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梵志:资本的胜利

来源 :资本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梵志,1964年生,武汉人。
  199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居北京,职业画家。
  1990年,在湖北美术馆举办“曾梵志油画个展”;
  1993年,在香港汉雅轩画廊举办“假面 · 曾梵志个人油画展”;
  作品《协和三联画》获“九十年代广州双年展”优秀奖。
  ……
  2013年,《最后的晚餐》,(2001年作,油彩画布,220x395 )拍出1.8亿港元,成为亚洲最贵当代艺术品。
  从几百万到几千万再闯入亿元大关,书画、当代艺术、瓷器等各类中国艺术品自2009年以来频频爆出天价,中国艺术品市场呈现极度繁荣之景。如今,中国艺术市场更是经常上演中国艺术品一涨冲天的资本游戏。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演价格三级跳的同时,“繁荣的仅是艺术品市场,而不是艺术”的担忧也随之而来。
  然而,苏富比10月5日晚间响起的阵阵掌声和惊叹,簇拥着中国当代艺术迈过亿元关口——1.8044亿港元。中国艺术家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将亚洲当代艺术的拍卖纪录推向最高,成亚洲最贵当代艺术品!据悉,当时现场藏家举出1亿港元之后,电话委托追至1.1亿港元,其后,两个电话委托相继追加,最终以1.8044亿港元的报价落槌,现场掌声数次响起,整场拍卖进入最大高潮。
  这幅来自尤伦斯夫妇收藏的《最后的晚餐》创作于2001年,艺术家曾梵志邀请了一班青年为其模特,为每一个姿势单独拍摄照片,以便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这也是曾梵志《面具》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作品,长4米、高2.2米。作品取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同名壁画,(曾梵志对达芬奇一向崇敬,他修读古典艺术时,达芬奇正是他第一个真正喜欢的艺术家。)只是他把所有的宗教人物换上了戴上面具的少先队成员,系着红领巾在桌前吃着西瓜。此作是对经济日益发达的中国的一种隐喻,红领巾代表共产主义理想,而原作中的犹大,则由一个戴着金黄色西式领带的人物饰演。《最后的晚餐》捕捉了中国社会在1990年代经济改革时期的面貌改变,是当代中国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
  是的,他从一开始就是个“不守规矩”的孩子。
  在处处悬挂领袖像的年代,曾梵志就跟着大家一起画“革命作品”。这个国家给了他“伟大”的基石——在他过去的49年,变化从未停止。他出生时,人们在抵抗饥饿;他的少年,红色革命冲击了整个国家;他的青春,艺术大师的生活比想象还遥远;他30岁时,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生活影响着艺术家的选择;等他到了不惑之年,整个艺术界又弥漫着泡沫和喧嚣。
  他很清楚,从30岁到60岁,艺术家的每一个十年都很珍贵。特别是和西方艺术家相比,一个中国艺术家经历的40年,几乎可以等于他们的400年,因为中国每一个十年的变化都实在太大,每一个十年都是在和自己过去一个十年抗争。“老实说,我现在对自己曾经迷恋过的东西已经不关注了。”曾梵志将过去的变化都看做是为找寻今天的出口,“我觉得应该彻底地忘掉,用遗忘去超越这些东西。”
  【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他的早期经历同时体现了一个中国艺术家在集体主义下表达个人笔触的坚持。成长的经历对形成艺术家气质而言,极具影响力。曾梵志1964年出生于湖北武汉,小学期间,他被拒绝加入少先队,得不到红领巾,使他开始对集体和组织有了一种潜意识的对抗……】
  湖美,给了我反叛的勇气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武汉,艺术氛围浓厚,城市中心的青少年宫和解放公园一带经常能看到背着画板写生的人群。16岁的曾梵志就在其中,除了在印刷厂连轴工作,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他拜了个学画画的师傅,湖北省供销社的燕柳林(1956出生,山西阳城人,当代著名商业画家),一个有固定职业,却视画画为空气般珍贵的人。
