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优秀主持人短缺的现状与我国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设置有关,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人才培养中引入通识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个性化教学,将他们培养成素质全面的创新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人才。
【关键词】播音主持 专业教育 问题 对策
当下,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可谓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招收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方向的院校在200所以上,每年毕业的学生在8000人次左右,然而,这些科班生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挑起大梁,①和非科班出身的主持人相比, 竞争力反而不足, 虽年轻靓丽,却千人一面。相反,不少非科班出身的播音员主持人却深得受众和媒体的青睐,如《天天向上》的欧弟,《非诚勿扰》的孟非,《壹周立波秀》的周立波等等。人们发现, 他们身上倒充满了科班主持人少有的学识、个性以及人格魅力等。笔者认为,这种科班人员相对过剩,优秀播音主持人大量短缺的实质在于当前我国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中普遍存在的单一学科倾向,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在人才培养中引入通识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个性化教学,将他们培养成素质全面的创新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人才。
一、 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单一,教学内容滞后,缺乏创新能力
在全国各地陆续匆匆上马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中大多数学校不能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只是生搬硬套中国传媒大学已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注意汲取新知识树立新观念,也不注意因材施教,以不变的标准和方法应对市场变化,约束了学生个性发展,致使很多学生只了解播音主持的基本理论,容易形成单一的播音主持风格,造成了百人一腔,千人一调,导致受众审美疲劳,与现阶段主持人特色化、风格化、丰富化的特点不相符合,从而使科班毕业生缺少就业竞争力。
2、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过程中,缺乏多元性和针对性
培养出来的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大多存在业务能力单一的问题,大部分学校还在有稿播音阶段徘徊不前,许多学生缺乏语言组织能力,也不具备足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综合素养。以至于对新闻现场不会进行详尽地描述有效地提问和理性地梳理,最终被一些思路清晰,观察敏锐的新闻记者所取代。
3、专业教师匮乏
随着招生人数与招生院校的持续增加,一些高校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学校的绝大部分专业老师缺乏媒体实践经验,缺乏操作技能和操作训练,很难给学生进行话筒前和镜头前的演练和示范,照本宣科只能使得学生对专业课兴趣削减,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二、 改进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策略
1、引入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 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结合,包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方面的课程,培养出的学生既有广博的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等各个学科的底蕴,又有深厚的本学科本专业知识。由于播音主持专业行业的特殊性,节目直播的常态化,作为传播者的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头脑中有思想,并用受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才可能引起受众的共鸣,并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实现传播效果。因此这个专业的学生既要成为播音主持专业领域的专家,又要成为各个学科中的杂家,把专业素养与的提升与知识面的扩大并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人文,经济等社科类基本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坚持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理念
个性化是个人学识和思想人格的集中体现,当前媒体需要的不是批量生产的标准化产品,而是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有个性的主持人。忽视学生作为个体的独特性,不利于他们展开艺术的翅膀对新闻进行二次创作。因此在课堂上可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创造自我。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及特长选取的主持领域进行创作,如爱好体育的学生可以进行足球赛事解说, 爱好文学的尝试读书类节目主持, 热衷经济的学生就主持经济节目。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 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
3、保证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高投入性和教学资源的充足
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不是廉价教育,它需要有足够的现代化的视听录播摄控设备和演播场地作为教学的基本条件。因此必须在资金设备场地和师资的投入上力求充裕,另外,了解民生体验民情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必修课程,不少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是因为播音员主持人头顶的光环而来,且一直生活在学校中,缺乏阅历和社会励炼,对民生民情缺乏体验,使其制作节目时经常是自娱自乐,甚至是无病呻吟,难以成为群众的代言人。因此,应打破学校和社会、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界限,如学校可以将当地媒体发展成为实训基地; 利用学校媒体制作节目,利用节假日支教,推广普通话等。 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以师生共同承揽媒体的栏目等,将课外实践正规化、常态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是增强其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①吴郁、曾志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97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责编:刘冰石
