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活检组织、胸水及血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的比较分析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xue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活检标本、胸水标本和血液标本在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检测方面的差异,分析EGFR突变与患者临床表征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6至12月原发性肺腺癌临床ⅢB期及Ⅳ期的患者标本100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龄40~88岁,平均66岁。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00例肺腺癌肿瘤标本,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一组检测活检标本和血液标本;另一组检测胸水标本和血液标本,检测是否具有EGFR基因突变。

结果

活检标本的阳性率(54%,27/50)高于血液标本(46%,23/50),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0,P=0.424);胸水标本的阳性率(42%,21/50)也高于血液标本(34%,17/50),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9,P=0.409)。虽然如此,在活检组织与血液对比组中,有2对标本中EGFR基因在血液标本检测为突变型,而在活检标本中检测为野生型。胸水与血液对比组中;有4对标本中EGFR基因在胸水标本检测为突变型,而在血液中检测为野生型。此外,通过分析发现EGFR基因突变频率与患者年龄、民族无显著相关性,而与性别、是否吸烟有相关性(P<0.05)。在指导靶向用药方面,组织EGFR基因突变阳性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5个月,胸水及血液组分别为8.6及8.5个月。3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血液标本检测具有取样方便、可减轻患者痛苦等优势,也是作为患者可选EGFR基因检测的补充。但是在两组研究中,血液标本的阳性率均比较低,提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液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化疗在治疗恶性肿瘤的同时可造成卵巢功能的损伤,引起闭经和不孕。对不同的化疗药物损伤机制的了解,可使我们有针对性地实现生育力的保护。已证实有多种方法及药物可保护卵巢功能,实现生育力的保护。本文将对化疗药物对卵巢功能的损伤机制及生育力保护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威胁育龄期女性生殖健康的慢性、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对母体、胎儿的不良影响给临床医生提出了巨大挑战。有效的孕前风险评估、合理的孕期监测及各个时期的合理用药对于SLE患者母、胎健康至关重要。本文讨论了SLE与妊娠之间的相互影响、妊娠期风险评估和病情监测,归纳了抗风湿药物的围妊娠期使用安全性,以便于临床上更好地指导SLE患者的妊娠。
目的通过卵巢组织冻存技术及自体移植手术保护癌症患者生育力与内分泌功能。方法对1例40岁宫颈鳞癌IIb期患者在放化疗前进行卵巢组织取材、冻存,待其癌症痊愈后进行冻存卵巢组织自体移植手术,随访监测患者的激素水平、卵泡发育情况、月经恢复情况以及绝经相关症状。结果卵巢组织移植4个月后,改良Kupperman评分由20分降低至<5分,绝经相关症状基本消失,卵泡刺激素(FSH)降低至22.79 IU/L,此后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好发于育龄妇女,常导致盆腔疼痛与不孕等。EMS从症状出现到诊断平均需耗时3.3~12.1年,可能与对疾病的本质认知不足以及缺乏敏感的血清学标志物等有关。近年来,综合分析患者疼痛程度、不孕情况、手术史等构建的预测模型在加快EMS早期诊断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本文从早期诊断预测的角度综述了EMS患者的典型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相关模型研
目的探讨间质上皮转化以及转录因子Snail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大鼠异位包囊形成中的作用。方法自体移植法建立EMS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形成包囊的EMS大鼠,分为造模后2周至7周组,取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角蛋白8)、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以及Snail在异位内膜包囊中的定位和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钙黏蛋白、波
目的探讨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及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EC)药物保守治疗后体外受精(IVF)助孕时机、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不孕症合并AEH及EC保守治疗后行IVF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首次子宫内膜病理证实病变完全消退(CR)后开始IVF助孕时间分为≤3个月组(A组,n=35)和>3个月组(B组,n=25),比较组间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AEH
目的探讨乳腺区域纤维母细胞和(或)肌纤维母细胞良性病变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7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乳腺区域纤维母细胞和(或)肌纤维母细胞良性病变的MRI、超声及X线表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病变与正常乳腺组织ADC值的差异。结果(1)病变发病部位:13例与乳腺浅筋膜关系密切,1例位于胸肌内。(2)MRI表现:5例表现为边缘毛刺的肿块,9例表现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