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研究马尾松+红椎混交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方法]在派阳山林场试验性种植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种马尾松+红椎混交模式,并与同时营造的纯林进行比较。[结果]7年生混交林4种造林模式马尾松和红椎两者生长效果均好于纯林,马尾松和红椎混交比例为9∶1时,马尾松生长效果最好,而马尾松和红椎混交比例为7∶3时,红椎生长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我国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对指导混交林经营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尾松;红椎;混交林
中图分类号 S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0-0094-02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mixed Pinus massoniana + Castanopsis hystrix on tree growth. [Method]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mental plantation in the Paiyangshan Forest Farm, four kinds of P. massoniana + C. hystrix mixed forest were selected, comparing with the pure forest built at the same time.[Result]The growth of P. massoniana + C. hystrix in 7yearold mixed forest had better growth effects than the pure forest. The growth of P. massoniana was the best when the proportion of P. massoniana and C. hystrix was 9∶1.The growth of C. hystrix was the best when the proportion of P. massoniana and C. hystrix was 7∶3. [Conclusion]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artificial forest in China,the stud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guidance for guiding mixed forest management.
Key words Pinus massoniana;Castanopsis hystrix;Mixed forest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亚热带东部湿润地区典型的乡土针叶树种,具有速生、产脂高、材质好、树干直、出材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可以大范围推广种植,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商品材树种,经营马尾松大、中和小径材经济效益均较好。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是我國南亚热带地区优良珍贵乡土阔叶树种,也是大径级的珍优造林树种。研究表明,红椎适合与松、杉造林,形成单层或复层结构针阔混交林,既有利于提高针叶林抗灾能力,减轻火险和病虫危害,又因凋落物多,对改良土壤和涵养水源的作用大,有利于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通过营造松阔混交林,既可高效培育优质大径级阔叶用材,又可在短期内收获经济效益较好的中小级径材。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红椎和火力楠等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均是混交林较为成功的树种,营造松阔混交林对各个树种生长和林地生产力的保持和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1-3]。而当前国内外对于混交林混交树种、混交模式、混交比例的研究报道较少[1-4]。笔者以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营建的桐棉种源马尾松红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马尾松红椎混交比例的造林模式,对其经营效益进行初步探讨分析,以期为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发展优质、珍贵、大径级用材林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西西南部宁明县境内的派阳山林场,地理坐标为107°10′E、22°01′N,属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海拔400~550 m,土层厚度>80 cm,环境湿润,光照充足,热量充沛,夏长冬短,干湿季节明显,年平均气温约为20 ℃,最低气温约为4 ℃,≥10 ℃活动积温7 730 ℃,年平均无霜期360 d,全年日照时数1 650.3 h,年降水量1 250~1 700 mm,相对湿度82.5%。
1.2 试验方法