  让曾梵志追随燕柳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有一间独立的屋子能做画室,那会儿学画不用付钱,资料少,大家就像朋友一样抱团学,互相提建议。”画到兴头上,几个人还组织起来,凑了不到一千元钱,在武汉展览馆办了个画展。
  但那始终只是“业余的”,曾梵志给自己的艺术理想设定了第一站目的地:湖北美术学院。他并不甘心就此呆在印刷厂,做一名有绘画特长的工人,他学画就是为了念大学。尽管绕了个弯,他还是想走进学院体系内。“我认同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在艺术院校里接受系统教育才算数。”
  他曾无数次跟一起学画的伙伴溜进那个只能仰望的校园听讲座,为某位大师的一句话兴奋不已,然后坐在水泥台阶上反复回味。但事情总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曾梵志连考了5年,终于考上了当时无比热门,却4年才招一次生的油画专业。1987年,双脚踏进校门那天,“人简直都乐疯了,上大学好几年还没从那情绪里缓过来。”
  “上大学后的重要变化之一是整个人彻底找回了自信,虽然现在我话还是不多。”曾梵志当时的班上只有8个人,却有三个专业老师。有时对着一张画,曾梵志能和老师争论半天。“累了,就互相递根烟,抽完了接着说。一吃完饭又不约而同的跑去老师家里,围着一本画册,能琢磨到半夜。”
  同班同学回忆,曾梵志在学校是出名的逃课分子,“但英语极好,平均都有80多分”,画画又爱“动心思”,老师都很喜欢他。当时从老师口中听到赵无极、劳生博这样响亮的名字,曾梵志就会为了他们的展览一声不响跑去北京。顺带着,再在隆福大厦批点衣服回武汉卖。“家里一个月才给100多元钱,买材料根本不够,就得想办法自己赚。”
  渐渐地,受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曾梵志与苏派教学渐行渐远,课余经常创作一些日后被评价为“带有启示性表现主义色彩”的画作。到了大学三年级,他直接将课余创作带进课堂,却遭到了两极化的评价:年纪大的反对,给他打68分,但是年轻老师给他打98分。
  当时给曾梵志带专业课的是85思潮中的活跃分子魏光庆、方少华等。他们对艺术创新的强烈追求深深的影响到了曾梵志。入校几个月后,正在画室里练习的曾梵志被学长叫去帮忙布展。“其实我们就是做些搬东西、粘贴东西的杂活。”但画展开幕式来了很多人,老师对着他们讲解自己的作品。曾梵志突然意识到,他们教学,但也是艺术家。他们那么执着的表达自己,有一天我也能。   这一天比任何人的预计都要早。曾梵志读到三年级,决定在湖北省美术院做个展,那被后来的曾梵志称为大学四年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如今回忆起来,当时的做法非常疯狂。因为那个年代在那个地方做个展,只有非常成功的艺术家,至少也要是老师。但曾梵志“胆子够大,脸皮够厚”。他在那次的展览中使用了后来众人熟悉的血红色,但也因为这一点,刚开幕就被叫停,因为有人举报该画展影射政治。那么多准备参观的人突然散场,小小少年心中无比失落。值得庆幸的是,美术学院和美术院的老师都在力保曾梵志,他没有受到一点伤害。
  展览事件后,曾梵志成了湖美的“名人”。他仍默不作声的把自己关在画室里一个人做画,画学校布置的作业,也画自己喜欢的“抽象的东西”。
  私下里,他把有自己想法的画拿去给尚扬等老师看。“湖美的气氛很自由,宽松,非常适合我。别的学校都有学术权威,要大家按他的规矩画,湖美从没这回事。就连尚扬老师自己,他的专业水准非常高,但他在那个时代反叛意识很强。所以他从来不会压制学生,只有包容。”
  他也想过参加体制内的展览,但很快发现,自由的心态会改变。体制内的作者不是画自己喜欢的,而是画评委喜欢的。以后这个东西肯定没有号召力。
  学校里的几位老师分外喜欢这个“只爱画画”的孩子。尚扬甚至把他介绍给自己的老朋友,在国际上都有极大影响力的艺术策划人和批评家栗宪庭。受栗宪庭的引荐,毕业前的那个夏天,曾梵志带着自己的《协和医院三联画》系列,第一次参加群展——“后89新艺术展”。
  哪怕今天,我们回看再看曾梵志武汉时期的成名作《协和医院》系列,内心都会为之震撼不已。这个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受西方的表现主义的笔触影响,以夸张的人体比例及对比鲜明笔触,把城市人埋藏的焦虑及烦躁情绪通通呈现在画布之上。
