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论语》君子观与现代教育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wei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君子是孔子在《论语》中塑造的一个具有理想化色彩的形象,无论自省修身还是立身行事,孔子都以君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时至今日,孔子所树立的这一形象对于现代教育育人观仍具有借鉴意义。
  《论语》是记录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凝聚了孔子思想之精髓,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处世观。同时,《论语》也着力塑造了一个理想化形象——君子,《论语》几乎每一篇都论及君子,共出现107次,可见君子在孔子心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论语》“君子”之概念,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地位上的君子,即位高权重者或贵族,第二层指有才德之人,也就是孔子塑造的完美人格。这个对内自省修己,对外立身行事的君子形象不仅仅是孔子自律和他律之准则,理想之所归,更是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在那个礼乐崩坏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育人的观念。而今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却未能冲刷孔子教育思想的光辉,在填补当今教育之缺漏时,孔子的“君子”育人观仍具有现实意义。
  一、君子不器——以学生为主体的全面发展教育观
  《论语·为政》篇中提到的“君子不器”这个观点,对于當代教育的现状颇具有针对性。历史上通行《论语》注本在诠释“君子不器”的“器”时,多取其本义,将其视为具体的、有一定功能性的器物。例如,何晏在《论语集解》中援引包咸的注释:“器者各周其用。”邢昺疏:“器者物象之名,,形器既成,各周其用。”他们认为“器”就是工具。首先,孔子提出“君子不器”就否定了工具性人格的存在,即君子必须思维开阔、情感丰富,是独立思考的个体。这就给当今仍大量存在的“填鸭式”教育及“学而优则仕”思想以启迪。学生在课堂上被当成容器,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从而逐渐演变成了“为学而学”的工具,被磨灭天性,缺乏了创造性,仿佛是没有灵魂的器皿,这是孔子君子观所摒弃的。“君子不器”要求教育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价值,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曾阐释说:“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意思是说,器皿这个东西是具象化的,功能是特定的,譬如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瑚琏”是祭器、“箪”是食器、“觚”是酒器、“磬”是乐器,器物之间的功能是不相通的。孔子以有形之“器”来喻无形之“才”,“不器”即要求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学到一两门特定的技艺就戛然而止,换句话说,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并不是拘泥于某一领域的定型化精英,而是博学多识的“通才”,这就对如今的高等教育具有借鉴意义。目前,我国高校多以专业作为录取学生的标准和培养学生的准则,这样的分类方式虽然有利于提升专业修养,但实质上也阻碍了学生接触其他门类知识。当今就业形势日趋激烈,而学生就业时常常会面临诸如文科毕业生缺乏数理科学知识,理科类学生不擅语言表达等困境,“专才”教育的弊病也就由此暴露出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也渐趋多样化,高等教育也应该由“专”向“通”发展,合理安排通识课,使学生能够涉及多个领域,了解多类知识、掌握多种技能,成长为能适应社会改变的复合型人才。
  对于孔子“君子不器”这个观点,还存在两个误区。一是“不器”与“术业有专攻”并不矛盾,孔子倡导博学的同时更强调慎思明辨,重要的不是涉猎的广度,而是通过学习参透真知的深度,所以大学生无论修了多少课程,必须将获取的知识融会贯通。二是“不器”的不一定都是君子。按照孔子的字面意思,假如一个学生只会讲汉语显然乏善可陈,但如果他又掌握了英语、日语、法语,就能成为孔子所谓的君子吗?这样的判断当然是错误的,孔子在《论语》中还对君子提出了其他学业、德行、个性方面的准则,“君子不器”不是对于君子的定义,只是要求之一。
  二、君子务本——德育先行的教育观
  《论语·学而》篇有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所谓之“本”即做人之根本,“务本”就是要学会做人,先成人再悟道,由此可见,孔子认为要具有君子人格,首先要具备良好的个人品格。
  什么才是“本”呢?孔子认为是“仁”。毫无疑问,仁是孔子乃至整个儒家都一以贯之的中心思想,孔子认为,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君子都应坚守仁爱的信念,视“仁”为最高准则。“仁”这个话题,在当今的教育问题中意义非凡。社会在发展,但人的欲望也在不断膨胀,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也不知不觉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由于升学制度,学校“重分数,轻人格”的教育方式一时难以扭转,学生的德行问题迭出,小到同学间的欺侮、学校外的勒索,大到校园里的投毒、枪杀,都是家庭和学校双重德育教育的缺失,使得孩子离“仁爱”越来越远而造成的消极影响。
  孔子还认为,仁的根本是“孝悌”。孝者,孝顺父母,悌者,敬爱兄长。《为政》篇中提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供养父母是连动物都知道的本能,对于君子而言,不仅仅要以侍奉父母为责任,更应该怀着一颗敬孝之心感恩父母。按照孔子的理念,在现代,如果人们要衡量一个人是否能称得上君子,首先应关注的不是他的学历、地位、财富,而是能否行孝。父母亲人应该是人们心中最深处的牵挂,一旦脱离了尘世的外壳,“孝”才是最纯粹的人性。但放眼望去,且不说如今有许多人连赡养父母的职责都不愿履行,更何况是真心的尽孝?社会中古稀老人被子女抛弃,叛逆少年弑父杀母的新闻屡见不鲜,其中甚至不乏许多高学历精英,也将孝人性之根本抛却脑后,可见当今德育教育之失败。如今的教育环境下,德育教育确实难以与应试教育抗衡,有些学校和家庭将德育教育视为鸡肋,完全忽略,这就好比婴儿还没有学会爬已经教他走,还没有学会做人就一味灌输知识,必然会酿出苦果。
  在当代中国,“仁爱”更包含了“爱国”精神,国际形势日益复杂,身为中华儿女,焉能不心怀祖国?但德育教育的不全面使部分人严重缺乏爱国意识,其不仅不主动珍视和捍卫祖国的荣誉和利益,甚至轻视祖国尊严。譬如,2018年4月厦门大学爆出的“洁洁良”事件就反映出现今爱国教育方面的缺失。   所以,孔子强调的德育先行观念对于当今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加以重视,不浮于口号而是落到实处,积极响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树立道德模范,以主流道德思想引导,将“根本”的基石扎稳。
  三、君子和而不同——多元并存的教育观