造林地选在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大王山分场6林班,采用桐棉种源马尾松和红椎进行混交造林,设置4种马尾松+红椎混交比例(9∶1、8∶2、7∶3、6∶4)的造林模式,记为A、B、C、D,4个模式试验林面积各2 hm2,对照组马尾松纯林(E)和红椎纯林(F)面积各2 hm2,试验林总面积12 hm2,种植密度为2 m×3 m,于2010年1月造林,采取相同的抚育措施,造林前5年每年砍草2次,施肥2次,造林第6年开始每年砍草1次,施肥1次。
1.3 样地调查
在试验林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标准样地,样地大小为400 m2(20 m×20 m),每个模式和对照组分别设3个重复,共18个样地。对样地内马尾松和红椎的胸径、树高进行每木测定,计算单株材积量,调查各个树种保存率。
1.4 统计分析
原始数据使用Office Excel 2003软件进行初步分析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尾松混交林与纯林对比分析
造林前期,林分郁闭前,混交林与纯林比较区别不大,随着造林时间的延长,混交林和纯林之间的差别开始变大。由表1可知,4种造林模式7年生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为14.60、14.05、13.15、13.90 cm,平均树高为10.20、9.30、9.20、8.90 m,分别比马尾松纯林平均胸径(11.20 cm)高出30.36%、25.45%、17.41%、24.11%,比马尾松纯林平均树高(8.10 m)高25.93%、14.81%、13.58%、9.88%,4种混交林单株材积量为0.086 5、0.074 1、0.064 8、0.069 8 m3,分别比纯林马尾松单株材积量(0.042 8 m3)高102.10%、73.13%、51.40%、63.08%。统计数据显示,林分郁闭后,4种混交模式中,无论是胸径,还是树高及单株材积量,其生长量均高于马尾松纯林。 2.2 红椎混交林与纯林对比分析
在同一立地条件下,混交林在造林前期,林分郁闭前,混交林和纯林差别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混交林和纯林之间的差别也随之变大。由表2可知,4种造林模式7年生混交林中红锥的平均胸径为12.00、12.50、12.25、12.10 cm,平均树高为11.00、10.80、11.60、10.80 m,分别比红椎纯林平均胸径(9.10 cm)高31.87%、37.36%、34.62%、32.97%,比红椎纯林平均树高(8.75 m)高25.71%、23.43%、32.57%、23.43%,4种模式混交林中红椎单株材积量为0.066 8、0.070 8、0.073 1、0.066 7 m3,分别比红椎纯林单株材积量(0.032 1 m3)高108.10%、120.56%、127.72%、107.79%。统计数据显示,混交林红椎无论是胸径,还是树高均高于红椎纯林,混交林单株材积量相差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立地条件和采取相同的抚育措施下,马尾松红椎混交造林,造林前期,林分郁闭前,A、B、C、D这4种模式混交林和纯林E、F生长对比效果区别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分郁闭后,混交林和纯林的生长效果开始出现明显区别,7年生混交林4种造林模式马尾松和红椎两者生长效果均好于纯林,马尾松和红椎混交比例为9∶1时,马尾松生长效果最好,混交林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量分别比马尾松纯林高30.36%、25.93%、102.10%,而马尾松和红椎混交比例为7∶3时,红椎生长效果最好,混交林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量分别比红椎纯林高34.62%、32.57%、127.72%。
广西属于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当前,该区速丰林资源主要是松树、杉木和桉树,且均为人工纯林,培育目标大多是工业原料林[4],速丰林资源总体凸现纯林多、混交林少,桉树多、其他树种少,一般树种多、珍贵树种少,中小径材多、大径材少等“四多四少”问题。因此,合理经营优化树种结构,增加乡土树种木材资源储备,大力营造乡土阔叶树种、珍贵树种和混交林[5-9],构建形成树种多样、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资源培育体系,发展优质、珍贵、大径级用材林,推动森林培育经营转型升级是目前该区发展速生丰产林的主要目标。该研究作为松阔混交林生长情况的一个阶段性研究结果,证实了马尾松和红椎混交造林在林分郁闭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林木生长,可为广西乃至我国南亚热带相似地区人工经营培育发展大径级珍贵阔叶树种、改善马尾松纯林林地地力、提高经营效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郭文福,蔡道雄,贾宏炎,等.马尾松与红椎等3种阔叶树种营造混交林的生长效果[J].林业科学研究,2010,23(6):839-844.
[2] 甘剑伟,刘达峰.蒋燚:规模发展红锥正当时[J].广西林业,2014(2):21.
[3] 林嘉辉.红椎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探讨[J].南方农业,2017,11(35):31-32.
[4] 谭玲,何友均,覃林,等.南亚热带红椎、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J].西部林业科学,2014,43(2):35-41.
[5] 張绪峰.树种配置对森林多功能影响的模拟与综合效益评价[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6.
[6] 俞新妥.混交林营造原理及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1-18.
[7] 盛炜彤.人工林立地衰退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46.
