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即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只钻研教材,不关注学生,导致教学低效,忽略人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感受和长效发展。因此,如何创建“理想”“和谐”课堂就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理想 和谐 平等 有效 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当前,在我省、我县直到我校都在积极的探索和开展“和谐教育”“理想教育”。目前,我校启动了“学习洋思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的教学研究与改革,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新课程的理念,尝试改变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课堂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根本上解决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严重脱节的问题,解决教与学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保证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一、转变教师观念,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
教育学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由此可见,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树立民主意识,真诚和善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民主平等的思想和态度进行教育教学的活动,创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此,每次上课时,我总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如:课前,我让学生设计导入语,讲个故事、笑话或脑筋急转弯;课中,我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品析,相互释疑。通过这些简单的活动,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感,隔阂,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这节课的主人,享受到平等、民主和尊重。而当学生在得到平等、民主、自由、尊重的时候,才会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出自己的质疑,从而达到乐学、善学,会学的效果。
二、有效备课,巧设问题,将课堂还给学生。
为达到有效备课,我们实行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根据“少教多学”的理念以及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和课文特点编制学案。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及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我们精化问题,整合问题,将问题具体化,降低问答题的难度,让一些学习困难的同学能够顺利的回答出最基本的题目。具体来讲,通常是提前一周印制下一周的学案,课前发到学生手中。学案包括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合作学习、拓展延伸、学习小结五个部分。学生借助“学案”,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其次在课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进行自我训练或讨论交流;然后由课内走向课外,由书本走向生活;最后,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习感想、学习收获或启示等。
学案的设计,不仅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使用学案实现了的建立和谐课堂的目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将课堂还给了学生,使他们围绕这篇课文而进行的有的放矢的说、问、论。真正做到即让学生全员参与,又井然有序。通过学案构建出了一个接近于我们教学理想的和谐课堂的有效教学方式,并且也达到了我们现实的教育要求和教育目标。创设了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使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
三、建立激励性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初中生年龄尚小,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奋发向上,对学生的成功起着正确的引导作用。
要建立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建立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要尊重信任学生,学会与学生沟通。因此,在教学中,我在评价学生时,尽可能的做到公平、公正,即不偏爱优秀学生,也不冷落后进生。尤其,对后进生更加施以关爱,善于发现、赏识他们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之获得“我能行”的情感体验。另外,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时,不论是答对还是答对,我都会不同角度给予他们评价。如“你的思维很敏捷”“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你的知识积累很丰富”等等。虽然是一句简单的话,但却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满足了学生心中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提高自身素质,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
诚然,要让课堂真正的达到“理想”“和谐”,并非易事,这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可以说,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高低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尤其是在新课改环境下,随着教学方式的变化,对教师解决突发事件和课堂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
要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首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不断补充和更新新知识。其次,要潜心备课工作,运筹教学方略,讲究提问设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纵横椑阖、游刃有余的点拨和引导学生,做到信手拈来,驾轻就熟。第三,启动教育机智,提高应变能力。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人。因此,学生的提问、回答会是多角度、多方面的。有些是我们在课前所预想到的,有些是我们以前始料未及的。比如,一些调皮学生,他会提一些故意刁难老师的问题或举动的偶发事件。这些事件如果处理不好,会引起一片混乱,严重干扰教学。面对此种情况,我们教师要保持冷静,启动教育机智,镇定自若地进入“应激”状态,巧妙地处理好偶发事件.讲求技巧性、艺术性。
总之,提倡“理想”“和谐”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各种要素: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环境、教师、学生的配合适当协调而产生最大化的课堂学习效果,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中,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提高,潜能得以发挥,能力得到锻炼,个性得以优化。课堂教学呈现一种完美的状态,师生得到和谐发展,使学生的兴趣、潜能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与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认为,开展“理想”“和谐”课堂已不再是神话。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定西市重点研究课题《课改背景下构建“理想课堂”、“和谐课堂”的实践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关键词:理想 和谐 平等 有效 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当前,在我省、我县直到我校都在积极的探索和开展“和谐教育”“理想教育”。目前,我校启动了“学习洋思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的教学研究与改革,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新课程的理念,尝试改变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课堂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根本上解决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严重脱节的问题,解决教与学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保证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一、转变教师观念,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
教育学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由此可见,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树立民主意识,真诚和善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民主平等的思想和态度进行教育教学的活动,创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此,每次上课时,我总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如:课前,我让学生设计导入语,讲个故事、笑话或脑筋急转弯;课中,我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品析,相互释疑。通过这些简单的活动,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感,隔阂,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这节课的主人,享受到平等、民主和尊重。而当学生在得到平等、民主、自由、尊重的时候,才会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出自己的质疑,从而达到乐学、善学,会学的效果。
二、有效备课,巧设问题,将课堂还给学生。
为达到有效备课,我们实行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根据“少教多学”的理念以及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和课文特点编制学案。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及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我们精化问题,整合问题,将问题具体化,降低问答题的难度,让一些学习困难的同学能够顺利的回答出最基本的题目。具体来讲,通常是提前一周印制下一周的学案,课前发到学生手中。学案包括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合作学习、拓展延伸、学习小结五个部分。学生借助“学案”,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其次在课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进行自我训练或讨论交流;然后由课内走向课外,由书本走向生活;最后,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习感想、学习收获或启示等。
学案的设计,不仅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使用学案实现了的建立和谐课堂的目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将课堂还给了学生,使他们围绕这篇课文而进行的有的放矢的说、问、论。真正做到即让学生全员参与,又井然有序。通过学案构建出了一个接近于我们教学理想的和谐课堂的有效教学方式,并且也达到了我们现实的教育要求和教育目标。创设了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使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
三、建立激励性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初中生年龄尚小,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奋发向上,对学生的成功起着正确的引导作用。
要建立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建立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要尊重信任学生,学会与学生沟通。因此,在教学中,我在评价学生时,尽可能的做到公平、公正,即不偏爱优秀学生,也不冷落后进生。尤其,对后进生更加施以关爱,善于发现、赏识他们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之获得“我能行”的情感体验。另外,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时,不论是答对还是答对,我都会不同角度给予他们评价。如“你的思维很敏捷”“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你的知识积累很丰富”等等。虽然是一句简单的话,但却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满足了学生心中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提高自身素质,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
诚然,要让课堂真正的达到“理想”“和谐”,并非易事,这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可以说,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高低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尤其是在新课改环境下,随着教学方式的变化,对教师解决突发事件和课堂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
要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首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不断补充和更新新知识。其次,要潜心备课工作,运筹教学方略,讲究提问设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纵横椑阖、游刃有余的点拨和引导学生,做到信手拈来,驾轻就熟。第三,启动教育机智,提高应变能力。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人。因此,学生的提问、回答会是多角度、多方面的。有些是我们在课前所预想到的,有些是我们以前始料未及的。比如,一些调皮学生,他会提一些故意刁难老师的问题或举动的偶发事件。这些事件如果处理不好,会引起一片混乱,严重干扰教学。面对此种情况,我们教师要保持冷静,启动教育机智,镇定自若地进入“应激”状态,巧妙地处理好偶发事件.讲求技巧性、艺术性。
总之,提倡“理想”“和谐”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各种要素: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环境、教师、学生的配合适当协调而产生最大化的课堂学习效果,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中,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提高,潜能得以发挥,能力得到锻炼,个性得以优化。课堂教学呈现一种完美的状态,师生得到和谐发展,使学生的兴趣、潜能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与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认为,开展“理想”“和谐”课堂已不再是神话。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定西市重点研究课题《课改背景下构建“理想课堂”、“和谐课堂”的实践研究》系列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