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珠三角产业集群升级面临着内外的双重压力,首先总结了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及机理,最后就珠三角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集群升级的一般路径规律。
【关键词】 产业集群升级;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
“当一个国家把竞争优势建立在初级生产要素时,它通常是浮动不稳的,一旦新的国家踏上发展相同的阶梯,也就是该国竞争优势结束之时。”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波特关于产业集群的理论正在广东应验。产业集群(广东为专业镇经济)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原因,也应注意到国内其他地区,如长三角地区等类似的专业镇经济也在蓬勃发展。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广东经济大幅下滑,产业集群升级的问题已迫在眉睫。就珠三角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集群升级的一般路径规律。
一、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
产业集群升级有别于集群发展,集群发展是指集群从萌芽经历成长、成熟和衰退的自然过程,升级是指能够带来较高收入的经济活动过程转移。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应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式转到依靠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附加值的集约式,以延伸产业链,从价值链低端的制造转向高端的设计、研发、营销、品牌及服务等为发展方向,最终提高整个集群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强集群的竞争力。
二、产业集群升级的机理
从相关文献中看出,对产业集群升级的过程和途径大多从两个角度进行:
一是从提高集群竞争力的角度,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来分析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钻石”模型机理(如下图所示)。
从“钻石”模型可看出,核心要素的完备性、层次水平及其相互关联产生的协同效应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实现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应是:完善核心要素的完全性,很多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支持产业和相关产业的配套,导致产业关联度低,创新不强;要建立有效的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的创造机制,不断提高要素质量;强化各要素间的协同,在钻石体系中各要素是相互影响,必须相互强化才能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二是从全球价值链(GVC)角度,由Gereffi(2001)提出的四种升级形式:
(1)工艺流程升级。通过引进工艺流程的新组织方式或高技术,提升价值链某个环节的生产效率,实现集群升级。
(2)产品升级。引进、研发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或采用更复杂的产品线、比竞争对手效率更高,使得新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带动产业集群产品的升级。
(3)功能升级。逐步重新组合价值链的优势环节或战略环节,调整嵌入价值链的位置与组织方式,专注于产业价值链的优势环节,放弃或外包原有的低价值环节,弱化或转移非核心业务,通过拥有该产业价值链的“战略性环节”,最终获得该产业价值链的统治权。
(4)价值链升级。在原有价值链的基础上延伸至价值更高的相关产业价值链,在相关产业领域获得较高的收益率,或移向新的、更有利可图的价值链,或使一些企业得到数条全球价值链。Kaplinsky &Morris(2001)进一步研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产业集群升级是沿着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价值链升级的路径从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的方向发展。
如上所述,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归根结底是集群的创新机制问题。综合现有研究成果,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构建,即创新网络、外向度和集群品牌,这三个维度共同构成集群创新的机制,三者相互强化,协同促进产业集群升级发展(如图2所示)。
(1)创新网络。集群升级必须要完成从集聚经济到创新网络的演化,才能保持集群的创新能力,关键是构建和完善创新网络,创新网络的形成有赖于具有研发和核心技术互补的相关企业。但不是形成的充分条件,相反是缺乏内在支撑要素,必须引入适当的制度,克服企业合作障碍,减少创新的成本,推动产业集群的升级和持续发展。
(2)外向度。促进集群的开放,只有内部联系的集群,其升级发展往往比较缓慢,甚至容易陷入技术和关系锁定的发展路径中。在开放经济和全球化时代,集群与外部环境间的产业联系、知识传递、协同和创造促进新技术、新信息的输入,避免集群陷入刚性和锁定的危险,对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3)集群品牌。在全球价值链上,品牌运作位于附加值最高的环节,创建集群品牌是产业集群摆脱低层次竞争并形成集群竞争力的必然途径,并由此实现产业集群的功能升级。集群品牌是集群中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能在较大范围内形成较高知名度,能有效提升集群企业的整体营销能力,并强化集群网络各结点的合作。
综上所述,创新网络、外向度和集群品牌是促进产业集群升级的关键动力,三者相互强化和协同,共同推动集群升级。
三、珠三角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压力
(一)现阶段的珠三角产业集群特点
1.珠三角产业集群数量多,广泛分布在纺织服装、机械五金、金属制品、建制材料、家具、玩具、种植业(水稻、蔬菜和水果)、养殖业、电子信息产品的加工制造和现代物流产业。
