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巴高速公路红军城大桥现浇箱梁施工工艺及安全措施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d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广元至巴中高速公路红军城大桥现浇箱梁施工,在支架方案的选择上结合实际地形的变化及外部条件限制采用多种支架组合予以详细介绍,并就其安全隐患所应采取的相应措施作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现浇箱梁施工工艺安全措施
  0 前言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是目前高速公路常用的桥梁上部结构,具有良好的抗扭性能,适用于各种条件下的桥梁上部结构,在这里主要对箱梁施工工艺进行探讨。
  一、工程概况
   广巴高速公路红军城大桥共计有4联现浇箱梁跨越S202省道(左幅1~3号墩、右幅2~4号墩、左幅21~23号墩、右幅21~23号墩,跨径为56m,均为斜交),其中左幅第一联、右幅第二联跨省道处前方为油坊沟处的岔路口,省道路面宽度15m;左幅第六联、右幅第七联跨省道处路面宽13m(该处省道为弯道,且右幅紧邻红军城加油站)。现浇箱梁采用搭设预留钢管型钢门洞的满堂支架施工。
   该四联现浇箱梁均位于县城区边缘,此处交通量较大,省道较宽,且因岔路口、加油站的影响较大,因此跨S202省道施工是红军城大桥施工过程中安全控制的重点部位。对于跨越省道的桥跨,因下要保证交通,上要施工,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必须做好相关安全防护工作。
  二 施工工艺
  1 底模 1.1 对预制场地及底模的要求 箱梁预制场地要平整,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底模要坚固,耐周转,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基础顶面光滑平整,两侧顺直,与模板接触效果好。 1.2 底模的制作 为确保底模坚固,在硬化好的预制场内合理安排底模的位置(方便施工、吊运),在箱梁两端部现浇长3 m×0.5 m的混凝土,防止箱梁张拉时两端受力。用砖块砌筑底模,上面用5 cm高标号砂浆抹光,保证表面平整光洁,侧向顺直平整。沿梁长方向每1 m预留一个对拉螺旋孔,底模两端设置吊装孔。 2 钢筋工程 (1)特点。箱梁中钢筋密、预留筋多、弯曲多、加工难度大,标准要求高。 (2)钢筋加工。加工前,首先按设计图纸,加工操作平台,将钢筋大样画在操作台上面,钢筋加工形状、尺寸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执行,钢筋弯钩、焊接严格执行现行施工技术规范。 (3)钢筋安装工艺流程。绑扎底板和腹板钢筋—→布设正弯矩波纹管—→安装侧模、芯模—→绑扎顶板钢筋—→布设负弯矩波纹管。 (4)钢筋绑扎。首先用记号笔将钢筋位置按设计图纸准确地画在底模上,将钢筋逐一按照图纸位置放好。制作腹板钢筋临时支架、预埋件的放置。这样既保证了钢筋间距符合要求,又方便了施工。 3 波纹管采用焊接固定法安装 严格控制其位置;操作方法:用Φ6钢筋加工成与波纹管直径相同的圆,按位置将其垂直焊接在腹板钢筋网片上,防止穿入波纹管时波纹管下落或上浮。混凝土浇筑之前,检查波纹管的位置,应先浇筑,后穿束。为避免波纹管浇筑时漏浆而堵塞孔道,在浇筑前把直径稍小于波纹管内径的高密度聚乙烯管(塑料管)穿入其中,浇筑中每隔20 min反复抽拉几次,浇筑完畢后抽出塑料管,张拉前再穿入钢绞线。 4 钢筋保护层 由于使用水泥垫块,容易在箱梁表面出现整块的印痕,影响外观质量,所以宜采用外购的塑料卡钢筋支撑保护层。 5 模板工程 5.1 外模 为了便于模板支拆和搬运,每节模板之间用活动螺旋连接,接缝处夹垫橡胶条,以免漏浆,保证表面平整度;侧模内侧用砂轮磨光,保证表面光洁度,用棉团对板面进行处理,使板面全部露出光泽,涂油保养。 5.2 箱梁芯模 箱梁芯模必须有足够的刚度。既保证几何尺寸不变形,又增加周转使用次数,同时有利于抑制上浮,采用钢结构组合模板作芯模,效果很好。 由于箱梁顶板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只有箱梁的两端可以畅通,因此要求芯模可拆成多个小片从两端取出。芯模上浮是常见的问题,它严重影响预制件的截面尺寸。在横向槽钢上拴接钢管,钢管抵在芯模底板上,槽钢两端用紧固螺栓拉结在两侧外模钢支撑上,槽钢两端支撑与底模固定,这样起到很好的作用。为了固定芯模使其不偏移轴线位置,采用高强混凝土块或方木将芯模与外侧模顶牢,在浇筑混凝土时将木撑逐步拿走。将芯模的底板做成分块活动板,浇筑底板混凝土前将底板掀起,待浇筑完底板混凝土后,将芯模底板放下,固定后,接着浇筑腹板混凝土。未采用活模板时,如果施工工艺安排不当,底板与侧板之间会产生工作缝,影响箱梁的整体性。采用活模板后,就可以将钢筋、模板全部安装好,一次性浇筑混凝土,这样既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又加快了施工进度。
  6 混凝土工程 6.1 混凝土配合比 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主骨料采用强度高的10 mm~20 mm碎石,用粒径小的骨料有利于混凝土进入梁底部。碎石粒径减小,会增加水泥用量,要控制水泥的最大用量,若水泥用量超过500 g/m3,宜采用高标号水泥来达到梁板的强度要求,不宜采用增加水泥用量的方法使其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6.2 混凝土的浇筑 箱梁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太大,但由于钢筋密,并有波纹管等,也不宜过小,太大则很难消除外表面的气泡、水斑、砂线等缺陷,太小则混凝土密实度很难保证,一般为7 cm~9 cm为宜;石子粒径大或针片状含量超标,易产生云斑,应严格控制,拌和要均匀。可适当加长搅拌时间,这样可以消除由于外加剂拌和不均匀等原因引起的色斑。混凝土弹性模量一定要满足设计要求,如果偏小,容易使张拉后的拱度超过设计要求,混凝土浇筑采用一次成型工艺,由一端向另一端全断面推进,或者由中间同时向两端推进。同断面浇筑顺序为底板、腹板、顶板,分段分层循环推进,每段约3 cm长,在前一段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下一段混凝土,段与段之间不产生冷缝。底板浇筑从端头及顶板预留工作孔,用50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插点均匀、严密、不得漏振。底板浇筑完成一段后,将芯模部分的活动模板压紧、固定,立即浇筑腹板混凝土。
