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胜景本天成

来源 :中华民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q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
  
  1931年初夏,时任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的李四光教授带领一批学生来庐山作野外教学实习。庐山奇特的地形地貌引起了初上庐山的李四光的高度注意。由数十座山峰环绕而成的庐山,山体四周多悬崖峭壁,但中间地带却相对平缓,谷宽坡平,庐山峰顶更是拥有一块块巨大的盆地,这种地形地貌与中国其他名山迥然不同。随后几年,李四光又多次到庐山考察,最后作出论断:庐山地形地貌的形成,是因为多次地壳剧烈运动,尤其是距今200余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运动。李四光的论断,推翻了这之前中国东南部没有经历过第四纪冰川的结论,在国内外地质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和争论。事实证明,李四光的论断是科学、正确的。
  70多年后的2004年2月13日,庐山以“典型的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遗迹,珍贵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壮观的复合地貌景观,综合了极高的地学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首批地质公园名录,成为首批八个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在距今约十亿年前的元古代时期,现在的庐山地区是水天相连的一片汪洋。大约到了距今八亿年左右的时候,剧烈的地壳运动改变了这一带的地形地貌,庐山一带慢慢隆出水面,变成了陆地。到了距今三亿年左右, “燕山运动”促使庐山迅速升高,由陆地变为山峰。到了距今六千七百万年以前的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时,庐山升高速度更快,至距今二百五十万年以前的第三纪末期时,庐山山体顶部已超出雪线高度。
  第三纪末期出现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冷,庐山山顶首次挂银披甲,开始进入了第四纪大冰期。当冰期最盛之时,几乎整个山巅深谷,都被埋在寒光烁烁的冰雪之中。由于山巅洼地内聚满了冰雪,年复一年,形成一条条坚硬的固体冰流,沿着山谷坡地缓缓向下移动,对山坡崖壁不断进行创蚀和切削,使群峰间形成一条条宽阔的“U”形谷,并在山谷底部形成一个个巨大的储冰库。
  等到距今二百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后期,大地回暖,气候上升,雪融冰化,流动的巨大冰块以无可阻挡的伟力横冲直撞,将一条条山谷冲撞、挤压得更加宽阔、平缓,一个个巨大的储冰库也变成了盆地,终于形成了庐山谷宽岭狭、峰谷平行排列、山巅巨大盆地众多的独特地形地貌。
  
  庐山:山林别墅
  
  庐山山巅的地形地貌为建造较大规模的别墅群建筑,及最终形成一个在国内外名山中独具魅力的云中山城,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地理条件。李四光1933年在《庐山地质志略》中写道:“世人只知牯岭(庐山山上的俗称)甚高,空气清洁,殊不知天下不乏高山,高山绝顶,正为狂风暴雨嬉怒之场,坚牢如岩石者,且瞬息间为急流冲刷而去,乌可为人类久安之所!牯岭最大之利益,即在山顶有谷,四周有较坚硬之岩层以为屏障,且能供给构造房屋之原料。是皆人烟繁盛必需之条件,而牯岭则兼而有之,宜呼其为山林城市也”。
  李四光在文章中明确指出牯岭具备“皆人烟繁盛必需之条件”、“宜平其为山林城市”,他只论述了牯岭的地理特征。除此之处,充沛的水源,繁茂的植物,适宜的气候也是牯岭山城形成的重要原因。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源,庐山四季雨水充沛,地表水源充足,且保存极好。因为庐山由诸多山峰环绕组成,充沛的水源在群山中流来流去,盘旋萦回,大大减少了直接流失的损耗。还因为由于第四纪冰川的作用,庐山的岩体多为断层,“节理”发育极好,“节理”是地质学的一个专用术语,意思是岩层的完整性遭到巨大的外力破坏,虽然岩层没有明显错动,但岩层中间出现较多缝隙。充足的地表水源沿着节理渗入地下,在岩体断层中缓缓流动,有时从此山的裂隙泉眼中流出,又被彼山的节理吸入,又在断层中缓缓流动。众多的山峰岩体中,似乎构建有一个天然的循环水系,保证庐山一年四季清泉长流,永不干涸。
  庐山泉水水质极好,甘冽碧莹,甜爽可口。唐代茶圣陆羽曾评定庐山谷帘泉水为“天下第一泉”、庐山石桥谭水为“天下第六泉”。1988年,经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部门专家鉴定,庐山泉水含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 “庐山”牌矿泉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指定专用饮用水。
  庐山地处长江中下游,周边城市多有“火炉”之称,而庐山盛夏时节仍然凉爽如春,恍如另一个世界。仅以牯岭山城与紧邻的山麓城市九江相比,在酷暑8月,牯岭平均气温23.6℃,九江则达33.9度,九江最高气温常在39度以上,而庐山只有28℃左右。因此,庐山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夏季气候如此凉爽的原因之一,是牯岭山城位于海拔千米以上,按照自然规律,高度每抬升100米,气温可递减0.6度;另一个原因是庐山湿润多雨,3至9月的雨量达全年的80%以上,夏季常常是云来即雨,雨过天晴,雨水带走了阳光的炎热,又使群山显得格外清新。人们形容庐山是“夏如滴”,正是多雨使夏季的庐山常常呈现出“苍翠欲滴”的美感。云雾多、空气湿度大也是庐山气候凉爽的原因之一,庐山滨江临湖,四面环水,充足的水蒸气源源不断地向山上输送,使山风十分清凉,沁人心脾。再就是与山上茂密的植物有关,牯岭一带森林的覆盖率高达89%,葱郁的树木就象是给庐山撑起了一把巨大的遮阳伞。古人诗云: “松里云深夏亦寒”,个中滋味,不是身临其境,实在是难以体味。
  大自然的神工造就了庐山的壮美、神奇。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择胜登临,留下了灿若繁星的诗文、数不胜数的丹青绘画和遍布峰峰岭岭的摩崖石刻。进入近代以来,随着牯岭山城的涌现,庐山又一次在世界面前大放异彩。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徽州(今属安徽黄山市,不含江西婺源县),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距今已有2300余年历史,辖歙、休宁、婺源、绩溪、祁门、黟县,治所在歙县。历史上其辖区曾达至旌德、太平、宁国、
The Jingjiang Reach is experiencing continuous channel degradation owing to oper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TGP)in2003.Significant retreat processes at co
“据考,东西方的嫉妒类型不大一样。‘你行,我也行。’这是西方的嫉妒:‘你行,我叫你行不成。’这是东方的嫉妒。”1985年9月7日《保定市报》文章开头,作者对“嫉妒”进行了
“我们这里有块地可以点得火燃呢!”3月4日,笔者接到嘉禾县田心乡一个热心农民的电话。泥土可以点得着,这个近似天方夜谭的电话一下子刺激了我们敏感的神经。眼见为实,笔者决
◆两千年前,我国西部有一个巨大的湖泊——罗布泊。这里曾是一个巨大的湖泊。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千米;1931年为1900平方千米;1962年,其面积为660平方千米;到197
我来谈谈极光、磁场减弱或增强、倒转、磁暴等现象产生的原因。我们知道,地球的外部是大气圈,大气圈随着地球转动,并且大气圈时刻受到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的辐射,所以在
2013年1月24日,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逄立左一行来到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高林村,看望慰问省室下派驻村干部和驻点村部分困难群众,与区、镇干部和村“两委”成员座谈,开
“地球磁极将于2012年发生颠倒,这必然会给人类带来极其严重的灾难……”近段时间来,这则消息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消息称,国外天体物理学家与电脑专家通过电脑模拟等研究发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