两种示踪剂种类不同,加注量有所差别),下步可适当加大注气阶段泡沫的注入量,或是采取间断注气。
  参考文献:
  [1]杨道永,张琪.混相驱中的气体示踪监测技术[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版,1999,23(3):37-40.
  [2]邹信芳,张作祥,巩吉海,等.新型气体示踪剂的优选及检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2:67-68.
  [3]杨彦,李健,王蔓,等.六氟化硫特种气体及其发展前景[J].低温与特气,2006,(24)2:8-9.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榆林气田采用湿气输送工艺,管道内含有少量 CO2、微含 H2S 等酸性组分、携带的高矿化度地层水以及机械杂质对管道产生不同程度的腐蚀,随着输气管道运行时间不断延长,运行风险逐年递增。本主要简要研究分析天然气输气管道的基本腐蚀机理,针对管道腐蚀提出腐蚀检测技术,并应用在长北作业分公司的输气管网,从而进一步保障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  关键词:湿气输送;管道腐蚀;检测;安全  一、天然气管道腐
期刊
摘要:当今时代,能源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尤其是石油资源,石油的开采和合理使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传统石油工业的问题不断突出,例如,石油品质降低、大量油田开采进入特高含水期,石油开采越来越向地底深处发展,开采难度越来越大,许多的设备老化严重,已经进入了经常需要维修更换,长输管道腐蚀、堵塞等问题,使得我国石油工业在新的形势下面临严峻挑战,传统的石油领域必须寻找其他技术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在
期刊
摘要:文章重点介绍了濮城油田S3S5-10油藏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为油藏的下步治理指明方向。  关键词:剩余油;分布规律  前言  濮城油田S3S5-10油藏于1984年投入开发,随着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的分布已于初期大不相同,为提高油藏采收率,明确剩余油的分布变得尤为重要。  1 油藏地质概况及开发现状  1.1地质概况  S3S5-10油藏,埋深3100-3475m,含油面积14.00
期刊
摘要:伴随着城市建设的进步,石油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石油行业迅速发展,公用、民用客户大量增加,基于石油钻井作业在整个油田的正常运行中的枢纽性作用,钻井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油田采收率和油企经济收益,所以说快速钻井技术的应用是保障油田高产稳产的重要前提,对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快速钻井;技术应用  前言:石油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之一,随着工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工农业生产及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能源,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管道输送作为最便捷、最经济、最安全的油气输送方式,目前实现了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和腐蚀性强的特点并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在管道输送过程中一旦发生腐蚀、泄漏等安全问题,将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和不良后果。油气输送管道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艺技术,每一个微小的纰漏和隐患都会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
期刊
摘要:石油钻井是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是实现石油开发的重要途径。钻井施工质量将大大影响开发措施的实施。通过运用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对影响钻井施工质量的关健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强化施工过程质量监督,优质、快速的进行钻井施工,以达到进一步提高钻井施工质量和开发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油田 钻井 质量控制 对策  1 过程质量控制模式的建立 钻井工程质量是在其施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钻
期刊
摘要:安全钻井是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有效手段,大部分钻井事故都可以被提前预警,综合录井仪可以通过参数反应出钻井状况的异常,通过综合录井仪,很多钻井事故都在参数上得到了体现,再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人为控制的综合利用,可以有效的降低钻井事故的发生率。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归纳了钻井事故的原因以及这些事故在综合录井上的异常参数,旨在为提高钻井安全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参考。  关键词:综合录井;异常预报;事故原因  引
期刊
摘要:在对油气进行开采以及运输的过程中,金属管道的内壁很容易出现腐蚀的情况,金属管道内壁一旦出现腐蚀,会严重影响油气运输效率,降低油田企业的经济收益。这就需要对油气集输管道中存在的腐蚀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提出针对内腐蚀问题的防腐对策,降低油气集输管道的腐蚀情况,提高油气集输管道的运输效率以及运输安全性,对促进油田企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油气集输管道;内防腐技术;外防腐技术  
期刊
摘要:我国的原油由于其固有的特点,例如凝点高、蜡多、粘度大等,这些原油的运输通常是采用首站加热的方式,虽然这种加热方式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由于加热输送方式的能耗比较大,而且容易发生危险,因此,常温输送原油也称为原油储运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阐述了原油长输管道的常温输送工艺的内涵,以典型的常温输送管道库都输油管道为例,探讨了常温输送模式下地温对原油物性的影响,并且探讨了常温输送原油的可行性,旨在为
期刊
摘要:三次采油的聚驱和三元復合驱(ASP)是油田开采后期为提高原油采收率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三次采油技术,聚合物驱可提高采收率10%,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15%~20%。三次采油是油田开发技术上的一次飞跃,与二次采油相比,它借助物理和化学的双重作用,提高驱油的波及体积和效率。  伴随着三次采油技术的广泛应用,在集输管线上出现了严重的结垢现象,并且结垢严重的地方,腐蚀也非常严重。这一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