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学案运用的背景
在江苏省“五严”规定出台后,作为高中教师,我明显感觉到教师用来讲授知识的时间正在减少,学生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大量增加,而历史新高考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注重对新材料、新情境的考查,这就要求学生有自主分析、理解的能力。然而现在的高中生多数学习依赖性强,很难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利用导学案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很好地处理了素质教育与应试的关系,它具有以下明显优势:首先,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知识传递方式。“教材—教师—学案—学生”的新型传递过程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导向性和目的性。其次,有利于弥补教材的不足。多数学生面对教材时往往只满足于看懂内容、记住知识,很少关注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领会其中的思维方法,导学案不仅能够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而且有助于启发思维,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方法。第三,导学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师进行集中设疑解惑,或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即可。
二、导学案的设计与实践运用
导学案的总体思路是:以学案为载体,学案与教材相结合,遵循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进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我们使用的导学案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温故而知新。复习上节课的重点知识,上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在下节课开始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复习巩固,可用问答题的形式进行提问,也可采用默写或填空的方式。
2.解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明确学习目标。导学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包括识记、掌握、理解、运用各个不同层次的目标,另外还要研究分析教材,让学生明确重点和难点知识,以利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3.知识梳理。学生可根据这部分内容进行自学。知识梳理可分为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力求简洁明了,目的是让学生根据线索浏览教材,构建对教材知识的整体感知。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的基本线索:转折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对外开放。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框架结构、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空白处填写好,并在课本上勾画,以此强化学生对重要概念、关键知识等的掌握。
4.合作探究。知识升华这一部分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对一系列问题集体展开讨论,集体讨论的问题主要是升华本节知识而设计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要设计得有探究的价值。导学案要依靠问题去引领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精讲释疑。在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就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教师的精讲要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要有启发性;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知识小结。让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概括本节教学内容,学会串联知识。
7.巩固训练。巩固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查,它有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两种形式,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对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对于有些题目的技能训练,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方法点拨,帮助学生进行答题方法的总结。
8.学后心得。最后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供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自我调节和提高。
三、导学案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二者不可偏废,既不能把课堂变成教师的课堂,也不能放羊式教学。
2.正确处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没有知识基础或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的讲解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要讲解透彻。
3.教师要重视课堂生成性资源。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对此教师不可拘泥于导学案而对问题置之不理,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其灵活处理。
导学案教学模式容量大、节奏快,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学习效率充分表现出来,做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兼顾,通过提高课堂效益和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江苏省“五严”规定出台后,作为高中教师,我明显感觉到教师用来讲授知识的时间正在减少,学生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大量增加,而历史新高考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注重对新材料、新情境的考查,这就要求学生有自主分析、理解的能力。然而现在的高中生多数学习依赖性强,很难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利用导学案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很好地处理了素质教育与应试的关系,它具有以下明显优势:首先,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知识传递方式。“教材—教师—学案—学生”的新型传递过程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导向性和目的性。其次,有利于弥补教材的不足。多数学生面对教材时往往只满足于看懂内容、记住知识,很少关注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领会其中的思维方法,导学案不仅能够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而且有助于启发思维,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方法。第三,导学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师进行集中设疑解惑,或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即可。
二、导学案的设计与实践运用
导学案的总体思路是:以学案为载体,学案与教材相结合,遵循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进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我们使用的导学案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温故而知新。复习上节课的重点知识,上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在下节课开始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复习巩固,可用问答题的形式进行提问,也可采用默写或填空的方式。
2.解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明确学习目标。导学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包括识记、掌握、理解、运用各个不同层次的目标,另外还要研究分析教材,让学生明确重点和难点知识,以利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3.知识梳理。学生可根据这部分内容进行自学。知识梳理可分为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力求简洁明了,目的是让学生根据线索浏览教材,构建对教材知识的整体感知。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的基本线索:转折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对外开放。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框架结构、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空白处填写好,并在课本上勾画,以此强化学生对重要概念、关键知识等的掌握。
4.合作探究。知识升华这一部分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对一系列问题集体展开讨论,集体讨论的问题主要是升华本节知识而设计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要设计得有探究的价值。导学案要依靠问题去引领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精讲释疑。在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就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教师的精讲要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要有启发性;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知识小结。让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概括本节教学内容,学会串联知识。
7.巩固训练。巩固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查,它有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两种形式,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对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对于有些题目的技能训练,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方法点拨,帮助学生进行答题方法的总结。
8.学后心得。最后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供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自我调节和提高。
三、导学案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二者不可偏废,既不能把课堂变成教师的课堂,也不能放羊式教学。
2.正确处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没有知识基础或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的讲解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要讲解透彻。
3.教师要重视课堂生成性资源。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对此教师不可拘泥于导学案而对问题置之不理,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其灵活处理。
导学案教学模式容量大、节奏快,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学习效率充分表现出来,做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兼顾,通过提高课堂效益和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