2.产业集群还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缺乏核心技术,集群持续发展难以为继。尤其是传统产业的集群基本上是以简单适用技术为基础的劳动密集产品。
3.横向一体化产业集群,珠三角专业镇大部分属于依靠自身资源和专业化市场自然生长起来的横向一体化,集群内部企业间或集群间基本没有产业链的分工合作。
4.卫星式产业集群,集群内小企业多,大企业少,缺乏行业龙头企业,其销售和投入依赖外部参与者,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出口比重低,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产品的加工贸易比重高。
(二)珠三角产业集群升级面临着集群内外部的压力
1.内部压力。(1)缺乏相应的中介组织,如金融机构、民间风险投资机构不足、企业融资难等影响产业集群的运行效率,增大了集群衰退的风险。(2)集群的相对封闭性限制了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外部创新资源的引入,如家族企业的未来只能由创业者的家人掌管,外来的优秀人才和创新资源难以引入。(3)未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多数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大都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生产上,抗风险能力差。(4)产业集群普遍面临着优化升级的困境,缺乏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和经济基础;外资企业在产业集群中多采用标准化技术,把核心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留在本国,技术和管理知识扩散有限。
2.外部压力。(1)外部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严峻,土地、资本等要素供给不足成为集群发展的瓶颈。(2)日益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使产业集群面临自主创新的压力,如东莞,虽然电子信息产业已是支柱产业,仍以加工为主属劳动密集行业,技术、人才和市场渠道严重依赖外向,使经济发展具有脆弱性。(3)珠三角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不仅是面临国内其他地区竞争,来自于国外如印度等新兴国家的压力更大。(4)产品大都是出口,由于我国的贸易问题突出,难免造成影响,人民币处于升值通道,压缩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
四、珠三角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初探
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数量众多,集群的发展状况各异,具体某一产业集群的升级,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只用一般的标准理论指导,还应结合该产业集群的具体现状进行分析。换言之,产业集群的升级有一些共同的路径和可遵循的普遍规律,不同的产业集群升级又应有自已的特点。不可能对一个个具体的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进行研究,只能对一些典型的产业集群的主要升级路径进行探讨。
1.外向加工型产业集群,升级的方向是功能升级。对从事贴牌生产的产业集群,通过创建自主品牌来进行集群升级,具体过程是从OEM到ODM,再到OBM,这是比较高级的升级,是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关键一步,尽管升级难度很大,升级的效果较好。
2.与大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应进行产品升级。通过充分发挥核心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带动作用,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产品升级,向价值链高端移动。政府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密切与中小配套企业的联系,促进信息交流和技术扩散;要加强技术中介和服务中心的建设,构建公共技术的研发平台,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3.卫星式产业集群,要通过显著增强共性技术的供给和科技中介服务,促进产品升级。与此同时,要促进龙头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集群特别是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
4.用地紧张而产业层次较低的产业集群,升级的目标是价值链升级。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更多的价值,可实行产业转移,近来广东省提出的对传统产业集群实行“腾笼换鸟”,把部分附加值低的产业从集群区域转移出去,腾出空间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或产品。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的类型有时也不是严格区分,各种特征相互交叉,在集群升级的过程中,一个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可能不止一条,往往是一、二条主要途径加上一些辅助性途径的组合而完成。
参考文献
[1]刘珂.产业集群升级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06(12)
[2]王缉慈.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集群面临升级压力[J].中国报道.2008(2):22-27
[3]王晓霞.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综述[J].价格月刊.2009(5):52~54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Gereffi,G,Beyond the producer - driven/Buyer-driver dichotomy – the evolution of global value chains in the internet Era [J].IDS Bulletin,2001(3):30~40
