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大豆生产技术措施

来源 :农家致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c1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江苏省鲜食大豆产业不断发展,形成了一批生产基地,在丰富菜篮子的同时,致富了一批农民,推动了豆作机械化及冷冻加工业的发展。其生产技术措施如下:一、选择适销对路品种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高产、稳产、抗性强,外观、食味和加工品质俱佳的优良品种,如苏新6号、苏豆18、青酥4号、辽鲜8号、台292、通豆5号、通豆6号、小寒王等。
其他文献
前置仓作为最接近消费者的一个存在,它不但形式多样,而且一定是共享的。随着场景物流、新零售等迭代升级,前置仓也在随之发生着改变。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线上家电市场零售额首次超过线下。回溯历史,相比其他品类,家电“触网”其实时间并不长,如果2015年左右真正全面发力电商算起,时间不过5年。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出行行业中的电动车将重走家电线上化之路,那么,它与家电行业又有哪些共性与定制化的不同呢?近日,记者采访了日日顺物流出行小微负责人崔晓杰,在电动车出行领域,日日顺物流的服务方案历经四次升级。
莆田市涵江区的群英河在清淤过程中,边坡存在失稳隐患需要治理。设计了挡土墙加松木桩和挡土墙加塑钢板桩两种支护方案。经过采用MIDAS安全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方案的竖向位移都比较小,达到规范要求。使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分析计算安全系数,两个方案都满足要求。从经济投入上比较,松木桩支护小于塑钢板桩支护。
利用SATWE和ETABS两种软件对南京某33层高度为136.0 m超高层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反应谱比较分析、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并根据不同的抗震性能目标,进行了相应的性能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软件多遇地震反应谱分析结果一致,罕遇地震下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限值要求,结构主要受力构件损伤较小,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探究热传导系数与密实度的相关性,从而探索出一种基于热传导系数的新型回填土密实度检测方法。通过研究压实填土导热系数与密实度的相关性,测试粉土制成的压实填土,在相同击实能、不同含水率,最优含水率、不同击实能条件下的热传导系数,从而找到导热系数与密实度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热传导系数与密实度之间呈现二次多项式的函数关系,为回填土的质量检验提供了新的方法。
目的:研究诊治小儿呼吸道疾病时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术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4月-2020年3月间接诊的小儿呼吸道疾病患儿58例作为分析对象,全部患儿均实施纤维支气管镜术进行诊治。深入分析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气道开口异常6例、支气管软化8例、支气管异物16例、炎性病变28例;58例患儿中16例患儿为术后、术中一次性并发症,所占比例为27.58%(16/58),术中低氧血症、术后刺激性咳嗽和一过性发热较为多见。结论:诊治小儿呼吸道疾病时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术效果较好,无气胸、麻醉过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医院治疗过程中被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6年9月至2020年3月我院4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统计,其中49例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数据显示,下呼吸道,手术切口及泌尿道占比较大。从患者体内共分离病原菌7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3株,革兰阳性球菌28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占比较大。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使用呼吸机及住院时间长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
以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阿者科村打造哈尼族文化旅游品牌为例,阐述地方文献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助力文化旅游的发展。
结合《城市设计》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应用认知意象分析、视觉秩序分析、场所结构分析等城市设计分析方法分析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校园空间,使其能够学以致用。通过调查绘制出该校园的公共认知地图,并据此分析出校园的视觉秩序和标志性建筑图书馆的场所结构,由此提出在校园核心空间上形成视觉秩序和图书馆空间优化的改进建议。
2020年11月24~30日,笔者随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专家团赴甘肃省进行设施农业调研,从东部的平凉市,到中部的白银市、兰州市,再到西部的河西走廊(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一路走来,看到了多种类型的温室形式,其中以河西走廊沙漠戈壁的日光温室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地设施农业建设者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本地材料和资源,创新研究提出了多种日光温室墙体的建造方法,其中有引进华北和东北地区的示范和改造模式[1],有紧跟前沿和热点的新型组装温室[2],更有代表当地特点的戈壁温室建造模式。在此,笔者做
一、技术概述一是将不同释放速率的缓控释肥进行科学混合组配,使得混配肥料养分释放规律与优质高产水稻吸肥高峰同步。二是将缓混肥与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相结合,构建“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性施肥技术”,实现机插水稻“一次施肥、一生供肥”的效果。采用该项技术后,可减少机插水稻施氮量20%左右、增产6%以上、节省施肥用工3~4次、稻米食味值增加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