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教改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方式。只有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才能发挥其在教与学中的媒介作用,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把握电教多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建立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而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视线聚集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教学《丑小鸭》一课。上课伊始,首先出示几幅美丽的童话图片,让学生猜猜是哪部童话中的人物。众人描述一人猜,最后落脚到“丑小鸭”上,逐步把学生引入“丑小鸭”的境遇之中,与丑小鸭同喜同忧。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之哀伤的音乐和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如同置身于美丽的童话中,随着文中各种人物和场景的出现,学生入情入境地学完了课文。
二、教学激趣,追求效率
1.在课堂教学开始处激趣
没有兴趣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不但是一种折磨,而且效果必然很差。所以,上课伊始就应“吊 足学生的胃口”,摄住学生的“魂魄”。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所学习的课文内容产生学习欲望。如教学《触摸春天》一文时,我首先播放同学们熟悉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那生动、鲜活的情境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学生不时发出“啊”“哇”的赞叹声,我适时点拨:一群残疾人做出了许多常人很难做到的事,真是一个奇迹。“有个盲女孩也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我们跟随着她一起去触摸春天吧!”简洁纯朴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这堂课的教学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进行,课堂效率怎会不高?
2.在重难点处激趣
每节课难免会遇到一两个重难点,这些重难点突破往往令老师头痛,令学生叫苦。怎样才能轻松解决这些教学难题呢?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应该突破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难点。兴趣,就应该在重难点处激发。如能在重难点的处理上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化虚为实,从而帮助学生顺利突破难点。
如教《船长》一课时,我播放了和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有着相似之处的场面:船被撞后,海水无情地涌入舱内,船上一片混乱,人们争着逃亡。在这样的情况下,船长是怎么做的呢?由于画面的真实再现,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人物的特殊行为在学生心中已初步生成,这时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逐一讨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让船长的英雄行为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最后动画演示船长屹立舰桥,和船一同徐徐沉入海底的画面,并让画面定格,船长那忠于职守、舍身救人的精神更会在孩子心中扎根。
三、嚼字品词,追求高效
字是内容骨,情从感悟出。课文中的一字一词都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写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但是由于一些四字词语的意思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朦胧性,因此在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教学的技术和精准化,那样会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破坏了教学的整体美感。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根据词语的意思,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启发学生通过朗读,反复咀嚼文字,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意思,从整体上去把握词语深处所蕴含的感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并不能将一些抽象的东西直观呈现出来,所以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发挥电教手段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直观的形象中获取知识,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追求高效的朗读效果。
如:教学《北京亮起来了》这一课,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北京绚丽多彩的夜景。课文写得很美,但那比比皆是的四字词语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还真是说不清、道不明。有些词因受学生生活经验、阅历、知识面等方面的限制,还真是不好言传。因此,我从网上搜集了北京夜景的精美图片及录像片段,将其制成课件。上课时,我先请学生列出课文中四字词语及成语,然后播放课件,并请学生从中选一个词来形容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学生一边忍不住啧啧称赞,感叹北京夜景的美丽,一边恰如其分地用上了课文中的词语。有了这些形象的画面,学生不仅轻轻松松意会了词语的意思,还能将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出来。如:学生在看到“金碧辉煌”图片时,就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天安门城楼在灯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就好像是用金子造起来一样,真是光彩夺目,异常华丽。”另外,在课始的质疑部分,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说北京亮起来了?”这一“亮”字,既说明了北京的夜晚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对于前一点,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对于第二层含义,因其比较抽象,教师的语言描述也显得苍白。但是,当学生观看了过去北京灰暗冷清的夜景,以及现在北京亮丽、繁华的热闹夜景的录像之后,有的说:“我们的首都变得更加美丽。”有的说:“我们的北京是经过几代人辛苦建设才变得美好的。”经过思维的发展,想象的激发,孩子们也获得了情感体验。
教师的说教无法代替学生的体会。如果在上个环节,教师只是简单地读—讲—总结。那么学生对四字词语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上,课堂效益就锐减了三分。只有把小朋友带进生活,唤醒他们的生活经历,从生活实际来激发学习兴趣,才会将学生从“苦学”“懒学”“厌学”引导到“趣学”“乐学”的轨道上来,使教与学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喜欢“有趣”的课堂,教师追求“高效”的课堂。其实有趣并不妨碍高效,高效并不等于无趣。高效和有趣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张庆生说:语文教学要“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确,凡事都要有个度,适时、适度、适当地运用好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好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方能轻松教学。
(作者单位: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东屯乡东屯小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而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视线聚集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教学《丑小鸭》一课。上课伊始,首先出示几幅美丽的童话图片,让学生猜猜是哪部童话中的人物。众人描述一人猜,最后落脚到“丑小鸭”上,逐步把学生引入“丑小鸭”的境遇之中,与丑小鸭同喜同忧。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之哀伤的音乐和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如同置身于美丽的童话中,随着文中各种人物和场景的出现,学生入情入境地学完了课文。
二、教学激趣,追求效率
1.在课堂教学开始处激趣
没有兴趣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不但是一种折磨,而且效果必然很差。所以,上课伊始就应“吊 足学生的胃口”,摄住学生的“魂魄”。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所学习的课文内容产生学习欲望。如教学《触摸春天》一文时,我首先播放同学们熟悉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那生动、鲜活的情境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学生不时发出“啊”“哇”的赞叹声,我适时点拨:一群残疾人做出了许多常人很难做到的事,真是一个奇迹。“有个盲女孩也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我们跟随着她一起去触摸春天吧!”简洁纯朴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这堂课的教学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进行,课堂效率怎会不高?
