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就是要通过改革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多次提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改革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现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等。据此有必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能够得于实现。
关键词:思维;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假设法;激;启发;训练;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159-02
思维是人的意识对外部世界的主观反映过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能把所接触到的事物及现象和已有的知识及认知水平相结合,去通过实验现象理解反应的本质;去通过代表物的结构与性质推知同类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等等。使学生的思维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以及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科学思维观,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锻炼、总结与提高。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谈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并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利用假设法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能力
假设法是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它是利用已知的规律和事实来对未知的现象及规律作出科学的猜测与判断,并在揭示现象的原因和本质联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假设法也同科学研究的过程一样,一般有下述五个步骤:
1.观察、研究各种现象;
2.对产生所观察到的现象可能的原因进行假设;
3.根据所作假设推测出可能的结果;
4.根据产生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可能情况进行充分的验证,以确定推测结果的正确性;
5.最后做出所做研究的正确结论。
例如:在讲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时,为了揭示钢铁生锈的原因,可先启发学生去分析钢铁生锈的各种可能情况:如放置在潮湿空气中的钢铁会生锈,而放置在干燥的空气中的钢铁则不易生锈;作了防腐处理的钢铁不易生锈,而未作任何防腐处理的钢铁则在空气中易生锈等。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可以提出以下三种可能的假设:①钢铁生锈是因为钢铁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②钢铁生锈是因为钢铁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③钢铁生锈是因为钢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反应的结果。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推论:若第一种假设正确的话,则钢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就能生锈;若第二种假设正确的话,则钢铁在没有空气的水中也能生锈;若第三种假设正确的话,则证明钢铁生锈必须同时具备空气和水这两个条件才能生锈。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针对上述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这种假设法分析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地得到应有的提高,也可使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迎刃而解。
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
思源于疑。思维总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没有问题就谈不上思维。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少地平铺直叙讲解教材;而应该通过启发性发问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情境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环境。比如在分析硝酸的强氧化性时,可设问:①酸能跟多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并还能与其他一些化合物反应放出其他气体来。但在制备氢气和碘化氢等气体时为什么要用其他的酸,而不能用浓、稀硝酸呢?②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溶液变红色,为什么遇浓硝酸时却是先变红后褪色?③铜、锌等金属在常温下均能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为什么铝和铁在常温下不能与浓硝酸反应而产生红棕色气体呢?又如在进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比较时,可提出问题:如果一氧化氮中混有少量二氧化氮杂质时应该怎样除去?如果二氧化氮中混有少量一氧化氮杂质时,又将该如何除去?等等。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发出来,同时又可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思维能力。问题的设置要紧抓教材的重难点与关键,有一定的层次性。使问题与所学知识紧密联系,环环紧扣,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不断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热情,这样即可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又可使思维能力得到明显的促进。
三、指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正确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善于提出问题,还应教给学生进行正确思维的方法。任何问题均存在提出、思考和解决三个过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应引导学生思考:①问题是如何提出的?②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③思考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处着手进行?④解决这个问题又有哪些方法?⑤利用这些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是什么?⑥最后该得出何种结论等等。通过这样的思维过程,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并为教师的逻辑推理所吸引,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从而掌握思维方法。
四、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和发展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能力
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品质,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并不断应用于实践去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还必须积极采取多种形式,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从两个不同的层次介绍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1.基本思维能力的训练。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中学化学该掌握的内容,应让学生能融会贯通,培养他们将知识进行梳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化,提高记忆能力和记忆效果,并形成能正确复述、再现和辨认等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初级阶段,也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这种能力的形成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思维过程中才能获得的。例如:在讲授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不仅要让学生领会其以元素族为线索的一般规律与特殊情况,还需引导学生领会其以周期为线索的一般规律与特殊情况。然后将已学过的同类物质做进一步系统化,在使自身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中也就培养、训练和提高了思维能力,并为更高级的思维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基本思维能力的提高,无疑会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但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显然是不够的,难于实现所学知识的价值,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化学中的综合思维能力主要包括:能将复杂问题进行分解;能选择和调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块,将问题进行分解、迁移、重组,最终使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并能用文字、图表等来表达自己答案等的应用能力;能将所学化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纳、总结形成规律;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等的评价能力等等。这是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和最高境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交流与讨论、活动与探究、讲练结合等方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