  《论语》中论及君子和小人的句子很多,但最为人们熟知的应该是《子路》篇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与《为政》篇中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相对应,意思是君子相交互相取长补短、求大同存小異,而小人相交,各怀鬼胎,难以融洽。
  中庸之道,是儒家经典思想之一,和而不同,恰恰与中庸的理念相吻合,无怪乎孔子将此也定位君子的标准之一。作为君子,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调和矛盾和谐相处,但这并不代表就要做一棵随风飘摇的“墙头草”,重要的是在包容新观念时要坚持自己的判断与思考,即对上不盲目附和而是坚持己见,对下虚心听取意见,绝不“一言堂”,求得大同之和谐。
  诚然,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在为人处事方面具有指导意义,但对于教育理念也不乏参考的价值,“和而不同”不仅对学生,更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所以人和人的思想始终是有差别的,在课堂上哪怕是对同一个词语、同一个数字,都可能产生不一样的答案。这时候就面临抉择,对于学生来说,面对别人不一样的答案,是选择坚守己见还是随大流修改答案,是认为唯有自己正确还是尊重倾听别人的意见呢?这就同时涉及独立思考和平等思考两个问题,坚持自我和尊重他人都是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而对于教师来说,是否坚持唯一的标准答案也是对于教育理念和方式的考验。在如今新课标、新课改的推进之下,教师也应该放下教辅资料、自主备课思考,孩子的想象是无穷的,但同时也是脆弱的,教师有责任去呵护和赞扬,容许不一样的思考角度和新奇的想法观念之存在,也应当鼓励孩子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和探究,勇于反思和质疑,做学生学习的启迪者与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
  值得注意的是,多元并存并不代表海纳百川,无论是学生和教师都应当具有一定的是非观,对于不同的思想和观念能够加以辨别和筛选,剔除无意义、无价值的糟粕,存留下合理的和最优的结晶。
  四、结语
  作为古代的大教育家之一,孔子所塑造的这一君子形象不仅仅是他在政治、学问、道德上的理想化人格,更是其将自己的教育思想悄然渗透,用自己的所悟所得探索出的育人之目标。不同于“因材施教”这样的教学方针,孔子君子观中所表现出来的全面发展、德育先行和多元并存教育理念,宏观与微观、整体与个体兼顾,强调治学与为人统一,并且大力倡导思辨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有针对性地缓解当今教育之弊病,填补缺失,无论是对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有所裨益。《论语》中的“君子”形象即使穿透千年风沙,在当代也仍散发出熠熠光辉,值得人们思
  考与借鉴。
  (扬州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医学、生物工程及治疗科学教授埃斯特万·G·伯查德(Esteban G.Burchard)认为,有效的临床研究必须考虑到所有种族——将任何种族排除在外都可能危及大量
2014年1月11日,以“推进期刊改革,深化期刊经营”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期刊创新年会在京举办.rn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新形势下期刊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深化期刊改革、如何
期刊
摘 要: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建筑工程不断改进,以扩大企业利润维以生存,因此企业必须检查自身管理的状况,只有提高施工技术管理与经营管理水平,适宜缩减施工成本,方可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在施工当中难免会出现技术问题,有效的技术管理可以部门间的推诿、迅速找到问题出现的原由,增强了企业解决问题的效率。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管
三月的北京,春风拂面,万象更新。3月14日下午,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2014年度编委、理事会议在北京城南新落成的邮电出版大厦内举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孙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有条不紊地展开着,给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初中数学教师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的策略和方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自身教学经验,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数学是开启科学知识的一把钥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
乡土美术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风俗活动为目的,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陕西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又是原始农业的发祥地,深厚的历史文
我国自2000年实行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十分重视在中小学推行艺术教育.在全新艺术教育理念指引下,教育者们开始探索艺术课程的授课方法与评价体系.目前欧美国家和港台地区的课
爱,是什么?是开在人心底深处的玫瑰,是芬芳在鼻尖的花香。是的,我只是需要爱。  妈妈,您知道吗?我只是需要爱。当我在哭泣的时候,当我在伤心的时候,您知道您在做什么吗?是的,您在向对面一位四十多岁和您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男人呐喊!每当你们吵架的时候,我告诉我自己,你们只是在和我开玩笑,可老天总是捉弄人。当你们互相施展拳脚时,我是多么的无助,我只能哭泣,阻止这场闹剧。可是阻止了又有什么用,你们一而再再而三
期刊
社会认同是增强群体内聚力的价值基础。在当前不断出现认同危机的背景下,新闻出版要担当塑造国家集体生活与文化中心机制的重任。新闻出版不仅要加强在社会认同中的知识接受
摘 要:具体的说,电子招投标指的是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过来,对招投标业务进行整合,对工作流程有机完善;借助于互联网来对投标监督检查、在线招标等业务同时开展,促使招投标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高效性得到增强。将电子招投标系统运用到建筑工程中,可以推动建筑工程招投标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建筑工程招投标中电子招投标系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电子招投标系统  引言  招标投标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