[8] 许绍远.中国南方主要混交林类型研究概述[J].林业科技开发,2000,14(5):3-6.
[9] 李铁牛,于东亚.混交造林在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上的重要意义[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1,24(3):9,15.
关键词 马尾松;红椎;混交林
中图分类号 S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0-0094-02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mixed Pinus massoniana + Castanopsis hystrix on tree growth. [Method]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mental plantation in the Paiyangshan Forest Farm, four kinds of P. massoniana + C. hystrix mixed forest were selected, comparing with the pure forest built at the same time.[Result]The growth of P. massoniana + C. hystrix in 7yearold mixed forest had better growth effects than the pure forest. The growth of P. massoniana was the best when the proportion of P. massoniana and C. hystrix was 9∶1.The growth of C. hystrix was the best when the proportion of P. massoniana and C. hystrix was 7∶3. [Conclusion]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artificial forest in China,the stud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guidance for guiding mixed forest management.
Key words Pinus massoniana;Castanopsis hystrix;Mixed forest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亚热带东部湿润地区典型的乡土针叶树种,具有速生、产脂高、材质好、树干直、出材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可以大范围推广种植,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商品材树种,经营马尾松大、中和小径材经济效益均较好。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是我國南亚热带地区优良珍贵乡土阔叶树种,也是大径级的珍优造林树种。研究表明,红椎适合与松、杉造林,形成单层或复层结构针阔混交林,既有利于提高针叶林抗灾能力,减轻火险和病虫危害,又因凋落物多,对改良土壤和涵养水源的作用大,有利于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通过营造松阔混交林,既可高效培育优质大径级阔叶用材,又可在短期内收获经济效益较好的中小级径材。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红椎和火力楠等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均是混交林较为成功的树种,营造松阔混交林对各个树种生长和林地生产力的保持和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1-3]。而当前国内外对于混交林混交树种、混交模式、混交比例的研究报道较少[1-4]。笔者以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营建的桐棉种源马尾松红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马尾松红椎混交比例的造林模式,对其经营效益进行初步探讨分析,以期为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发展优质、珍贵、大径级用材林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西西南部宁明县境内的派阳山林场,地理坐标为107°10′E、22°01′N,属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海拔400~550 m,土层厚度>80 cm,环境湿润,光照充足,热量充沛,夏长冬短,干湿季节明显,年平均气温约为20 ℃,最低气温约为4 ℃,≥10 ℃活动积温7 730 ℃,年平均无霜期360 d,全年日照时数1 650.3 h,年降水量1 250~1 700 mm,相对湿度82.5%。
1.2 试验方法
造林地选在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大王山分场6林班,采用桐棉种源马尾松和红椎进行混交造林,设置4种马尾松+红椎混交比例(9∶1、8∶2、7∶3、6∶4)的造林模式,记为A、B、C、D,4个模式试验林面积各2 hm2,对照组马尾松纯林(E)和红椎纯林(F)面积各2 hm2,试验林总面积12 hm2,种植密度为2 m×3 m,于2010年1月造林,采取相同的抚育措施,造林前5年每年砍草2次,施肥2次,造林第6年开始每年砍草1次,施肥1次。
1.3 样地调查
在试验林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标准样地,样地大小为400 m2(20 m×20 m),每个模式和对照组分别设3个重复,共18个样地。对样地内马尾松和红椎的胸径、树高进行每木测定,计算单株材积量,调查各个树种保存率。
