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总结了一些预防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 裂缝 分析 防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住宅建设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浇混凝土高层住宅建设中,混凝土现浇板的裂缝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在工程后期及使用过程中更为明显。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妥,作为钢筋等材料的“衣服” ,就失去了对钢筋等材料的保护作用,增加了其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加快了锈蚀的进程,从而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降低承
载力,耐久性,严重者将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同时因裂缝的存在,也增加了用户与开发商及政府间的矛盾,某种程度上扰乱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如何有效防止裂缝的产生是我们需解决的问题。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面
提高混凝土强度,减少配筋。建筑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中出现楼板裂缝,主要表现在:因结构中的断面突变导致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产生收缩,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展,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
二、混凝土自身分析
1.混凝土是一种由粗、细骨料(砂、石)、水泥、水及其他掺合料和外加剂混合而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微观构造以及所受外界影响的不同,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就很多;
2.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不同型号的水泥的含碱量不同,水泥中的碱与活性骨料中的活性氧化硅起反应,形成胶状物质,从周围吸水膨胀而产生裂缝;
3.混凝土采用的粗细骨料级配不连续,造成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不到位,为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三、施工角度分析
1.施工时,普遍存在赶进度、赶工期现象。施工进度多为10天一层,有的进度甚至达到7天一层,模板周转快没有进行适当的养护提前拆模或虽然按拆模试块强度拆模,但拆模试块弄虚作假,用标养的代替同条件等;
2.有些工程施工过程中缺乏严格管理,存在负筋踩塌、支模错位、雨天浇筑混凝土等现象。钢筋控制不到位,保护层不符合要求,模板支撑不牢固等均会导致混凝土楼板裂缝,线管的埋设不合规范,层叠现象严重或设计不合理等;
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没有注意加强分层混凝土间的振捣,使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振捣不到位;
4.混凝土壓光时间未掌握好,一般木抹子抹压2~3 遍,有的工人为了省事,混凝土还没初凝或刚初凝抹一遍后就用薄膜盖上了,未能消除混凝土内外产生的拉应力,而形成裂缝;
5.由于气候等原因,养护不及时,水泥在水化过程中需水的作用才能完成水化过程,没水造成混凝土“烧死”而形成裂缝;
针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分析,不难看出,除了要掌握混凝土本身具有的特性,严格把握商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拌制计量和运输关,更重要的控制重点还在施工环节这一关。一般可以从商品混凝土拌制站和施工现场控制两大方面入手,严格控制、严格把关、全过程监督,具体措施如下:
一、做好施工前的设计工作
在建筑施工结构设计中,应处理好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设计,当结构设计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在结构设计中,合理增加构造配筋。建议业主和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由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全长配置(或上层负弯矩筋中间用φ6@200 连接),并且适当加密加粗,减少裂缝的出现,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效果显著。
二、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拌制过程、运输方面
1.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现场,根据各工程的施工现场状况、结构特点等合理设计相应的配合比,控制水灰比,改善骨料级配;合理控制掺加粉煤灰、矿粉等外加剂的量来减少水泥的用量,降低水化热;选用低碱水泥和低碱或无碱的外加剂,积极采用合适的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抑制碱骨料反应,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
2.拌制过程中,加强交底和工人的自身素质,严格控制上料的计量,不得随意加减,根据工程反馈信息,及时调整配比以满足施工需求;
3.根据搅拌地点到浇筑地点的路程、路况等因素,合理控制发车时间间隔和发车数量,确保浇筑地点有车但不过多。
三、现场施工方面的防治措施
1.切实贯彻执行现行的国家、地方、行业的规范和标准,施工前认真编制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切实做好交底工作;
2.现场的模板及支撑体系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因模板的支架等位移或挠度过大,影响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挠动,从而影响其硬化的过程;
3.严格控制钢筋的原材质量,按设计及规范控制钢筋的绑扎质量及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别是控制负弯矩筋的绑扎质量;
4.安装的线管预埋,敷设在钢筋混凝土内的线管外径不得超过板厚的1/3,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的管线交错叠放,必要时,在穿线管处增加钢丝网等加强措施;
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私自加水或减水剂来调整坍落度,并且严格控制楼板的浇筑厚度;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控制混凝土供应,确保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连续浇筑,防止人为冷缝的产生,如遇供应问题,可采取减慢浇筑速度或塔吊配合施工,防止冷缝的产生;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虽然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质量通病,但只要事先加强施工工艺的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规程,有针对性控制措施,加强施工技术交底和施工过程控制,层层落实,事事到位,环环扣紧,就能大大减少裂缝的产生。随着当今我们对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混凝土裂缝问题会逐渐得以圆满的解决。
参考文献:
1.余永祯、周世明等编著.《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
2.徐荣年、徐欣磊,编著.《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王铁梦法”应用实例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6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彭圣洁,主编.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第三版