[6]张百尚.广东产业集群的现状、问题和升级研究[J].广东科技.2007,6(168):30~32
【关键词】 产业集群升级;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
“当一个国家把竞争优势建立在初级生产要素时,它通常是浮动不稳的,一旦新的国家踏上发展相同的阶梯,也就是该国竞争优势结束之时。”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波特关于产业集群的理论正在广东应验。产业集群(广东为专业镇经济)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原因,也应注意到国内其他地区,如长三角地区等类似的专业镇经济也在蓬勃发展。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广东经济大幅下滑,产业集群升级的问题已迫在眉睫。就珠三角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集群升级的一般路径规律。
一、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
产业集群升级有别于集群发展,集群发展是指集群从萌芽经历成长、成熟和衰退的自然过程,升级是指能够带来较高收入的经济活动过程转移。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应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式转到依靠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附加值的集约式,以延伸产业链,从价值链低端的制造转向高端的设计、研发、营销、品牌及服务等为发展方向,最终提高整个集群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强集群的竞争力。
二、产业集群升级的机理
从相关文献中看出,对产业集群升级的过程和途径大多从两个角度进行:
一是从提高集群竞争力的角度,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来分析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钻石”模型机理(如下图所示)。
从“钻石”模型可看出,核心要素的完备性、层次水平及其相互关联产生的协同效应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实现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应是:完善核心要素的完全性,很多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支持产业和相关产业的配套,导致产业关联度低,创新不强;要建立有效的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的创造机制,不断提高要素质量;强化各要素间的协同,在钻石体系中各要素是相互影响,必须相互强化才能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二是从全球价值链(GVC)角度,由Gereffi(2001)提出的四种升级形式:
(1)工艺流程升级。通过引进工艺流程的新组织方式或高技术,提升价值链某个环节的生产效率,实现集群升级。
(2)产品升级。引进、研发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或采用更复杂的产品线、比竞争对手效率更高,使得新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带动产业集群产品的升级。
(3)功能升级。逐步重新组合价值链的优势环节或战略环节,调整嵌入价值链的位置与组织方式,专注于产业价值链的优势环节,放弃或外包原有的低价值环节,弱化或转移非核心业务,通过拥有该产业价值链的“战略性环节”,最终获得该产业价值链的统治权。
(4)价值链升级。在原有价值链的基础上延伸至价值更高的相关产业价值链,在相关产业领域获得较高的收益率,或移向新的、更有利可图的价值链,或使一些企业得到数条全球价值链。Kaplinsky &Morris(2001)进一步研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产业集群升级是沿着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价值链升级的路径从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的方向发展。
如上所述,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归根结底是集群的创新机制问题。综合现有研究成果,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构建,即创新网络、外向度和集群品牌,这三个维度共同构成集群创新的机制,三者相互强化,协同促进产业集群升级发展(如图2所示)。
(1)创新网络。集群升级必须要完成从集聚经济到创新网络的演化,才能保持集群的创新能力,关键是构建和完善创新网络,创新网络的形成有赖于具有研发和核心技术互补的相关企业。但不是形成的充分条件,相反是缺乏内在支撑要素,必须引入适当的制度,克服企业合作障碍,减少创新的成本,推动产业集群的升级和持续发展。
(2)外向度。促进集群的开放,只有内部联系的集群,其升级发展往往比较缓慢,甚至容易陷入技术和关系锁定的发展路径中。在开放经济和全球化时代,集群与外部环境间的产业联系、知识传递、协同和创造促进新技术、新信息的输入,避免集群陷入刚性和锁定的危险,对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3)集群品牌。在全球价值链上,品牌运作位于附加值最高的环节,创建集群品牌是产业集群摆脱低层次竞争并形成集群竞争力的必然途径,并由此实现产业集群的功能升级。集群品牌是集群中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能在较大范围内形成较高知名度,能有效提升集群企业的整体营销能力,并强化集群网络各结点的合作。
综上所述,创新网络、外向度和集群品牌是促进产业集群升级的关键动力,三者相互强化和协同,共同推动集群升级。
三、珠三角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压力
(一)现阶段的珠三角产业集群特点
1.珠三角产业集群数量多,广泛分布在纺织服装、机械五金、金属制品、建制材料、家具、玩具、种植业(水稻、蔬菜和水果)、养殖业、电子信息产品的加工制造和现代物流产业。
2.产业集群还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缺乏核心技术,集群持续发展难以为继。尤其是传统产业的集群基本上是以简单适用技术为基础的劳动密集产品。
