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无穷动力,要明确教学方向,在目标定位中反思;夯实基础保障,在内容研制中反思;凸显核心任务,在语用迁移中反思,从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程反思;学科味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无穷动力,如果实践教学结束之后,我们仅仅抱着教完了就是教完了的心态,没有反思的及时跟进,成长的脚步就会放慢,甚至会出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现象。那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反思应该着力于哪些层面和维度呢?
一、明确教学方向,在目标定位中反思
《大江保卫战》一文以1998年百年一遇的长江洪灾为背景,通过对人民子弟兵的描写,展现了他们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初始备课,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正确、流利且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课文中“日夜兼程、鏖战”的大意;品读课文语言,感受人民子弟兵心系人民、英勇无畏的高貴品质;学习课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薛法根老师曾经提出过极富影响力的“三不教”,其中包括学生已经懂的和学生自己能够读懂的不教,给了我巨大的启发。审视上述目标,朗读课文、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其实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解决,这种杞人忧天的目标设定,将有限的教学时间消耗在无谓的学习之中。为此,教师在反思后,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扣语言,品形象,感知人民子弟兵铮铮铁骨的英雄本色;抓语段,明方法,感知点面结合的写作策略及其表达效果;搭平台,勤实践,运用课文中习得方法,学会准确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经过这样的调整,教学目标不仅依循了文本的内容特征,更契合了第三学段学生内在的认知需要,让阅读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夯实基础保障,在内容研制中反思
“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中如果“教什么”的问题出现了偏差,其他一切也将成为空中楼阁,毫无意义。因此,教学反思应该多从教学内容中实施。
《大江保卫战》作为一篇通讯报道,笔者深入解读了文本语言的内容和作用,并将写了什么和学生应该学什么进行对应反思,最终将课堂教学设定为三个核心板块:其一,整合第一自然段场景灾情的凶猛可怕与第二自然段人民子弟兵“鏖战场景、全然不顾”,以反衬的视角引领学生体悟学法,感受人物的初步形象;其二,教师引领学生对比阅读第二、第四自然段,着力引导学生思考:黄晓文是一个怎样的战士、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从个体描写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等细节入手感知黄晓文的特点;引领学生借助朗读、想象、对比的方式,对人民子弟兵的整体认知不断升华,并借此顺势揭示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其达成的表达效果。
这样一来,阅读教学的内容就不再是面面俱到,而是将关注的视角聚焦在群体队伍和典型人物身上,引领学生经历了内在感受、深入理解和逐步内化的思维阶段,洞察作者的写作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凸显核心任务,在语用迁移中反思
语用理念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要加强迁移的实践,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无视语言语用的规律,随心所欲地展开训练。
《大江保卫战》一文既有点面结合的写作范例,又有环境衬托的侧面描写,彼此之间既有侧重,又有联系,教师将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对比,在层层拓展中展开教学,引领学生紧扣“大堤塌陷了”“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等语言,将英勇顽强的子弟兵形象镌刻在每个读者的内在意识里。教学至此还远远不够,教师在引领学生深入品析语言、洞察作者写作方法的基础上,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校运动会上班级学生参加比赛、奋勇拼搏的视频,并引导学生以“田径赛场上的小英雄”为主题,进行语言实践的练笔,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习得的方法及时地加以迁移运用,为学生的实践练笔搭建平台。
有了方法的指导和策略的支撑,学生在实践练笔的过程中才能运用自如,游刃有余。这主要得益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入反思,不仅研制了准确而适切的迁移内容,更选择了妥帖的迁移方法,为语用的迁移训练开辟了原始通道。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是引领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性过程。教师的反思只有努力从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具体文本的写作特色和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才能真正促成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敏锐意识,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正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J].小学语文,2015(11).
[2]陈张燕.让小学语文课堂洋溢浓浓的“语文味”[J].山西教育(教学),2016(12).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程反思;学科味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无穷动力,如果实践教学结束之后,我们仅仅抱着教完了就是教完了的心态,没有反思的及时跟进,成长的脚步就会放慢,甚至会出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现象。那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反思应该着力于哪些层面和维度呢?
一、明确教学方向,在目标定位中反思
《大江保卫战》一文以1998年百年一遇的长江洪灾为背景,通过对人民子弟兵的描写,展现了他们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初始备课,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正确、流利且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课文中“日夜兼程、鏖战”的大意;品读课文语言,感受人民子弟兵心系人民、英勇无畏的高貴品质;学习课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薛法根老师曾经提出过极富影响力的“三不教”,其中包括学生已经懂的和学生自己能够读懂的不教,给了我巨大的启发。审视上述目标,朗读课文、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其实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解决,这种杞人忧天的目标设定,将有限的教学时间消耗在无谓的学习之中。为此,教师在反思后,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扣语言,品形象,感知人民子弟兵铮铮铁骨的英雄本色;抓语段,明方法,感知点面结合的写作策略及其表达效果;搭平台,勤实践,运用课文中习得方法,学会准确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经过这样的调整,教学目标不仅依循了文本的内容特征,更契合了第三学段学生内在的认知需要,让阅读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夯实基础保障,在内容研制中反思
“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中如果“教什么”的问题出现了偏差,其他一切也将成为空中楼阁,毫无意义。因此,教学反思应该多从教学内容中实施。
《大江保卫战》作为一篇通讯报道,笔者深入解读了文本语言的内容和作用,并将写了什么和学生应该学什么进行对应反思,最终将课堂教学设定为三个核心板块:其一,整合第一自然段场景灾情的凶猛可怕与第二自然段人民子弟兵“鏖战场景、全然不顾”,以反衬的视角引领学生体悟学法,感受人物的初步形象;其二,教师引领学生对比阅读第二、第四自然段,着力引导学生思考:黄晓文是一个怎样的战士、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从个体描写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等细节入手感知黄晓文的特点;引领学生借助朗读、想象、对比的方式,对人民子弟兵的整体认知不断升华,并借此顺势揭示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其达成的表达效果。
这样一来,阅读教学的内容就不再是面面俱到,而是将关注的视角聚焦在群体队伍和典型人物身上,引领学生经历了内在感受、深入理解和逐步内化的思维阶段,洞察作者的写作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凸显核心任务,在语用迁移中反思
语用理念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要加强迁移的实践,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无视语言语用的规律,随心所欲地展开训练。
《大江保卫战》一文既有点面结合的写作范例,又有环境衬托的侧面描写,彼此之间既有侧重,又有联系,教师将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对比,在层层拓展中展开教学,引领学生紧扣“大堤塌陷了”“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等语言,将英勇顽强的子弟兵形象镌刻在每个读者的内在意识里。教学至此还远远不够,教师在引领学生深入品析语言、洞察作者写作方法的基础上,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校运动会上班级学生参加比赛、奋勇拼搏的视频,并引导学生以“田径赛场上的小英雄”为主题,进行语言实践的练笔,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习得的方法及时地加以迁移运用,为学生的实践练笔搭建平台。
有了方法的指导和策略的支撑,学生在实践练笔的过程中才能运用自如,游刃有余。这主要得益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入反思,不仅研制了准确而适切的迁移内容,更选择了妥帖的迁移方法,为语用的迁移训练开辟了原始通道。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是引领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性过程。教师的反思只有努力从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具体文本的写作特色和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才能真正促成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敏锐意识,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正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J].小学语文,2015(11).
[2]陈张燕.让小学语文课堂洋溢浓浓的“语文味”[J].山西教育(教学),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