  很快,《协和医院》系列被张颂仁的汉雅轩画廊买下,2000美金。1991年的这个夏天,曾梵志第一次知道画可以卖这么多钱,他用这笔钱在香港买了一套西服,虽然那会儿还不懂牌子,但穿着它骑二八自行车,“很有派头”。
  一年后,他和张晓刚等人参加“广州双年展”。与几个老师长谈后,曾梵志决定彻底离开武汉,去外面的世界。这一年,他26岁,去了北京。
  北京,这块他心目中的艺术圣土并没有马上给他希望。他没有住在艺术青年扎堆的圆明园,而是选择了普通的居民楼。“我不能只接触艺术家,我需要看到生活的更多面。”——但为艺术“接地气儿”的曾梵志看到的大都是空无一人的三里屯大街,和坐在家门口等他回去的年轻妻子。
  他甚至经常遇到居委会盘查:你没有北京户口,在这里做什么?他回答:我在这画画,我亲戚在这。所谓的亲戚,是因为“那时租房子要管房东叫表姐、表哥”。曾梵志觉得,自己就像戴了个面具,跟隐形人一样。于是,他开始尝试创作《面具》系列。“面具”也一度成为了曾梵志的艺术标签,经过面具伪装的人物,内心透露出的却是孤独、疏远以及冷漠,他们都戴着白色面具,表现出紧张和恐惧,仿佛他们是自己角色的受害者。曾梵志画出了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现实世界。
  直到1994年,因为《面具》系列,他的艺术道路有了彻底的转机。张颂仁这次来,一口气买下25张画。
  与生计做斗争的创作时期结束了,曾梵志在北京燕郊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工作室,开始做一个“讲究”的艺术家。他在随后的三年接着画《面具》系列,并陆续举办个展。1998年,一个美国人以1.5万元买下《面具系列No.6》。
  10年后,香港佳士得拍卖夜场上,这张作品以7536万港币(约合970万美元)的价格被另一名藏家竞得,创下当时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
  【当所有的人都感觉“事情”发生变化时,曾梵志的生活却“过的像个普通人”。他依然朝九晚五的规律作息,在1000平米的家里种下几棵树,看女儿学芭蕾……】
  关于爱情
  对于婚姻和家庭,他则选择了最传统,最保守的道路。他自认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希望婚姻关系稳定、正常,有小孩,有完整的一个家,这样让他觉得最舒服。
  那个给曾梵志稳定婚姻、家庭和孩子的女人叫何丽君。他们相识于1986年,那时他是一个还没考上大学的艺术青年,而她则是跟他学画,准备迈进艺术大门的小女孩。他们不是一见钟情,但确定了之后,就再也没有怀疑。从武汉到北京,在最困难的几年,何丽君一直站在曾梵志身边。特别是1993年刚到北京时,他们只有母亲给的一百多斤粮票和临行时留下的话:“你上路吧,有这个,你不会饿死,其他的,你自己安排。”
  有一次,一个朋友邀请曾梵志去吃披萨,那是在东直门使馆区新开的一家必胜客餐厅,拥有鲜艳的墙壁和干净的餐具。他们吃了一种叫“超级至尊”的比萨,厚厚的,很香。那次大餐朋友花了100多元,他则一直重复着一句话:“怎么这么好吃。”
  从那以后,比萨成了他的牵挂。可是他们没有那么多钱,刚卖出去的画都换做了最好的材料,还有很多画他干脆送了人,只因为对方喜欢。为了省钱,妻子规定曾梵志每个月只能吃一次比萨,他则经常耍赖说,“这个月吃两次,把下个月的吃了行不行。”
  “其实,最后每个月她都让我不只吃了一次。”曾梵志回忆说。1999年,曾梵志和何丽君才领了结婚证,没有婚纱和仪式。3年后,他们拥有了一个小女孩。
  ……
其他文献
设计工作室Torafu Architects带来的Catchbowl多功能墙角储物篮,整体结构是个半球。但它能灵活地变换结构,咬住或者嵌入不同的墙角,提供一个可以用盖子盖住的储物空间,球体里可以储物,而且,当用盖子盖住时,上面还能当小边桌用,放杯咖啡或者零食,一举多得。  售价:1070元RMB
期刊
在中国,像老贝一样的民营企业老板还很多,他们都站在企业发展的交叉路口,究竟应该如何取舍选择,每个人都在彷徨,也许,老贝卖掉公司的理由,会是一个很好的标准。  用“一夜白头”来形容老贝或许有些过分,但不中亦不去。老贝其实并不老,去年刚刚度过第四个本命年生日,他是一家网络游戏公司的老总,从下海创业到企业走上正轨,他花费了无数的心血,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家公司就像是他的大儿子,草创期不眠不休,心里揣着每
期刊
