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互依性、组织间沟通强度与研发外包协调治理模式选择

来源 :管理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7391555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组织协调和探索能力供需匹配视角,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深入考察技术互依性和组织间沟通强度对研发外包协调治理模式(混合型或整合型)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互依性、组织间沟通强度和研发外包协调治理模式共同影响研发外包情境下组织协调和探索能力供需在不同时间维度的匹配程度,进而决定绩效产出的高低.对于短期绩效产出而言,当技术互依性程度较高时,混合型模式总是最优选择,反之组织间沟通强度影响研发外包协调治理模式的选择.对于长期绩效产出而言,研发外包协调治理模式选择则只与技术互依性有关,且当技术互依性程度较高(低)时,整合型(混合型)模式是最优选择.这些研究结论不仅能为研发外包情境下组织间协调治理机制设计提供新启示,也能够帮助企业识别提高研发外包绩效产出的边界条件.
其他文献
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给WTO规则带来挑战.本文首先采用田野调查法和典型案例分析等方法,在总结跨境出口零售与传统出口贸易流程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了跨境出口零售实践在支付、通关和税收方面的特点以及对传统国际贸易规则带来的挑战.然后,借助文献研究和政策分析,提出完善跨境出口零售规则的重点方向,包括确立货物贸易规则的引领地位、探索数字贸易规则的“中国方案”、建立跨境数据流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保持跨境出口零售规则体系动态发展.我国需要总结跨境出口零售的发展经验和创新规则,形成“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在跨境电商规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都含有较高标准的环境保护条款.本文结合CAI与CPTPP环境规则文本,综合比较二者的指导理念、合作机制以及争端解决机制等内容.在分析环境保护条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为我国在CPTPP以及未来经贸谈判中的环境保护条款构建、合作机制完善以及实施机制优化等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
开放式创新盛行的背景下,如何提升产业创新网络应对“创造性毁灭”的能力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重点.针对产业创新网络结果研究中动态中观层面的缺失,本研究聚焦整体网视角下技术群体的成员变动影响产业创新网络抗毁性的多层级作用关系,分析技术群体耦合的中介作用和群间技术异质性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以新能源产业主要技术领域的138个专利引用网络为研究对象,执行网络拓扑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群体耦合在技术群体成员变动与产业创新网络抗毁性的关系中起非线性中介作用,群间技术异质性正向调节中介作用的前半段路径.
数字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提出新要求.金融数据是金融信息的重要载体,由于金融数据的敏感性,其跨境流动涉及公民个人隐私、金融机构自身利益乃至国家金融安全.在实践中,如果对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缺乏有效规制,不仅难以发掘金融数据的潜在价值,而且还将引发各类风险.当前,美欧针对金融数据跨境流动采取不同的规制模式.美国对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的限制日趋宽松;欧盟对金融数据跨境流动规制主要以《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为框架,更加强调保护个人权利.为应对金融数据跨境流动风险,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数据跨境流
近年来,制造业企业通过服务化转型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本文利用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对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显著促进了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升,这种作用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成本两个机制来实现.结合互联网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制造业企业通过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全球价值链位置.因此,加快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转型,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是中国制造业企业提升全球价值链位置的重要途径.
传统观点认为,领导高绩效期望通常是激励下属、提升任务绩效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拓展了这一观点,认为领导高绩效期望的激励作用主要适用于绩效趋近目标导向这类员工;然而,对于绩效回避目标导向的员工,领导高绩效期望则会引发员工的回避行为,从而对任务绩效产生消极影响.鉴于此,本研究基于趋近-回避理论,建构了一个被调节的双中介模型来诠释领导高绩效期望的双刃剑效应.对221份三时间点的领导-员工配对数据进行路径分析,数据结果支持了本研究的设想.具体而言,对于绩效趋近目标导向的员工,领导高绩效期望会激发员工工作努力,进而提升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构建了以社会资本感知的信任为自变量、商业模式创新行为为因变量、社会资本创新能力为调节变量的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情境模拟实验,并采集到119份有效的实验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对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①信任的三个维度(制度信任、认知信任、情感信任)对商业模式创新行为的产生和执行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制度信任对商业模式创新行为产生、执行的影响不受社会资本创新能力的调节,而情感信任对商业模式创新行为产生、执行的影响均受到其调节;③认知信任对商业模式创新行为
首先,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并结合探索性因子分析,在中国文化情境下从评估者动机视角开发绩效考核政治的结构,包括平衡性、激励性、惩罚性等三个维度.然后,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探讨绩效考核政治各维度如何影响反生产行为.研究发现,激励性和惩罚性绩效考核政治正向影响反生产行为,且负向影响组织信任,组织信任在激励性、惩罚性绩效考核政治与反生产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最后,本文讨论了研究贡献以及存在的局限性.
基于文献综述、问卷调查与访谈,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类,构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体系,研究不同校企合作模式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提升影响.结果表明,与知识和特质维度相比,校企合作对学生能力维度竞争力的提升最显著;而在所有要素中,校企合作对适应环境特质的提升最明显.
网络口碑离散反映了已有评论者有关产品态度褒贬不一的程度,这种不确定性风险的传达将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基于已有网络口碑离散归因选择模型结论,结合双系统理论补充了分析式系统对有关口碑离散积极归因选择的促进作用,运用元认知理论检验了我国现行主流网络平台典型的三种口碑分布呈现方式对有关口碑离散积极归因选择的调节作用.本文通过2个眼动实验,共计329名被试的实证分析发现:(1)分析式系统的激活可以有效促使消费者做出有关口碑离散积极的归因选择;(2)当口碑分布呈现方式为适度复杂时,分析式系统的激活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