1.4 统计分析
原始数据使用Office Excel 2003软件进行初步分析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尾松混交林与纯林对比分析
造林前期,林分郁闭前,混交林与纯林比较区别不大,随着造林时间的延长,混交林和纯林之间的差别开始变大。由表1可知,4种造林模式7年生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为14.60、14.05、13.15、13.90 cm,平均树高为10.20、9.30、9.20、8.90 m,分别比马尾松纯林平均胸径(11.20 cm)高出30.36%、25.45%、17.41%、24.11%,比马尾松纯林平均树高(8.10 m)高25.93%、14.81%、13.58%、9.88%,4种混交林单株材积量为0.086 5、0.074 1、0.064 8、0.069 8 m3,分别比纯林马尾松单株材积量(0.042 8 m3)高102.10%、73.13%、51.40%、63.08%。统计数据显示,林分郁闭后,4种混交模式中,无论是胸径,还是树高及单株材积量,其生长量均高于马尾松纯林。 2.2 红椎混交林与纯林对比分析
在同一立地条件下,混交林在造林前期,林分郁闭前,混交林和纯林差别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混交林和纯林之间的差别也随之变大。由表2可知,4种造林模式7年生混交林中红锥的平均胸径为12.00、12.50、12.25、12.10 cm,平均树高为11.00、10.80、11.60、10.80 m,分别比红椎纯林平均胸径(9.10 cm)高31.87%、37.36%、34.62%、32.97%,比红椎纯林平均树高(8.75 m)高25.71%、23.43%、32.57%、23.43%,4种模式混交林中红椎单株材积量为0.066 8、0.070 8、0.073 1、0.066 7 m3,分别比红椎纯林单株材积量(0.032 1 m3)高108.10%、120.56%、127.72%、107.79%。统计数据显示,混交林红椎无论是胸径,还是树高均高于红椎纯林,混交林单株材积量相差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立地条件和采取相同的抚育措施下,马尾松红椎混交造林,造林前期,林分郁闭前,A、B、C、D这4种模式混交林和纯林E、F生长对比效果区别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分郁闭后,混交林和纯林的生长效果开始出现明显区别,7年生混交林4种造林模式马尾松和红椎两者生长效果均好于纯林,马尾松和红椎混交比例为9∶1时,马尾松生长效果最好,混交林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量分别比马尾松纯林高30.36%、25.93%、102.10%,而马尾松和红椎混交比例为7∶3时,红椎生长效果最好,混交林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量分别比红椎纯林高34.62%、32.57%、127.72%。
广西属于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当前,该区速丰林资源主要是松树、杉木和桉树,且均为人工纯林,培育目标大多是工业原料林[4],速丰林资源总体凸现纯林多、混交林少,桉树多、其他树种少,一般树种多、珍贵树种少,中小径材多、大径材少等“四多四少”问题。因此,合理经营优化树种结构,增加乡土树种木材资源储备,大力营造乡土阔叶树种、珍贵树种和混交林[5-9],构建形成树种多样、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资源培育体系,发展优质、珍贵、大径级用材林,推动森林培育经营转型升级是目前该区发展速生丰产林的主要目标。该研究作为松阔混交林生长情况的一个阶段性研究结果,证实了马尾松和红椎混交造林在林分郁闭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林木生长,可为广西乃至我国南亚热带相似地区人工经营培育发展大径级珍贵阔叶树种、改善马尾松纯林林地地力、提高经营效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郭文福,蔡道雄,贾宏炎,等.马尾松与红椎等3种阔叶树种营造混交林的生长效果[J].林业科学研究,2010,23(6):839-844.
[2] 甘剑伟,刘达峰.蒋燚:规模发展红锥正当时[J].广西林业,2014(2):21.
[3] 林嘉辉.红椎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探讨[J].南方农业,2017,11(35):31-32.
[4] 谭玲,何友均,覃林,等.南亚热带红椎、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J].西部林业科学,2014,43(2):35-41.
[5] 張绪峰.树种配置对森林多功能影响的模拟与综合效益评价[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6.
[6] 俞新妥.混交林营造原理及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1-18.
[7] 盛炜彤.人工林立地衰退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46.
[8] 许绍远.中国南方主要混交林类型研究概述[J].林业科技开发,2000,14(5):3-6.
[9] 李铁牛,于东亚.混交造林在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上的重要意义[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1,24(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