3.横向一体化产业集群,珠三角专业镇大部分属于依靠自身资源和专业化市场自然生长起来的横向一体化,集群内部企业间或集群间基本没有产业链的分工合作。
4.卫星式产业集群,集群内小企业多,大企业少,缺乏行业龙头企业,其销售和投入依赖外部参与者,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出口比重低,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产品的加工贸易比重高。
(二)珠三角产业集群升级面临着集群内外部的压力
1.内部压力。(1)缺乏相应的中介组织,如金融机构、民间风险投资机构不足、企业融资难等影响产业集群的运行效率,增大了集群衰退的风险。(2)集群的相对封闭性限制了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外部创新资源的引入,如家族企业的未来只能由创业者的家人掌管,外来的优秀人才和创新资源难以引入。(3)未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多数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大都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生产上,抗风险能力差。(4)产业集群普遍面临着优化升级的困境,缺乏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和经济基础;外资企业在产业集群中多采用标准化技术,把核心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留在本国,技术和管理知识扩散有限。
2.外部压力。(1)外部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严峻,土地、资本等要素供给不足成为集群发展的瓶颈。(2)日益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使产业集群面临自主创新的压力,如东莞,虽然电子信息产业已是支柱产业,仍以加工为主属劳动密集行业,技术、人才和市场渠道严重依赖外向,使经济发展具有脆弱性。(3)珠三角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不仅是面临国内其他地区竞争,来自于国外如印度等新兴国家的压力更大。(4)产品大都是出口,由于我国的贸易问题突出,难免造成影响,人民币处于升值通道,压缩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
四、珠三角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初探
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数量众多,集群的发展状况各异,具体某一产业集群的升级,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只用一般的标准理论指导,还应结合该产业集群的具体现状进行分析。换言之,产业集群的升级有一些共同的路径和可遵循的普遍规律,不同的产业集群升级又应有自已的特点。不可能对一个个具体的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进行研究,只能对一些典型的产业集群的主要升级路径进行探讨。
1.外向加工型产业集群,升级的方向是功能升级。对从事贴牌生产的产业集群,通过创建自主品牌来进行集群升级,具体过程是从OEM到ODM,再到OBM,这是比较高级的升级,是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关键一步,尽管升级难度很大,升级的效果较好。
2.与大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应进行产品升级。通过充分发挥核心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带动作用,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产品升级,向价值链高端移动。政府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密切与中小配套企业的联系,促进信息交流和技术扩散;要加强技术中介和服务中心的建设,构建公共技术的研发平台,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3.卫星式产业集群,要通过显著增强共性技术的供给和科技中介服务,促进产品升级。与此同时,要促进龙头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集群特别是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
4.用地紧张而产业层次较低的产业集群,升级的目标是价值链升级。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更多的价值,可实行产业转移,近来广东省提出的对传统产业集群实行“腾笼换鸟”,把部分附加值低的产业从集群区域转移出去,腾出空间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或产品。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的类型有时也不是严格区分,各种特征相互交叉,在集群升级的过程中,一个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可能不止一条,往往是一、二条主要途径加上一些辅助性途径的组合而完成。
参考文献
[1]刘珂.产业集群升级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06(12)
[2]王缉慈.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集群面临升级压力[J].中国报道.2008(2):22-27
[3]王晓霞.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综述[J].价格月刊.2009(5):52~54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Gereffi,G,Beyond the producer - driven/Buyer-driver dichotomy – the evolution of global value chains in the internet Era [J].IDS Bulletin,2001(3):30~40
[6]张百尚.广东产业集群的现状、问题和升级研究[J].广东科技.2007,6(168):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