【关键词】播音主持 专业教育 问题 对策
当下,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可谓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招收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方向的院校在200所以上,每年毕业的学生在8000人次左右,然而,这些科班生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挑起大梁,①和非科班出身的主持人相比, 竞争力反而不足, 虽年轻靓丽,却千人一面。相反,不少非科班出身的播音员主持人却深得受众和媒体的青睐,如《天天向上》的欧弟,《非诚勿扰》的孟非,《壹周立波秀》的周立波等等。人们发现, 他们身上倒充满了科班主持人少有的学识、个性以及人格魅力等。笔者认为,这种科班人员相对过剩,优秀播音主持人大量短缺的实质在于当前我国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中普遍存在的单一学科倾向,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在人才培养中引入通识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个性化教学,将他们培养成素质全面的创新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人才。
一、 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单一,教学内容滞后,缺乏创新能力
在全国各地陆续匆匆上马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中大多数学校不能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只是生搬硬套中国传媒大学已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注意汲取新知识树立新观念,也不注意因材施教,以不变的标准和方法应对市场变化,约束了学生个性发展,致使很多学生只了解播音主持的基本理论,容易形成单一的播音主持风格,造成了百人一腔,千人一调,导致受众审美疲劳,与现阶段主持人特色化、风格化、丰富化的特点不相符合,从而使科班毕业生缺少就业竞争力。
2、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过程中,缺乏多元性和针对性
培养出来的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大多存在业务能力单一的问题,大部分学校还在有稿播音阶段徘徊不前,许多学生缺乏语言组织能力,也不具备足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综合素养。以至于对新闻现场不会进行详尽地描述有效地提问和理性地梳理,最终被一些思路清晰,观察敏锐的新闻记者所取代。
3、专业教师匮乏
随着招生人数与招生院校的持续增加,一些高校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学校的绝大部分专业老师缺乏媒体实践经验,缺乏操作技能和操作训练,很难给学生进行话筒前和镜头前的演练和示范,照本宣科只能使得学生对专业课兴趣削减,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二、 改进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策略
1、引入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 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结合,包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方面的课程,培养出的学生既有广博的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等各个学科的底蕴,又有深厚的本学科本专业知识。由于播音主持专业行业的特殊性,节目直播的常态化,作为传播者的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头脑中有思想,并用受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才可能引起受众的共鸣,并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实现传播效果。因此这个专业的学生既要成为播音主持专业领域的专家,又要成为各个学科中的杂家,把专业素养与的提升与知识面的扩大并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人文,经济等社科类基本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坚持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理念
个性化是个人学识和思想人格的集中体现,当前媒体需要的不是批量生产的标准化产品,而是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有个性的主持人。忽视学生作为个体的独特性,不利于他们展开艺术的翅膀对新闻进行二次创作。因此在课堂上可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创造自我。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及特长选取的主持领域进行创作,如爱好体育的学生可以进行足球赛事解说, 爱好文学的尝试读书类节目主持, 热衷经济的学生就主持经济节目。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 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
3、保证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高投入性和教学资源的充足
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不是廉价教育,它需要有足够的现代化的视听录播摄控设备和演播场地作为教学的基本条件。因此必须在资金设备场地和师资的投入上力求充裕,另外,了解民生体验民情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必修课程,不少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是因为播音员主持人头顶的光环而来,且一直生活在学校中,缺乏阅历和社会励炼,对民生民情缺乏体验,使其制作节目时经常是自娱自乐,甚至是无病呻吟,难以成为群众的代言人。因此,应打破学校和社会、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界限,如学校可以将当地媒体发展成为实训基地; 利用学校媒体制作节目,利用节假日支教,推广普通话等。 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以师生共同承揽媒体的栏目等,将课外实践正规化、常态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是增强其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①吴郁、曾志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97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责编:刘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