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对话中的第三方身份建构--以《红楼梦》中王熙凤为例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t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用身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方身份不仅凸显了交际者的他者意识,也从客位视角展现了第三方的身份特质。本文基于语用身份理论,采用第三方身份视角,分析《红楼梦》①中提及王熙凤的人物话语,研究这些人物话语中所建构的王熙凤作为话语中的第三方的身份类型、策略及其动因。研究发现,小说建构了王熙凤作为话语中的第三方的五种身份;身份建构的动因主要是对于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的顺应;曹雪芹善于借他人之口,塑造诸如王熙凤这样的主要人物,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其他文献
《聊斋志异》中狐女和鬼女所占的篇幅比重较多,阳光明媚的狐女和凄美哀怨的鬼女两者有着不同的文化渊源,狐性和鬼性在她们身上得到诠释,但她们又具有人性,而且个性迥异。这种
以王新英辑校的《全金石刻文辑校》和姚奠中主编的《元好问全集》两书作为蓝本,从中辑录出有关金代汉制封爵史料82条,以供研究金史的学者参考。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快,成为现阶段社会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为突破当前的困境,我国提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纲要为指导形成“健康中国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根源于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于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解决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它符合当前国际社会发展需要,
借助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可以发现祥林嫂精神世界中的一个病态怪圈:道德化的“超我”与本能化的“本我”趋同,生命自由抗争的异化成为祥林嫂精神世界中的“隐患”。在围
长期以来,大学生创业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加严峻的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更是改善及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双创”口号的提出与施行,大学
网络舆情是舆情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我国网络舆情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03—2009年的兴起阶段,2009—2014年的发展阶段,2014年至今的跃升阶段。每个研究阶段有不同的主
辽朝除名法是吸收和借鉴唐律的一种惩罚犯重罪官员的附加刑。“除名”即削夺罪官的官、爵,在辽朝史籍中,其同义术语尚有“废”“削爵为民”“降为庶人”“放归田里”等8种。
就业结构的变动如何以及以多快的速度响应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当前我国结构调整战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文章基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机制,从不同层面分析了中国产
基于黑龙江省15个地市2014—2018年度数据建立动态模型,对黑龙江省农业与服务业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发展不能有效带动或促进农业发展,而农业发展可以促进相关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