  三 安全隐患分析
   在跨省道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省道上方施工的正常进行,就需要在S202省道上搭设施工、防护支架以保证正常的施工秩序和安全,但是又不能封闭省道,需要给车辆、行人留出通道,因此跨省道施工除了常规施工安全隐患以外,还需要注意高处施工时坠落物品对路上行人、行车的伤害以及路上行车对防护支架的冲击及加油站处电焊、用电对加油站的安全影响等引起的一系列安全问题。
  3.1 满堂支架搭设、拆除过程中安全隐患
  1、支架搭建前地基处理好或者未进行软地基处理;
   2、使用质量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钢管、扣件;
  3、在支架上戏闹或坐在栏杆上等不安全处休息;4、交叉作业,且随意抛扔物件;
  5、 未按正确的顺序进行安装、拆除作业,出现支架整体失稳;
   6、施工人员未按要求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7、吊装工指挥信号不明确,与吊车司机配合缺乏默契;
   8、警示标志不够醒目,对省道上过往车辆和行人起不到有效警示效果;
   9、支架安装、拆除过程中因需临时占用部分省道,临时指挥不力,车辆不按章行驶,出现交通阻塞、交通事故;
   10、出现高空物体坠落打击。
  3.2 模板装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模板的支撑、固定系统不满足要求;
   2、模板不按规定存放,各种模板堆放不整齐、超高;
   3、模板上施工荷载超过规定或堆料不均匀;
   4、模板拆除前砼强度未达到规定就提前拆摸,未张拉压浆前就拆除模板;
   5、高处掉落的模板、拉杆、工具等物体危及省道行车、行人的安全;
   6、拆模过程中,因拆模不当造成砼、拉杆脱落;
   7、进行吊装时,钢丝绳断裂、吊钩脱钩、吊物散落、吊车失稳等。
   8、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安全网不到位,发生高空坠落。
   9、安全网、安全带质量不好、使用过久或有破损。
   其中第1、2、3条不安全因素由技术部负责控制,第4条不安全因素由试验室负责控制,其他几条不安全因素由项目安全部负责监督作业队采取控制措施。
  3.3 高处坠物对路上行人、行车的安全威胁
   1、进行现浇箱梁、护栏钢筋焊接、安装作业时,焊渣、焊条、钢筋、砼保护层垫块等物体掉落;
   2、在跨越省道的桥梁上施工作业时,工具、材料等物体掉落;
   3、砼浇筑过程中,有小石子、砼、水泥浆、泵管等掉落;
   4、进行梁顶清扫、冲洗时,石子、砼渣等杂物掉落或水流到路上;
   5、施工人员违章操作或安全防护不到位,造成人员高空坠落。
   6、安全网、安全带质量不好、使用过久或有破损。
  3.4交通安全隐患
   1、警示标志不够醒目,对省道上过往车辆和行人起不到有效警示效果。
   2、由于施工过程中要保证S202省道的正常运营,支架搭设处为交通要道,交通流量非常大,若有超速、超高、超宽车辆通过预留的门洞或酒后驾车者、违章行驶驾车通过,冲撞支架,造成支架失稳,将对整个施工造成重大影响。
   3、在施工区域内,车辆不按照分流车道行驶,造成交通堵塞或交通事故,对支架造成危害、影响省道交通。
   4、在门洞处发生车辆抛锚或省道上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交通堵塞,影响正常交通。
   5、门洞内照明不够,造成车辆撞击支架,造成坍塌,或造成交通事故影响省道的正常通行。
   6、在施工区域内车辆违章行驶、逆向行驶、在分流车道内强行超车等,造成交通混乱或对支架产生威胁。
  结束语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是目前学者和工程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型裂缝主要是由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所以在广巴路高架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精心选择原材料,并在施工中采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地防止裂缝的发生,达到四川省交通厅提出的“三高一典范”的总体目标。由于现场作业环境多变,有时受环境、场地因素的限制,施工过程中要切实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注重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切忌松懈,疏忽大意。切实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放在首位。
其他文献
摘要:在给排水工程中,设计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本文结合自己工作经验简要分析了在给排水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对给排水设计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概括,希望对以后的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给排水设计;给水管道;排水管道  Abstract: in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design
期刊
摘要:绿色建筑设计在我国建设中十分重要。“绿色”是生命的状态,“绿色”象征着可持续发展。伴随着发展的同时,我们身边的资源越来越少,环境也越来越恶劣。绿色建筑随之而衍生,它的发展也成了必然。下面本文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绿色;节能;建筑设计  Abstract: 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 in construction in China is very im
