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皮素D介导的细胞焦亡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ove5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焦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一种形式,其特征是消皮素家族介导的膜孔形成和随后的细胞裂解及释放促炎细胞内容物(包括白细胞介素-1β、18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消皮素D是消皮素家族的重要成员,在炎症小体信号转导和细胞焦亡中均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细胞焦亡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该文对消皮素D介导的细胞焦亡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糖尿病心肌病、心肌肥厚及心力衰竭等疾病和病理生理过程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剖宫产围产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纳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5月至2020年5月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剖宫产围产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记录患者发生围产期并发症的情况。围产期并发症包括心功能恶化、新发心律失常、心脏骤停、术后42d内全因死亡、产后出血及血栓事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剖
目的探讨经皮肺静脉成形术治疗纤维纵隔炎所致肺静脉狭窄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诊断为纤维纵隔炎所致肺静脉狭窄并接受经皮肺静脉成形术治疗的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症,术前右心导管测得的血流动力学指标、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6min步行距离、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世界卫生组织(WHO)功能分级,干预血管术前及术后直径、跨狭窄压差和支架大小,随访期间上述右心导管测得的血
目的分析云南省高海拔地区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入选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入院的APE患者。将入选患者按照危险分层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主要症状、APE的危险因素、心率、收缩压、实验室检查结果[D-二聚体、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等]以及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入选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研究共入选患者392例,年龄(63
目的评估心房颤动(房颤)合并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服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来自前瞻性、多中心的中国房颤注册研究(CAFR),CAFR研究从31家医院入选住院和门诊房颤患者。选取CAFR研究中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的房颤合并HCM患者。将患者分为NOAC组和华法林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结果及接受治疗情况。每6个月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终点事件包括有效性终点事件(血栓栓塞)和安全性终点事件(大出血)。计算
孕产期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增加,肺动脉栓塞是妊娠常见并发症,但同时合并血小板减少则极为罕见。该文分析了1例妊娠合并肺栓塞及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诊治经过,以供临床参考。
该文报道1例63岁男性患者,因“反复胸闷、气促1月余”入院。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示心脏淀粉样变警示征,血游离轻链κ/λ0.040。在心腔内超声引导下成功行心肌活检,心肌组织病理确诊为心脏淀粉样变、λ轻链型。
该文报道了1例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就诊的年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血栓性病变,经血栓抽吸后行血管内超声检查未见夹层及有意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术后经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后,复查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血栓消失。后该例患者经基因筛查确诊为易栓症,术后予以抗栓治疗,随访半年未再出现血栓事件。
既往左心耳内血栓是左心耳封堵的禁忌证。该文报道1例心房颤动患者,有反复脑梗死病史,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冠心病,心脏CT血管成像诊断左心耳血栓,因抗凝治疗不耐受,故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后予抗凝和/或抗血小板治疗仍反复发生器械相关血栓。提示心房颤动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应慎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后需个体化调整抗栓方案、密切随诊。
复发性心包炎的治疗是心包疾病领域的一大难题。白细胞介素(IL)-1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在心包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一系列研究发现多种IL-1抑制剂包括阿那白滞素、卡那单抗和利纳西普对复发性心包炎尤其是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的特发性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有理由相信IL-1抑制剂将成为复发性心包炎治疗的全新选择,改善复发性心包炎的治疗策略。
目前将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可检测突变体细胞比例>2%定义为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HIP)。CHIP相关突变以DNMT3A、TET2、ASXL1、JAK2、TP53为多见,携带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升高。此外,近期研究发现CHIP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独立相关,CHIP携带者冠状动脉钙化评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升高,且患有主动脉瓣狭窄、慢性心力衰竭的CHIP携带者临床预后更差。该文从CHIP相关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修饰、表型改变及细胞因子机制入手,探讨了CHIP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机制及可能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