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积累 感悟方法 提高语文素养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以为首先是它的工具性,通过语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基本能力,懂得语文学习学什么和怎样学,进而明白通过语文教学要获得什么知识,什么能力。其次是它的人文性,通过人文目标,培养学生概括人物形象、分析评价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在文本教学实践中,我也始终以这样的观念来备课上课。
  例如:在教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我布置学生预习,首先,我要他们朗读课文、把其中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记录下来,为它们注音,释义,比较字形。其次,要它们搜集有关作者和主人公的史料,了解他们的经历,时代及思想成就,后人对他们的评价以及写作本篇课文的具体背景。并教给他们搜集整理作者及背景资料的方法和涉及的主要内容,条分缕析地找出要点。以此来落实语言学习和语言积累的工具性质。
  在上课时,我巧妙地把其中的《箜篌引》四句诗用模拟梁启超的语气朗读出来创造氛围,引发学生好奇,作为导入。在学生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而解释其意思,引发学生思考。然后,检查预习。要学生把自己积累的预习材料竞相朗读,比较,交流。对其进行纠正、评价和鼓励。
  在教读课文时,我只提出了几个问题,以此来落实学生读文、分析和概括能力的训练。
  问题1,课文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
  问题2,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从文章的那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阅读,讨论,分析,归纳,落实了学生阅读、分析、概括、归纳及语言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以此来体现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提高语言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工具性质!
  在文学鉴赏时,我首先向同学们提出,
  1、通过细读课文,你觉得梁启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你的评价依据吗?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读回答,落实了学生由整体感受到寻找课文微观材料支撑的细品,欣赏,写作方法到写作特色的分析品赏的鉴赏过程。以此来实现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提高的目标。
  在作文教学中,一方面注重学生作文中语言优美、生动形象修辞美的欣赏鼓励,分析评价,教他们准确使用语言表情达意,尽量运用修辞使语言生动活泼,形象逼真,体现文学性修养能力的培养提高,另一方面也教他们留意生活,关心社会,关注民族前途命运,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注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家乡、尊师孝老的人文思想感情。
  例如,在写作课上,面对一个作文命题,我首先会教学生去分析命题的写作范围和命题指向,思考命题意图,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挖掘命题的潜台词。这既是思维能力严密性的培养,也是作文审题立意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然后教他们搜索生活和观察资料,围绕作文命题的写作空间寻找自己最熟悉、最有利的占有材料。而后,才引导他们根据文体要求,在脑海中展示某种文体的常规结构模式,布局谋篇,构思设计怎样组织材料。进而,要求学生思考在此布局下的这些材料运用什么顺序,什么方法,什么结构来表现主题。
  这样做,一方面交给了学生围绕命题搜集整理材料的一般方法,另一方面,也交给了学生筛选材料、组织材料,运用方法,巧用结构,表达主题思想的规范作文模式。既体现了作文教学的知识性,也凸显了作文教学的人文思想性。同时,防止了现代学生作文无法、无体,考试作文文体特征不明显的现象发生。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以及关注社会,爱护环境,关心他人的人文素养。
  总之,语文教学的过程承载着太多的语言、历史文化知识的积累与传播,同时担负着语言阅读,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还肩负着依据背景客观评价人物,作品,作者,欣赏作品艺术手法等提高人文素养的重大责任!在教学中注重落实了这些,就能体现我心中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了。
  ( 陕西省洋县中学)
其他文献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1.活动:过多而体验不深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心理教师通常在课堂内容中加入若干有趣的活动。由于学生在活动中可以缓解一下压力,放松一下心情,学习热情大幅度高涨,课堂参与度显著提高。  2.讨论:过热而远离主题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课堂讨论比较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心理活动课上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体现比较明显,教师主要是引导,所以
期刊
时代的飞速进步,要求不断培养有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人,如何让幼儿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就接受良好的科学教育,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皮亚杰曾经说过:每个儿童无论他在哪里,都应该使他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学习科学,而且终身成为“科学之友”。他们是未来的主人,他们对自然和科学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未来,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让幼儿感受科学活动的快乐,萌发幼儿爱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引
期刊
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但要传授发散方法还应该培养对发散方法进行检索与提取的能力。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让思维能根据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向各种方向运动,在发散过程中产生灵感,使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可驾驭与可调控。  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通
期刊
所谓概念,一般词典均解释为:思维的基本特征形式之一,是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把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而生物学概念则是反映生物学本质属性及特征的形式,作为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客观性、概括性和抽象性。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工具,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论证原理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概念教学非常重
期刊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国家新进行新的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学校,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推行者和推进者。素质教育离开了教师,那也谈不上如何推行素质教育。如果教师改变不了思想,素质教育的推行,也只能是空谈。脱离实际的推进素质教育也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在当前的国情下,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就摆在我们大家的面前。本人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期刊
近年,我省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
期刊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余文森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三转
期刊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提高,我们的争鸣才更有价值。下面我就本学科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工作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语文课的性质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交际”,一个“人类文化”,两个“重要”表明了在课程性质上的倾向性——语文课程具有工具和人文的性质。新课程标准不仅给语文定性为工具,而且突出贡献这个工具的个性特征:交际工具,负载文化的交
期刊
随着高中政治课程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传统的教学方法日益受到严重的挑战,要使教学活动不至于滞后于社会现实、学生实际,教师们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深入钻研教材,倡导新的教学方法。根据政治课的特点,我认为在政治的课堂教学上要突出三个字,即在“新、深、实”下足功夫。  一、“新”。所谓“新”,就是政治课教学必须面向当今世界,跟上时代的脉搏,用最新的事实、时事以及现代科学的新成果、新材料去说明问题,证明
期刊
摘要:历史教师应该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燃他们对历史探索的热情,改变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尴尬的局面。  关键词:兴趣 诱发 触发 激发 深化  在愈演愈烈的追求升学率的教育大背景下,中学历史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长期以来,中学历史被人当作“副”科,是“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往往只有在高中甚至直到高三才能唤起学生的重视,这在当今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非常令人费解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