期刊
摘要:本文对苏州市园林绿化中乡土树种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乡土树种的推广先应从工程设计入手,加大科研力度,提高对乡土树种的认识,提高苗木的级别及质量,引种驯化与乡土树种推广的有机结合等措施。  关键词:乡土树种;园林绿化;城市园林  苏州地处北亚热带南缘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多雨,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两季较短。良好的自然条件为苏州研究和开发利用乡土植物资源提供了极大便利。  乡土树种就是多
期刊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力求体现有活力、有创意、协调周边景观设计特征。绿化设计在空间、尺度、形态、色彩、韵律、节奏方面组景协调。充分考虑绿地设计的可操作性,以及近、中、远期植物造景的差异的生态景观。设计风格简洁、明快,具有强烈的导向感。在道路绿化中结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考虑,绿化形成了良好的视野和环境。行道树以7-8米为间距,绿化形式应尽量简洁、树木的选择保持整齐一致,减少驾驶员的视觉疲劳。该景观设计
期刊
摘要:互通式立交是干线公路交叉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修建互通立交。城市互通立交的建设条件复杂,功能要求全面,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本文就城市互通立交设计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互通立交;慢行交通;行车安全  1 引言  城市立交可以解决市区车辆拥堵问题, 是目前较为广泛的一种交叉形式。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很多城市都开始修建互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国家建设的速度,工程质量差本身就是最大的浪费,低劣的质量一方面需要大幅度增加返修、加固、补强等人工、器材、能源耗费,另一方面还会增加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改造费用。同时,低劣的质量必然缩短工程的使用寿命,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提高全员质量意识、重视工地试验室建设、重视现场跟踪检查、采取有效的质量奖罚措施、加强监理监督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地方公路施工中质量管理的
期刊
摘要: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多种行业,本文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入手,叙述了目前该技术在各行业应该的整体情况,并且以我自来水厂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技术在水处理行业的具體应用。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应用水处理  引言:  工业自动化是现代先进工业科学的核心技术,是工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石,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上对自动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电气
期刊
在我们国家大多数建设项目都是从酝酿、构想开始,通过可行性研究决策之后,进入项目设计和施工阶段,直至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或生产运营。在这个过程中造价工作要经历从投资估算、投资概算、施工图预算、及竣工结算阶段,该工程到底花费了多少钱,工程造价到底是多少,只有在竣工结算阶段才能够充分的计算出来,而这个时候的造价控制工作对于每个从事造价工作的人来说也是最困难的阶段,作为一个施工单位的造价人员来说利润的最大化
期刊
摘要:本文描述了在对软地基进行处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实际工程中软地基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公路建设,软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0前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国内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也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公路等级设计要求的提高,对路况指标的选用也随之提高,从而不可避免地带来公路路基穿过软土地区的情况。因此,在软地基上修筑路基已非常普通。对公路软地基的成功处理,往往也成为提高建设
期刊
摘要:文中主要介绍了南宁市城建档案馆给水排水及消防设计的各个系统,重点阐述了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应用。  关键词:给水排水水景太阳能热水消防系统高压细水雾超音速干粉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water supply & drainage,fire-fighting systems of Nanning Urban Constructio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