2.在重难点处激趣
每节课难免会遇到一两个重难点,这些重难点突破往往令老师头痛,令学生叫苦。怎样才能轻松解决这些教学难题呢?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应该突破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难点。兴趣,就应该在重难点处激发。如能在重难点的处理上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化虚为实,从而帮助学生顺利突破难点。
如教《船长》一课时,我播放了和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有着相似之处的场面:船被撞后,海水无情地涌入舱内,船上一片混乱,人们争着逃亡。在这样的情况下,船长是怎么做的呢?由于画面的真实再现,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人物的特殊行为在学生心中已初步生成,这时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逐一讨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让船长的英雄行为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最后动画演示船长屹立舰桥,和船一同徐徐沉入海底的画面,并让画面定格,船长那忠于职守、舍身救人的精神更会在孩子心中扎根。
三、嚼字品词,追求高效
字是内容骨,情从感悟出。课文中的一字一词都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写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但是由于一些四字词语的意思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朦胧性,因此在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教学的技术和精准化,那样会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破坏了教学的整体美感。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根据词语的意思,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启发学生通过朗读,反复咀嚼文字,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意思,从整体上去把握词语深处所蕴含的感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并不能将一些抽象的东西直观呈现出来,所以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发挥电教手段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直观的形象中获取知识,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追求高效的朗读效果。
如:教学《北京亮起来了》这一课,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北京绚丽多彩的夜景。课文写得很美,但那比比皆是的四字词语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还真是说不清、道不明。有些词因受学生生活经验、阅历、知识面等方面的限制,还真是不好言传。因此,我从网上搜集了北京夜景的精美图片及录像片段,将其制成课件。上课时,我先请学生列出课文中四字词语及成语,然后播放课件,并请学生从中选一个词来形容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学生一边忍不住啧啧称赞,感叹北京夜景的美丽,一边恰如其分地用上了课文中的词语。有了这些形象的画面,学生不仅轻轻松松意会了词语的意思,还能将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出来。如:学生在看到“金碧辉煌”图片时,就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天安门城楼在灯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就好像是用金子造起来一样,真是光彩夺目,异常华丽。”另外,在课始的质疑部分,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说北京亮起来了?”这一“亮”字,既说明了北京的夜晚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对于前一点,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对于第二层含义,因其比较抽象,教师的语言描述也显得苍白。但是,当学生观看了过去北京灰暗冷清的夜景,以及现在北京亮丽、繁华的热闹夜景的录像之后,有的说:“我们的首都变得更加美丽。”有的说:“我们的北京是经过几代人辛苦建设才变得美好的。”经过思维的发展,想象的激发,孩子们也获得了情感体验。
教师的说教无法代替学生的体会。如果在上个环节,教师只是简单地读—讲—总结。那么学生对四字词语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上,课堂效益就锐减了三分。只有把小朋友带进生活,唤醒他们的生活经历,从生活实际来激发学习兴趣,才会将学生从“苦学”“懒学”“厌学”引导到“趣学”“乐学”的轨道上来,使教与学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喜欢“有趣”的课堂,教师追求“高效”的课堂。其实有趣并不妨碍高效,高效并不等于无趣。高效和有趣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张庆生说:语文教学要“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确,凡事都要有个度,适时、适度、适当地运用好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好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方能轻松教学。
(作者单位: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东屯乡东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