总之,通过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教学时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教学理念的更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习惯,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及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并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新课程的教学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思维;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假设法;激;启发;训练;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159-02
思维是人的意识对外部世界的主观反映过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能把所接触到的事物及现象和已有的知识及认知水平相结合,去通过实验现象理解反应的本质;去通过代表物的结构与性质推知同类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等等。使学生的思维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以及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科学思维观,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锻炼、总结与提高。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谈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并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利用假设法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能力
假设法是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它是利用已知的规律和事实来对未知的现象及规律作出科学的猜测与判断,并在揭示现象的原因和本质联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假设法也同科学研究的过程一样,一般有下述五个步骤:
1.观察、研究各种现象;
2.对产生所观察到的现象可能的原因进行假设;
3.根据所作假设推测出可能的结果;
4.根据产生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可能情况进行充分的验证,以确定推测结果的正确性;
5.最后做出所做研究的正确结论。
例如:在讲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时,为了揭示钢铁生锈的原因,可先启发学生去分析钢铁生锈的各种可能情况:如放置在潮湿空气中的钢铁会生锈,而放置在干燥的空气中的钢铁则不易生锈;作了防腐处理的钢铁不易生锈,而未作任何防腐处理的钢铁则在空气中易生锈等。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可以提出以下三种可能的假设:①钢铁生锈是因为钢铁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②钢铁生锈是因为钢铁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③钢铁生锈是因为钢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反应的结果。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推论:若第一种假设正确的话,则钢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就能生锈;若第二种假设正确的话,则钢铁在没有空气的水中也能生锈;若第三种假设正确的话,则证明钢铁生锈必须同时具备空气和水这两个条件才能生锈。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针对上述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这种假设法分析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地得到应有的提高,也可使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迎刃而解。
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
思源于疑。思维总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没有问题就谈不上思维。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少地平铺直叙讲解教材;而应该通过启发性发问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情境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环境。比如在分析硝酸的强氧化性时,可设问:①酸能跟多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并还能与其他一些化合物反应放出其他气体来。但在制备氢气和碘化氢等气体时为什么要用其他的酸,而不能用浓、稀硝酸呢?②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溶液变红色,为什么遇浓硝酸时却是先变红后褪色?③铜、锌等金属在常温下均能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为什么铝和铁在常温下不能与浓硝酸反应而产生红棕色气体呢?又如在进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比较时,可提出问题:如果一氧化氮中混有少量二氧化氮杂质时应该怎样除去?如果二氧化氮中混有少量一氧化氮杂质时,又将该如何除去?等等。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发出来,同时又可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思维能力。问题的设置要紧抓教材的重难点与关键,有一定的层次性。使问题与所学知识紧密联系,环环紧扣,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不断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热情,这样即可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又可使思维能力得到明显的促进。
三、指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正确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善于提出问题,还应教给学生进行正确思维的方法。任何问题均存在提出、思考和解决三个过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应引导学生思考:①问题是如何提出的?②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③思考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处着手进行?④解决这个问题又有哪些方法?⑤利用这些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是什么?⑥最后该得出何种结论等等。通过这样的思维过程,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并为教师的逻辑推理所吸引,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从而掌握思维方法。
四、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和发展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能力
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品质,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并不断应用于实践去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还必须积极采取多种形式,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从两个不同的层次介绍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1.基本思维能力的训练。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中学化学该掌握的内容,应让学生能融会贯通,培养他们将知识进行梳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化,提高记忆能力和记忆效果,并形成能正确复述、再现和辨认等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初级阶段,也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这种能力的形成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思维过程中才能获得的。例如:在讲授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不仅要让学生领会其以元素族为线索的一般规律与特殊情况,还需引导学生领会其以周期为线索的一般规律与特殊情况。然后将已学过的同类物质做进一步系统化,在使自身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中也就培养、训练和提高了思维能力,并为更高级的思维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基本思维能力的提高,无疑会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但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显然是不够的,难于实现所学知识的价值,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化学中的综合思维能力主要包括:能将复杂问题进行分解;能选择和调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块,将问题进行分解、迁移、重组,最终使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并能用文字、图表等来表达自己答案等的应用能力;能将所学化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纳、总结形成规律;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等的评价能力等等。这是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和最高境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交流与讨论、活动与探究、讲练结合等方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
总之,通过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教学时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教学理念的更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习惯,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及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并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新课程的教学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