Dior Homme的男孩们梳着油头,永远那样冷静锋利,表面平静带来如同迷局般的张力,令这样的风格永不落伍。  照片仍由摄影师Willy Vanderperre拍摄完成,Ben Allen、Jeroen Smits、Victor Nylander共同演绎,勒住蜂腰的闪亮腰带和白色线条在时装上绘制的图腾,是这一季最令人无法忘怀的存在。
期刊
现代人对于时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我们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产品挂上时尚的名号之后热卖,来自欲望之城迪拜的设计师Lara Atkinson这次干脆将2013春夏时装周上的经典look搬到了冰棒上面。  虽然它的色彩和普通冰棒一样鲜艳可人,但加上了服饰灵感的噱头,是否会让人品出多一分滋味?还有那根小木棒上的品牌logo,想必也让品牌狂热追随者们亢奋不已,这个系列已经在迪拜的高级百货公司正式开始售卖。
期刊
今年6月份以来,中国证监会就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问题一直在进行讨论,但IPO何时开闸,仍然是未知数。9月初,证监会主席肖钢召集了一次业内人士座谈,商议IPO改革方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有券商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目前监管部门还并没有就IPO重启的具体时间等问题给出明确答案,此前行业内部会议也未针对此进行讨论。但并不能排除IPO在年内重启的可能性。”他们预计最后一次征求意见稿将在今年十一前后公布
期刊
2013年5月,以互联网搜索起家的百度宣布以3.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PPS视频业务,将其与旗下已有的爱奇艺这一视频网站合并,这是继盛大情倾酷6、人人收购56网、优酷土豆合并后的第四桩视频行业收购案例。在重资产的视频行业里,资本操作已经成为洗牌之战的关键筹码,2013年并购整合之风仍将趁势而起。  PPS 曾经的当红少年  洪禹在2005创建PPS.TV的时候,绝对是江湖一景。2005年,张小龙带着
期刊
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经指出:“收购一家现代企业,比重新投资办成一个同样规模的企业,速度快得多,费用少的多,效益也许会好得多。收购是企业发展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这样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
期刊
诺基亚和微软都胸怀伟大梦想——我们曾梦想过每个人的桌上都应该有台电脑,每个人的口袋里都应该有部手机,经过我们的长期不懈努力今天这些梦想都已经逐步变成现实。  而今天标志着一个革新创举的新时刻。  诺基亚有150年的传承、创新、卓越以及不断革新,这一变革的DNA从芬兰开始且不断发展并遍及全球。从最初的造纸厂到生产胶鞋和轮胎,然后到移动电话,革新的精神存于诺基亚的血液里。  诺基亚将书写新篇章,继续其
期刊
近期,市场的热点除了上海自贸区外,就属土地流转了。在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土地制度改革再度成为焦点。  消息满天飞,股价随波逐流  8月底,有媒体报道,一份事关农村土地改革进程的重要文件——《关于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已下发至河北、辽宁、吉林等18个省,按照文件要求,被确定的28个试点市县将于今年8月至9月正式启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  这则消息,在
期刊
人们都知道常吃蘑菇能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那么,菌菇真的是越贵越好,越贵越有营养吗?  科学的真相是——鲜蘑菇中80% 以上都是水,蛋白质含量通常不会超过 5%,这一点所有的蘑菇都一样。广告宣传蘑菇具有的神奇疗效,但具体药理仍大多不明了,至于价格,更多是由生长周期和栽培技术所决定,野生山菌生长周期长,目前还不具备人工栽培条件、只能依靠野外采摘,供不应求,才会“物以稀为贵”。  中国人人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