关键词:混凝土 裂缝 分析 防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住宅建设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浇混凝土高层住宅建设中,混凝土现浇板的裂缝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在工程后期及使用过程中更为明显。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妥,作为钢筋等材料的“衣服” ,就失去了对钢筋等材料的保护作用,增加了其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加快了锈蚀的进程,从而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降低承
载力,耐久性,严重者将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同时因裂缝的存在,也增加了用户与开发商及政府间的矛盾,某种程度上扰乱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如何有效防止裂缝的产生是我们需解决的问题。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面
提高混凝土强度,减少配筋。建筑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中出现楼板裂缝,主要表现在:因结构中的断面突变导致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产生收缩,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展,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
二、混凝土自身分析
1.混凝土是一种由粗、细骨料(砂、石)、水泥、水及其他掺合料和外加剂混合而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微观构造以及所受外界影响的不同,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就很多;
2.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不同型号的水泥的含碱量不同,水泥中的碱与活性骨料中的活性氧化硅起反应,形成胶状物质,从周围吸水膨胀而产生裂缝;
3.混凝土采用的粗细骨料级配不连续,造成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不到位,为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三、施工角度分析
1.施工时,普遍存在赶进度、赶工期现象。施工进度多为10天一层,有的进度甚至达到7天一层,模板周转快没有进行适当的养护提前拆模或虽然按拆模试块强度拆模,但拆模试块弄虚作假,用标养的代替同条件等;
2.有些工程施工过程中缺乏严格管理,存在负筋踩塌、支模错位、雨天浇筑混凝土等现象。钢筋控制不到位,保护层不符合要求,模板支撑不牢固等均会导致混凝土楼板裂缝,线管的埋设不合规范,层叠现象严重或设计不合理等;
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没有注意加强分层混凝土间的振捣,使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振捣不到位;
4.混凝土壓光时间未掌握好,一般木抹子抹压2~3 遍,有的工人为了省事,混凝土还没初凝或刚初凝抹一遍后就用薄膜盖上了,未能消除混凝土内外产生的拉应力,而形成裂缝;
5.由于气候等原因,养护不及时,水泥在水化过程中需水的作用才能完成水化过程,没水造成混凝土“烧死”而形成裂缝;
针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分析,不难看出,除了要掌握混凝土本身具有的特性,严格把握商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拌制计量和运输关,更重要的控制重点还在施工环节这一关。一般可以从商品混凝土拌制站和施工现场控制两大方面入手,严格控制、严格把关、全过程监督,具体措施如下:
一、做好施工前的设计工作
在建筑施工结构设计中,应处理好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设计,当结构设计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在结构设计中,合理增加构造配筋。建议业主和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由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全长配置(或上层负弯矩筋中间用φ6@200 连接),并且适当加密加粗,减少裂缝的出现,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效果显著。
二、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拌制过程、运输方面
1.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现场,根据各工程的施工现场状况、结构特点等合理设计相应的配合比,控制水灰比,改善骨料级配;合理控制掺加粉煤灰、矿粉等外加剂的量来减少水泥的用量,降低水化热;选用低碱水泥和低碱或无碱的外加剂,积极采用合适的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抑制碱骨料反应,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
2.拌制过程中,加强交底和工人的自身素质,严格控制上料的计量,不得随意加减,根据工程反馈信息,及时调整配比以满足施工需求;
3.根据搅拌地点到浇筑地点的路程、路况等因素,合理控制发车时间间隔和发车数量,确保浇筑地点有车但不过多。
三、现场施工方面的防治措施
1.切实贯彻执行现行的国家、地方、行业的规范和标准,施工前认真编制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切实做好交底工作;
2.现场的模板及支撑体系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因模板的支架等位移或挠度过大,影响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挠动,从而影响其硬化的过程;
3.严格控制钢筋的原材质量,按设计及规范控制钢筋的绑扎质量及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别是控制负弯矩筋的绑扎质量;
4.安装的线管预埋,敷设在钢筋混凝土内的线管外径不得超过板厚的1/3,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的管线交错叠放,必要时,在穿线管处增加钢丝网等加强措施;
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私自加水或减水剂来调整坍落度,并且严格控制楼板的浇筑厚度;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控制混凝土供应,确保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连续浇筑,防止人为冷缝的产生,如遇供应问题,可采取减慢浇筑速度或塔吊配合施工,防止冷缝的产生;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虽然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质量通病,但只要事先加强施工工艺的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规程,有针对性控制措施,加强施工技术交底和施工过程控制,层层落实,事事到位,环环扣紧,就能大大减少裂缝的产生。随着当今我们对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混凝土裂缝问题会逐渐得以圆满的解决。
参考文献:
1.余永祯、周世明等编著.《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
2.徐荣年、徐欣磊,编著.《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王铁梦法”应用实例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6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彭圣洁,主编.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第三版